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消费旅游新趋势

2004年消费旅游新趋势

一、2004消费者旅行新趋向(论文文献综述)

郑春慧[1](2021)在《基于文创产业的初创期半定制皮具品牌商业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文创产业发展背景下,本文旨在研究皮具初创品牌如何利用自身资源条件,结合皮具半定制业务,构建皮具品牌初创期独特的商业模式,实现顾客对皮具个性化定制的需求。本文采用背景研究、概念界定、历史研究、案例分析、定位调研、模式设计和评价修正的研究路径。基于魏朱商业模式六要素理论,着重研究商业模式的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自由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通过历史研究法,绘制出37个国内外皮具品牌初创期的发展历程图。在此基础上,总结大部分国内外皮具品牌初创期的商业模式共同特征:1)定位明确;2)业务系统简单;3)能有效利用本身的资源能力;4)盈利模式为直接销售。上述四大特征为本文皮具品牌初创期的商业模式建立提供了参考与借鉴。通过案例研究法,开展路易·威登、爱马仕、伯尔鲁帝以及国内多个小众品牌皮具个性化定制服务的案例分析,修正了皮具半定制的概念——顾客通过对现有产品不同模块(包含皮质、颜色、尺寸、五金、内衬、烫印字母、刺青图案、手绘等)的选择和组合,形成个性化皮具产品的定制方式,进而得出半定制皮具品牌具体的产品类别、定制内容、定制图案、定制价格和定制渠道,为本文商业模式构建提供基础。其后,通过案例分析法,开展M皮具初创品牌商业模式研究,结合其内部人员访谈及用户访谈,探讨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半定制皮具品牌的转型升级思路。结合PEST分析法,对半定制皮具品牌构建的市场环境,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方面作深入探讨。围绕定制服务内容,本文设计了目标消费者调研问卷,通过调研获得了275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到半定制皮具品牌产品的市场营销定位,为本文研究从个案走向一般以及最终商业模式定位和业务系统构建奠定了基础,本文最终构建了基于我国文创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下的初创期半定制皮具品牌商业模式。本文对半定制皮具品牌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可行性分析,重点从项目必要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三方面展开。借助SWOT分析法,获得未来半定制皮具品牌商业模式发展的可选择对策。通过专家访谈的意见和建议,修订了半定制皮具品牌商业模式的改进方案。

杨佳怡[2](2021)在《民国沿海地区报刊中女装西化潮流的研究》文中认为民国时期沿海地区作为第一批接受西方经济科技、思想文化影响的开放地带,其女装在西方时尚潮流的熏陶下发生巨大变革,直接映射于当时当地的报刊中。与此同时,受地域差异的影响,沿海地区报刊中的女装形象由北向南又呈现出各有特点的西化表现。本文探讨民国时期沿海地区女装的西化潮流,以民国时期沿海地区报刊中所刊载的女装西化潮流的内容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沿海北部(以山东地区为例)、中部(以上海地区为例)、南部(以广东地区为例)为重点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对象的资料收集情况,从女装款式及面料、女装饰品、女性妆发、女性时尚观念四方面进行信息的采集整理及比较分析,总结归纳出民国时期西方时尚潮流对沿海地区女装的影响和作用,从中发现民国时期沿海地区女装兼容并蓄、改革趋新、崇尚西方时尚的典型特征。在此基础上,以地理位置分布作为划分标准,对三个地区进行横向比较。根据报刊中的西方时尚资讯、对本土女装的介绍评述及其时尚价值的理解等信息进行对比,分别从女装款式选择与时间流变的关系、西方国家影响范围和地域的关系、面料选择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上海女装向西方上流社会服饰时尚靠拢,广东女装样式创新大胆,款式偏好自由奔放,山东女装偏向保守淡雅的西化差异表现,发现不同地域传统服饰发展潮流与西方时尚潮流发展之间相辅相成又互相牵制的发展关系。鉴于沿海地区女装在西化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接受程度,深究其影响因素,从人文因素、地域环境、原有服装产业及服饰政策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讨。总结其政治表现和审美内涵,更是由表及里的反应出不同地域在应对西方时尚潮流影响下,中西交融的能力差异。北部沿海地区以山东为代表,由于棉产业的发展需要,举起推行国货大旗,成为抑制西化发展的重要代表;中部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开埠发展使其政治包容度极高,对女装西化潮流也最先迈开接纳步伐;南部沿海地区以广东为例,在推行国货发展的同时又接纳西方时尚潮流影响,政策推进步伐小,内容包涵面窄。总体而言,沿海地区在西方时尚潮流影响的大背景下,因各有特点的地域背景呈现出不同的女装偏好。民国服饰作为中国服装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沿海地区在其中起到了不容小觑的先锋作用。本文以报刊中的女装信息为蓝本,刻画沿海地区女性服饰形象,为民国时期沿海地区的女装西化潮流和女性形象研究提供参考价值;从女装流变的区域差异入手,探究社会发展内涵,以近代中西服饰交融的累累硕果,推动当代中外服饰交流进程。

马海鹰[3](2020)在《我国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演进及模型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催生出的新治理时代,摆脱固化的政府部门结构,通过跨部门协同治理对产业发展和社会诉求做出整体性回应,是新世纪以来多个国家政府改革的新趋势。推进跨部门协同治理也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走向之一。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遵循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回顾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上,政府作用的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政府诸多部门协同推进旅游业的治理上。在全域旅游下,发挥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此背景下,加强政府的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研究就显得必要和有价值,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整体上显然还较为薄弱。本文溯源了政府跨部门协同的有关基础理论,包括协同理论、治理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明晰了政府跨部门关系中的政府跨部门协同概念,并从政府跨部门协同治理发生的逻辑过程入手,对我国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我国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四种主要类型,从内外因的角度对演进的过程进行了分析,从而梳理出我国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有关脉络体系。在对国内外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实践的分析基础上,通过对已有跨部门协同治理的主要典型模型分析,在借鉴优点和分析不足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分析模型。结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实际,本文对我国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旅游业的综合性决定了政府的旅游行政职能实际上分配于多个部门之中,旅游行政权力的配置变化决定了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难易程度。