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种环境中使用传真机

在几种环境中使用传真机

一、传真机在几种环境下的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胡广[1](2020)在《臭氧发生片的制备及降解有机废气的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绿色环保、安全清洁生产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工业废气排放与治理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特别是工业污染源生产与排放的有机废气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治理、降解方法与技术研究是一个紧迫的、急需解决的研究课题。活性炭吸附法是治理VOCs的传统工艺,活性炭消耗过大;而单独用臭氧治理VOCs受到许多使用场合限制。臭氧-活性炭工艺联合降解VOCs在很多场所下有很好的应用。臭氧发生片是一种产生臭氧的器件,适用于很多小空间范围内的消毒、除臭和降解;制备价格低廉、使用寿命较长。臭氧发生片正面放电电极对臭氧发生片的产氧性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臭氧发生片的正面放电电极的性能进行探究,获得了一种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高产臭氧发生片,再由制备的臭氧发生片产生的臭氧与活性炭共同作用来降解、治理VOCs,同时探讨不同条件对臭氧—活性炭工艺降解VOCs的效率的影响。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臭氧发生片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本文采用气体沿面放电技术,以空气作为产生臭氧的气源,采用丝网印刷法制备臭氧发生片。通过对臭氧发生片电极材料的探讨,实验采用的臭氧发生片正面电极材料包括:导电相(功能相)、粘结相和有机载体。导电相的成分对正面电极浆料的导电性以及臭氧发生片的臭氧产量有很大的影响。粘结相对电极浆料的粘度、烧结形态、电极与基片的附着力有很大影响。有机载体对电极浆料的混合以及粘度有很大影响。通过调节导电相、粘结相和有机载体三者间成分配比探究所得:导电相(功能相):粘结相:有机载体=72:2:26,导电相(钨:钼:镍=7:1:2),粘结相(Bi2O3:B2O3:SiO2:BaO2=5:2:2:1),有机载体(松油醇:乙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二甲酯=20:3:2)。制备的正面电极浆料的粘度适宜,烧结之后形成的正面电极材料在抗氧化、抗湿性、抗电子迁移、导电性、致密度、附着力等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臭氧发生片性能的影响因素包括:放电时间、交流电压、氧气流量。臭氧发生片工作最佳条件为:放电时间为70min、交流电压为220V~260V、氧气流量为1.7L/min,臭氧产量能够达到8760mg/h。2、臭氧—活性炭工艺降解有机废气的应用研究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臭氧—活性炭工艺对有机废气的降解效果,研究典型有机废气甲苯、二甲苯、甲醛、乙醛、三氯甲烷、二氯甲烷。用该工艺对几种有机气体进行降解,研究该工艺对不同有机废气降解效率的影响。研究条件包括:臭氧的浓度、有机废气的浓度、活性炭的含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结果表明,臭氧浓度的提高,VOCs的降解效率增高;有机废气的浓度提高,降解效率降低;活性炭含量的增加,降解效率会明显提高;反应时间增长,降解效率会提高;反应温度增大,降解效率先升高后降低。实验得出的最佳的实验工艺条件:臭氧的浓度为3mg/L、有机废气的浓度为40mg/L、反应时间为25min、活性炭的含量为20g、温度为25℃时,所得到的降解效率较好,降解效率能达到60%左右。

刘鉴德[2](2020)在《基于PCI-E总线的气象传真接收机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远洋航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气象传真接收机作为获取海域气象信息的重要途径,已然成为保障船舶安全航行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目前常用的气象传真机大多需要配备主机板卡,并且在向上位机传输图像过程中会占用大量系统主机资源,由此可见其系统集成度不高且效率较低。如今船用电子设备正朝着数字化、一体化的趋势发展,因此需要研制结合当今电子设备发展趋势的新型气象传真接收机设备。针对现有气象传真接收机的优势与不足,结合第三代总线接口技术的应用环境,本文提出一种基于PCI-E总线的气象传真接收机设计方案。本文设计的传真机系统将传真机板卡与主机板卡相结合,使得系统的集成度以及数字化程度大大提高。传真机系统作为子节点设备应用于综合导航信息系统中,接收的气象传真图像通过PCI-E总线上传至节点主机,再由节点主机作相应处理后汇总到综合导航信息系统主机中。本文设计的气象传真接收机系统主要包括射频前端处理电路、模数转换电路、数据处理及系统控制电路三部分。其中,射频前端处理电路主要由频段选择滤波电路、射频放大电路、本振电路、混频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组成;模数转换电路主要由抗混叠滤波电路、单端转差分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组成;数据处理及系统控制电路是基于AM5718异构多核处理器平台,其主要包括NOR Flash电路、SD Card电路,PCI-E总线接口电路等。系统工作流程大致如下:天线接收的气象传真信号,首先经过射频前端处理电路进行两次混频得到中频信号,再对模拟中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将数字信号送入主控芯片DSP核进行数字解调处理,同时ARM核作为系统主控制器负责传真机系统整体控制任务,最终由ARM核将图像文件通过PCI-E总线上传至上位机。本文对气象传真接收机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说明,对比其他结构的气象传真接收机分析了本方案设计的传真机系统性能指标。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分析与测试,同时对系统整体进行了调试与验证,证明了本文所设计的气象传真接收机系统方案的正确性。

