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采空区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处理探讨

石膏采空区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处理探讨

一、石膏采空区稳定性分析方法与治理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赵越[1](2021)在《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及其环保性能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赤泥是氧化铝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是一种排放量大、对环境影响严重、大规模资源化利用难度大的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目前针对赤泥的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已经刻不容缓,亟需一种大量消纳赤泥的有效途径。我国作为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地下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会导致采空区的形成,如果不进行充填处理,将会给采空区上面的工程活动及地表建筑安全造成巨大的隐患。本试验以赤泥、粉煤灰、水泥、矿粉和脱硫石膏为原材料制备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不仅能够大量消耗固体废弃物,还能达到综合治理煤矿采空区的目的,具有显着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通过设计配合比试验得到了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原材料配合比范围,并评价了各原材料的掺量变化对材料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随后针对赤泥本身碱性强且包含多种有毒重金属的特点,基于碱激发和硫酸盐激发原理,通过现代测试技术手段(SEM、XRD、FTIR)探究了材料对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的固化机理;此外,实际使用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时将无法避免接触到酸性老窑水,二者接触后发生的一系列反应可能会影响材料对污染物质的固化效果并改变老窑水的水质特征,基于这种情况,通过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粉末样品在不同pH以及不同氧化还原电位的水环境下的浸出试验,本文评价了不同环境因素对材料固化污染物质效果的影响;最后,通过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圆柱样品的静态浸泡试验来模拟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初步研究了材料对酸性老窑水的治理效果。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赤泥的合适掺量为55%,当赤泥掺量低于50%时,赤泥掺量的增加可提高体系碱激发的程度,促使生成更多水化产物,这些水化产物有助于材料强度的提升,但当赤泥掺量超过50%时,继续增加赤泥反而会导致材料力学性能的下降,当赤泥掺量为55%时,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均满足相关技术要求;水泥和矿粉掺量的增加可显着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考虑到经济性,水泥掺量范围控制在7.5%~10%,矿粉掺量控制为5%较为合适;脱硫石膏的加入能够使体系生成钙矾石(AFt)晶体,有助于材料早期强度的提升,但其掺量超过5%时,会导致材料力学性能的下降,因此脱硫石膏的合适掺量为5%。(2)作为一种碱激发胶凝材料,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产生的主要水化产物包括C-S-H(水化硅酸钙)、C-A-H(水化铝酸钙)等无定形凝胶,这些无定型凝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把体系中的赤泥、粉煤灰等颗粒包裹起来,提升了材料整体的联结性,宏观上表现为材料力学性能的增强;这些无定型凝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离子交换容量,使材料在宏观上还具备良好的物理吸附、固化重金属的特性。脱硫石膏的加入还能使材料生成针棒状的AFt,这些晶体穿插填充在材料空隙中,提升了材料的整体联结性和致密程度,这些特点使得材料能通过物理固封的方式固化重金属等污染物质;AFt特殊的结构还可使其通过化学置换的方式将重金属离子稳定在晶柱内部的缝隙和通道。(3)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粉末样品在不同pH以及氧化还原环境的浸出实验表明:酸性环境会导致材料部分聚合物凝胶的溶解和破坏,进而影响材料对污染物质的固化效果;碱性环境则有助于增强体系碱激发程度,生成更多水化产物,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材料对污染物质的固化效果。氧化环境下,赤泥基样品发生了氧化产酸现象,氧化性越强,环境酸性越强,材料的固化效果越差;而还原环境则表现出抑制材料污染物释放的特点,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材料对污染物质的固化效果。(4)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圆柱样品的静态浸泡试验表明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能够有效固化自身污染物质,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为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去除老窑水重金属的试验研究表明,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粉末样品对老窑水中包含的多种重金属具有显着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均达到96%以上,为采空区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薛杨[2](2021)在《庞家河金矿采空区冒落致灾机理与防治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金矿作为贵重金属矿产资源,在我国分布广泛,所开采出的黄金有着重要的工业价值。对于急倾斜中厚矿体条件,当应用浅孔留矿法开采时,遗留的采空区失稳问题较为突出。采空区的存在,容易导致冒落冲击灾害,对井下人员与设备都会造成严重威胁,给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增加了困难。论文以庞家河金矿浅孔留矿法开采现状为研究对象,针对该采矿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采空区冒落致灾问题,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物理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研究。