政府需要在不同层面、环节和领域对旅游业发展采取大量的协同行为,既是弥补市场失灵带来的问题,又是如期实现旅游发展目标的需要。不同的政府部门拥有不同的行政资源,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需求,也有进行资源交换的需要。政府管理的碎片化状态不仅直接影响政府服务的效率,也会给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带来权责空档、权责固守、利益冲突等阻碍。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和客体的多变性决定了旅游协同治理有着不同的类型。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聚焦于同级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横向关系,在我国同级政府的治理体系中,旅游治理的参与者往往包括多个层面:个体人、旅游行政机构及多种形式的协调机构和机制。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变化对跨部门旅游协同的治理方式提出更多的要求,这就对构建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分析模型提出了需求。在分析已有SFIC模型、多主体协同治理模型、公共部门旅游管理模型优点和不足的基础上,明确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明确一般性目标、层次性目标和法律性目标。在明确目标之后,优化的协同方式和协同过程则至关重要,建立决策中枢系统协同、强化等级制职务权威协同、共享等级制组织协同的利益、加强旅游机构的协同能力建设、完善横向协同机制、完善辅助机制等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优化方式。同时,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还需要加强文化、制度和技术支撑,来帮助其运行得更加有效。在构建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县域政府引导推动旅游业发展、出台重大旅游政策、应对旅游突发事件的三个实践案例对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模型进行了具体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能够有效地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李琳琳[4](2020)在《基于游客感知的湖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博物馆旅游的日新月异,博物馆作为具有地域独特文化资源同时作为传承和发扬文化的重要部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同时,随着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和消费意识的多元化,极大扩大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优质载体,文创产品是实现历史传承和文化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其长期稳定发展的要素之一。因此本文对湖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研究,不仅对博物馆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推动作用,而且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选取湖南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为研究对象,从游客对文化创意产品感知视角出发,在游客感知理论和消费者行为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随后将网络文本分析与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相结合,运用SPSS软件和ROST CM6词频分析软件,通过网络文本的高频词数据分析和调查问卷各项指标数据分析,从游客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三个方面对湖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进行分析。最终将两种方法的分析数据相结合,在认知、情感和整体形象分析中找到一致性影响因素,最终从合理制定博物馆文创产品价格;提高文创产品的实用价值;提升文创产品的收藏价值;塑造湖南省博物馆文创品牌;拓展湖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整合营销渠道;丰富湖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衍生品六个方面进行优化,希望可以为湖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山丹[5](2020)在《新世纪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童年书写是儿童文学艺术的核心内容,表现童年的现实生活与想象世界,是儿童文学对童年精神的审美创造与诗意追求。童年书写不只是一种文学的表达策略和创作形式,更是以文学形式构建人类对于自身、他者、社会及历史的一种独特思考方式。本论文以新世纪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为研究对象,并将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划分为写实型童年书写、经验型童年书写和理想型童年书写,通过梳理三种童年书写范式在主题表现、创作技巧、文体形式、叙事结构、语言类型等方面所呈现的文学图景,归纳新世纪以来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所体现的美学价值,及由此带给中国儿童文学的启示。本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包括五章。具体章节内容概括如下:绪论主要对童年理论、童年观和童年书写的基本观点进行梳理,总结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中童年书写的研究现状,阐明了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的研究价值,并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思路。第一章“新世纪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转向”,对现实题材儿童小说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勾勒,通过探讨新世纪以来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转向,阐释童年书写的艺术表达与审美意蕴。现实题材儿童小说演变轨迹,聚焦于1917至1999年间的儿童小说历史发展脉络,本论文将其归纳为:新生期、生长期、探索期及繁荣期四个阶段,并对每一阶段儿童小说的创作特征加以分析。新世纪以来,随着文化语境的革新和“解放儿童”儿童文学观的确认,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形成了新的创作格局。通过对儿童小说中童年书写转向的内外成因分析,阐释童年书写的叙事特征和艺术形式。第二章“写实型童年书写中的生命观照”,探讨写实型童年书写对当下童年个体生命的书写维度。本章从个体童年的身份认同、成长书写、性别书写、青春书写和边缘生命书写的不同维度,梳理了童年书写中的写实型童年书写的创作特征。展现成人作家在将现实儿童作为表现对象时,对童年的生活现状、情感真实和生命尊严的理解与尊重。对写实型童年书写创作范式的探究,能够丰富新世纪儿童小说中童年生命书写的内涵和形式,并为儿童文学深入童年精神提供重要的参考。第三章“经验型童年书写中的情感再现”,对童年书写中的经验型童年书写进行了阐释。经验型童年书写,分为成人作家对自我童年生活书写的白描,及以文学书写方式再现自我童年的心理投射。在对儿童小说中经验型童年书写进行解读时,主要从童年回忆的诗意书写,童年乡土的多元书写,童年创伤的投射书写和童年缺失的补偿书写等不同维度加以讨论。在新世纪儿童小说中的经验型童年书写中,成人作家试图通过追寻自我童年生命的书写价值,来呈现儿童小说中的童年经验的艺术形态和审美表征。第四章“理想型童年书写中的童心想象”,探讨了儿童小说中的理想型童年书写所具有的文本特征和审美意蕴。理想型童年书写作为成人作家对于童年精神的追求与寄托,为当下儿童的成长提供了指引,并为人类童年提供了直达心底的精神滋养。