郭栋[3](2020)在《低成本中频数字化气象传真接收机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无线气象传真图像播报使用短波无线电播发,因其传播覆盖领域广,播放效率高等特点,成为目前海上船舶获取气象实时信息的重要手段。气象图传真广播几乎涵盖了世界各地的海域,船舶在行驶过程中应用无线气象传真机,可以接收各地区气象部门发布的海域天气情况、气象预告和警报等有用的海洋气象信息,这对于提高海洋航行安全系数、选择最佳航行航线等方面都具备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现有气象传真机在硬件成本、接收机性能以及数字化集成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结合近几年软件无线电发展应用趋势和实际的应用情况,论文提出了一种低成本中频数字化气象传真接收机的设计方案。中频信号经过滤波放大等处理后,使用ADC对中频信号欠采样,采集数据经过数字低通滤波、数字下变频及软件信号解调后将数据存入共享缓存区,使用单片机对缓存区的数据进一步处理,生成气象图像通过网络上传,实现低成本中频数字化气象传真接收机。系统根据功能设计分为三个模块,射频前端模块、模数转换与数字处理模块、系统控制模块。射频前端模块主要是将接收到的短波信号进行一次混频后,滤波放大,将信号搬移到合适的频带上。模数转换与数字处理模块实现了对中频信号的模数转换、数字正交下变频及数字信号解调等功能。系统主控模块设计了基于Cortex M7核的微处理器最小系统电路、存储扩展电路以及网络通信等,单片机运行Free RTOS嵌入式操作系统,实现对整个系统的任务控制,图像数据处理存储及与上位机的数据命令交互。论文重点讨论了低成本中频数字化气象传真接收机的设计原理、各个模块的关键技术,完成了系统各模块的软硬件设计,并对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了验证和整体联机调试,本文设计的低成本中频数字化气象传真接收机的满足性能要求,验证了本文气象传真机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张谕[4](2017)在《气象传真机测试装置》文中指出气象传真接收机是船舶海上航行期间获取气象信息的重要装置,其开发与测试工作离不开气象传真发射台发射的气象传真信号。受天气、地理位置、信号干扰及节目时间段等因素的制约,气象传真信号并不是全天候、全时段都能接收到,因此在对气象传真接收机进行测试时,存在诸多条件限制。随着短波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近些年各国对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深入研究,使研发适用于气象传真接收机调试测试的小型气象信号发射台成为可能。本文针对无线气象传真接收机测试过程中的需求,分析了传真通信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包含气象传真信号发射及系统显控终端的测试装置设计方案。系统显控端以嵌入式单板计算机为核心,采用Linux操作系统,通过图形界面完成对短波发射端和气象传真接收机的控制,同时显示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传真接收数据;短波发射端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设计了短波无线电发射电台,可以发出世界气象组织(WMO)规定的在2-24MHz间可选电台发射频率的载波。该装置可以模拟发射任意设定电台的气象传真图像信号,并将气象传真接收机所接收到气象传真图像信号与发射图像信号进行显示对比。短波发射端软件有两种模式可供用户选择:单板模式和整机模式。单板模式下,短波发射端不受嵌入式单板计算机的控制,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常用电台的气象传真图像信号。整机模式下,短波发射端受控于嵌入式单板计算机,通过图形界面对短波发射端的参数进行设置,实现多种电台的模拟。显控软件由应用程序和图形界面组成。嵌入式单板计算机通过USB控制短波发射端,通过以太网控制气象传真接收机,并对气象传真接收机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本文完成了气象传真机测试装置的系统方案设计以及关键的软硬件开发方案,并进行了系统的验证测试。气象传真机测试装置发射的气象传真图像信号可以被气象传真接收机接收到,且图像非常清晰。系统测试表明,该方案设计可模拟气象台站广播气象传真信号,方便气象传真接收机的测试,实现装备的内场调试环境。

孙宇鸣[5](2016)在《PCI104总线气象传真接收机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气象传真机在海上航行中正发挥着巨大作用,通过分析气象传真图像制定合理安全的航行路线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普及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船舶航行的安全。目前普遍使用的气象传真机大多为两级超外差体系结构,数字化集成度低,调试困难。针对现有气象传真机存在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中频数字化的气象传真接收机的设计方案。采用此结构方案,射频信号不需要经过复杂繁琐的多次混频处理,模拟电路结构大大简化,数字化集成度显着提高。接收机主要由前端处理模块、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和显控模块三部分组成。其中,前端处理模块由滤波电路、放大电路、本振电路和混频电路组成,完成射频信号的前期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模块由模数转换模块、核心处理器和数据缓冲模块组成,主要实现信号带通采样、外部设备控制、软件实现数字滤波和FSK信号的数字解调、图像数据的存储与数据缓冲,最后通过桥接芯片PCI9030实现主控制器与显控模块间命令及数据的交换;显控模块通过图形界面的显示与操作实现对接收机接收方式的控制、接收机实时状态的显示、命令的交换、图像的生成、显示与保存等。基于中频数字化原理和结构,本文完成了采样方案的选择、验证与分析。在方案具备可行性的前提下,完成了核心器件的选择和硬件电路原理图与PCB的设计;之后进行了软件程序的设计,主要包括核心处理器的中断服务程序、外部设备的控制程序、软件滤波与解调程序和控制信号的逻辑处理,在基于Vxworks的Qt界面上实现控制功能并完成气象传真图像的接收与处理。论文介绍了基于PCI104总线的气象传真接收机的原理,完成了各模块的详细分析与设计。针对窄带信号使用了带通采样方案取代了过采样方案进行了高速信号的采集工作,大大降低了数字信号处理的难度;针对模拟电路进行解调和滤波精度不足,可靠性差的缺点进行了数字正交解调和滤波程序的设计;针对以往设计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分离的情况,利用Vxworks搭载图形界面完成两者的一体化,不仅提高了命令执行效率,也使图像操作变得更加简便。通过软、硬件联合调试证明,本设计方案选型合理,且实验证明接收机性能优异,可靠性高。