根据现场结构面调查与点荷载强度试验结果,确定庞家河金矿矿体及近矿围岩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分别为438.66、353.25和442.37,属于中等稳定级别;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经过计算得到矿体及近矿围岩的岩体力学参数;针对矿山开采中存在的采空区冒落致灾问题,利用数值模拟对冒落过程进行分析,得到庞家河金矿采空区顶板冒落发展,主要是由于裂纹沿节理贯穿完整岩桥所致,冒落区以拉伸破坏为主,稳定区以剪切破坏为主,应力平衡拱的周期性形成与消散,是冒落呈现缓慢-快速交替进行的主要原因;构建了采空区顶板冒落力学模型,计算得到了采空区临界冒落跨度值约为10m;阐明了采空区冒落特征及其致灾机理,给出了冲击气浪速度估算值,及其安全距离的确定方法,安全距离确定为5m;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采场合理尾砂充填高度为30m,结合模糊数学优选模型,选定了崩落部分顶柱+全尾砂充填的方案治理采空区,并给出了顶柱崩落处理的方法;通过现场工业试验与成本分析,证实所选定的采空区治理方案充填效果良好,对单中段进行回采充填作业,成本控制较为理想。论文对采空区冒落致灾机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崩充结合的采空区治理方法,并在庞家河金矿进行了现场工业试验。实践应用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急倾斜中厚矿体在开采中遇到的采空区冒落致灾问题,可实现该类矿山的安全高效开采。

杜傲然[3](2021)在《深部硬石膏洞室围岩稳定性及密封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石油是现代工业的重要能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意义重大。然而,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一直以来居高不下,进口量更是逐年攀升,成为了一大能源问题。为保障石油供应的长期稳定,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但现有的石油储备方式或是工程造价较高,或是选址条件苛刻,难以满足石油的战略储备要求。因此,有学者提出了新的石油存储构想,即利用废弃的硬石膏采空区进行储油。根据存储要求,硬石膏采空区应满足稳定性、密封性以及不与石油相互作用三个原则,而就已有研究成果来看,该领域的研究多集中于硬石膏采空区的稳定性方面,涉及密封性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我国安徽省恒泰硬石膏矿为工程依托,通过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重点探究了硬石膏在破坏过程中的渗透性变化,分析了硬石膏采空区在开挖完成后和不同存储压力下的稳定性和密封性,论证了利用废弃硬石膏采空区储油的可行性。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并进行了三轴压缩渗流试验和声发射检测,获取了硬石膏试样在试验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和渗透系数,并据此绘制了渗透系数-应变曲线,构建了渗透系数-应变经验公式。同时,分析了硬石膏在试验过程中的渗透性变化机理,探讨了硬石膏的渗透性变化规律。(2)在工程资料和试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FLAC3D软件对开挖后的硬石膏采空区进行了数值模拟。评价了开挖完成后采空区的整体稳定性,并依据构建的渗透系数-应变经验公式对硬石膏采空区的密封性进行了分析。最终,认为开挖完成后的硬石膏采空区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和密封性。(3)根据数值模型的开挖计算结果和洞室的实际储油状态,对储油情况下的硬石膏采空区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分别探讨了不同存储压力下硬石膏采空区的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和塑性区的分布情况,评价了采空区在不同存储压力下的整体稳定性和密封性。结果表明,储油期间硬石膏采空区的稳定性和密封性较好。

毛锐[4](2021)在《云南金沙缓薄矿体房柱法开采中采场结构参数优化》文中研究说明依据现场地表沉降变形情况的调查,认为现有的采场结构参数不适合金沙矿段缓薄矿体的开采。为了保障矿山的生产安全和矿产资源的充分回收,在矿山的基础建设与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对岩体力学性质调查、采空区地表残余变形监测、采场结构参数设计、顶板位移及应力分布和采场稳定性展开深入研究。本文依托地表沉陷情况监测、地压活动调查以及岩体结构面调查、室内力学参数的折减等基础工作,采用In SAR时序分析技术、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判理论、薄板理论、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金沙矿段的采空区地表沉降变形、地质强度指标修正、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空区顶板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依据地表沉陷情况的调查结果,矿山现有的采场结构参数已经引起了地表的开裂变形。为了系统地掌握采空区地表沉降规律,利用哨兵一号(Sentinel-1A)监测雷达对矿区地表整体沉降变形情况进行监测,提取2018年至2020年70景的监测数据,并对SAR数据进行解算,通过布置剖面线和地表特征点获得研究区域地表的时序沉降量,采用GIS工具对地表沉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矿体开采引起地表沉降在形态上类似于一个漏斗,越靠近沉降区中部沉陷速率越大,In SAR时序监测能够精确地获得地表沉陷区的沉降量以及沉降速率的变化趋势,为后续采场结构参数优化提供了依据。(2)结合现场工程岩体调查情况以及岩体结构面产状信息统计分析,建立了金沙矿段岩体优势结构面信息概化图和概率分布图,并对岩体的结构特征和结构面表面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观测统计,得到了调查区域岩体的完整性系数、结构面粗糙性系数和结构面起伏性系数,为掌握岩体结构特征以及室内力学参数的修正奠定基础。(3)利用地质强度指标(GSI)来确定岩石损伤本构模型参数。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和GSI值量化表来评价地质强度指标时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模糊性,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对岩体本身的特征参量进行更为客观的评价是较为有效的手段。本文通过引入优势结构面组数9)、结构面间距d、岩体完整性系数、粗糙性系数、起伏性系数来描述岩体结构特征,然后将多因素影响因子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GSI进行系统评判,再结合层次分析法来确定隶属权重,构建GSI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该方法能够将现场调查结果、专家的工程经验以及结果检验有机地统一起来,具有准确性高、针对性强的特点,为今后系统地量化岩体其他参数提供了新思路。(4)首先运用薄板理论分析法对大跨度采场顶板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大型三维建模软件Midas-GTS构建12种采场开挖模型,导入进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每一种结构参数下的采场空区顶板的位移及应力进行分析比较,对采场顶板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同时,与实际运用的采场结构参数作对比,提出了更优的参数设计方案,为永善金沙矿后续安全回采作业的进行提供了指导意义。