本章从历史语境、战争语境、人类乡土语境和理想童年精神四个维度,建构了理想型童年的创作范式。理想型童年书写为成人作家提供走出个人化童年私语,面向集体童年精神的途径,其体现的是儿童文学创作对于人类童年精神的向往。第五章“童年书写的审美意旨与创作反思”,主要讨论了童年书写所呈现的审美意旨,与其在创作中所面临的书写困境。童年书写的审美意旨,既体现为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在文本层面,以诗性内核把握童年精神品质和以童心力量坚守文学创作之魂,又体现为童年书写对儿童读者在审美体验中的心灵净化与情感共鸣。在探究新世纪儿童小说的童年书写所面临的困顿境遇时,本论文分别从童年书写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童年书写中成长体验的错位和童年书写中“生命本位”意识的缺失等方面,指出了当下儿童小说的创作困境。并重审消费文化语境中的“系列化”写作模式,桥梁书阅读模式,及“低龄化”写作现象,为童年文化变革中的童年书写提供突破和发展的新方向。结语部分对新世纪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进行了简单的回顾。通过肯定童年书写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和美学意义,指出了随着“童年”元素作为儿童小说书写的日趋繁盛,追求童年审美的文学样式将丰富儿童小说的创作空间。然而,需要警惕的是过度商业化的童年书写样式对儿童小说发展的阻碍。因此,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既要对抗符号文化的侵蚀性,又要保有文学审美的生命力。特别是,童年书写需要从儿童生活的真实感出发,表达儿童生命的深广度,展现童年精神的力量性和童年文化的审美力,为儿童文学阅读构建一个更为美好的审美空间。童年本身能够带给人类的精神力量,引导着儿童小说在立体而饱满的童年书写中,塑造中国童年的独特审美艺术。新世纪儿童小说正是通过不同维度的童年书写诠释着童年精神的生命、历史和文明之歌。

章心妍[6](2020)在《基于顾客感知的海南乡村民宿服务质量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海南建省三十周年、海南省建设自贸区、自贸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一系列大背景下,海南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海南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是我国唯一一个热带岛屿省份和首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如此开放的政策背景下,许多人从城市回到农村,开始建起乡村民宿。海南的乡村民宿相较于旅游业和经济发达的云南、江浙一带,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低,但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通过研究顾客对于海南乡村民宿服务创新的感知,了解海南乡村民宿的服务创新现状,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从顾客的角度来得出改进研究对象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海南乡村民宿提升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意见。本文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案例研究法等。案例对象以三亚亚龙湾博后村民宿集群为主,向在店客人和既往顾客发送调查问卷,利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用到的主要分析方法有: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分类汇总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得出影响顾客感知民宿服务创新的三个维度为:服务设施创新、互动平台创新、服务内容创新。各维度对顾客的重购意愿和推荐意愿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服务设施创新>互动平台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根据以上分析结果,给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另外还从民宿设计、市场营销、服务品质等三个方面对提升海南乡村民宿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出了建议。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丰富了关于海南乡村民宿服务创新方面的研究,对海南乡村民宿提升服务品质提供了可参考的意见。

王齐新[7](2020)在《《云计算:概念和实践》(第1、2章)英汉翻译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翻译实践报告的原文节选自斯普林格2018年出版的《云计算:概念和实践》一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前两章主要介绍了云计算的动因、定义、风险、趋势、以及云计算的历史演进、服务类型等,对云计算的历史演变做了细致补充,并提出未来发展趋势,对云计算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本翻译报告描述了翻译实践项目的整体过程,总结了在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此次翻译项目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指导理论,从词汇、句法和篇章翻译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为科技文本翻译补充平行文本,并为今后的翻译研究提供一些参考:(1)在词汇层面,原文中有一些科技新词,没有想对应的中文表达;(2)在句法层面,有很多长难句、被动句以及定语从句;(3)在篇章层面,关于文本的上下文衔接有一些隐藏信息。针对以上问题,得出以下结论:在词汇层面,要注意双语文本中一些词语的不对等表达,对没有相关中文翻译的新词可以进行注译;在句法层面,对于长难句、定语从句和被动句的翻译,应根据语境和句子结构进行适当调整,灵活翻译;在篇章层面,在保证篇章连贯性的基础上,译文应当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

叶思齐[8](2020)在《作为媒介与仪式的书籍 ——日历书的文化消费逻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出版融合背景下,唱衰纸书的声音频传耳畔,畅销日历书的销量却屡创新高。日历书出版和消费热潮已成为一个独特的出版文化现象,也折射出书籍的属性和功能的延伸。传统的书籍研究将书籍作为承载知识内容的文本介质,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西方书籍史研究开始转向书籍的媒介观。本文从日历书的形制特点入手,分析其物质形态和符号价值的变化所带来的人们对于书籍观念的变化,进而对日历书的文化意义、日常使用、消费本质展开分析,强调了书籍的媒介性;有助于出版业界和学界重新认知书籍的物质形态、媒介属性和社会功能,更好地发挥书籍的媒介优势和价值取向,在推动知识的普惠的同时,使人类在日常生活的互动仪式中更好地编织意义之网。本文从文化消费理论视角切入,结合书籍史研究、媒介环境学派的观点来分析日历书的文化消费逻辑,主要结合《故宫日历》《单向历》《健康日历》等畅销日历书的具体案例,以及日历书使用者的深度访谈资料,分析日历书的出版逻辑、文化逻辑、消费逻辑,把握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对日历书的意义创制与流动,进而阐释日历书作为物、媒介、仪式的消费本质。研究认为,日历书的文化消费逻辑在于,日历书的文化意义从传统书籍的文本意义转为以消费者个人及其生活为指向,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看、翻阅、撕页等半程式化的重复性实践来感知时间流逝的仪式感、意义建构的快感,创造了风格化的生活,并不断地进行自我的生产、更新、消费,从中收获意义、快乐和社会身份;而且,日历书热潮彰显了书籍作为物、媒介、仪式的特性,折射出书籍从文本阅读到社会交流媒介和日常生活的文化仪式的属性及功能变化。

