光泵浦效应的实验演示

光泵浦效应的实验演示

一、光抽运效应的实验演示(论文文献综述)

邹凌波[1](2021)在《基于四波混频效应的激光制冷特性研究》文中提出在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后,传统制冷技术的潜能已经被充分发掘。在一些高科技领域,传统的制冷设备由于能耗高、设备笨重等问题已经不再适用,寻找新型的制冷方式成为科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其中,激光制冷便是新型制冷技术中的一种。由于具有寿命长,轻便、环保等优异的特点,激光制冷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所以近几十年来,激光制冷都是一个十分热门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探索激光制冷的相关理论,研究了利用四波混频效应对二能级原子进行冷却的方法以及光抽运效应在固体材料的激光制冷中的运用。如何使制冷更加高效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四波混频过程中,光场与原子系统相互作用会使原子发生跃迁,产生反斯托克斯荧光,原子吸收的光子比辐射出的光子的频率高,从而实现利用四波混频效应进行制冷。在研究过程中,分别对比了不同条件,不同参数的情况下的制冷效率,发现拉比频率、横向和纵向弛豫时间之比、泵浦波、探测波对制冷结果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利用MATLAB,通过模拟仿真,得到了在不同条件下的曲线或曲面。光场与二能级原子系统相互作用过程的冲量则是与拉比频率、探测波失谐量形成一个半山型曲面。最后发现在拉比频率满足?T2=1.414,横向和纵向弛豫时间之比T2/T1=2以及泵浦波失谐量满足(ω1-ωba)T2=-3的情况下具有最佳的制冷效果。在利用光抽运对掺杂稀土金属元素的固体材料进行激光制冷时,最重要的就是使样品材料发生布居数反转,然后发射出反斯托克斯荧光。研究发现减少固体材料的背景吸收对激光制冷十分有必要。较大的量子效率更有利于激光制冷的进行,而光抽运的功率需要选取适当的大小,功率太小则制冷效果差,功率太大又会抑制材料对光子的吸收,破坏材料的性能。同时利用全反射或者反射镜加长激光在材料中的光程有利于制冷功率的提高。

任雅娜[2](2018)在《铯原子激发态相干光谱研究》文中认为由于激光具有单色性好,方向性好,亮度高,以及相干性强等很多优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激光光谱的分辨率以及探测灵敏度。在光谱发展进程中,饱和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调制转移光谱以及双光子光谱等,已经在激光稳频、激光冷却/俘获中性原子、冷原子钟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这些获得光谱的技术大多数集中于基态-激发态的实验中。对中间激发态到更高激发态之间光谱实验研究,同样在理论分析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为原子能级结构的理论研究提供实验的检验、光纤通讯波段的激光稳频、中性原子的双色激光冷却与俘获、原子滤波器、四波混频、和频率上转换等非线性光学。本学位论文围绕铯原子阶梯型6S1/2-6P3/2-7S1/2和8S1/2(852.3nm+1469.9nm和852.3nm+794.6nm)能级结构,研究了原子激发态光谱和其中的量子相干效应,并将其用于原子激发态超精细结构常数的测量和激光稳频,主要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1)绝大多数原子激发态的光谱技术,均需将位于基态的原子布居在中间激发态。为此,实验上首先获得了铯原子基态6S1/2(F=3)-6P3/2和6S1/2(F=4)-6P3/2的两套光谱曲线形状相似的饱和吸收光谱,提出了一种简易的区分这两套谱线的方案(不再借助于波长计的测量),并且利用其将852.3 nm激光器的频率锁在6S1/2-6P3/2的某一对超精细能级跃迁线上,实现了中间激发态6P3/2上超精细能级的原子布居,为后续各种激发态光谱的获得及相干效应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2)基于铯原子6S1/2-6P3/2-7S1/2(852.3nm+1469.9nm)的能级结构,利用光学双共振吸收光谱(OODR)及电光调制(EOM)边带技术,我们提出了一种精密测量原子激发态能级结构及其相关物理常数的方法,用于铯原子7S1/2态的磁偶极超精细常数的测量,结果为Ahfs=(545.93±0.06)MHz,与文献中报道的结果一致。3)基于铯原子6S1/2-6P3/2-8S1/2(852.3nm+794.6nm)能级系统,实验上获得了双共振光抽运光谱(DROP),简单研究了852.3nm、794.6nm两激光束在不同偏振组合、及同/反向实验构型下对DROP光谱的影响。当852.3nm和794.6nm激光束反向重合作用于铯原子介质时,由于存在量子相干效应致使DROP光谱较同向构型的DROP光谱线宽更窄。4)基于铯原子6S1/2-6P3/2-8S1/2能级系统,对激发态双色偏振光谱(TCPS)进行细致的研究:实验测量了各种实验参数如激光的偏振、频率失谐、强度,和同反向实验构型等对TCPS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同DROP光谱一样,由于阶梯型能级系统中的量子相干效应,导致反向时TCPS光谱线宽更窄;发展了不同探测方式下(频率锁定的852.3nm激光作为探测光)的TCPS,提高了TCPS光谱的信噪比;最后,将TCPS光谱用于794.6nm半导体激光器的频率锁定,有效地改善了其频率稳定度。

