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与预防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与预防

一、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产生与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吴如意[1](2021)在《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实施研究 ——以广东省东莞市部分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健康的基石。现今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熬夜、饮食不当、吸烟酗酒、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在慢慢吞噬着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日益减退;随之被营养不良、肥胖、高尿酸、高近视率、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代替,严重危害到了儿童青少年的生命健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明确指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将是学校体育教育内容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的全面实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的考核体系应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其中。本文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体育中实施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对我国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生活方式和终身教育理论以及体育学科的特点对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实施的内容与方式进行探讨。通过对所调查内容的研究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体育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中的一部分,体育可以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小学是培养良好习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阶段,需要在小学学校体育中,从饮食健康生活方式、睡眠健康生活方式、运动锻炼健康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有效实施健康生活方式教育。(2)东莞市部分小学生在饮食方面比睡眠方面做得好;课余活动的多样性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实施;虽然学生在体育活动前的准备情况不太理想,但是在运动过程中的行为意识表现较不错;学生对突发情况的处理以及预防损伤知识能够略知一二,有的甚至更多。(3)学校体育以运动实践教学为主,东莞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某些运动安全的教育,在体育教学时没有适时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4)东莞市学校开展体育理论课的课时较少,存在体育课时被替代或占用的情况,体育课时的缺乏不能满足学生对健康知识的需要;并且安排体育教师进行健康教育的培训频率较少,体育教师缺乏系统性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知识储备不够。(5)学校体育实施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有多种途径:一是体育课,包括体育理论课和体育实践课;二是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有大课间、体育训练、体育竞赛等。体育教学内容与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有机整合,适时实施。

荣俊杰[2](2020)在《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2年上海市在二期课程改革基础上,率先提出在高中阶段实施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以推动新一轮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的革新。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作为“先立后破”的改革尝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与学习评价认知的缺乏系统性与深入性,致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出现迷茫与偏失,影响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目的的达成。面对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时代诉求,从学理视角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系统予以理性优化,能有效提升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与体质健康水平,推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推广与普及,丰富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为研究对象,根据泰勒原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等理论,从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内涵与实质出发,审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与学习评价的现状,在学理阐释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性的优化,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了优化研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构建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体能、运动经历与运动情意五维目标体系,确立了五维目标间纵、横结构关系,阐明了各级分目标的表达逻辑。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目标体系强调了运动技能目标的核心性、体能目标的重要性,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运动技能与体质健康的现实诉求;凸显运动知识、运动经历和运动情意目标的长效价值,符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保了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二、整合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体系,阐释了教学内容选择的纵向、横向及动态均衡结构关系,提出大单元高密度重复的螺旋组织形式。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体系的整合,明确了知识、技能与体能选择的独立与共济关系,系统地对各级教学内容进行了规整,实现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安排的全面性、系统性与深入性,有利于满足学生专项学习的广度与深度需求,突显了教学内容为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持续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三、选择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的路径,提出提高运动项目选择的精准度、实施动态分层教学、提升体育师资素养、挖掘场地设施等优化策略。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路径的选择,凸显了教学实施“行动”的本质诉求,通过完善项目选择志愿表、制定技能+体能的分层标准,确保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高效运行;采用多途并举的优化路径,弥补师资缺口,提升体育教师的专项化素养;探寻合作共赢模式,缓解场地设施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的困束。四、完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体系,统一了学习评价内容,厘清了评价比重的动态化分配准则,健全了多元化评价主体机制。高中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体系的完善,明确了运动技能评价的主体性、体能次之但比重逐年递增的五维评价内容;强调教师评价的主导地位、学生自评与互评比重的逐年递增趋势,突显了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地位;评价办法与学习成绩呈现方式的完善,提高了学生学习评价效果的精准性与其价值的延伸性,促进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短期目的性与长效前瞻性的有机融合。五、通过构建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实施路径和完善学习评价方面的研究,夯实了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具有宏观指导意义,实践操作性强。研究成果在CS中学的教学实践显示,师生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认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运动技能与体质健康水平得到了正向提升,佐证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推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良性运行及全面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庞睿[4](2020)在《岷县高中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现状调查及事故预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不仅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还影响着教学效率和质量。