吴利亚[9](2020)在《《良友》画报书业广告研究(1926-1945)》文中提出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广告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出版业的宣传需求遇上广告业的蓬勃发展,为书业广告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良友》画报是伍联德先生于1926年2月在上海创办的一份综合性画报,堪称“中国最早出版之图书杂志”,比美国影响深远的《生活》画报都要早十年。因其组稿多元、印刷精良、内容丰富,吸引了大批读者订阅和购买。《良友》画报上的书业广告占比达到《良友》广告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相较于同时期的其他报刊,在书业广告方面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不仅体现出民国时期较高的广告发展水平,也记录和呈现了当时印刷出版行业的发展面貌。论文立足民国时期画报书业广告发展的时代与社会背景,以《良友》画报为媒介载体,从发展概貌、类型与特点、策略检视和时代价值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分析和梳理《良友》画报书业广告的发展背景及历程;第二章从文本角度分析《良友》画报书业广告所呈现的内容;第三章从创意表现策略和营销传播策略两个维度分析《良友》画报书业广告在民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是如何利用杂志媒体进行推广并获得较好的宣传效果的;第四章则尝试归纳并揭示《良友》画报书业广告在民国时期复杂多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中所具有的时代价值和意义。通过研究,论文认为《良友》画报书业广告因其数量比重相对较大、传播范围相对较广、存续时间相对较长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由此个案窥探民国时期书业广告发展的大致情况。《良友》画报中形式多样且种类多元的千余则书业广告至今品读起来都十分经典,其中饱含当时广告人的巧思与匠心。在深谙目标受众心理的基础上将营销传播和广告学理论灵活运用到广告文案写作和广告画面的美术表现当中,创作出既能吸引读者眼球,又能有效促进书籍报刊销售,还兼具较高文学意蕴和历史价值的广告,实属不易,对当下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的广告营销活动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乐鑫[10](2019)在《国际航线联营的反垄断豁免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航空公司国籍条款行业壁垒规则严苛限制跨境并购的背景下,航空公司经私力探索建构国际航线联营。国际航线联营属于新型高标准商业合作模式,以贸易手段和结果变相规避投资壁垒,具备“准并购”的法律效力。国际航线联营已经引发全球航空运输市场结构的剧烈变革,已在不同程度建构跨大西洋和跨太平洋两大国际航线联营体系。现阶段国际航线联营既构成“联盟内联盟”,又可在传统联盟外适用,其独立性特质日渐显现。“金属中立”是新近国际航线联营最鲜明的特征,涵盖的收益或者利润共享机制促成国际航线联营深度虚拟融合。异于传统合同型联营,国际航线联营合作伙伴既保持各自独立法律地位,又在双层联营机构的指导下一体化合作。国际航线联营协议作为潜在的垄断协议,往往需要面对事前或者事后的反垄断豁免。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绝大多数国际航线联营和天空开放融合的既成事实。在美国,以反垄断法为连接纽带,天空开放演变为国际航线联营的先决条件,但这仅是美国外交政策和反垄断法保驾护航的产物,并不存在必然的法律逻辑关联,亦未演进为普世经验法则。国际航线联营“相关市场”的法律界定是获取反垄断豁免的首要步骤,各国对“相关市场”的理解和认知呈现两极分化的对立趋势。竞争性评估和公共利益分析是确定国际航线联营是否存在竞争伤害的两梯度法律标准。对于存在危害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竞争秩序瑕疵的国际航线联营,可以要求适用释放航班时刻等补救措施以契合反垄断豁免的规定。中国参与国际航线联营具备范围小、伙伴少、碎片化和试验性等特征,中国的事后反垄断豁免模式存在制度障碍和不作为等法律问题,在未来应根据国情在更广范围和更深层级积极参与国际航线联营,理性变革航权交换体制,完善中国的反垄断法律体系和事后豁免制度。

二、2004消费者旅行新趋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4消费者旅行新趋向(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文创产业的初创期半定制皮具品牌商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文创产业发展大背景
        1.1.2 皮具品牌的发展
        1.1.3 皮具个性化定制的发展
        1.1.4 初创企业的发展
        1.1.5 品牌商业模式的发展
        1.1.6 本文研究对象
        1.1.7 相关文献研究背景
    1.2 研究条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实践意义
    1.6 技术路线图
    1.7 预期成果与难点
        1.7.1 预期成果
        1.7.2 难点
    1.8 本章小结
2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研究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文创产业
        2.1.2 企业初创期
        2.1.3 皮具半定制
        2.1.4 商业模式
    2.2 理论研究
        2.2.1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2.2 魏朱商业模式六要素理论
        2.2.3 PEST分析理论
    2.3 研究现状
        2.3.1 文创产业相关研究综述
        2.3.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相关研究综述
        2.3.3 个性化定制相关研究综述
        2.3.4 商业模式相关研究综述
    2.4 本章小结
3 皮具品牌初创期商业模式及皮具个性化定制案例研究
    3.1 国内外皮具品牌初创期商业模式研究
        3.1.1 国内外皮具品牌初创期发展历程
        3.1.2 国内外皮具品牌初创期商业模式共同特征
    3.2 皮具个性化定制服务案例分析
        3.2.1 路易·威登个性化定制服务案例分析
        3.2.2 爱马仕个性化定制服务案例分析
        3.2.3 伯尔鲁帝个性化定制服务案例分析
        3.2.4 国内手工皮具的个性化定制流程
        3.2.5 皮具半定制的概念修正及皮具个性化定制服务内容总结
    3.3 本章小结
4 半定制皮具品牌商业模式构建背景
    4.1 M皮具品牌公司转型需求
        4.1.1 M皮具品牌公司商业模式分析
        4.1.2 M皮具品牌初创期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4.2 M皮具品牌升级思路——构建半定制皮具品牌
        4.2.1 半定制皮具品牌的提出
        4.2.2 半定制皮具初创品牌构建的市场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
    4.3 半定制皮具品牌市场营销定位调研
        4.3.1 问卷设计与发放
        4.3.2 数据分析方法
        4.3.3 样本人口统计概况
        4.3.4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4.3.5 主体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3.6 用户聚类分析
        4.3.7 相关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初创期半定制皮具品牌商业模式的构建及评价
    5.1 从个案到一般的初创期半定制皮具品牌商业模式研究
    5.2 初创期半定制皮具品牌商业模式要素分析
        5.2.1 初创期半定制皮具品牌定位设计
        5.2.2 初创期半定制皮具品牌业务系统设计
        5.2.3 初创期半定制皮具品牌关键资源能力设计
        5.2.4 初创期半定制皮具品牌盈利模式设计