刘胜[3](2018)在《冷原子中准晶拓扑的测量及一维量子反常Hall效应》文中研究指明原子的激光冷却与囚禁无疑是从20世纪末至今物理学发展最为迅速、成果十分辉煌的一个领域,其中包括了中性原子的激光冷却与超冷量子气体的制备等等。在中性原子的囚禁方向,此前的研究人员的主要研究课题是如何提高单个原子的操控精度。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今的科学家们着重于在此基础之上将单原子的精细操控和囚禁扩展到对介观及宏观原子点阵的有效调控上,以此达到在介观及宏观尺度上对现今的量子理论给予佐证及对未知领域探索的目的。光晶格中的超冷中性原子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很弱,因此即使在超冷中性原子形成的体材料当中,它也是一个相当纯净的系统。同时,光晶格中的超冷中性原子气,从原子气的制备,各种囚禁势结构的形成,原子间跃迁的产生,到原子间自旋轨道的形成及原子间强关联相互作用的构造等等,这些在光晶格冷原子实验当中都可以被精确的操控,并且其存储和保持量子相干性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基于这些独特的性质,光晶格中的超冷中性原子是用来实现量子模拟的理想平台,不管是单体还是多体系统,甚至可以设计达到凝聚态系统无法达到的参数状态。此外,光晶格还提供了多种技术手段来探测这些系统的特有性质。在本文的量子模拟中,我们研究了用冷原子体系实现一维可扩展的Fibonacci准晶并探测准晶系统的拓扑性质;以及在一维光晶格体系当中模拟量子反常Hall效应。在第二章中,我们介绍了 Singh等的工作,他们讨论了如何在冷原子光晶格系统当中形成准周期性的晶格。通过对囚禁势VL及VC的调控,他们描述和说明了一类可扩展的Fibonacci光晶格的性质,它们能形成一族动力学可调谐的一维准晶。这一类准晶的物理实现是通过剪切-投影来构造的,这种构造来源于对准晶定义的普适数学理论。即任何的准晶构造都可定义为从一个更高维的具有周期性的格子当中通过剪切-投影来得到低维的准晶结构。如本文中的一维Fibonacci准晶就是从二维周期性方格子当中用剪切-投影构造的;还有如Penrose构造是从五维周期势中得到的二维准晶等等。自从发现对二维整数量子Hall效应的拓扑解释以来,拓扑在现代凝聚态领域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的,一些有可能为拓扑量子计算提供潜在平台的一些拓扑材料,如今引起了人们对拓扑材料的广泛研究。通常的这些仅仅是限制在一个周期性的结构当中,而对准周期性结构的元激发,相子激发,散射,拓扑等研究要相比少得多,特别的关于如何测量准晶的拓扑以及如何在实验中实现。在第三章中,我们以上一章中建立的Fobonacci光晶格为平台,我们将用于测量晶体拓扑陈数的Wannier函数方法推广,将其运用到测量准晶的拓扑陈数。Wannier函数虽然是在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晶体当中导出的,但是在准晶的条件下也是适用的。我们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证明了这种推广的可行性。此外,我们数值模拟计算了所有的实验可测量量,并预计了可能的实验测量结果。相比于晶体,准晶当中运用Wannier函数通过一维的拓扑泵浦来得到的Wannier函数中心的跳跃是非整数的,但它仍旧能够准确反映准晶的拓扑性质。我们运用理论与数值计算的方法解释了这个非整数与拓扑数的联系。量子反常Hall效应是一种无磁场的Hall效应,他没有填充因子也无相应的Landau能级与其对应。目前的量子反常Hall效应均是建立在一个二维的系统当中,在第四章中,我们提出在一个具有自旋-轨道耦合的一维紧束缚模型当中产生非平庸的拓扑手征边缘态。当人造的周期参量θ变化时,整个自旋-轨道耦合系统有非平庸的手征态。另一方面,这个一维的自旋-轨道耦合系统能重现令人惊奇的量子反常Hall相图,与原来的二维系统展现相同的性质。此外,我们在冷原子光晶格系统当中提出了如何实现自旋-轨道耦合及如何测量拓扑陈数。在本文的最后一章,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展望。