尤其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因受学校体育活动的形式和活动范围的影响,使得学校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尤为严重。近几年学校体育活动安全问题形成一个高发期,并且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基于此本论文调查了岷县高中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探索学生和体育教师安全状态各维度的差异性,及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发生次数、学生安全状态、学生体质测试等级之间的关联关系。本研究获得的结果能为今后岷县地区高中学校体育活动安全、健康、高效的开展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科学理论参考依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随机抽取岷县四所高中学生930人,以性别、年级、文理科、班级类型、学校地域、学生生源为影响因素,调查学生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及由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引发的运动损伤类型和部位的基本情况;进一步,以体育活动中人的安全状态为研究视角,通过量表测量的方法量化岷县四所高中学生及体育教师的安全知识、安全认识、安全情感、安全意志、安全能力五个维度的安全状态,分析学生和体育教师安全状态的基本特征;再此基础上,运用等级相关系数探索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的发生次数、学生安全状态、学生体质测试等级三者间的关联关系。研究结果有:1.岷县四所高中学校体育活动总体安全事故发生率为10.9%。以性别为影响因素,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发生率呈现为:男生高于女生;在安全知识、安全情感、安全能力三个维度上男生均值高于女生,在安全意志维度上,男生均值小于女生,在安全认识维度上男女无差异。以年级为影响因素,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发生率呈现为:高二>高一>高三;在安全状态的五个维度上,三个年级的学生均具有显着性差异。以生源地为影响因素,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发生率城镇学生大于农村学生;在安全意志维度上,农村学生均值小于城镇学生;在其他四个维度上反之。以地域为影响因素,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发生率呈现为:县城边缘学校>农村学校>县城学校;在安全认识维度上不同地域学校无差异,在其他四个维度上农村学校学生均值>县城边缘学校学生均值>县城学校学生均值。以学科为影响因素,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发生率呈现为:理科大于文科;在安全知识、安全意志维度上理科学生均值大于文科学生,在安全情感维度上反之,在安全认识、安全能力维度上文理科学生无差异。以班级类型为影响因素,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发生率呈现为:普通班大于重点班;在安全能力维度上,普通班学生均值大于重点班学生,在其他四个维度上无差异。在岷县高中学校体育活动中事故发生率最高的运动项目依次为:篮球、足球、田径;不同场地材质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发生率依次为:水泥场地、煤渣场地、塑胶场地;不同组织形式体育活动事故发生率依次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运动会及体育训练、体育课;在运动中最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为依次为:皮肤损伤、踝关节损伤、肘关节损伤;损伤类型依次为:挫伤、擦伤、扭伤。2.以性别为影响因素,学校体育活动中教师在安全知识、安全能力两个维度上男性教师大于女性教师,在其他三个维度上,男性教师小于女性教师。以年龄段为影响因素,学校体育活动中教师在安全知识维度上呈现为:40-50岁>30-40岁>50岁以上>20-30岁,在其他四个维度上无差异。以学历为影响因素,学校体育活动中教师在安全知识、安全情感两个维度上呈现为:大专<本科,在其他三个维度上反之。以职称为影响因素,随职称升高,学校体育活动中教师在安全知识、安全认识、安全能力三个维度上均值升高,在安全意志维度上均值降低,而在安全情感维度上,中一职称>中二职称>副高职称。3.学生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发生次数与学生体质测试等级和学校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安全状态五个维度之间均为负相关;学生体质测试等级与学校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安全状态五个维度之间为正相关。结合研究结果,降低岷县高中学生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发生率的相关建议有:1.在岷县高中学校体育活动开展中应考虑学生的性别、年级、生源地、班级类型、学科及他们的安全状态,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及项目类型,场地材质情况等因素,采用重点照顾的原则来预防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2.加强岷县高中体育教师安全状态五个维度相关知识理论及实践技能的培训,同时在培训中考虑体育教师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因素,采用分类培训原则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工作。3.为减少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发生次数,岷县高中在学校体育活动开展中应注重学生身体素质改善,提高学生体质测试等级,优化学生安全状态五个维度上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何素艳[5](2020)在《基于风险认知与沟通的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科学应对、有效防范我国学校体育中的雾霾风险,研究从心理学视角探讨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雾霾应对行为问题,引入了风险沟通和风险认知变量,探讨了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风险认知概念维度及其测量,调查了学校和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雾霾风险认知、风险沟通和应对行为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现象理论,揭示了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机制,提出了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措施,以期为学校和体育活动参与者积极应对雾霾提供依据和指导。为提高研究效度,研究采用了探索性序列混合研究设计、聚敛混合研究设计和嵌套混合研究设计,具体采用了知识图谱方法、访谈法、描述性质性研究、扎根理论、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得出如下结论:(1)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概念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沟通概念包括信息告知、宣传平台、信息反馈三个维度;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认知概念包括主观感受、主观评价、理性判断三个维度。(2)研究编制的《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量表》是单维度,即积极应对;《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沟通量表》包含主动获取知识和被动接收信息两个维度;《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认知量表》包含危害性和恐惧性两个维度,三个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测量推荐标准,可以用来测量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和风险认知三个变量。(3)雾霾影响下,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呈现出高雾霾风险认知和弱应对行为,学校呈现出低体育活动雾霾风险沟通。(4)人口统计学变量是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风险沟通、风险认知、应对行为的影响因素,但总体解释力较弱,风险沟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验和政策监管,风险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暴露程度和信息传播,应对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危害认知、信息传播和行业制度。(5)体育活动雾霾应对知行悖离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及现象,主要观点为:在行政干预下,风险沟通能引发积极应对行为;在现实条件限制下,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雾霾危害共识导致回避应对行为,肤浅的危害认知难以促进参与者的积极应对行为,风险认知对积极应对行为的影响离不开条件因素的支持。(6)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雾霾风险沟通正向影响应对行为,风险沟通正向影响风险认知,风险认知正向影响应对行为,风险认知在风险沟通对应对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不完全中介作用,学校可开展多种形式的雾霾风险知识讲授与雾霾信息告知,促进体育活动参与者积极应对雾霾风险。(7)北方多数地方的雾霾天学校体育活动叫停标准存在阈值设置偏高和学校叫停户外体育活动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故研究提出雾霾天体育活动叫停标准的建议,即幼儿园、中小学、大学分别根据AQI>150、AQI>200、AQI>300阈值标准,达到阈值即刻叫停户外体育活动。(8)总体看,体育活动参与者视角的雾霾应对措施较为有限,有利的场馆环境条件和相关的政策与制度是促进参与者个体积极应对雾霾的有力保障。未来研究需要转向相关政策和制度方面,解决雾霾影响后体育教学的补偿问题、体育活动叫停标准问题和学校规范开展风险沟通的问题。呼吁相关部门出台行业政策和制度,如《雾霾天气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和《重污染天气学校体育活动应急预案》,以促进参与者个体的雾霾积极应对行为,保障雾霾天气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有序、规范、合理开展。