何泽正[5](2021)在《迤纳厂铁铜矿东方红矿段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消耗也在与日俱增。当矿石被采出,采矿活动破坏了原有的地应力平衡,使采空区周围的应力重新分布,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重分布后的应力超过了围岩所能承受的极限,采空区就会发生冒落甚至坍塌,对于矿山安全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本文以武定县迤纳厂铁铜矿东方红矿段采空区为研究对象,该矿山由于开采年限长,开采所形成的采空区至今尚未得到有效治理,采空区的存在对于矿山来说始终是一个安全隐患,因此亟需对采空区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制定经济有效的治理方案,为矿山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本文针对迤纳厂铁铜矿东方红矿段采空区现状,对该矿段的采空区稳定性展开分析,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1)通过对采空区的实地调查,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调查结果显示该矿段遗留下的采空区存在年限长,采空区整体目前处于稳定状态,但是采空区的下部仍有采矿活动,采空区的稳定性会受到干扰。(2)通过博弈论-云模型采空区稳定性判别模型、尖点突变理论对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探讨,最终通过博弈论-云模型采空区稳定性判别模型分析得到矿段内的5个采空区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通尖点突变理论计算得到采空区顶板-矿柱系统处于稳定的状态,说明采空区处于安全状态。(3)根据采空区的空间赋存状态,运用MIDAS建立采空区数值模拟分析模型,采用Flac3D进行数值模拟运算,对矿体开挖后采空区的应力场、位移场以及地表沉降展开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矿石被采出后采空区仍处于稳定状态,地表沉降不明显,对地表危害较小。(4)结合判别模型分析、理论计算、数值模拟三者的结果,分析表明,当矿体被采出后,采空区地表的最大沉降约为6毫米,对地表影响较小,采空区处于稳定的状态。但采空区暴露时间长存在冒落的风险,本文对采空区可能发生的冒落危害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了采用崩落围岩处理空区、已有矿柱支撑空区和隔离封闭采空区三种方法综合治理的方式,为矿山提出了一个经济有效的采空区治理方案。

乐彪华[6](2021)在《基于粒子群算法的RS-SVM改进与空区危险程度智能判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矿产资源的消耗使用,矿山生产活动愈来愈多,常年的开采给矿山带来了大量且范围较广的采空区,采空区对矿山的安全造成愈加严重的威胁,带来的岩层错动、裂缝变形等现象逐步危化,采空区的危险性给矿山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成为评价矿山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为克服采空区危险性具有的隐蔽性以及不确定性特点,通过改进信息熵的粗糙集知识与支持向量机理论,结合粒子群优化,构建了一种采空区危险性分级模型,并采用数值模拟法探究了隐患较大采空区的时空演化特征,得到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在统计分析与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基于华东某铁矿采空区的实际情况,选取了采矿方式、空区开挖深度、采空区高度、空区最大暴露面积、暴露高度、最大暴露跨度、矿柱情形、空区体积、治理率这9个因素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基于粗糙集理论(RS)的属性约简,通过改进信息熵的属性约简法对训练样本进行属性约简,得出最终属性约简结果:采矿方式、最大暴露面积、最大暴露跨度、矿柱情形、最大暴露高度,此次约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为采空区定向治理提供理论指导。(2)采用粒子群算法(PSO)进行参数优化,选取最优的支持向量机核参数以及惩罚参数,以Matlab编制了支持向量机模型,采用“一对一法”(one-against-one)构造二值分类器来实现采空区的多类分类算法,最终获得评价采空区的危险性等级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结果显示,基于该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采空区危险性识别准确率达到94.0%,表明了支持向量机对采空区进行危险性评价的可行性与实用性。(3)引入3D激光扫描仪,对采空区进行轮廓扫描探测,基于三维激光探测结果采用3D mine对隐患大的采空区进行建模,导入FLAC3D实现对采空区的数值模拟分析,在支持向量机预测结果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隐患较大的采空区开采过程中的围岩内部的应力、位移、塑性区的分布与发展规律,为现实工程中矿山资源开采和灾害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体现了本文研究内容的实用性。

何荣兴,韩智勇,周颜军,刘欢,刘洋[7](2020)在《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空区灾害特征分析及预防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空区的长期存在使得围岩和矿柱稳定性逐渐降低,造成地压活动、冒落冲击气浪、突水、地表塌陷等危害,采空区已成为金属非金属矿山开采的主要危险源。介绍了采空区灾害类型及不同类型的相应案例,分析了采空区灾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征。采空区岩体失稳破坏过程和冒落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采空区顶板暴露面积大或者空区至周围自由空间的岩体厚度小、顶板岩体强度降低是采空区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采空区围岩的扰动会加速采空区的失稳冒落。对此,提出了相应的采空区灾害预防、控制措施,对金属矿采空区的灾害预防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董法[8](2020)在《朱家坝铜矿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治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采矿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内外矿产资源需求量的增大,矿产资源开采规模也随之增加。开采过程中形成了大量采空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极易引发顶板冒落、垮塌以及地表沉陷等灾害,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采空区进行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武定县朱家坝铜矿遗留的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在该矿山采空区已发生地表局部沉降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实地调查、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矿山采矿区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了充填治理方案。