        5.2.5 初创期半定制皮具品牌自由现金流结构设计
        5.2.6 初创期半定制皮具品牌企业价值设计
    5.3 初创期半定制皮具品牌组织架构图
    5.4 初创期半定制皮具品牌商业模式评价及修正
        5.4.1 初创期半定制皮具品牌可行性分析
        5.4.2 基于SWOT分析的初创期半定制皮具品牌商业模式修正
        5.4.3 基于专家访谈的初创期半定制皮具品牌商业模式修正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M皮具品牌内部人员及用户访谈提纲
附录2 半定制皮具品牌市场营销定位调研问卷
附录3 半定制皮具品牌商业模式修正专家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2)民国沿海地区报刊中女装西化潮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法
2 民国时期沿海地区报刊中的女装样本分析
    2.1 报刊样本分析
        2.1.1 民国时期沿海地区报刊概况
        2.1.2 地区报刊样本的选择及说明
    2.2 服饰样本分析
        2.2.1 上海地区
        2.2.2 广东地区
        2.2.3 山东地区
3 民国时期沿海地区女装西化潮流研究
    3.1 兼容并包的上海地区
        3.1.1 款式分析
        3.1.2 面料分析
        3.1.3 配饰分析
        3.1.4 妆发分析
    3.2 大胆新潮的广东地区
        3.2.1 款式分析
        3.2.2 面料分析
        3.2.3 配饰分析
        3.2.4 妆发分析
    3.3 淡雅保守的山东地区
        3.3.1 款式分析
        3.3.2 面料分析
        3.3.3 配饰分析
        3.3.4 妆发分析
4 民国时期沿海地区女装西化潮流的比较
    4.1 女装关注度与时间的关系
        4.1.1 上海地区引导的女装款式
        4.1.2 以山东地区为主的女装面料
        4.1.3 女装配饰与年代的关系
        4.1.4 年代变化与女性妆发关注度比较
    4.2 西方国家影响范围与地域的关系
        4.2.1 受欧美国家影响的女装款式
        4.2.2 受地域影响的女装面料
        4.2.3 女装配饰与影响国家
        4.2.4 女性妆发与影响国家
    4.3 女装偏好与地域分布的关系
        4.3.1 沿海地区女装款式偏好比较
        4.3.2 以棉、丝为主的面料偏好
        4.3.3 各具特色的配饰偏好
5 民国时期沿海地区女装西方化异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民国时期沿海地区社会背景
        5.1.1 民国时期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5.1.2 民国时期沿海地区人文背景
    5.2 女装西化差异影响因素
        5.2.1 服饰政策对服装款式的影响
        5.2.2 服装产业基础与面料行业发展
        5.2.3 女性审美观念与服饰选择
6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我国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演进及模型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实践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3.1 有关行政改革的研究
        1.3.2 有关政府部门间关系的研究
        1.3.3 有关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研究
    1.4 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与研究不足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不足
2 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理论
    2.1 理论溯源
        2.1.1 协同理论
        2.1.2 治理理论
        2.1.3 协同治理理论
    2.2 政府中的跨部门关系
        2.2.1 政府跨部门冲突
        2.2.2 政府跨部门协同
    2.3 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
        2.3.1 政府介入旅游业的原因
        2.3.2 全球政府旅游协同治理的典型模式
3 中国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演进
    3.1 政府履行旅游治理职能的演进
    3.2 中国政府旅游行政权力配置的演进
    3.3 中国政府旅游协同治理演进的内因
        3.3.1 政府组织协同的需要
        3.3.2 政府干预的需要
        3.3.3 部门行政资源交换的需要
    3.4 中国政府旅游协同治理演进的外因
        3.4.1 权责空档
        3.4.2 权责固守
        3.4.3 利益冲突
    3.5 我国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主要类型
        3.5.1 正式型横向协同
        3.5.2 有特定职能的旅游议事协调机构
        3.5.3 体制型的综合旅游机构
        3.5.4 非正式型协同
4 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模型的构建
    4.1 已有代表性模型述评
        4.1.1 SFIC模型
        4.1.2 多主体协同治理模型
        4.1.3 公共部门旅游管理模型
    4.2 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模型的完善思路
    4.3 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模型的构建
        4.3.1 确立治理目标
        4.3.2 确定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的多中心治理主体
        4.3.3 确立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支撑
        4.3.4 确立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方式
    4.4 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模型
5 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模型的案例分析
    5.1 宏观维度:江西青原区政府引导推动旅游业发展
        5.1.1 案例基本情况
        5.1.2 案例的综合模型分析
    5.2 中观维度:协同推动边境旅游试验区重大政策出台
        5.2.1 案例基本情况
        5.2.2 案例的综合模型分析
    5.3 微观维度:处理中国旅游团在老挝严重交通事故
        5.3.1 案例基本情况
        5.3.2 案例的综合模型分析
6 结论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游客感知的湖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1.5.1 研究思路
        1.5.2 技术路线图
    1.6 研究方法
    1.7 创新之处
第2章 博物馆文创产品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
        2.1.2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
    2.2 理论基础
        2.2.1 游客感知理论
        2.2.2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3章 湖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现状
    3.1 湖南省博物馆的基本概况