王杰[4](2016)在《基于阶梯型原子系统的超精细作用常数精密测量和双色磁光阱》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谱”是为数不多的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它频繁地出现在科学的各个分支。“谱分析”既是一门数字或理论分析的技术,同时又是一门花样繁多的实验技术,包括光谱、质谱、能谱等技术。“光谱学”是利用光谱研究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光谱技术广泛用于原子能级结构的测量中,气态原子之间距离远,它们之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能级不易受周围原子影响,是用于原子能级结构测量的理想介质。但是,气室中的原子由于热运动而使谱线的精细信息淹没在多普勒背景中,为了消除多普勒背景的影响,人们发展了多种高分辨光谱。对于能够与基态偶极跃迁的激发态能级,常用用饱和吸收光谱和偏振光谱等无多普勒光谱技术;而对于一些与基态之间的跃迁为偶极禁戒跃迁的激发态能级,人们发展了双光子光谱和光学双共振谱等多种光谱技术。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寿命,原子核与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等,都可用高分辨光谱来测量和研究。随着激光冷却中性原子这一技术的诞生和发展,磁光阱中的冷原子因其速度很小,多普勒效应很弱,有利于提高光谱分辨率。磁光阱技术广泛应用于高分辨率的激光光谱以及超高精度的量子频标。本文基于阶梯型的原子能级统,开展了原子激发态高分辨光谱和新型的双色磁光阱方面的研究,创新性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高信噪比、窄线宽的新型双共振光抽运光谱技术,分别获得了铷原子激发态5P3/2与激发态4D5,2和5D5,2之间跃迁的光谱。利用阶梯型能级的原子相干效应,进一步压窄谱线,以便于将数MHz到数十MHz的超精细能级分裂间隔区分开。(2)发展了一种消除激光器非线性扫描的频率标定方法,即借助宽带的波导型位相电光调制与光学FP腔频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微调腔长和调节射频频率,使得待标定的光谱峰和FP透射峰同步出现,从而消除激光器不可避免的非线性扫描所引入的误差。该方法不需要成本极其昂贵的光学频率梳,也不需要结构复杂的冷原子系统,并可推广到其它激发态、其它原子的测量。最终获得了同位素87Rb和85Rb的4D5/2和5D5/2态的超精细结构常数,其中,4D5/2态超精细结构常数的测量精度目前为国际最高精度。利用超精细结构常数,首次推算出铷同位素D态的超精细异常值,并与S态和P态的超精细异常值做比较分析。(3)首次基于Cs原子阶梯型能级6S1/2-6P3/2-7S1/2,实现852+1470 nm的冷原子双色磁光阱。研究了两种光路构型:type-Ⅰ,xy平面四束852 nm冷却光两两对射,z方向两束1470 nm冷却光对射;type-Ⅱ,xy平面四束852 nm冷却光两两对射,z方向一束852 nm冷却光与一束1470 nm冷却光对射。在两种构型下,TCMOT在双光子正失谐和负失谐区域均可实现原子俘获,测量了TCMOT对实验参数的依赖关系。TCMOT可用于冷原子云的无背景荧光探测,激光冷却特殊原子。我们选取的这一特别的能级系统,有直接产生原子存储波段(852 nm)和光纤通信波段(1470 nm)关联或纠缠光子对的可能,这在量子通信方面有着潜在应用价值。本文的研究都是基于阶梯型的原子能级系统,在超精细能级结构常数的测量中使用的激光稳频技术以及测量结果,将直接用于TCMOT实验中激光频率控制系统的搭建,以及探究在TCMOT中利用四波混频原理直接产生关联光子对的可能性。

