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意外性瘫痪患者的家庭护理

脑血管意外性瘫痪患者的家庭护理

一、脑血管意外瘫痪患者的家庭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刘凌云[1](2020)在《延续性护理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威海地区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延续性护理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吞咽功能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明确延续护理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今后医院制定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类实验性研究中的不对等对照组前后对照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了 2018年12月~2019年5月在威海地区某三甲医院接受住院治疗后出院的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共208名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2月~2019年2月出院患者设置为对照组,2019年3月~5月出院患者设置为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出院时仅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患者实施12周延续性护理模式进行指导。对干预效果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M(Q)表示,组间比较应用秩和检验分析洼田饮水试验评分、mRS评分、NIHSS评分、BI指数数据评分、用药依从性的差异。结果:(1)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和疾病情况本研究共纳入208名患者,其中干预组和对照组经过一般资料同质性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中收集患者平均年龄为(57±9.5)岁,男性患者占63.5%,多于女性患者;根据梗死部位分类,脑干梗死99例,占比为47.6%;从年龄分布来看,45~60岁年龄段的患者构成比较高,有112例,占比53.8%;从疾病危险因素分析,吸烟患者占87.0%、高血压占66.3%、饮酒占63.9%;糖尿病占55.3%。(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通过非参数检验Z值为2.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mRS评分比较: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mRS评分通过非参数检验Z值为2.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吞咽功能分级比较: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吞咽功能评分通过非参数检验Z值为2.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BI指数比较: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BI指数评分通过非参数检验Z值为5.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用药依从性比较: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通过非参数检验Z值为9.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延续性护理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吞咽功能康复;(2)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3)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促进恢复。

左曜玮[2](2020)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新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后引起肢体功能运动障碍最直接的病因所在。本研究通过观察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比较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新Bobath疗法和单纯新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后呈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下肢痉挛性瘫痪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影响。试图探索出一种临床疗效更佳、操作性更简便、治疗价格更优廉及患者接受程度更高的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康复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临床总体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健康大中国”目标的早日实现贡献一份力量。方法:本课题研究病例共60例,均选自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康复医学科(脑病针康病区)住院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以入院先后顺序,按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醒脑开窍针法+新Bobath疗法)与对照组(单纯新Bobath疗法),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每天进行约30分钟康复手法治疗,每天1次(周日除外),治疗时间为28天(4周)。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1)瘫痪下肢的痉挛程度(以膝关节为评估对象):改良的Ashworth评分(MAS);(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MBI);(3)运动功能(本研究仅评估下肢部分):简化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等方法评定。观察患者改良的Ashworth分级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的改善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对比,综合评价两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高低。所有数据资料用Exce12010进行汇总和SPSS22.0统计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组间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示差异有非常显着性。结果:(1)基线比较:纳入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脑卒中类型及治疗前的Ashworth痉挛分级、改良Barthel指数、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疗效比较:(1)在完成4周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以患者MAS评分为标准,治疗组人10显效,13人有效,3人改善,4人无效,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人6显效,9人有效,6人改善,9人无效,总有效率70.00%。经秩和检验,z=-1.967,p=0.049<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FMA得分和MBI得分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Ashworth痉挛分级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存在显着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在改善患者患肢痉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患肢运动功能的灵活性方面提示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通过研究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新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发现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新Bobath康复疗法对脑卒中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改善,显着提高生活质量,且疗效优于对照组。2、本研究过程中未发生相关严重不良反应,证实了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新Bobath疗法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何明[3](2016)在《脑血管意外恢复期的家庭护理》文中认为目的:探究脑血管意外患者恢复期的家庭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200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进行家庭护理的23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与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家庭护理效果显着,下床行走、呼吸道感染等各项指标均显着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家庭护理指导,能够促进患者恢复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脑血管患者意外恢复期适合应用家庭护理进行干预。

陈以华,陶月仙[4](2016)在《我国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服务模式研究现状》文中认为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康复护理服务模式以尽快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主要目标。本文就我国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情况以及效果进行总结,主要综述了目前脑卒中患者5种康复护理服务模式,即超早期康复护理、基于护理理论的康复护理、家庭参与式的康复护理、卒中单元康复护理以及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服务模式。通过本综述,期望为下一步构建、规范适合我国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服务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牛凤英[5](2014)在《序贯性无缝隙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序贯性无缝隙护理干预用于脑梗死患者护理工作的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行序贯性无缝隙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梗死复发、肢体损伤、心肺并发症发作情况,比较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复发梗死、并发心肺疾病、肢体损伤情况显着低于对照组(x2=9.40、10.21、12.99,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显着低于对照组(t=3.29、136.82,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93.33%,显着优于对照组的65.00%(x2=14.60,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序贯性无缝隙护理干预,可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匡碧云,单新权[6](2014)在《社区护理站及家庭双向康复训练针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干预》文中提出探讨我社区护理站对脑血管意外致半侧肢体障碍、肢体麻木、失语等进行药物治疗、功能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的行为干预,从而提高患者功能的回复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减轻家庭压力达到康复效果,随着脑血管意外致残率的不断上升引起了医学界、社会的广泛关注。结果:干预组家庭支持越是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功能恢复明显提高,护理干预始终围绕提高偏瘫患者(ADL)自理能力,现就我院护理站72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康复干预情况和常规康复训练做一个分析。