沙丽迎[6](2013)在《供应链环境下A公司的采购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自由化、市场的充分竞争、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生产制造型企业已不再是过去利润丰厚的行业。这时,采购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地位愈显突出,它已变为企业增强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以供应链的观点来看,采购管理是供应链上多个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为了供应链上的企业能够建立长期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采购管理已不再仅仅指操作管理,而是上升到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本文首先对传统采购和现代先进的采购理念进行认真分析、比较、研究。然后以A公司的采购管理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该公司现有采购流程、采购计划、原料采购方式、供应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A公司的采购管理工作的优化方案:不仅要完善企业的采购业务流程,而且要协调好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工作,制定科学、高效的采购计划;对不同特点的原料采取不同的采购方式以减少采购成本;完善供应商管理系统、增强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流与配合工作。最后,对优化方案的实施效果一一进行总结、分析得出公司的采购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刘春林[7](2013)在《R公司热敏打印头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市场营销策略是企业长期发展总规划的基本策略之一,愈来愈受到企业的重视。健全的市场营销,可以促进企业的销售业绩,推动企业更好的实现经营目标。企业必须根据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以保证其长期发展,R公司当然也不例外。随着欧债危机的恶化与蔓延,市场需求萎缩,为争取更多的市场占有率,从2011年下半年起,热敏打印头制造商纷纷采取大幅度的降价行动。在日益严峻的竞争下,R公司必须重新考虑并调整现行的营销策略。首先,采用比较分析,结合大量数据,对R公司营销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R公司存在产品集中在中低端、定价方法单一、渠道力量弱和知名度低等问题。其次,运用PEST模型对和波特五力模型对R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和热敏打印头行业进行了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R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指出了R公司的优势与不足,确定了R公司需要引进薄膜技术,进军中高端市场,国内为主,逐步向海外扩张,争取2020年成为一流的专业热敏打印头制造商的战略规划。再次,通过STP理论对热敏打印头从使用功能和用户地理位置进行市场细分;明确了R公司的高端票据打印机、条码打印机、卡片打印机和特殊类打印机目标市场,并对不同的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以此为依据制定后续的营销策略。最后,运用营销组合4Ps理论,针对R公司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存在的问题,提出营销策略改进建议。本文的研究对R公司的市场营销有具体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对类似中小型企业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孟禹[8](2013)在《基于CPCI总线的气象传真接收机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气象传真接收机用于接收海岸台站播发的气象传真图,以获得相关海区的气象趋势和实况预报,保证船舶安全航行。现有的气象传真接收机大量使用模拟器件,使得传真机体积大、功耗高,对接收机的小型化不利,同时模拟器件还使得系统维护性较差,性能受器件个体性能差异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且成本较高,易出现故障点。本文针对现有气象传真接收机的不足,开展了基于CPCI总线的气象传真接收机的设计。在功能上将接收机分为射频前端处理模块、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和图像处理及显控模块三部分。接收机采用超外差体系结构方案,射频前端处理模块完成射频信号滤波、放大、混频。共对模拟信号进行三次混频,总增益合理分配到信号处理过程的几个阶段,自检电路设计实现了系统软、硬件功能的自测试。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以DSP作为控制器和信号处理器,基带解调由软件实现,实现了传真信号的接收控制和解调,简化了系统硬件设计,降低了模拟器件的噪声干扰,提高了系统数字化程度。图像处理及显控模块完成人机交互、图像显示和数据存储等功能。CPCI总线的使用使传真机系统在使用范围、散热性、抗震性、可维护性、总线传输速度和可扩展性上都有更好的性能且更适于船舶应用。本文根据有关国际国内标准规定及实际工程需要,对各个电路单元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设计,在制作了电路板并完成调试工作的基础上给出了测试结果,证明了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实现了一套功能符合标准、结构满足工程需要、性能基本稳定的气象传真接收机。