陈森,王点庄,曹庆睿,张师平,吴平[5](2015)在《垂直磁场对光抽运信号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保持扫场和垂直磁场合成的叠加磁场大小一定,定量研究了地磁场的垂直分量抵消不同时叠加磁场方向变化角度Δθ对光抽运信号幅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光抽运信号幅度随叠加磁场方向变化角度Δθ的增大而增大,当Δθ=180°时,即地磁场的垂直分量完全抵消时,光抽运信号幅度最大,并用量子理论的观点解释了这一规律.

杨保东[6](2012)在《阶梯型铯原子系统中双共振光抽运光谱及双色磁光阱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探索,归根到底就是研究与其相关的“谱”。物理常数测量的精确度每提高一位,都会促进人类对物质世界更深层次的认识。这些测量大多利用光谱和波谱技术,克服多普勒效应等与原子速度相关的因素显得特别重要。对于气室中的热原子,人们可采用饱和吸收光谱、偏振光谱等技术消除多普勒效应,来获得原子基态到激发态跃迁的相关信息;对于原子激发态之间的光谱信息,通常可采用光学双共振(OODR)的方法获得,由于速率选择光抽运的作用,使得激发态的光谱天然地消除多普勒效应,可用来精密测量激发态的能级结构、寿命,超精细结构常数等。同时,随着激光冷却原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磁光阱已成为获得冷原子的一种主要工具,极大地促进了冷原子物理及相关领域的进展。由于冷原子运动速度很低,能很好地消除多普勒效应,对原子能级结构以及相关物理常数等更精密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阶梯型铯原子,对原子激发态光谱以及新型的双色磁光阱展开研究,主要完成的具有创新性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新型的双共振光抽运(DROP)光谱,显着地提高了激发态光谱的信噪比;利用原子相干效应压窄了DROP光谱的线宽,实验现象与理论分析相符;(2)基于阶梯型电磁感应透明(EIT),将探测光频率锁定而让耦合光频率扫描,获得一种无多普勒背景的EIT信号,即利用原子相干效应来获得原子激发态的光谱。理论上采用多重EIT模型,对实验结果作了解释;(3)研究了单光子失谐下的DROP光谱,并将其用于铯原子双色磁光阱中对794.6nm冷却光(工作在铯原子激发态6P32-8S12跃迁线上)的频率失谐控制以及稳频工作;(4)使用工作在铯原子激发态6P32-8S12跃迁的794.6nm冷却光来取代传统铯原子磁光阱任意一对工作在6S12-6P32跃迁的852.3nm冷却光,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铯原子双色磁光阱:在双光子正、负失谐处均可有效地俘获原子;测量了双色磁光阱对实验参数的依赖关系;基于双色磁光阱中的能级结构实现了冷原子的无背景荧光探测。上述研究工作都是基于原子阶梯型能级结构,其中在热原子中对DROP及EIT的探究,将有助于对双色磁光阱物理机理的深入研究,特别是研究双色磁光阱中的量子相干效应,以及基于四波混频原理探究双色磁光阱中直接产生关联光子对的可能性,这将对量子保密通讯及量子信息处理有重要的价值。