孔凡霞[7](2013)在《脑血管意外患者肢体瘫痪的护理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患者肢体瘫痪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采用心理护理、肢体护理、饮食护理等科学适宜的护理配合恰当适宜的治疗。结果除5例患者死亡外,其余24例恢复生活自理,19例肌力有所改善,7例未有改善。结论科学适宜的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减轻了社会及家庭的负担。

陈敏[8](2012)在《脑血管意外患者康复训练的护理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检验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在接受康复护理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60例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结果:康复护理训练后,两组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实行康复护理训练,有利于提高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盈[9](2011)在《脑血管意外的中西医结合及家庭护理》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中西医结合和家庭的护理措施。方法 10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心理和家庭护理,合理科学的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以达到预期效果。结果通过对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中西医结合、心理和家庭合理指导,减少了死亡率和致残率,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脑血管意外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高丽霞[10](2007)在《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文中认为目的提高脑血管意外患者恢复期的家庭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方法我们对本科治疗后出院的28例脑血管病患者实施家庭护理指导,并于同期内未行护理指导的27例对照。结果遵循指导的28例家庭患者不仅症状减轻,并发症发生率也极低。未坚持遵循的27例患者临床症状不见好转或加重,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P<0.01)。结论家庭护理指导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家庭康复具有重大意义,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

二、脑血管意外瘫痪患者的家庭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血管意外瘫痪患者的家庭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延续性护理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文献回顾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类型
    2.2 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2.3 样本量的计算
    2.4 研究工具
    2.5 干预方案
    2.6 资料收集
    2.7 统计分析
    2.8 质量控制
    2.9 技术路线
    2.10 伦理原则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3.2 同质性检验结果
    3.3 干预效果评价
第四章 讨论
    4.1 一般资料情况分析
    4.2 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危险因素情况分析
    4.3 延续性护理的效果实施分析
    4.4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应用前景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B 图表
附录C 综述 延续性护理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2)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新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或脱落标准
        1.6 终止试验标准
        1.7 整体中止试验的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方案
        2.2 治疗方案
        2.3 评定方法及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治疗前基线数据比较
        3.2 疗效比较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
    2 脑卒中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3 Bobath疗法的研究进展
    4 醒脑开窍针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研究概况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研究结果分析
        1.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1.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2 讨论
        2.1 新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瘫痪分析
        2.2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瘫痪分析
    3 安全性
    4 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改良Ashworth量表(MAS)
    附录2 改良巴氏指数(MBI)
    附录3 简易Fug1-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脑血管意外恢复期的家庭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我国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服务模式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超早期及早期康复护理服务模式
2 基于护理理论的康复护理服务模式
    2.1 基于奥瑞姆 (Orem) 护理模式的康复护理服务模式
    2.2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康复护理服务模式
    2.3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康复护理服务模式
3 家庭参与式的康复护理服务模式
    3.1 家庭康复护理服务模式
    3.2 基于Friedman家庭评估的康复护理服务模式
4 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服务模式
5 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服务模式
6 其他
7 小结

(6)社区护理站及家庭双向康复训练针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8)脑血管意外患者康复训练的护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康复护理内容包括:
        1.2.2 康复护理训练的步骤:
        1.2.2.1 心理和感情障碍的护理:
        1.2.2.2 康复训练心理护理:
        1.2.2.3 早期功能康复训练:
        1.2.2.4 从坐位到站立的训练:
        1.2.2.5 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1.2.2.6 语言障碍的训练:
        1.2.2.7 疗效的评定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3.1 早期康复治疗的作用:
    3.2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意义与结果:

四、脑血管意外瘫痪患者的家庭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延续性护理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D]. 刘凌云. 延边大学, 2020(05)
  • [2]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新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D]. 左曜玮.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脑血管意外恢复期的家庭护理[J]. 何明. 现代养生, 2016(22)
  • [4]我国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服务模式研究现状[J]. 陈以华,陶月仙.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6(06)
  • [5]序贯性无缝隙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J]. 牛凤英. 中国基层医药, 2014(12)
  • [6]社区护理站及家庭双向康复训练针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干预[J]. 匡碧云,单新权. 兵团医学, 2014(01)
  • [7]脑血管意外患者肢体瘫痪的护理体会[J]. 孔凡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3(36)
  • [8]脑血管意外患者康复训练的护理探讨[J]. 陈敏. 吉林医学, 2012(31)
  • [9]脑血管意外的中西医结合及家庭护理[J]. 张盈. 光明中医, 2011(12)
  • [10]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J]. 高丽霞. 医学信息, 2007(04)

标签:;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