韩吉星[6](2020)在《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学生健康行为培养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健康知识,养成健康行为的关键时期,当前高中生忙于文化课学习,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非常有限,学生面临的健康挑战十分严峻。2016年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健康教育要作为学生所经历的所有阶段的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对健康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了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健康行为作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的三大体育核心素养之一,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真正落实健康行为的培养,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一大重点课题。本研究以济南市高中学生健康行为现状及培养路径作为研究对象,以济南市部分高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健康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培养路径,力求为完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参考,同时对其他年龄阶段学生的健康行为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研究分为以下三部分:1.健康行为的概念、内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健康行为是身心健康和环境适应的综合表现,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健康行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个体不可或缺,健康行为是通过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形成的体育技能、体育知识、健康意识等的全面表现,包括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四个表现形式。2.对济南市高中学生从体育锻炼习惯与意识、健康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学生健康行为现状存在许多问题:(1)体育锻炼习惯与意识方面:学生每次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较少、锻炼前后忽视准备活动及放松活动、制定体育锻炼计划意识不足;(2)健康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方面:对运动减肥的认识不足、运动损伤处理不规范、溺水急救能力差、不主动进行体检、终身体育意识缺失;(3)情绪调控方面:学生经常有不良情绪,对待比赛胜负态度不太能接受;(4)环境适应方面: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体育活动对协作能力的提高作用。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原因分析。3.针对高中学生健康行为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促进健康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提高情绪调控和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家校合作方面入手,提出了以下培养路径:(1)突出体育课在健康行为培养中的基础地位,提供充足的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保障阳光体育运动,开拓校外自主锻炼;(2)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健康行为培养的良好氛围;(3)优化师生关系,定期开展体育活动;(4)积极开展体育竞赛;(5)家校合作,共同培养。通过提出高中学生健康行为的培养路径,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借鉴。

许子欣[7](2020)在《娄底市示范性中学运动队课余训练医务监督开展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务监督作为体育运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内部分运动工作者仍然对运动医务监督认知较少,运动员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以娄底市示范性中学运动队医务监督的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对其研究可以为娄底市中学运动队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启示。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娄底市8所市级以上示范性中学运动队的医务监督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了娄底市示范性中学运动队课余训练医务监督的管理体制情况、医务监督人员队伍配备情况、医务监督相关经费投入情况、医务监督配备的器材设施情况、医务监督具体实施情况等几个方面,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到娄底市示范性中学运动队医务监督开展现状的不足:(1)运动员和教练员对运动医务监督存在认知偏差;(2)学校没有专门针对运动队的医务监督管理体制;(3)大部分学校医务人员队伍偏少,学历参差不齐;(4)学校医务监督的医疗条件只够满足全校师生的日常需求;(5)学校在医务监督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并没有将运动队的医务监督需求纳入其中;(6)半数学校没有挂靠上级医院;(7)医务监督人员缺少职后关于运动医务监督的培训;并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对医务监督的宣传,提高运动员、教练员对医务监督的相关认知。(2)学校要完善运动队医务监督工作的相关制度与计划。(3)增加学校医务人员数量,优化医务监督人员队伍结构。(4)在经济条件允许时,可适当在医务监督的仪器、设备、运动员体检等方面增加投入,改善学校医务监督的医疗条件。(5)增加相关经费的投入渠道,适当提高政府在学校医务监督方面的投入。(6)与校址附近等级适当的医院建立联系,使运动员在受伤时可以通过便捷通道及时就诊;在相关挂靠医院进行定期体检。(7)教育局、学校应组织医务监督人员参加相关国培、省培以及校本培训或在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定期进行培训来补充医务监督相关知识,加强医务监督人员的职后培训。

白杨[8](2020)在《郑州市金水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达成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不仅是我国高中体育教育改革道路上取得的最新成果,也是普通高中学校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组织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2017年新课标是在总结原课标使用经验的基础上修改完善的,体育课程目标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课程目标进一步明确,但使用后课程目标的达成效果还不是很清楚。因此,依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课程目标内容,从目标的达成效果角度,对郑州市金水区普通高中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这三个分目标进行具体调查研究,掌握学生在新课标执行后,达成目标的实际应用效果,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课程目标的分目标具体内涵,进行充分研究。在导师和专家的指导、论证后,确定了较为完整、科学,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制成调查问卷,对郑州市金水区普通高中二年级、三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获得这些学生学习完每学期《体育与健康》课后,达成课程目标效果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论是:(1)细化《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课程目标的具体内涵,可以具体评判学生体育核心素质。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目标出发,针对高二、高三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细分为多层级目标指标与具体评价内容。不仅可以督促教师进行教学改革,还可以指导学生认真学习,促进体育核心素质的提高。(2)总结郑州市金水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课程目标的达成效果,部分指标还有待改善,但高三明显好于高二,新课改取得较好效果。具体表现为: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整体达成效果较好,贯彻《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更加具体地提升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各目标效果。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目标中,调查高中的体育课程目标整体达成效果较好,高三明显好于高二。选学运动项目的不同会造成体育课程目标达成效果具有差异性,球类项目明显好于其他项目。学生的性别差异也会影响体育课程目标达成效果,男生好于女生。运动能力目标中,学生在不同年级阶段掌握选学运动项目发展历史、制定锻炼计划和发展体能目标达成效果较好。但是学生在高二和高三阶段的运动欣赏能力和运用技能这两目标的达成效果有待增强。健康行为目标中,学生在不同年级阶段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适应能力这些目标的达成效果很好,体质测试成绩都有提高。但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效果不好,高三每周课外锻炼次数这一目标较高二阶段有所退步。体育品德目标中,学生在高二和高三阶段的遵守规则和社会责任感两目标的达成效果很好。学生在高三阶段的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与高二阶段比较具有显着差异。但是积极进取目标的达成效果不是很好,仍有待增强。