田晓,常宏,王心亮,张首刚[7](2010)在《利用塞曼减速法实现锶同位素的磁光阱俘获》文中研究表明利用塞曼减速法在磁光阱(MOT)中实现锶原子一级冷却,使用塞曼减速器对进入阱区前的热原子束进行减速,实验时该减速器线圈通入10.2 A电流,阱区反亥姆霍兹线圈通入10 A电流时,中心区域线性磁场梯度为4 mT/cm,用于冷却和俘获的激光波长为461 nm,其对应于锶原子(5s2)1S0→(5s5p)1P1的能级跃迁。通过实验获得了锶4种同位素的冷原子团、探测到相应的冷原子荧光光谱,并且测定其中88Sr,87Sr和86Sr的冷原子数目分别为1.759×106,1.759×105和2.638×105。

贺凌翔,王育竹[8](2004)在《光抽运效应的实验演示》文中研究表明用两台不同的激光器 ,一台作为抽运光源 ,另一台作为探测光源 ,抽运光源分别运转于不同的频率 ,并扫动其频率 ,得到各磁子能级随抽运光场的扫动而发生的原子重新分布所引起的吸收增强现象

二、光抽运效应的实验演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光抽运效应的实验演示(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四波混频效应的激光制冷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激光制冷的研究现状
    1.3 基于四波混频效应的激光制冷理论
    1.4 利用光抽运的冷却原子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四波混频过程中的基本关系
    2.1 二能级原子系统的能级分裂
    2.2 光场中的二能级原子系统的受力分析
        2.2.1 量子力学的三种基本绘景
        2.2.2 二能级系统的非线性响应
    2.3 四波混频过程中辐射场对原子系统的作用力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光场与理想二能级原子的相互作用
    3.1 二能级原子混频的响应
    3.2 二能级原子系统的集居数反转
    3.3 光场与二能级原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力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光抽运在激光制冷中的基本关系
    4.1 引言
    4.2 光抽运
        4.2.1 光抽运制冷的原子理论
        4.2.2 原子的抽运方法
    4.3 稀土离子的激光制冷理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固体材料的制冷理论分析
    5.1 抽运功率对固体材料制冷的影响
    5.2 固体材料的量子效率在制冷中过程中的影响
    5.3 背景吸收系数与固体样品材料制冷的关系
    5.4 量子效率和背景吸收系数对固体材料制冷的共同作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铯原子激发态相干光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原子激发态光谱研究的意义
    1.2 获得原子激发态光谱的方法
        1.2.1 光学双共振吸收光谱
        1.2.2 双共振光抽运光谱
        1.2.3 激发态的双色偏振光谱
        1.2.4 阶梯型电磁感应透明
    1.3 论文的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铯原子饱和吸收光谱
    2.1 原理简介
    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3 852.3 nm激光的频率锁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铯原子光学双共振吸收光谱
    3.1 铯原子6S_(1/2)-6P_(3/2)-8S_(1/2)双共振吸收光谱
        3.1.1 实验装置及原理
        3.1.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2 铯原子7S_(1/2)态磁偶极超精细常数的精密测量
        3.2.1 理论分析
        3.2.2 实验装置
        3.2.3 实验结果及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铯原子双共振光抽运光谱
    4.1 实验原理及实验装置
    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2.1 同/反向光路布置方式下双共振光抽运光谱的实验结果比较
        4.2.2 电磁感应透明对谱线线宽的影响
        4.2.3 偏振组合对双共振光抽运光谱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铯原子激发态双色偏振光谱
    5.1 实验原理及实验装置
    5.2 794.6 nm激光作为探测光的双色偏振光谱
        5.2.1 双色偏振光谱典型实验结果
        5.2.2 泵浦光偏振(σ~+及σ~-)对双色偏振光谱的影响
        5.2.3 泵浦光频率失谐对双色偏振光谱的影响
        5.2.4 泵浦光和探测光强度对双色偏振光谱的影响
    5.3 852.3 nm激光作为探测光的双色偏振光谱
    5.4 852.3 nm激光扫描方式下的双色偏振光谱
    5.5 双色偏振光谱在激光稳频方面的应用
    5.6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和会议报告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冷原子中准晶拓扑的测量及一维量子反常Hall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冷原子简介
    第二节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
    第三节 激光冷却
    第四节 光晶格中对原子的操控
        4.1 利用一维光学晶格进行操控
        4.2 利用微小尺度的远失谐偶极阱俘获并操控
        4.3 利用高精细微型光腔操控
    第五节 冷原子人工规范势
    第六节 量子模拟简介
    第一章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准周期晶格的制备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构造广义的Fibonacci格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测量准晶的拓扑不变量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理论模型
    第三节 一维准晶的陈数
    第四节 一维准晶陈数的测量
        4.1 冷原子光晶格中准晶晶格的制备
        4.2 一维准晶陈数的测量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一维光晶格中的量子反常Hall效应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1 经典Hall效应
        1.2 量子Hall效应
        1.2.1 整数量子Hall效应(IQHE)
        1.2.2 分数量子Hall效应
        1.3 反常Hall效应与量子反常Hall效应
    第二节 理论模型
    第三节 拓扑边缘态的测量
    第四节 无序模型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展望
    第五章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致谢