论文主要得到了以下几方面结论。(1)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并整理相关资料,结果显示该矿山目前滞留的采空区具有较高的破坏风险,对地表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发生了地表沉降。同时,通过采空区链式失稳的理论分析,计算得到矿柱失稳占比为65.1%,矿柱具有较高的失稳风险;同时,计算结果显示7个采空区顶板都有潜在的危险,矿山采空区属于Ⅰ级不安全状态。(2)根据矿体的空间赋存状态,运用MIDAS建立采空区三维空间物理模型,并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回采过程的位移场、应力场、及地表变形沉降监测展开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现状和回采结束后的采空区均具有较高失稳风险,对地表危害较大。(3)结合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的结果,分析表明回采结束后地表沉降了30~50cm,地表影响范围140~185m,65.1%的矿柱发生了变形破坏,顶板有较高的垮落风险,与理论分析结果较为一致。(4)通过位移沉降监测点的结果分析知,矿柱与地表的位移沉降主要受回采工序以及充填次序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本文提出了现状采空区和全区域采空区两种充填治理方案,全区域充填效果明显,在控制地表沉降的基础上,又能够有效的将地表的沉降范围从140~185米,降低为45~75米。为矿山的后续安全开采提供科学数据支撑,同时也为其他类似矿山的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赖祖豪[9](2020)在《声波检测技术在石雷钨矿采空区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矿山采空区稳定性是目前矿山的主要安全问题之一。本文以石雷钨矿采空区稳定性分析为研究背景,利用岩体声波检测技术对矿山采空区围岩进行室内岩样波速测试,在单轴加载条件下记录岩样的波速变化。同时采用单孔一发双收岩体声波测试法对矿山北带片区525中段、475中段、418中段和378中段43线V69、V70矿脉附近的矿柱进行现场声波测试,通过对矿柱测孔的孔深-波速曲线图,进一步分析岩体松动圈的位置。并根据声波仪现场检测收集的波形分析岩体内部的裂隙发育程度。最后结合光弹应力计和收敛仪所监测的采空区巷道围岩和巷道断面的位移的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声波检测技术在该钨矿可以比较准确的了解采空区的稳定性。(1)通过研究岩体的弹性性质和声波的传播特性,了解岩体物理力学性质、风化程度、结构面以及岩体所受到的压力和温度对弹性波的传播影响,利用统计特性来研究它们存在的规律,从而掌握岩体中弹性波传播特征与其物理力学特性间的相关关系。(2)对岩石试件的尺寸、密度、单轴抗压强度等参数进行测量。根据岩芯样品的密度与岩芯样品波速的线性拟合,岩芯样品与岩芯样品波速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岩芯样品密度大的,其对应岩芯样品的波速也大。在对岩石试件进行单轴加载与声波联合试验可知,在整个单轴加载过程中,随着压力的增加,岩石试件波速明显增加,随后进入平缓阶段。根据岩石试件所受压力与波速的变化关系,可以为判断围岩松动圈提供依据。(3)利用声波检测技术可以对矿山进行大范围的松动圈测试,测试岩体松动圈可以反映出岩体的稳定性。本文通过声波仪一发双收装置对矿山北带片区的各中段进行声波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绘制波速-孔深曲线图,从而判断各中段测孔所在矿柱的松动圈厚度及破坏位置。根据矿柱声波测试波形图及其频谱分析图与完整岩样波形图的对比,判断出矿柱内部的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破坏程度。结合矿山目前的采空区治理措施,可以说明目前矿山采空区治理措施效果较好。(4)在所研究矿山选取合适的监测点,现场勘察监测点周围的地压情况,并利用光弹应力计和收敛仪对采空区围岩和巷道断面的位移进行长期监测。根据监测的结果来分析采空区围岩的稳定性及位移变化情况。再结合现场的声波测试结果,综合两种结果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分析。

程杰[10](2020)在《缓倾斜中厚矿体露转地开采下地压活动特征及空区充填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露转地条件下露天边坡与地下采动的复合作用机理研究是安全有效进行深部开采的关键科学问题。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1702327)“边坡与地下开采耦合作用下岩体响应的演化特征及其动态效应研究”,以滇池周边某磷矿露转地开采为工程背景,运用数值模拟与相似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缓倾斜中厚矿体露天转地下开采作用下地压活动特征及其动态效应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并针对可能诱发的动力灾害使用不同充填结构进行防治。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矿区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开采现状等条件进行系统调研,并对采场主要岩体进行现场采样及室内力学性质测定,利用Hoek-Brown经验公式对测得力学参数进行折减,得到采场矿岩及顶底板围岩的基本力学参数。2.相似模型配比试验表明:以石英砂、石膏、碳酸钙、水及硼砂混合而成的相似材料通过改变各组分含量,对模拟材料的弹性模量、抗压强度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当石英砂含量为75%、80%时,可模拟弹性模量、单轴抗压强度范围分别为0.0152.8 GPa、0.088.4 MPa,可以对矿区主要岩体的力学特性进行有效匹配。3.相似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露天开采时,受开挖影响,模型邻边坡位置出现了一定回弹现象,边坡及采场覆岩应力与变形处于一种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但整体上呈现随着与边坡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的变化规律,坡角位置出现最大沉降位移为0.28m,坡腰位置出现最大水平位移为0.22m。露天转入地下开采后,坡角位置出现最大沉降位移为1.1m,坡腰位置出现最大水平位移为0.44m;边坡岩体卸压区主要集中在坡腰处。采场覆岩上同一测点应力随着进路的推进而不断发生变化,顶板未垮落前顶板应力不断增大,顶板垮落后,空区顶板表现为卸压状态,应力向空区两端部转移;随着空区面积的不断增大空区上覆岩层由非充分采动向充分采动发展,回采完成后空区上覆岩层达到超充分采动状态,各阶段采场覆岩水平位移变化规律较为复杂,在一阶段空区上端角点处出现最大水平位移为0.32m,在二阶段空区上方中央偏下山部位出现最大沉降位移为2.4m。地下开挖完成后,边坡坡腰处出现宏观裂缝,各阶段顶板冒落严重,最大冒裂高度达32m。阶段矿柱的存在对矿区维持稳定有重要意义。4.缓倾斜中厚矿体露转地开采下地压活动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露天开采过程中,由于卸荷作用,露天边坡及邻边坡岩体内部出现应力减小及位移回弹现象,开采结束后边坡坡角位置出现较为明显的拉伸破坏。在地下开采过程中,露天边坡岩体最大下沉量出现在坡角位置为1.01m,最大横向位移出现坡腰位置为0.45m;边坡岩体内部压应力呈减小趋势,卸压区集中在坡腰处,最大卸压幅度可达34%。采场覆岩最大横向位移出现在一阶段空区上方右侧角点处为0.55m,最大下沉位移出现在第二阶段采空区顶板中央部位为2.10m;随着采空区的范围增大,采场顶板发生垮落,应力释放形成的卸压范围、卸压程度与采区两侧矿体应力集中系数均增大,增幅大小与空区上部岩层高度成反比。露天边坡安全系数在地下采动影响下急剧减小,开采完成后边坡安全系数接近许用安全系数的最低值。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在应力与位移上均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误差范围在15%以内,两者岩体变形破坏位置及范围也相差不大。5.运用数值仿真软件对不同充填结构下的空区治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种充填结构下采场覆岩均未出现较大范围破断现象、应力峰值变化趋于平缓、模型顶板未出现明显的下沉运动,充填效果显着。综合来看,使用充填率为19.6%的“带状”充填结构进行空区充填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覆岩运动、减缓采场围岩应力集中现象,且充填材料较其他方案少,经济成本相对更低,效果最为理想。