王璐璐[9](2020)在《河南省高校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现状、致因及治理路径研究》文中认为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形式更加多种多样,由于体育课程学习的方式以身体活动和练习为主,且部分项目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与对抗性,因此在体育教学和活动中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高校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现状与致因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以现代化治理理论为基础,对河南省高校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治理路径进行了研究,为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预防和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借鉴。研究结论如下:1.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类型依据责任可划分为学校主体责任型、学生主体责任型、第三方责任型、共同责任型和意外型。其中占比最大的为学生主体型,占63%、其次是共同责任型,占12%、第三方责任型,占11%、学校责任型,占10%,占比最小的是意外型,仅占4%。2.河南省高校大学生有40%的学生发生过运动损伤,其中发生过一次损伤的占21%,发生过两次的占10%,两次以上的占9%;在有过受伤经历的学生中,男生占总人数的45.4%,女生占总人数的35.86%。3.河南省高校大学生认为运动损伤发生率最高的项目为篮球,占总调查项目的46.65%,其次是足球占比为35.77%。教师认为运动损伤率最高的项目是足球,占比为91.43%,其次是篮球占比为84.29%。4.河南省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一致认为发生体育伤害事故最多的组织形式是课外体育活动,其中学生比例43.58%,教师比例占57.14%,分别居调查结果的第一位。其次是体育竞赛,学生和教师选择比例分别是41.36%和55.71%。5.河南省高校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产生的主要因素有:(1)可控因素:直接因素,学生自身体育安全意识薄弱、体育活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个人体质差异、技术动作掌握情况;环境因素,自然环境里的天气气候、温度、湿度、气压、阳光,人工环境里的场地选址、器材设别、空气流通;间接因素,学生参与运动的频率、教师的职业素养、学校卫生保障制度不完善、学生安全教育不到位、教学管理不完善;(2)不可控因素:项目本身的运动属性,不同项目的运动方式和规则也不尽相同,同场对抗性项目的受伤几率要明显高于隔网对抗性项目;突发状况因素,例如越野跑中突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的状况,是人为力量不可抗拒的。6.河南省高校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治理路径主要有:(1)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部门要加强学校体育安全事故预防立法工作,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师生权益。(2)学校作为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要完善教学安全管理体制,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安全教学意识和学生的安全活动意识。(3)社会资源进校园有助于更好的预防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校园保险业务的开展、运动协会基金的支持,都有助于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运动环境。

吉伟[10](2020)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研究 ——以兰州市省级示范高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对深化教育改革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2018年教育部正式颁布《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这给现阶段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指明了方向,与以往相比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本文以兰州市11所省级示范高中为研究对象,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兰州市省级示范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优化经验,对所存在的阶段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为兰州市省级示范高中今后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尽可能向其它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提供借鉴之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运用AMOS 24.0建立数理模型,并通过可效性检验。以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横向维度,体育单项运动成绩、课外体育参与程度、运动技能掌握与评价、体育运动规律与习惯、健康意识形成与规范、体育保健与损伤预防能力、体育精神与品质、尊重对手与遵守比赛规则、体育品德的发扬与传播九个纵向方面作为调查方向,依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提出的目标、内容及达到的教学效果要求,对兰州市省级示范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兰州市省级示范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实施取得一定的效果,主要优化体现在:教师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认知情况比较好,对传统教学观念有一定的转变;运动能力方面:继承以往传统优势体育项目、提高单项体育运动成绩;健康行为方面: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强;体育品德方面:尊重对手与遵守比赛规则意识较强、个体项目竞赛拥有较好的坚持性。存在阶段性的问题是:体育教师现有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已不能完全满足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体育教学目标设置较为泛化;部分体育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比较单一;教学项目内容与教学目标契合度不是很高;教学评价结构有待完善;学生健康意识及体育精神学习较不全面;教师、学生缺乏体育课内外联系。提出落实兰州市省级示范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实施策略:加强教师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理论、实践培训;优化体育教学目标设计;优化体育教学方法、手段设计;优化体育教学内容设计;优化体育教学评价设计;优化体育教学过程设计;建立教师、学生体育课内外联系的具体措施。

二、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产生与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产生与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实施研究 ——以广东省东莞市部分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国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是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
        1.1.2 健康传播与健康生活方式培养是学校体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1.1.3 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是改善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
    1.2 选题目的、意义
    1.3 研究任务
        1.3.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研究内容与现状,为本论文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1.3.2 访谈、发放问卷,了解收集本研究的教学情况、现状以及实施具体措施。
        1.3.3 根据有关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构思教学案例、实施教学。
        1.3.4 统计数据,分析实施结果,总结结论并提出建议。
    1.4 文献综述
        1.4.1 体育中健康教育实施的相关研究
        1.4.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3 生活方式国内外研究
        1.4.4 健康生活方式国内外研究
        1.4.5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国内外发展研究