    3.2 湖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宏观环境(PEST)分析
        3.2.1 P(Police)政策环境
        3.2.2 E(Economy)经济环境
        3.2.3 S(Social)社会环境
        3.2.4 T(Technology)科技环境
    3.3 湖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现状
        3.3.1 湖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现状
        3.3.2 湖南省博文创产品营销现状
第4章 基于网络文本的湖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游客感知分析
    4.1 湖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游客感知状况数据采集与处理
        4.1.1 数据的来源和采集
        4.1.2 数据的筛选和处理
    4.2 数据整合
        4.2.1 游客基本信息描述
        4.2.2 高频特征词分析
    4.3 网络文本中游客对湖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感知分析
        4.3.1 认知形象分析
        4.3.2 情感形象分析
        4.3.3 整体形象分析
第5章 基于调查问卷的湖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游客感知分析
    5.1 问卷调查中测评指标的选取
        5.1.1 指标选取的原则
        5.1.2 指标的筛选与确立
    5.2 数据来源与收集
    5.3 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5.3.1 游客基本信息描述
        5.3.2 游客感知描述性分析
    5.4 信效度分析及探索性因子分析
        5.4.1 信效度分析
        5.4.2 探索性因子分析
    5.5 游客对湖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感知分析
        5.5.1 认知形象感知
        5.5.2 情感形象感知
        5.5.3 整体形象感知
第6章 网络文本与调查问卷的结合分析
    6.1 网络文本与问卷调查结合的认知形象分析
    6.2 网络文本与问卷调查结合的情感形象分析
    6.3 网络文本与问卷调查结合的整体形象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优化湖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对策
        7.2.1 合理制定湖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价格
        7.2.2 提高文创产品的实用价值
        7.2.3 提高湖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收藏价值
        7.2.4 塑造湖南省博物馆具有独特性的文创品牌
        7.2.5 拓展湖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整合营销渠道
        7.2.6 丰富湖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衍生品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新世纪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童年书写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童年书写的研究现状概述
    三、核心概念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四、童年书写的研究价值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世纪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转向
    第一节 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历史变迁(1917—1999)
        一、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新生期
        二、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发展期
        三、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探索期
        四、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繁荣期
    第二节 新世纪文化语境下的儿童小说童年书写
        一、新世纪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文化语境
        二、分化期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新格局
        三、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创作范式
    第三节 新世纪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表现形式
        一、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文学表达
        二、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文化内涵
        三、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艺术呈现
第二章 写实型童年书写中的生命观照
    第一节 学校与儿童:写实型童年的身份认同
        一、童年的校园:作为学生的儿童身份塑造
        二、认同的焦虑:儿童身体的压抑与桎梏
        三、认同的内省:校园童年的觉醒与抗争
    第二节 主体的真实:写实型童年的成长镜像
        一、自我镜像:童年主体的成长性审视
        二、他者镜像:童年主体的成长性迷思
        三、家庭镜像:童年主体的成长性再认
    第三节 自觉与超越:写实型童年的性别意识
        一、性别书写:“永远的”男孩和女孩
        二、少女小说:童年书写的性别意识自觉
        三、超越定式:童年书写的性别意识重构
    第四节 接纳与指引:写实型童年的青春书写
        一、找寻信念:童年青春书写的姿态与方向
        二、触碰情丝:童年青春书写的勇气与限度
        三、走进现实:童年青春书写的理性与节制
    第五节 观照与隔阂:另类童年的书写边界
        一、无声的呐喊:书写特殊童年的私语
        二、他者的边界:从《我是白痴》到《我是天才》
        三、遥远的银河:“另一种”童年书写
第三章 经验型童年书写中的情感再现
    第一节 记忆碎片:童年回忆书写的追思与重组
        一、真挚与坦诚:童年回忆书写的诗意表达
        二、治愈与省思:童年回忆书写的双重指向
        三、遮蔽与取舍:童年回忆书写的经验治理
    第二节 个人乡土:童年乡土书写的热切与哀伤
        一、记忆重启:个人乡土童年的书写特征
        二、大地之子:个人乡土童年回忆的成长之歌
        三、重拾美好:新乡土童年书写的碰撞与坚守
    第三节 投射机制:创伤性童年书写的精神博弈
        一、悲悯的投射:童年创伤经验的文本再现
        二、受创的儿童:身体的规训与精神的桎梏
        三、童心的抚慰:灾难中的群体性创伤
    第四节 情感补偿:缺失性童年书写的孤独内核
        一、教育的轮回:缺失性童年书写的亲情之思
        二、孤独的延续:缺失性童年书写的生存观照
        三、《金色的手指》:爱的缺失与成长的孤寂
第四章 理想型童年书写中的童心想象
    第一节 想象的儿童:历史与童年的双重建构
        一、历史童年书写:“唯我”的历史文化想象
        二、历史的童年:童年生活的想象与再现
        三、童年的历史:童年视角下的历史叙事
    第二节 战火中的儿童:战争与童年的书写平衡
        一、重返生活:战争题材儿童小说的叙事转向