操陈斌[9](2010)在《基于嵌入式Linux无纸网络传真的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嵌入式Linux无纸网络传真的实现方法和过程,其中重点介绍了传真通信的原理,huffman压缩编码,传真呼叫过程的控制,以及嵌入式Linux传真的控制。传真通信是将文字、图像、照片等静态图像,在发送端通过有线或无线信道传送到接收端,并在接收端以记录的形式重现原静止的图像的通信方式。在众多的通信工具中,传真因具有准确、快速,安全等特点,在企业办公工作中始终是无法取代的重要工具之一。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真这一重要通信工具的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机械传真机阶段,传统传真使用中的各种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首先,纸张消耗惊人,成本居高不下;其次,全部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另外,传真件日积月累,带来管理上的混乱。无纸网络传真以传真技术为基础,同时将网络技术引入到传真领域,它颠覆了传统传真的操作方法。无纸网络传真由传真客户端和传真服务器两个部分组成。在客户端软件的友好图形界面下,用户只需输入一些类似传真号码的简单信息,就可以将文档通过传真发送出去;在新收到传真后,客户端软件会弹出提示,用户将传真下载到本地。传真发送和接收的具体过程由传真服务器来完成。无纸网络传真是一种信息化、高效、低耗的通信方式,它的出现弥补了传统传真的缺陷。无纸网络传真不仅能够轻松实现用户绝大多数的传真需求,更能让用户体验到一种简单、方便、高效的工作乐趣。

郭志勇[10](2009)在《IP传真在企业统一通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于TCP/IP的Internet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覆盖范围最广,承载业务最多的综合性网络。当VoIP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PSTN通信时,如何处理传真通信变得越来越重要。FoIP(Fax Over IP)技术的出现,顺应了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满足了人们对传真应用的需求。利用FoIP,用户可以通过专用或公共因特网而非传统的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进行传真,能够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和更加强大的功能,比如节省花费、传真清晰、保密性强、自动发送等等,尤其是能够无缝集成到统一通信平台之上。IP传真包括实时传真和存储转发传真。实时IP传真具有实时性强、更接近传统传真的操作方式等诸多优点,对用户更具吸引力,也更有发展前景。人们对通信要求的提升,尤其是企业用户对更高效率的企业通信及更低的通信成本的追求,将明显的导致原有的多种通信手段的融合和统一,即通过统一的手段,将多种现有和将来的通信手段和技术集中到统一的界面加以集中使用。Internet技术孕育了一种全新的统一消息结构,这种统一消息结构使得单一的数据网络结构可以传输语音、数据和传真。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传真通信的基本原理,然后对IP传真的呼叫建立流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对传真系统的设计中,本文详细描述了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最后介绍了系统的实现。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技术难点与创新处如下:1.对传真通信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传真终端通过扫描原信息并且将之转换为像素流最后使用ITU T.30协议传输到远端。T.30传真标准定义了在两个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电话交换网)中的传真终端之间传送文档的必要的通信过程。2.对实时传真技术标准ITU-T T.38标准进行了详细分析。ITU T.38提出了通过IP网络实现实时三类传真的应用模型,并详细规定了通过IP网络连接的传真网关和或网络传真设备(IAF)之间的信令与数据交换过程。3.IP传真呼叫建立流程的分析。T.38作为实现网络实时传真的控制协议,但它并没有描述如何建立一个网络呼叫。VoIP呼叫的建立是网络传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此相关的协议有以下几种: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H.323以及会话初始化协议(SIP)。本文对主流信令控制协议进行了分析和对比。4.详细定义企业传真解决方案的业务功能,并采用模块化方法分析和设计业务模型。首先给出了T.38实时传真方案的整体框架,然后对这个框架中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5.对T.38实时传真方案进行了实现。基于整体架构的设计,对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代理服务器中呼出传真队列管理模块、代理服务器中呼入传真路由管理模块、通信服务器中IFP处理模块和传输协议处理模块等。6.对系统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从实验的结果来看,经过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实时传真方案可以具备实际的应用价值。

二、传真机在几种环境下的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传真机在几种环境下的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臭氧发生片的制备及降解有机废气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臭氧
        1.1.1 臭氧的性质
        1.1.2 臭氧的制备方法
    1.2 有机废气
        1.2.1 有机废气的来源和危害
        1.2.1.1 有机废气的来源
        1.2.1.2 有机废气的危害
    1.3 臭氧技术
        1.3.1 臭氧技术的应用
        1.3.1.1 水处理
        1.3.1.2 消毒净化空气
        1.3.1.3 其它方面
        1.3.2 臭氧技术前景
        1.3.3 臭氧降解有机物机理
    1.4 臭氧发生片
        1.4.1 臭氧发生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4.1.1 臭氧发生片的结构