        1.4.6 国内外学校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讨论与分析
    3.1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理论性分析
        3.1.1 生活方式相关的课程教学
        3.1.2 生活方式教育的学科渗透
        3.1.3 课外体育活动对生活方式教育的促进作用
        3.1.4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内容体系的探讨
    3.2 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实施现状及实施途径
        3.2.1 小学体育学科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实施现状
        3.2.2 小学体育教学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实施途径
    3.3 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内容设置、案例设计及实施结果
        3.3.1 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内容设置
        3.3.2 体育课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内容实施的设计
        3.3.3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内容在体育理论课中实施的案例设计
        3.3.4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内容在体育实践课中实施的案例设计
        3.3.5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内容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实施的案例设计
        3.3.6 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内容的实施结果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一:专家效度评价表
附件二: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三:小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状况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四: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实施研究的专家调查问卷
附件五:体育理论课学生自我评价表
附件六:体育实践课学生自我评价表

(2)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时代诉求:学校体育教学需要不断的变革
        二、现实诉求:高中阶段需要体育专项化教学
        三、自身诉求:体育专项化教学需要持续发展
    第二节 文献研究述评
        一、研究综述
        (一)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前的研究
        (二)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后的研究
        二、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概念界定
        (一)概念辨析
        (二)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调查法
        (三)实验法
        (四)比较研究法
        (五)数理统计法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创新
        (一)视角创新
        (二)理论创新
    第五节 理论基础
        一、泰勒的课程与教学原理
        (一)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二)泰勒原理对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启示
        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基本内容
        (二)布卢姆理论对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启示
        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一)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有意义学习对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启示
第二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目标的构建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问题审视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仍需提升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调查
        (二)教学目标达成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的认知度尚需深化
        (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知
        (二)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知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构建理论
        一、教学目标构建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构建的基本依据
        (一)聚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二)关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三)凸显运动项目核心价值
        三、教学目标体系的理论阐释
        (一)教学目标维度的理性分析
        (二)教学目标维度合理性考量
        (三)教学目标维度的具体表征
    第三节 各级教学目标的表达
        一、教学总目标的陈述
        二、学年教学目标的呈现
        (一)学年教学目标的要义
        (二)学年教学目标的陈述
        三、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单元教学目标的陈述
        四、课时教学目标的预设
        (一)课时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课时教学目标的要素
        (三)课时教学目标的陈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的整合
    第一节 教学内容的问题审视
        一、教学内容选择仍需全面性统筹
        (一)教学内容选择的满意度
        (二)教学内容教授的倾向性
        二、教学内容设置仍需系统性规整
        (一)教学内容设置的合理性
        (二)教学内容设置的难易度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整合理论
        一、教学内容整合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整合的核心理念
        (一)彰显学科的重要观念
        (二)聚焦专项的核心知识
        (三)唤醒学生的学习活力
        三、教学内容选择依据与取向
        (一)三位一体的选择依据
        (二)多维交融的价值取向
        四、教学内容组织结构与形式
        (一)纵向、横向、动态均衡的三维结构
        (二)大单元高密度重复的螺旋组织形式
    第三节 各级教学内容的呈现
        一、教学内容的整体框架
        二、学年教学内容的规划
        三、学期教学内容的安排
        四、单元教学内容的细化
        (一)单元教学内容的要求
        (二)单元教学内容的划分
        五、课时教学内容的组织
        (一)课时教学内容的要求
        (二)课时教学内容的示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路径的选择
    第一节 教学实施的问题审视
        一、教学运行层面
        (一)运动项目选择存在边缘化
        (二)分层教学仍需科学化规整
        二、体育师资层面
        (一)师资数量相对不足
        (二)专项素养仍需提升
        (三)专项培训仍需深化
        三、场地设施层面
        (一)场地设施的共用现象
        (二)场地设施的供需失衡
    第二节 教学实施的选择理论
        一、教学实施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实施的本质探析
        三、教学实施的价值诉求
    第三节 教学实施选择的策略
        一、健全课堂教学的运行机制
        (一)提高项目选择的精准性
        (二)实施动态化的分层教学
        二、优化师资队伍与专业素养
        (一)多途并举壮大体育师资队伍
        (二)强化职培提升教师专项素养
        三、挖掘场地设施的利用潜能
        (一)多方融入探索共赢共享模式
        (二)空间延伸利用周边场地设施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的完善
    第一节 学习评价的问题审视
        一、学习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
        (一)学习评价标准的各自为政
        (二)学习评价内容缺乏一致性
        二、学习评价主体存在单一性
        三、学习结果评定存在经验性
    第二节 学习评价的完善理论
        一、学习评价的理论基础
        二、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
        三、学习评价的核心理念
        四、学习评价的基本准则
        (一)学习评价的发展性
        (二)评价标准的分层性
        (三)评价比重的变化性
    第三节 学习评价完善的途径
        一、统一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内容