二、石膏采空区稳定性分析方法与治理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膏采空区稳定性分析方法与治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及其环保性能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赤泥的产生及其带来的危害
        1.1.2 采空区的危害及充填技术现状
        1.1.3 本项目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赤泥的处置及综合利用现状
        1.2.2 采空区充填材料研究现状
        1.2.3 碱激发胶凝材料稳定/固化重金属研究现状
        1.2.4 氧化还原电位对重金属环境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配合比设计
    2.1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1 原材料分析
        2.1.2 试验方法
    2.2 赤泥掺量的影响
    2.3 水泥掺量的影响
    2.4 脱硫石膏掺量的影响
    2.5 矿粉掺量的影响
    2.6 水固比的影响
    2.7 赤泥基充填材料的配比确定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固化重金属机理分析
    3.1 引言
    3.2 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机理分析
        3.2.1 水化产物分析
        3.2.2 FTIR分析
        3.2.3 微观形貌分析
    3.3 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稳定/固化重金属机理分析
        3.3.1 物理作用方式
        3.3.2 化学作用方式
        3.3.3 离子交换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pH和氧化还原环境对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固化污染物质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样品的制备
        4.2.2 浸出方法
        4.2.3 分析方法
    4.3 不同pH下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的浸出实验
        4.3.1 浸出液pH值的变化
        4.3.2 不同pH下重金属离子的浸出规律
        4.3.3 不同pH下 F~-的浸出规律
    4.4 不同氧化还原环境下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的浸出实验
        4.4.1 浸出液E_h和pH值的变化
        4.4.2 不同氧化还原环境下Cu、Pb、Cr、As的浸出规律
        4.4.3 不同氧化还原环境下F~-的浸出规律
        4.4.4 氧化还原电位对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释放污染物质的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模拟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在采空区实际应用的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去除老窑水污染物的试验研究
        5.2.1 老窑水采样分析
        5.2.2 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去除老窑水污染物的试验研究
    5.3 模拟实际应用下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的静态浸泡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庞家河金矿采空区冒落致灾机理与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急倾斜中厚矿体开采研究现状
        1.2.2 采空区冒落机理研究现状
        1.2.3 采空区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矿山概况及岩体特性分析
    2.1 矿山地质概况
        2.1.1 矿区地质
        2.1.2 工程地质
        2.1.3 矿岩特征
    2.2 矿山开采概况
        2.2.1 开采现状
        2.2.2 地压特性分析
    2.3 矿岩稳定性分析
        2.3.1 岩体结构面调查分析
        2.3.2 矿岩点荷载实验
        2.3.3 岩体稳定性分级方法
        2.3.4 庞家河金矿稳定性分级结果
    2.4 岩体力学参数确定
    2.5 本章小结
3 采空区冒落致灾机理分析
    3.1 采空区冒落过程分析
    3.2 采空区冒落形式分析
    3.3 采空区冒落特征数值模拟分析
        3.3.1 RFPA2D分析原理
        3.3.2 数值建模
        3.3.3 数值结果分析
    3.4 采空区临界冒落力学模型构建
    3.5 采空区冒落冲击致灾机理
        3.5.1 冒落冲击气浪形成原理
        3.5.2 冲击气浪模型构建
        3.5.3 气浪值估算及其安全距离确定方法
    3.6 本章小结
4 庞家河金矿采空区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4.1 采空区合理充填高度数值模拟分析
        4.1.1 数值模型建立
        4.1.2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4.2 采空区治理方法
        4.2.1 采空区治理方法初选
        4.2.2 采空区治理方法模糊优选
        4.2.3 顶柱崩落处理方法
    4.3 采空区冒落预防方法
        4.3.1 采空区冒落预防措施
        4.3.2 冲击气浪灾害防治方法
    4.4 本章小结
5 现场试验与成本分析
    5.1 现场试验效果
    5.2 成本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深部硬石膏洞室围岩稳定性及密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下储油库发展现状