        1.4.1.2 臭氧发生片的工作原理
        1.4.1.3 沿面放电产生臭氧的机理
        1.4.2 臭氧发生片的优缺点
    1.5 活性炭吸附技术
    1.6 有机废气降解技术
        1.6.1 传统有机废气降解技术
        1.6.2 新型有机废气处理技术
        1.6.3 臭氧—活性炭降解有机废气技术
    1.7 本文研究内容、意义及创新点
        1.7.1 研究内容和意义
        1.7.2 本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臭氧发生片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臭氧发生片的制备
        2.2.3.1 有机载体的制备
        2.2.3.2 电极材料的制备
        2.2.3.3 保护涂层的制备
        2.2.3.4 臭氧发生片的组装
        2.2.3.5 臭氧发生片和臭氧的制备流程图
        2.2.4 性能测定
        2.2.4.1 介质涂层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2.2.4.2 氧化铝介质涂层及玻璃介质涂层的体积电阻率的测定
        2.2.4.3 电极材料的粘度测定
        2.2.4.4 臭氧的浓度测定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物质性能表征
        2.3.1.1 粘结相的SEM和XRD表面特性
        2.3.1.2 有机载体的红外谱图
        2.3.1.3 钨镍电极浆料的性能对比分析
        2.3.1.4 氧化铝介质涂层及玻璃介质涂层的体积电阻性能
        2.3.1.5 不同配比的钨、镍电极材料的性能对比
        2.3.1.6 不同含量有机载体对钨、镍电极材料的性能影响
        2.3.1.7 钨镍电极材料SEM图
        2.3.1.8 不同配比的钨钼镍电极材料的性能对比
        2.3.1.9 氧化铝介质保护涂层和玻璃介质保护涂层形貌
        2.3.2 外界条件对臭氧产量的影响
        2.3.2.1 放电时间对臭氧产量的影响
        2.3.2.2 交流电压对臭氧产量的影响
        2.3.2.3 氧气流量对臭氧产量的影响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臭氧—活性炭工艺降解有机废气的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1 实验试剂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与步骤
        3.3.1 分析方法
        3.3.1.1 分析过程
        3.3.1.2 甲醛、乙醛、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的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
        3.3.1.3 标准曲线的绘制
        3.3.2 实验流程图
    3.4 臭氧—活性炭降解有机废气工艺流程
        3.4.1 工艺原理
        3.4.2 工艺设计方案
        3.4.2.1 设计依据
        3.4.2.2 设计要求
        3.4.2.3 设计范围
        3.4.2.4 工艺设计
    3.5 物质性能表征
        3.5.1 部分剩余物质的红外图谱
        3.5.2 剩余物质的液相色谱图
    3.6 不同条件下臭氧发生片对甲苯、甲醇、三氯甲烷三种有机废气降解效率的影响
        3.6.1 不同条件下臭氧发生片对处理甲苯的降解效率的影响
        3.6.1.1 反应时间对臭氧发生片处理甲苯的降解效率的影响
        3.6.1.2 交流电压对臭氧发生片处理甲苯的降解效率的影响
        3.6.1.3 氧气流量对臭氧发生片处理甲苯的降解效率的影响
        3.6.1.4 甲苯的浓度对臭氧发生片处理甲苯的降解效率的影响
        3.6.1.5 活性炭含量对臭氧发生片处理甲苯的降解效率的影响
        3.6.2 不同条件下臭氧发生片对处理甲醇的降解效率的影响
        3.6.2.1 反应时间对臭氧发生片处理甲醇的降解效率的影响
        3.6.2.2 交流电压对臭氧发生片处理甲苯甲醇的降解效率的影响
        3.6.2.3 氧气流量对臭氧发生片处理甲醇的降解效率的影响
        3.6.2.4 甲醇的浓度对臭氧发生片处理甲醇的降解效率的影响
        3.6.2.5 活性炭含量对臭氧发生片处理甲醇的降解效率的影响
        3.6.3 不同条件下臭氧发生片对处理三氯甲烷的降解效率的影响
        3.6.3.1 反应时间对臭氧发生片处理三氯甲烷的降解效率的影响
        3.6.3.2 交流电压对臭氧发生片处理三氯甲烷的降解效率的影响
        3.6.3.3 氧气流量对臭氧发生片处理三氯甲烷的降解效率的影响
        3.6.3.4 三氯甲烷的浓度对臭氧发生片处理三氯甲烷的降解效率的影响
        3.6.3.5 活性炭含量对臭氧发生片处理三氯甲烷的降解效率的影响
    3.7 不同条件对臭氧降解有机废气的影响
        3.7.1 臭氧浓度的影响
        3.7.2 有机废气浓度的影响
        3.7.3 反应时间的影响
        3.7.4 活性炭含量的影响
        3.7.5 反应温度的影响
    3.8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结论
攻读学位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PCI-E总线的气象传真接收机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气象传真机发展现状
        1.2.2 气象传真机系统发展趋势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系统体系与方案设计
    2.1 传真通信基本原理
    2.2 总线接口技术概述
    2.3 传真机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2.3.1 零中频体系结构
        2.3.2 超外差体系结构
        2.3.3 数字中频体系结构
        2.3.4 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