        (一)明晰学习评价的根本宗旨
        (二)确定学习评价的内容指标
        (三)细化评价内容指标的维度
        二、健全多元评价主体的互融机制
        (一)实施多元化评价主体制度
        (二)明确评价主体的评价内容
        (三)确定评价主体的评价比重
        三、完善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办法
        (一)明确评价内容的评定方法
        (二)采用等级+评语的呈现方式
        (三)编制学生学习成绩评定表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优化的实践
    第一节 教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一、教学实验目的
        二、教学实验对象
        三、教学实验时间
        四、教学实验程序
        (一)教学实验前的准备
        (二)教学实验中的跟进
        (三)教学实验后的统计
    第二节 教学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对体育专项化教学优化内容的认知
        (二)教学实验前后学生学习成效认知的比较
        (三)教学实验前后学生专项运动成绩的比较
        二、结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调查问卷Ⅰ
    附录二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调查问卷Ⅱ
    附录三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访谈提纲Ⅰ
    附录四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访谈提纲Ⅱ
    附录五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专家评议表
    附录六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试点学校名单
作者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4)岷县高中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现状调查及事故预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安全
        2.1.2 学校体育活动
        2.1.3 体育安全事故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2.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观察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岷县高中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
        4.1.1 岷县高中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发生率的基本情况
        4.1.2 不同性别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对比
        4.1.3 不同年级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对比
        4.1.4 不同类型班级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对比
        4.1.5 不同学科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对比
        4.1.6 不同生源地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对比
        4.1.7 不同地域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对比
        4.1.8 不同组织形式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对比
        4.1.9 不同项目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对比
        4.1.10 不同场地材质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对比
        4.1.11 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引起运动损伤部位分析
        4.1.12 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引发运动损伤类型分析
    4.2 岷县高中学校体育活动中学生安全状态的差异性分析
        4.2.1 不同性别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状态的差异性分析
        4.2.2 不同年级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状态的差异性分析
        4.2.3 不同学科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状态的差异性分析
        4.2.4 不同类型班级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状态的差异性分析
        4.2.5 不同地域学校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状态的差异性分析
        4.2.6 不同生源地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状态的差异性分析
    4.3 岷县高中学校体育活动中教师安全状态的差异性分析
        4.3.1 不同性别学校体育活动中教师安全状态的差异性分析
        4.3.2 不同年龄段学校体育活动中教师安全状态的差异性分析
        4.3.3 不同学历学校体育活动中教师安全状态的差异性分析
        4.3.4 不同职称学校体育活动中教师安全状态的差异性分析
    4.4 安全事故次数与学生安全状态、体质测试等级的关联性研究
        4.4.1 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次数与安全状态的关联性分析
        4.4.2 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次数与体质测试等级的关联性分析
        4.4.3 学校体育活动中学生安全状态与体质测试等级的关联性分析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岷县高中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现状调查及事故预防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 B 岷县高中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现状调查及事故预防研究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基于风险认知与沟通的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体育活动风险应对行为与风险认知研究
        1.2.2 风险沟通研究
        1.2.3 雾霾风险与体育活动应对研究
        1.2.4 我国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研究的考虑
    1.3 研究的具体问题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假设
        1.5.2 研究思路
    1.6 研究创新点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收集方法
        2.2.2 资料分析方法
3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调查问卷》编制
    3.1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的质性研究
        3.1.1 引言
        3.1.2 研究方法
        3.1.3 结果与分析
        3.1.4 讨论
        3.1.5 小结
    3.2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量表编制
        3.2.1 引言
        3.2.2 研究方法
        3.2.3 结果与分析
        3.2.4 讨论
        3.2.5 小结
    3.3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调查问卷》其他题项的编制
        3.3.1 引言
        3.3.2 研究方法
        3.3.3 研究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现状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
        4.2.1 问卷调查法
        4.2.2 数理统计法
        4.2.3 访谈法
        4.2.4 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调查总体情况
        4.3.2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讨论
        4.4.1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的总体特征
        4.4.2 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
        4.4.3 混合研究方法的结果验证
    4.5 小结
5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理论研究
    5.1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实质理论研究
        5.1.1 引言
        5.1.2 研究方法
        5.1.3 结果与分析
        5.1.4 讨论
        5.1.5 小结
    5.2 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形式理论研究
        5.2.1 问题的提出
        5.2.2 研究假设
        5.2.3 研究方法
        5.2.4 结果与分析
        5.2.5 讨论