(4)基于阶梯型原子系统的超精细作用常数精密测量和双色磁光阱(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超精细结构常数
    1.2 原子激发态之间跃迁的光谱技术
        1.2.1 级联射频光谱
        1.2.2 双光子光谱
        1.2.3 光学-光学双共振光谱
        1.2.4 直接频率梳光谱
        1.2.5 阶梯型能级电磁感应透明
        1.2.6 双共振光抽运光谱
        1.2.7 激发态偏振光谱
        1.2.8 其它光谱技术
    1.3 原子激发态超精细结构常数精密测量频率校准方法
        1.3.1 法布里波罗腔
        1.3.2 声光、电光调制技术
        1.3.3 光学频率梳
    1.4 激光冷却与俘获
        1.4.1 标准磁光阱
        1.4.2 新型双色磁光阱
    1.5 论文的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铯原子8S_(1/2)态超精细结构常数的测量
    2.1 实验装置
    2.2 实验数据
    2.3 误差来源
        2.3.1 AC-Stark频移
        2.3.2 Zeeman频移
        2.3.3 压力频移
        2.3.4 频率标尺的不确定度
        2.3.5 测量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铷原子4D_(5/2)态超精细结构常数的测量
    3.1 能级和谱线线宽
    3.2 实验装置
    3.3 实验数据
    3.4 误差来源
        3.4.1 Ac-Stark频移
        3.4.2 Zeeman频移
        3.4.3 压力频移
        3.4.4 光束不重合导致的误差
        3.4.5 激光器锁偏
        3.4.6 频率校准偏差
        3.4.7 拟合误差
    3.5 测量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铷原子5D_(5/2)态超精细结构常数的测量
    4.1 实验装置
    4.2 实验数据
    4.3 误差分析和实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铯原子852+1470 nm双色磁光阱
    5.1 铯原子852+1470 nm双色磁光阱的实验系统
        5.1.1 真空系统
        5.1.2 四极磁场和地磁补偿磁场
        5.1.3 激光频率控制系统
        5.1.4 探测系统
    5.2 铯原子852+1470 nm双色磁光阱优势
        5.2.1 能级结构
        5.2.2 原子存储波段和光纤通讯波段的纠缠光子对
    5.3 两种构型的双色磁光阱及其对实验参数的依赖关系
        5.3.1 构型一(Type-Ⅰ)对实验参数的依赖关系
        5.3.2 构型二(Type-Ⅱ)对实验参数的依赖关系
    5.4 关于双色磁光阱的若干讨论
        5.4.1 双色磁光阱可能存在的问题
        5.4.2 双色磁光阱的能级适用范围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附录 铷、铯原子D_1、D_2线能级图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2010-2016)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垂直磁场对光抽运信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实验现象
3 研究方法
4 分析与讨论
5 结束语