        二、悲悯情怀:战争童年的书写力量
        三、非暴力书写:战争童年的人性底色
    第三节 人类的乡土:童年生命的精神原乡
        一、人性颂歌:人类童年乡土的诗性咏叹
        二、文化乡土:重返童年的生命之源
        三、《寻找鱼王》:童心与初心的“天人合一”
    第四节 理想的儿童:童年精神的文化确认
        一、童年精神书写的集体性想象
        二、童年精神书写的多重性建构
        三、童年精神书写的革新与超越
第五章 童年书写的审美意旨与创作反思
    第一节 向阳而生:童年书写的审美意旨
        一、诗性哲思:童年书写的美学景象
        二、守护童心:童年书写的精神内涵
        三、救赎之力:童年书写的净化作用
        四、情感共鸣:童年书写的文本价值
    第二节 走出困顿:童年书写的创作反思
        一、从“现实”到“真实”的童年书写距离
        二、童年书写中成长性体验的割裂与缺失
        三、童年书写中“生命本位”对“儿童本位”的补充
        四、消费时代下童年书写的改写与重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6)基于顾客感知的海南乡村民宿服务质量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深度访谈法
        1.3.4 案例研究法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评价
    2.1 民宿的研究概况
    2.2 民宿需求和供给研究
    2.3 创新的研究综述
    2.4 服务创新研究
    2.5 消费者感知服务创新的影响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调研对象选择
    3.2 研究对象概况
    3.3 问卷设计
第四章 研究实施
    4.1 预测试分析
        4.1.1 显着性分析
        4.1.2 信度分析
        4.1.3 效度分析
    4.2 正式问卷分析
        4.2.1 分类汇总分析
        4.2.2 探索性因子分析
        4.2.3 回归分析
    4.3 研究结果分析
    4.4 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4.4.1 服务设施提升策略
        4.4.2 互动平台提升策略
        4.4.3 服务内容提升策略
        4.4.4 其他策略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对策建议
        5.2.1 民宿设计
        5.2.2 市场营销
        5.2.3 服务品质
    5.3 研究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基于顾客感知的海南乡村民宿服务创新研究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云计算:概念和实践》(第1、2章)英汉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Project
    1.1 Background of Translation Project
    1.2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1.2.1 Main Contents of the Book
        1.2.2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1.3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2.Translation Procedure Description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2.1.1 Translation Tools
        2.1.2 Term Base and Parallel Texts
    2.2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ranslation
    2.3 Proofreading after Translation
3.Translation Theory
    3.1 Functional Equivalence
    3.2 Theoretical Relevance
4.Case Analysis
    4.1 Lexical Equivalence
        4.1.1 Translation of Lexical Expression
        4.1.2 Translation of Neologisms
    4.2 Syntactic Equivalence
        4.2.1 Translation of Long and Complex Sentences
        4.2.2 Translation of Attributive
        4.2.3 Translation of Passive sentences
    4.3 Textual Equivalence
        4.3.1 Adaptation to Expression Habit of the Target Language
        4.3.2 Textual Coherence
5.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A Term Base
Appendix B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Appendix C Charts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8)作为媒介与仪式的书籍 ——日历书的文化消费逻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日历书的研究
        (二)关于消费文化和文化消费的研究
        (三)关于书籍的媒介观念和文化转向的研究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与难点
第二章 日历书的兴起与发展
    一、日历书的定义
        (一)时代变迁中的日历
        (二)作为文化创意出版物的日历书
    二、日历书的发展现状
        (一)日历书的兴起过程
        (二)日历书的出版规模与结构
第三章 日历书的出版逻辑:融合性文创型书籍的意义创制
    一、形式产生意义:日历书的形制特点分析
        (一)媒材:日历、书籍、日记的融合
        (二)文本:碎片化内容的新脉络
        (三)装帧:分众化的精巧摆件
        (四)定位:自用送礼两相宜
    二、渠道传播意义:作为产消中介的营销系统
        (一)广告文案:视觉陈列和品牌话语的凸显
        (二)社群推介:人媒和信任代理的意义加成
    三、创意延伸意义:周期边界和内容边界的突破
        (一)日历书的生命周期:从短期效益到长期经营
        (二)日历书的意义转化:文本意义和主体意义的变迁
第四章 日历书的文化逻辑:为生活语境赋予更多文化意义
    一、日历书的媒介特征与文化价值
        (一)日历书的传播偏向:在时空平衡中倚重视觉和个人
        (二)日历书的文化价值:以审美、科普和收藏价值为核心
    二、日历书的暗示意义链:广告符码的话语秩序
        (一)畅销日历书广告文案的关键概念
        (二)被建构的美学图景和使用场景
        (三)在日常中超越日常的文化仪式
第五章 日历书的消费逻辑:自我建构、意义交流的媒介与仪式
    一、使用者的意义产消:自我的投射、生产与消费
        (一)“为我所用”的日历书:个人叙事和自我导向
        (二)作为“生活风格”的日历书:风格化的日常生活与自我
    二、无处不在的仪式感:作为物、媒介、仪式的日常实践
        (一)日历书作为日常的物品:有“形”和有“用”
        (二)日历书作为接触的媒介:有机互联的媒介多元体
        (三)日历书作为生活的仪式:固定意义的形式化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2015 年版至2020 年版日历书出版情况汇总表
附录二 日历书使用者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良友》画报书业广告研究(1926-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的界定
第一章 《良友》画报书业广告的发展概貌
    第一节 《良友》画报书业广告的发展背景