    2.4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4.1 射频前端处理电路
        2.4.2 数字信号处理电路
        2.4.3 数字解调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气象传真机系统硬件设计
    3.1 气象传真机系统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3.2 射频前端处理电路设计
        3.2.1 频段选择滤波电路
        3.2.2 本振电路
        3.2.3 混频电路
        3.2.4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3.2.5 放大电路
        3.2.6 电源电路
    3.3 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3.3.1 抗混叠滤波电路
        3.3.2 单端转差分放大电路
        3.3.3 模数转换电路
        3.3.4 电源电路
    3.4 数据处理及系统控制电路设计
        3.4.1 AM5718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3.4.2 NOR Flash电路设计
        3.4.3 SD Card电路设计
        3.4.4 PCI-E总线接口电路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气象传真机系统软件设计
    4.1 气象传真机系统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4.2 数字解调算法
        4.2.1 数字解调算法原理介绍
        4.2.2 数字解调算法仿真
    4.3 DSP核软件设计
        4.3.1 DSP程序初始化
        4.3.2 前端处理电路控制模块
        4.3.3 ADC控制及解调算法模块
    4.4 ARM核软件设计
        4.4.1 传真机系统开发环境搭建
        4.4.2 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
        4.4.3 ARM程序初始化
        4.4.4 ARM核控制任务设计
        4.4.5 PCI-E相关寄存器配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传真机系统调试与结果分析
    5.1 各模块功能验证及分析
        5.1.1 前端处理模块测试
        5.1.2 第一本振模块测试
        5.1.3 数字解调算法测试
        5.1.4 SD Card读写测试
        5.1.5 核间通信测试
    5.2 系统整体功能验证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低成本中频数字化气象传真接收机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气象传真机的发展现状
        1.2.1 国内气象传真接收机发展概况
        1.2.2 国外气象传真接收机发展概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系统结构与方案设计
    2.1 气象传真的通信过程及信号采样解调
        2.1.1 气象传真通信过程及原理
        2.1.2 窄带信号采样理论
        2.1.3 FSK气象传真信号解调方法
    2.2 常见接收机体系结构及性能分析
        2.2.1 超外差结构
        2.2.2 直接变频结构
        2.2.3 射频直采结构
        2.2.4 中频带通采样结构
    2.3 气象传真机软件平台的选择
        2.3.1 常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2.3.2 气象传真机采用的嵌入式系统
    2.4 低成本中频数字化气象传真接收机的整体设计方案
        2.4.1 射频前端模块
        2.4.2 模数转换与数字处理模块
        2.4.3 系统控制模块
        2.4.4 接收机性能指标及成本控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气象传真机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电路方案设计
    3.2 射频前端模块电路设计
        3.2.1 阻抗匹配电路
        3.2.2 频带选择电路
        3.2.3 低噪声高频放大电路
        3.2.4 混频电路
        3.2.5 本振电路
        3.2.6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3.2.7 中频滤波及放大电路
        3.2.8 电源网络设计
    3.3 模数转换与数字处理模块
        3.3.1 抗混叠滤波与信号调理电路
        3.3.2 模数转换器及外围电路
        3.3.3 FPGA及外围电路
        3.3.4 电源网络设计
    3.4 系统控制模块
        3.4.1 STM32F769处理器及外围电路
        3.4.2 存储器电路
        3.4.3 通信接口电路
        3.4.4 电源网络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气象传真机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整体设计方案
    4.2 数字信号处理软件设计
        4.2.1 ADC控制器软件设计
        4.2.2 FIR低通滤波器设计
        4.2.3 数字下变频软件设计
        4.2.4 FSK信号解调
        4.2.5 双口RAM共享存储区的数据交互
    4.3 系统主控软件设计
        4.3.1 嵌入式操作系统平台搭建
        4.3.2 STM32系统主控软件初始化
        4.3.3 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调试及功能验证
    5.1 系统模块功能验证
        5.1.1 射频前端模块功能验证
        5.1.2 网络通信测试
        5.1.3 存储器读写测试
        5.1.4 FPGA与 STM32 之间的数据通信测试