(6)阶梯型铯原子系统中双共振光抽运光谱及双色磁光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原子激发态光谱
        1.1.1 光学双共振光谱
        1.1.2 双共振光抽运光谱
        1.1.3 激发态的偏振光谱
        1.1.4 电磁感应透明
    1.2 激光冷却与俘获
        1.2.1 标准磁光阱
        1.2.2 新型双色磁光阱
    1.3 论文的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阶梯型原子系统中的双共振光抽运(DROP)光谱
    2.1 双光子共振的DROP光谱
    2.2 原子相干效应压窄DROP光谱线宽
        2.2.1 双峰结构的分析
        2.2.2 无多普勒背景的电磁感应透明谱
    2.3 单光子失谐的DROP光谱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共振光抽运(DROP)光谱在激光稳频中的应用
    3.1 实验装置
    3.2 实验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铯原子双色磁光阱
    4.1 铯原子双色磁光阱的实验系统
        4.1.1 激光频率控制系统
        4.1.2 真空系统
        4.1.3 四极磁场
        4.1.4 探测系统
    4.2 双色磁光阱对实验参数的依赖关系
        4.2.1 冷原子荧光强度对双光子失谐的依赖关系
        4.2.2 冷原子荧光强度对反抽运光强的依赖关系
        4.2.3 冷原子荧光强度对冷却光强的依赖关系
        4.2.4 装载率对四极磁场梯度的依赖关系
    4.3 双色磁光阱中冷原子的无背景探测
    4.4 关于双色磁光阱的一些讨论
        4.4.1 双色磁光阱存在的问题
        4.4.2 双色磁光阱的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附录:铯原子简介及能级图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利用塞曼减速法实现锶同位素的磁光阱俘获(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实验装置
    2.1 锶热原子束产生装置
    2.2 真空系统
    2.3 实验装置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 结论

(8)光抽运效应的实验演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实验及现象分析
3 结 论

四、光抽运效应的实验演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四波混频效应的激光制冷特性研究[D]. 邹凌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铯原子激发态相干光谱研究[D]. 任雅娜. 山西大学, 2018(04)
  • [3]冷原子中准晶拓扑的测量及一维量子反常Hall效应[D]. 刘胜. 南京大学, 2018(09)
  • [4]基于阶梯型原子系统的超精细作用常数精密测量和双色磁光阱[D]. 王杰. 山西大学, 2016(05)
  • [5]垂直磁场对光抽运信号的影响[J]. 陈森,王点庄,曹庆睿,张师平,吴平. 物理实验, 2015(02)
  • [6]阶梯型铯原子系统中双共振光抽运光谱及双色磁光阱研究[D]. 杨保东. 山西大学, 2012(12)
  • [7]利用塞曼减速法实现锶同位素的磁光阱俘获[J]. 田晓,常宏,王心亮,张首刚. 光学学报, 2010(03)
  • [8]光抽运效应的实验演示[J]. 贺凌翔,王育竹. 中国激光, 2004(01)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