        5.2.6 小结
    5.3 本章小结
6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应对措施研究
    6.1 重污染天气学校体育活动叫停标准研究
        6.1.1 问题的提出
        6.1.2 分析方法
        6.1.3 文本制定存在的问题
        6.1.4 “叫停”实践存在的问题
        6.1.5 讨论
        6.1.6 小结
    6.2 建议出台《重污染天气学校体育活动应急预案》
        6.2.1 实践问题
        6.2.2 具体建议
    6.3 建议出台《雾霾天气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6.3.1 实践问题
        6.3.2 具体建议
    6.4 自下而上的体育活动雾霾风险沟通实践
        6.4.1 相关提案
        6.4.2 提案效果评价
    6.5 研究局限与展望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附录Ⅳ
附录Ⅴ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学生健康行为培养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健康行为的概念及内容
        2.1.1 健康行为的概念
        2.1.2 健康行为的内容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第四章 高中学生健康行为现状
    4.1 高中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现状
        4.1.1 体育锻炼参与现状
        4.1.2 体育锻炼准备及放松活动现状
        4.1.3 自定健身目标及效果现状
    4.2 高中学生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现状
        4.2.1 对健康及肥胖的基本认识现状
        4.2.2 运动损伤处理能力现状
        4.2.3 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现状
        4.2.4 终身体育意识现状
    4.3 高中学生情绪调控现状
        4.3.1 不良情绪及处理现状
        4.3.2 控制比赛情绪现状
    4.4 高中学生环境适应现状
        4.4.1 恶劣天气下进行体育运动现状
        4.4.2 体育活动中的协同合作现状
    4.5 高中学生健康行为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5.1 存在的问题
        4.5.2 成因分析
第五章 高中学生健康行为的培养路径
    5.1 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培养方面
        5.1.1 突出体育课在健康行为培养中的基础性地位
        5.1.2 提供充足的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
        5.1.3 保障阳光体育运动
        5.1.4 开拓校外自主锻炼
    5.2 健康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培养方面
        5.2.1 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
        5.2.2 发挥体育教师主导作用
        5.2.3 创设健康行为培养的良好氛围
    5.3 情绪调控培养方面
        5.3.1 优化师生关系,发挥情绪主动调控作用
        5.3.2 定期开展体育活动
    5.4 环境适应培养方面
    5.5 家校合作,共同培养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娄底市示范性中学运动队课余训练医务监督开展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1.4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第2章 娄底市示范性中学运动队课余训练医务监督开展现状
    2.1 娄底市示范性中学及运动队基本情况
        2.1.1 娄底市示范性中学设置基本情况
        2.1.2 娄底市示范性中学运动队设置基本情况
    2.2 娄底市示范性中学运动队医务监督资源配置
        2.2.1 娄底市示范性中学关于运动队医务监督的制度
        2.2.2 娄底市示范性中学运动队医务监督人员队伍基本特征
        2.2.3 娄底市示范性中学运动队医疗条件及经费投入情况
        2.2.4 娄底市示范性中学与上级医院挂靠情况
    2.3 娄底市示范性中学运动队课余训练医务监督运行情况
        2.3.1 娄底市示范性中学运动员体格检查情况
        2.3.2 娄底市示范性中学运动队日常训练的医务监督情况
        2.3.3 娄底市示范性中学运动队比赛期间的医务监督情况
        2.3.4 娄底市示范性中学运动队女性运动员生理期的医务监督
        2.3.5 娄底市示范性中学教练员及运动员对医务监督认知情况
第3章 娄底市示范性中学运动队课余训练医务监督存在问题
    3.1 医务监督资源配置不合理
        3.1.1 医务监督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
        3.1.2 医务监督医疗条件急需完善
        3.1.3 医务监督经费投入不足
        3.1.4 多数学校未与上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
    3.2 医务监督运行机制存在问题
        3.2.1 医务监督管理制度尚需健全
        3.2.2 运动员与教练员对于医务监督认知不到位
        3.2.3 医务监督人员缺少职后培训
第4章 促进娄底市示范性中学运动队课余训练医务监督的对策
    4.1 提升关于运动队医务监督的资源配置
        4.1.1 优化人员队伍结构,扩大人员规模
        4.1.2 改善学校医务监督的医疗条件
        4.1.3 增加经费来源渠道
        4.1.4 挂靠校址附近适当等级的医院
    4.2 完善医务监督的运行机制
        4.2.1 做好医务监督的宣传工作,提高相关认知
        4.2.2 对医务监督相关制度与计划进行完善
        4.2.3 加强医务监督人员职后培训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A 娄底市示范性中学运动队医务监督情况调查问卷(一)
附录 B 娄底市示范性中学运动队医务监督情况调查问卷(二)
附录 C 访谈提纲

(8)郑州市金水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达成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实施效果需研究..
        1.1.2 特定区域普通高中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目标达成效果需检验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课程目标
        2.1.2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达成效果
    2.2 国内体育课程目标研究现状
        2.2.1 国内关于体育课程目标中运动能力的相关研究
        2.2.2 国内关于体育课程目标中健康行为的相关研究
        2.2.3 国内关于体育课程目标中体育品德的相关研究
        2.2.4 国内体育课程目标达成效果的相关研究
    2.3 国外体育课程目标研究现状
        2.3.1 国外体育课程目标
        2.3.2 国外体育课程目标达成效果的相关研究
    2.4 述评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郑州市金水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达成效果分析
        4.1.1 郑州市金水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能力目标
        4.1.1.1 不同年级阶段运动认知能力目标分析
        4.1.1.2 不同年级阶段运用技能目标分析
        4.1.1.3 不同年级阶段发展体能目标分析
        4.1.1.4 对不同学校、选学项目和性别的运动能力目标分析
        4.1.1.5 小结
        4.1.2 郑州市金水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行为目标
        4.1.2.1 不同年级阶段锻炼习惯目标分析
        4.1.2.2 不同年级阶段情绪调控目标分析
        4.1.2.3 不同年级阶段适应能力目标分析
        4.1.2.4 对不同学校、选学项目和性别的健康行为目标分析
        4.1.2.5 小结
        4.1.3 郑州市金水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品德目标
        4.1.3.1 不同年级阶段积极进取目标分析
        4.1.3.2 不同年级阶段遵守规则目标分析
        4.1.3.3 不同年级阶段社会责任感目标分析
        4.1.3.4 对不同学校、选学项目和性别的体育品德目标分析
        4.1.3.5 小结
    4.2 郑州市金水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
        4.2.1 运动能力目标存在的问题
        4.2.2 健康行为目标存在的问题
        4.2.3 体育品德目标存在的问题
    4.3 郑州金水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达成效果优化对策
        4.3.1 增强运动能力目标达成效果的对策
        4.3.2 增强健康行为目标达成效果的对策
        4.3.3 增强体育品德目标达成效果的对策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河南省高校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现状、致因及治理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依据
        1.2.1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影响
        1.2.2 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相关法规有待完善
        1.2.3 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问题亟需进行深入研究