    5.2 系统整体功能测试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气象传真机测试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1.2.1 短波通信的发展现状
        1.2.2 软件无线电的发展现状
    1.3 课题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2 章系统原理与方案设计
    2.1 气象传真通信的原理
        2.1.1 气象传真通信过程
        2.1.2 气象传真信号格式
    2.2 传真信号的调制
    2.3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
    2.4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4.1 显控端
        2.4.2 短波发射端
    2.5 本章小结
第3 章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短波发射端硬件电路方案设计
    3.2 ARM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3.2.1 时钟电路
        3.2.2 复位电路
        3.2.3 板载仿真器电路
    3.3 信号产生模块电路设计
        3.3.1 直接数字频率合器电路
        3.3.2 滤波及放大电路
    3.4 存储模块电路设计
        3.4.1 MicroSD卡接口电路
        3.4.2 SDRAM电路
    3.5 USB接口电路设计
    3.6 电源电路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4 章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整体程序设计
        4.1.1 系统整体软件设计
        4.1.2 ARM开发环境CCSv6.0 简介
        4.1.3 TI-RTOS操作系统简介
    4.2 短波发射端程序设计
        4.2.1 任务管理和任务调度
        4.2.2 DDS程序设计
        4.2.3 Micro SD卡程序设计
        4.2.4 USB通信模块设计
    4.3 显控软件设计
        4.3.1 以太网通信模块
        4.3.2 显控界面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 章系统功能调试及结果
    5.1 短波发射端硬件测试
    5.2 系统功能验证
        5.2.1 短波发射端功能测试
        5.2.2 通信模块测试
    5.3 整机功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PCI104总线气象传真接收机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2章 总体方案设计
    2.1 接收机射频前端常见体系结构
        2.1.1 零中频体系结构
        2.1.2 超外差体系结构
        2.1.3 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
        2.1.4 数字中频体系结构
    2.2 窄带信号采样理论及采样方案
    2.3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2.3.1 前端处理模块
        2.3.2 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2.3.3 图像处理及显控模块
    2.4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2.4.1 信号解调方案的选择
        2.4.2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2.4.3 带通采样方案的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气象传真机系统硬件设计
    3.1 前端处理模块设计
        3.1.1 滤波电路
        3.1.2 放大电路
        3.1.3 混频电路
        3.1.4 本振电路
    3.2 模数转换模块设计
    3.3 核心处理器模块设计
        3.3.1 DSP电路设计
        3.3.2 CPLD电路设计
    3.4 数据缓冲模块设计
        3.4.1 双口RAM电路设计
        3.4.2 SRAM电路设计
    3.5 总线接口模块设计
    3.6 电源模块设计
    3.7 PCB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气象传真机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滤波设计与软件解调方案
        4.1.1 滤波器设计实现流程
        4.1.2 FSK信号解调方案
    4.2 DSP软件设计
        4.2.1 主程序初始化流程
        4.2.2 外部中断服务程序
        4.2.3 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
        4.2.4 本振电路程序
        4.2.5 VGA电路程序
        4.2.6 外部存储器配置程序
        4.2.7 A/D模块程序
        4.2.8 数字滤波和软件解调程序设计
    4.3 CPLD软件设计
    4.4 图形界面及通信程序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性能测试
    5.1 接收机硬件测试
        5.1.1 电源与晶振测试
        5.1.2 前端处理模块测试
        5.1.3 VGA电路测试
    5.2 接收机软件测试及分析
        5.2.1 CCS简介
        5.2.2 FIR滤波测试
        5.2.3 软件解调功能测试
    5.3 接收机收图测试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供应链环境下A公司的采购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采购管理研究现状
        1.2.2 国内采购管理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