        1.2.2 硬石膏能源储库研究现状
        1.2.3 岩体渗透性和密封性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硬石膏矿区工程概况
    2.1 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
        2.1.2 工程概况
    2.2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气象水文
    2.3 本章小结
3 三轴压缩渗流试验和声发射检测
    3.1 试验设计
        3.1.1 试验原理
        3.1.2 试验设备
    3.2 试验方法及流程
        3.2.1 试样制备
        3.2.2 基本物理力学参数测定
        3.2.3 三轴压缩渗流试验及声发射检测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强度和变形特征
        3.3.2 渗透系数变化特征
    3.4 本章小结
4 开挖后硬石膏采空区密封性研究
    4.1 数值模型及参数
        4.1.1 数值模型
        4.1.2 参数选取
        4.1.3 边界条件
    4.2 开挖后硬石膏采空区密封性研究
        4.2.1 计算方案
        4.2.2 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储油期间硬石膏采空区密封性研究
    5.1 数值模型及参数
        5.1.1 数值模型
        5.1.2 参数选取
        5.1.3 边界条件
    5.2 储油期间硬石膏采空区密封性研究
        5.2.1 计算方案
        5.2.2 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云南金沙缓薄矿体房柱法开采中采场结构参数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采空区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2.2 采空区顶板稳定性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金沙铅锌矿工程概况
    2.1 矿区概况
        2.1.1 交通运输概况
        2.1.2 自然条件概况
    2.3 金沙矿段Ⅰ_3缓薄矿体主要开采方案
        2.3.1 矿体开采规模及矿体属性
        2.3.2 矿体开采范围
        2.3.3 开拓方案
        2.3.4 采矿方法
        2.3.5 原有巷道现状
        2.3.6 采空区现状
第三章 金沙矿段现场调查及特征分析
    3.1 基于INSAR老采空区地表沉降监测分析
    3.2 地压活动调查
        3.2.1 实地勘察
        3.2.2 地压活动勘察结果分析
    3.3 岩体结构面调查
        3.3.1 调查方法
        3.3.2 调查内容
        3.3.3 调查地点确定
        3.3.4 结构面产状
        3.3.5 结构面间距
        3.3.6 结构面的表面形态
        3.3.7 结构面张开度及填充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确定
    4.1 HOEK-BROWN强度准则的简介
    4.2 主要参数确定方法
        4.2.1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_c
        4.2.2 完整岩石材料常数m_i值
        4.2.3 扰动因子D
    4.3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地质强度指标
        4.3.1 模糊评判原理
        4.3.2 评价体系构建
        4.3.3 确定隶属函数
        4.3.4 基于德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4.3.5 工程实例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房柱法开采缓薄矿体大跨度顶板稳定性分析
    5.1 基于小挠度薄板理论对大跨度采场顶板力学分析
        5.1.1 采空区顶板小挠度薄板力学模型
        5.1.2 大跨度采场顶板挠度及应力计算分析
    5.2 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5.3 基于MIDAS-GTS模型的FLAC~(3D)数值分析
        5.3.1 矿体顶底板模型构建
        5.3.2 确定模型尺寸
        5.3.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得出的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迤纳厂铁铜矿东方红矿段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1.2.2 采空区治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矿山概况及采空区现状
    2.1 矿山概况
        2.1.1 工程地质条件
        2.1.2 水文地质条件
        2.1.3 环境地质条件
    2.2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2.3 采空区现状
    2.4 采空区对地表塌陷的影响情况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博弈论-云模型的采空区稳定性判别
    3.1 采空区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3.1.1 空区因素
        3.1.2 水文地质因素
        3.1.3 其他因素
    3.2 博弈论—云模型构成部分介绍
        3.2.1 云模型介绍
        3.2.2 层次分析法介绍
        3.2.3 变异系数法介绍
        3.2.4 博弈论介绍
    3.3 博弈论-云模型的采空区评价模型的建立
        3.3.1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3.3.2 稳定性影响因素权重的确定
        3.3.4 基于云模型的隶属度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4.1 突变理论概述
    4.2 尖点突变模型
    4.3 建立采空区顶板-矿柱模型
        4.3.1 采空区顶板-矿柱力学模型构建
        4.3.2 采空区顶板-矿柱尖点突变模型
    4.4 采空区顶板-矿柱系统能量突变分析
    4.5 采空区顶板-矿柱系统稳定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
    5.1 MIDAS/GTS-FLAC3D简介
    5.2 FLAC3D软件分析流程
    5.3 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
        5.3.1 岩体力学参数
        5.3.2 简化边界条件
        5.3.3 模型建立
        5.3.4 初始应力场
    5.4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5.4.1 应力场分析
        5.4.2 位移场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迤纳厂铁铜矿采空区治理
    6.1 采空区冒落分析