    1.3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3.1 理论意义
        1.3.2 应用价值
    1.4 文献综述
        1.4.1 研究现状
        1.4.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2 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类型研究
        1.4.1.3 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研究
        1.4.1.4 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预防对策研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2.1 美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相关研究
        1.4.2.2 英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相关研究
        1.4.2.3 日本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相关研究
        1.4.2.4 加拿大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相关研究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3.1 问卷的编制
        2.2.3.2 样本的选取
        2.2.3.3 调查对象
        2.2.3.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统计表
        2.2.3.5 问卷的效度
        2.2.3.6 问卷的信度
        2.2.4 数理统计法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省高校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现状调查与分析
        3.1.1 河南省高校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类型
        3.1.2 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频数
        3.1.3 河南省高校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性别特征
        3.1.4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项目特征
        3.1.5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组织形式特征
    3.2 河南省高校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因素分析
        3.2.1 可控因素
        3.2.1.1 直接原因
        3.2.1.2 间接原因
        3.2.2 不可控因素
        3.2.2.1 项目本身因素
        3.2.2.2 突发状况因素
    3.3 河南省高校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治理路径研究
        3.3.1 政府主导提供坚实的法律制度保障
        3.3.1.1 教育部门建立责任溯源制度
        3.3.1.2 完善立法体系,保障师生权益
        3.3.2 以学校为主体完善安全管理体制
        3.3.2.1 建立完善的安全事故管理体系
        3.3.2.2 加强教师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3.3.2.3 提高学生安全活动意识
        3.3.3 社会参与提供资源保障
        3.3.3.1 完善校园保险体系建设
        3.3.3.2 成立体育协会专项资助基金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10)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研究 ——以兰州市省级示范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的依据
        1.1.1 发展核心素养已成为全球大部分国家教育改革的趋向
        1.1.2 我国目前教育发展要求将以核心素养为趋势
        1.1.3 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重点目标不突出,实施结果与目标不平衡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与相关概念界定
    2.1 文献综述
        2.1.1 相关文献研究历程
        2.1.2 国外研究现状
        2.1.3 国内研究现状
        2.1.4 小结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核心素养
        2.2.2 学科核心素养
        2.2.3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访谈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3 问卷数理统计
        3.3.1 第一次探索性问卷分析
        3.3.2 第一次验证性问卷分析
        3.3.3 第二次主问卷分析
4.兰州市省级示范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实施现状调查分析
    4.1 兰州市省级示范高中教学现状
        4.1.1 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调查
        4.1.2 各学校体育教学方法、手段调查
        4.1.3 各学校体育教学项目内容调查
        4.1.4 各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调查
    4.2 学生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认知情况调查
    4.3 教师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认知情况调查
    4.4 兰州市省级示范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实施情况调查分析
        4.4.1 运动能力学习分析
        4.4.2 健康行为学习分析
        4.4.3 体育品德学习分析
        4.4.4 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学习行为小结
5.影响兰州市省级示范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实施因素
    5.1 体育教师现有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已不能完全满足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5.2 体育教学目标设置较为泛化
    5.3 部分体育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比较单一
    5.4 教学项目内容与教学目标契合度不是很高
    5.5 教学评价结构有待完善
    5.6 学生健康意识及体育精神学习较不全面
    5.7 教师、学生缺乏体育课内外联系
6.兰州市省级示范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实施策略
    6.1 加强教师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理论、实践培训
        6.1.1 教师了解最新政策文件
        6.1.2 教师进行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专门性培训
    6.2 优化体育教学目标设计
    6.3 优化体育教学方法、手段设计
    6.4 优化体育教学内容设计
    6.5 优化体育教学评价设计
    6.6 优化体育教学过程设计
        6.6.1 准备部分
        6.6.2 基本部分
        6.6.3 结束部分
    6.7 建立教师、学生体育课内外联系
7.结论与研究不足之处
    7.1 结论
    7.2 研究不足之处
8.参考文献
9.致谢
附录

四、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产生与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实施研究 ——以广东省东莞市部分小学为例[D]. 吴如意. 首都体育学院, 2021(02)
  • [2]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D]. 荣俊杰.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4]岷县高中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现状调查及事故预防研究[D]. 庞睿.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5]基于风险认知与沟通的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研究[D]. 何素艳. 山西大学, 2020
  • [6]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学生健康行为培养路径研究[D]. 韩吉星. 济南大学, 2020(01)
  • [7]娄底市示范性中学运动队课余训练医务监督开展现状研究[D]. 许子欣. 吉首大学, 2020(03)
  • [8]郑州市金水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达成效果研究[D]. 白杨.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河南省高校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现状、致因及治理路径研究[D]. 王璐璐.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7)
  • [10]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研究 ——以兰州市省级示范高中为例[D]. 吉伟.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标签:;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