        一、社会的开放与民智的开启
        二、商业的发达与广告的兴盛
        三、教育的发展与国语的普及
        四、技术的进步与行业的革新
    第二节 《良友》画报书业广告的经营脉络
        一、《良友》画报的发行状况
        二、《良友》画报的广告受众
    第三节 《良友》画报书业广告的刊载情况
        一、《良友》画报书业广告的梳理统计
        二、《良友》画报书业广告的投放主体
第二章 《良友》画报书业广告的类型与特点
    第一节 《良友》画报书业广告的类型
        一、图书(丛书)广告
        二、报刊(画册)广告
        三、贺卡(海报)广告
        四、印刷(制版)广告
        五、书局(书店)广告
    第二节 《良友》画报书业广告的特点
        一、简明扼要的叙事风格
        二、立足时代的议程设置
        三、图文并茂的视觉呈现
第三章 《良友》画报书业广告的策略检视
    第一节 创意表现策略
        一、知情达理的广告诉求策略
        二、妙笔生花的文案表达策略
        三、画龙点睛的美术表现策略
    第二节 营销传播策略
        一、相时而动的生命周期策略
        二、顺风张帆的借势营销策略
        三、家喻户晓的名人代言策略
        四、恰如其分的产品定位策略
        五、深入人心的公共关系策略
        六、物超所值的产品促销策略
第四章 《良友》画报书业广告的时代价值
    第一节 《良友》画报书业广告的经济价值
        一、促进书报刊物的销售
        二、塑造书业品牌的形象
        三、加速书业的良性竞争
        四、助推广告水平的提升
    第二节 《良友》画报书业广告的社会价值
        一、阅读氛围与休闲空间营造
        二、舆论动员与民族情感凝聚
        三、文化传播与现代化的促进
        四、历史记录与史料价值凸显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10)国际航线联营的反垄断豁免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国际航线联营反垄断豁免的基础问题
    第一节 国际航线联营的诞生
        一、跨境航空投资的“双螺栓锁”:航空公司国籍条款
        二、国际航线联营的法律地位界定
        三、国际航线联营的独立性之辨
    第二节 国际航线联营的“准并购”效应与法律适用界限
        一、国际航线联营的“准并购”效应
        (一) 国际航线联营的“金属中立”特性
        (二) 国际航线联营的新型法律结构
        二、国际航线联营适用并购控制规则的法律界限
        (一) 联营与并购并举
        (二) 广义释义的“并购”
        (三) 全功能型联营
    第三节 国际航线联营的潜在反竞争属性
    第四节 国际航线联营的法定反垄断豁免模式
        一、事前的反垄断豁免模式
        二、事后的反垄断豁免模式
        三、事前和事后反垄断豁免模式的国际合作
第二章 国际航线联营反垄断豁免的先决条件辨析
    第一节 “天空开放”协定的诞生和应用
        一、传统航空运输协定的诞生与延续
        (一) 全球性统一航空运输协定的建构破局
        (二) 双边航空运输协定的替代国际法效应
        二、“天空开放”作为升级版航空运输协定诞生和应用
    第二节 国际航线联营反垄断豁免的先决条件冲突
        一、肯定“天空开放”作为国际航线联营反垄断豁免的先决条件
        (一) 借力与被借力:国际航线联营与天空开放初步交汇
        (二) 天空开放作为国际航线联营反垄断豁免先决条件的全面确立
        二、否定国际航线联营的反垄断豁免存在先决条件
    第三节 国际航线联营反垄断豁免先决条件的再定位
        一、建构多边“天空开放”协定的最新趋向
        (一) 建构多边“天空开放”协定的缘由证成
        (二) 多边“天空开放”协定的建构历程和结果前瞻
        二、TPP跨境航空运输服务规则识读
        三、国际航线联营反垄断豁免先决条件的趋向
第三章 国际航线联营“相关市场”的法律界定
    第一节 国际航线联营“相关市场”的反垄断法定位
        一、国际航线联营“相关市场”释义
        二、国际航线联营“相关市场”的自我评估
        三、国际航线联营“相关市场”的法律效用
    第二节 国际航线联营“相关市场”的法律界定路径
        一、基本路径: “城市对”航线
        二、衍生路径: 次级碎片化
        (一) 高端旅客和非高端旅客市场
        (二) 直飞航班与经停航班市场
        (三) 替代机场市场
        (四) 其他运输形式的替代市场
    第三节 国际航线联营“相关市场”法律界定的新趋向
        一、“城市对”传统路径的复归与扩张
        二、“城市对”路径的颠覆与“相关市场”的重构
第四章 国际航线联营反垄断豁免的法律评估
    第一节 评估国际航线联营的法律模式
        一、竞争性评估和公共利益分析分立
        二、公共利益纳入竞争性评估
        三、表面弱化竞争性评估
    第二节 国际航线联营的竞争性评估
        一、区域市场评估
        二、“国家对”航线市场评估
        三、“城市对”航线市场评估
        四、国内市场评估
        五、航班时刻等基础设施评估
    第三节 国际航线联营的公共利益分析
        一、提高国际航空运输的经济效率
        二、保障国际航空运输的消费者利益
第五章 国际航线联营反垄断豁免的补救措施
    第一节 国际航线联营反垄断豁免补救措施的法律界定
        一、国际航线联营补救措施的法定范围
        二、国际航线联营补救措施的法律性质
        (一) 强制性补救措施
        (二) 自愿性补救措施
    第二节 国际航线联营反垄断豁免补救措施的法定类型
        一、释放关联航班时刻
        (一) 航班时刻构成市场准入壁垒
        (二) 释放航班时刻需契合反垄断法要求
        二、票价可组合承诺
        三、开放飞行常客计划
        四、其他补救措施
第六章 中国国际航线联营及反垄断豁免的现状与启示
    第一节 中国参与国际航线联营的实践
        一、国内航线联营的短暂开放与一般禁止
        二、国际航线联营的初步实践
    第二节 中国国际航线联营及反垄断豁免的法律现状
        一、中国国际航线联营的合法性地位存疑
        二、现行事后反垄断豁免模式无所作为
    第三节 中国规范国际航线联营及反垄断豁免的完善措施
        一、理性变革国际航权交换体制
        二、推引运用国际航线联营
        三、完善国际航线联营的法定反垄断豁免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四、2004消费者旅行新趋向(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文创产业的初创期半定制皮具品牌商业模式研究[D]. 郑春慧. 东华大学, 2021(09)
  • [2]民国沿海地区报刊中女装西化潮流的研究[D]. 杨佳怡. 东华大学, 2021(01)
  • [3]我国政府跨部门旅游协同治理的演进及模型构建研究[D]. 马海鹰.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4]基于游客感知的湖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D]. 李琳琳. 湘潭大学, 2020(02)
  • [5]新世纪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研究[D]. 山丹.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6]基于顾客感知的海南乡村民宿服务质量提升研究[D]. 章心妍. 海南大学, 2020(12)
  • [7]《云计算:概念和实践》(第1、2章)英汉翻译报告[D]. 王齐新. 重庆邮电大学, 2020(02)
  • [8]作为媒介与仪式的书籍 ——日历书的文化消费逻辑研究[D]. 叶思齐.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9]《良友》画报书业广告研究(1926-1945)[D]. 吴利亚.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10]国际航线联营的反垄断豁免法律问题研究[D]. 高乐鑫. 厦门大学, 2019

标签:;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