        6.1.1 采空区冒落的危害
        6.1.2 采空区冒落冲击波计算
    6.2 采空区处理方法的选择
    6.3 处理方案参数计算与设计
        6.3.1 封堵墙厚度计算与布置
        6.3.2 崩落缓冲垫层厚度的确定
    6.4 采空区监测
    6.5 空区治理时应注意事项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

(6)基于粒子群算法的RS-SVM改进与空区危险程度智能判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粗糙集理论属性约简研究现状
        1.2.2 支持向量机研究现状
        1.2.3 采空区危险性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基于改进信息熵的粗糙集约简理论研究
    2.1 引言
    2.2 粗糙集理论概述
        2.2.1 论域的基本内容分析
        2.2.2 核与属性约简
    2.3 基于改进的信息熵的属性约简算法分析
        2.3.1 属性约简的算法
        2.3.2 基于改进的信息熵算法原理及步骤
        2.3.3 属性约简算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支持向量机与粒子群参数优化研究
    3.1 引言
    3.2 统计学习理论的风险分析
        3.2.1 机器学习的原理及一般问题
        3.2.2 VC维理论和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
    3.3 支持向量机的最优分类原理
        3.3.1 最优分类超平面
        3.3.2 支持向量机的二分类函数构建
    3.4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参数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改进的RS-SVM的采空区危险程度评价
    4.1 引言
    4.2 工程概况
    4.3 采空区危险程度判识与分析
        4.3.1 安全稳定性评判指标的确定
        4.3.2 样本数据选择与处理
        4.3.3 采空区危险程度判识模型的构建
        4.3.4 危险性预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潜在安全隐患较大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5.1 引言
    5.2 计算模型与方案设计
        5.2.1 基于3D激光扫描的空区轮廓扫描
        5.2.2 计算模型与参数
        5.2.3 计算方案设计
    5.3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5.3.1 主应力场分布特征
        5.3.2 变形与位移分布特征
        5.3.3 塑性区分布特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7)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空区灾害特征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采空区灾害类型及事故案例
    1.1 冲击波、冲击气浪和矿震
    1.2 地表陷落
    1.3 透水、突水事故
2 采空区制灾机理及灾害特征分析
    2.1 采空区制灾机理
    2.2 采空区灾害特征分析
3 采空区灾害控制措施
4 结论

(8)朱家坝铜矿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采空区稳定性研究现状
        1.2.1 采空区失稳机制研究
        1.2.2 采空区治理技术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矿山地质概况及开采技术条件
    2.1 矿区位置
    2.2 区域地质特征
        2.2.1 地层
        2.2.2 构造
    2.3 矿体地质特征
        2.3.1 矿体特征
    2.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2.4.1 水文地质条件
        2.4.2 工程地质条件
        2.4.3 环境地质条件
        2.4.4 开采技术条件
        2.4.5 采矿方法
    2.5 采空区概况
第三章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3.1 采空区顶板的稳定性分析
        3.1.1 基于组合梁对采空区顶板上覆岩层载荷分析
        3.1.2 基于托板理论对顶板受力分析
        3.1.3 基于薄板理论的采场顶板力学分析
    3.2 采空区矿柱稳定性分析
        3.2.1 矿柱变形破坏形式
        3.2.2 矿柱的稳定性分析
    3.3 采空区系统失稳链式反应现象及其力学机制
        3.3.1 采空区系统特征
        3.3.2 采空区链式失稳特征
        3.3.3 采空链式失稳发生条件
    3.4 朱家坝铜矿链式失稳分析
        3.4.1 链式失稳动态计算
        3.4.2 朱家坝铜矿采空区链式失稳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采空区稳定性数值分析
    4.1 MIDAS/GTS-FLAC3D简介
    4.2 FLAC3D软件分析流程
    4.3 朱家坝铜矿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
        4.3.1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
        4.3.2 边界条件
        4.3.3 模型建立
        4.3.4 监测点布设
        4.3.5 初始应力场
    4.4 位移失稳判据
    4.5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开采现状)
        4.5.1 应力场分析
        4.5.2 位移场分析
        4.5.3 地表沉降分析
    4.6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回采结束)
        4.6.1 应力场分析
        4.6.2 位移场分析
        4.6.3 地表沉降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采空区充填治理方案研究
    5.1 采空区治理方法
    5.2 采空区治理方案
        5.2.1 治理方法的选取
        5.2.2 治理方案的确定
    5.3 计算结果分析(方案一)
        5.3.1 应力场分析
        5.3.2 位移场分析
        5.3.3 地表沉降分析
    5.4 计算结果分析(方案二)
        5.4.1 应力场分析
        5.4.2 位移场分析
        5.4.3 地表沉降分析
    5.5 方案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9)声波检测技术在石雷钨矿采空区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声波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3.2 地下围岩松动圈研究现状
        1.3.3 声波信号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1.4 岩体声波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岩体声波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
    2.1 岩体声波检测技术简介
    2.2 岩体特性对弹性波传播的影响
    2.3 弹性理论
    2.4 声波波速的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岩石声波速度测试
    3.1 岩石声波速度测试原理
    3.2 声波仪介绍
        3.2.1 仪器测试原理
    3.3 岩石试件的处理
    3.4 常规数据的测量原理与结果
        3.4.1 试件尺寸的测定
        3.4.2 密度的测定
        3.4.3 声波速度的测定
        3.4.4 试验结果分析
    3.5 单轴压缩实验
        3.5.1 试验系统及方案
        3.5.2 单轴强度压力试验
        3.5.3 单轴加载与声波联合试验
        3.5.4 试验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4.1 围岩松动圈检测方法的选择
        4.1.1 围岩松动圈检测方法
        4.1.2 检测方法优缺点对比
        4.1.3 本文研究所选取的方法
    4.2 单孔声波测试法
        4.2.1 单孔声波测试法的原理
        4.2.2 单孔声波测试法存在的不足
    4.3 测点的布置
    4.4 各测点的波速分析
        4.4.1 测试数据收集
        4.4.2 测试数据分析
    4.5 声波检测波形图分析
        4.5.1 测试声波图
        4.5.2 测试波形的频谱分析
    4.6 测试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采空区现场监测
    5.1 监测方法
    5.2 测点布置
    5.3 监测结果
        5.3.1 光弹点监测结果
        5.3.2 收敛点监测结果
    5.4 监测结果与声波检测结果综合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缓倾斜中厚矿体露转地开采下地压活动特征及空区充填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露转地开采地压活动特征分析方法
        1.2.2 采空区充填技术发展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采区概况及岩石物理力学参数测试
    2.1 采区概况
        2.1.1 矿床特征
        2.1.2 环境地质
        2.1.3 开采现状
    2.2 岩石物理力学参数测试
        2.2.1 试验岩样制备
        2.2.2 密度试验
        2.2.3 岩石抗拉强度试验
        2.2.4 单轴压缩试验
        2.2.5 三轴压缩实验
        2.2.6 试验结果
    2.3 小结
第三章 露转地开采作用下地压活动特征的相似模拟试验研究
    3.1 试验原理
    3.2 相似模拟试验设计
        3.2.1 模型试验架的选择
        3.2.2 试验剖面选取
        3.2.3 试验参数选取
    3.3 模型相似材料选取及配比试验
        3.4.1 试验材料选择
        3.4.2 相似材料的配比试验
        3.4.3 材料用量计算
    3.4 相似模型试验制备
        3.4.1 模型试验监测点布置
        3.4.2 模型制备
    3.5 相似模拟试验中采矿工艺的选择
        3.5.1 采矿方法的选择
        3.5.2 矿柱稳定性计算
        3.5.3 境界矿柱尺寸的确定
        3.5.4 开采顺序的确定
    3.6 相似模拟试验结果分析
        3.6.1 模型应力规律分析
        3.6.2 模型位移规律分析
        3.6.3 模型破坏变形特征分析
    3.7 小结
第四章 露转地开采作用下地压活动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数值模拟方法选择及模型构建
        4.1.1 模型的构建
        4.1.2 数值模拟岩体力学参数确定
        4.1.3 本构模型选择
    4.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2.1 应力分布特征
        4.2.2 位移分布规律
        4.2.3 塑性区分布特征
    4.3 相似模型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4.3.1 应力分布
        4.3.2 位移分布
        4.3.3 塑性区分布特征
    4.4 小结
第五章 露转地条件下充填效果模拟研究
    5.1 充填开采方案
    5.2 采空区充填体模拟特性
    5.3 治理后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5.3.1 不同充填方式下围岩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5.3.2 不同充填开采方式下围岩位移分布规律研究
        5.3.3 不同充填方式下围岩塑性区分布规律研究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石膏采空区稳定性分析方法与治理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赤泥基采空区充填材料及其环保性能的试验研究[D]. 赵越.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2]庞家河金矿采空区冒落致灾机理与防治技术[D]. 薛杨.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3]深部硬石膏洞室围岩稳定性及密封性研究[D]. 杜傲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1
  • [4]云南金沙缓薄矿体房柱法开采中采场结构参数优化[D]. 毛锐.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5]迤纳厂铁铜矿东方红矿段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治理[D]. 何泽正.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6]基于粒子群算法的RS-SVM改进与空区危险程度智能判识研究[D]. 乐彪华.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7]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空区灾害特征分析及预防措施[J]. 何荣兴,韩智勇,周颜军,刘欢,刘洋.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20(09)
  • [8]朱家坝铜矿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治理研究[D]. 董法.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9]声波检测技术在石雷钨矿采空区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赖祖豪.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10]缓倾斜中厚矿体露转地开采下地压活动特征及空区充填效果研究[D]. 程杰.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