2 理论综述
    2.1 采购管理概述
        2.1.1 采购及采购管理的定义
        2.1.2 采购作业的流程
        2.1.3 采购管理的内容
    2.2 供应链管理概述
        2.2.1 供应链的概念
        2.2.2 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2.3 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理论
        2.3.1 传统的物料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2.3.2 供应链环境下采购方式的转变
    2.4 准时采购
        2.4.1 准时采购方式的产生
        2.4.2 准时采购基本思想
        2.4.3 准时采购的优点特点
3 A公司采购管理现状分析
    3.1 A公司基本情况
    3.2 目前公司采购管理现状及分析
        3.2.1 采购流程现状及分析
        3.2.2 采购计划管理现状及分析
        3.2.3 原料采购管理方法现状及分析
        3.2.4 供应商管理现状及分析
4 A公司采购管理改进方案
    4.1 采购流程优化
    4.2 采购计划管理优化
        4.2.1 A公司采购计划模式的改进
        4.2.2 提高采购计划的准确性、合理性
    4.3 基于原料的分类改进A公司的采购方式
        4.3.1 ABC分类法
        4.3.2 A公司的原料分类
        4.3.3 贵重通用原料的采购方式
        4.3.4 一般通用型物料的采购方式
        4.3.5 非通用型物料的采购方式
    4.4 加强供应商管理
        4.4.1 成立供应商评估小组
        4.4.2 评估小组的工作内容
        4.4.3 供应商的分级管理
5 改进方案的实施及效果分析
    5.1 采购流程优化效果分析
    5.2 采购计划管理优化效果分析
    5.3 物料分类采购的效果分析
    5.4 供应商管理实施效果分析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7)R公司热敏打印头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营销的概念
        1.2.2 营销环境分析理论
        1.2.3 STP 理论
        1.2.4 营销组合理论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
第2章 R 公司概况及营销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R 公司概况
        2.1.1 R 公司简介
        2.1.2 R 公司发展历程
        2.1.3 R 公司人力资源
        2.1.4 R 公司组织结构
        2.1.5 R 公司近五年来经营状况
    2.2 产品策略存在问题分析
    2.3 价格策略存在问题分析
    2.4 渠道策略存在问题分析
    2.5 促销策略存在问题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热敏打印头行业与营销环境分析
    3.1 热敏打印头产品
        3.1.1 热敏打印头工艺
        3.1.2 热敏打印头种类
    3.2 热敏打印头行业发展状况
    3.3 热敏打印头营销环境分析
        3.3.1 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3.3.2 行业营销环境分析
        3.3.3 R 公司 SWOT 分析
        3.3.4 R 公司营销战略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R 公司热敏打印头目标市场分析
    4.1 热敏打印头市场细分与评估
        4.1.1 使用功能划分
        4.1.2 用户地理位置划分
    4.2 热敏打印头市场选择
    4.3 热敏打印头市场定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R 公司热敏打印头市场营销策略
    5.1 产品策略
        5.1.1 产品生命周期市场策略
        5.1.2 产品差异化策略
        5.1.3 新产品开发策略
    5.2 定价策略
        5.2.1 R 公司定价策略
        5.2.2 R 公司定价方法
    5.3 促销策略
        5.3.1 人员促销策略
        5.3.2 销售促进策略
        5.3.3 广告促销策略
    5.4 渠道策略
        5.4.1 扩大国内市场覆盖范围
        5.4.2 建立海外直销渠道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8)基于CPCI总线的气象传真接收机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气象传真机发展现状
        1.2.1 国外气象传真机发展现状
        1.2.2 国内气象传真机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2章 总体方案设计
    2.1 气象传真通信过程
    2.2 常见接收机体系结构
        2.2.1 超外差体系结构
        2.2.2 零中频体系结构
        2.2.3 低中频体系结构
        2.2.4 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
    2.3 总体方案
        2.3.1 射频前端处理模块
        2.3.2 数字信号处理单元
        2.3.3 图像处理及显控模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射频前端处理模块
    3.1 射频前端模块结构
        3.1.1 射频前端总体结构设计
        3.1.2 各级频率选择
    3.2 射频前端模块电路设计
        3.2.1 射频滤波电路
        3.2.2 本振信号源电路
        3.2.3 混频电路
        3.2.4 自检电路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字信号处理单元
    4.1 数字信号处理单元整体结构
    4.2 第三中频信号频率分析及优化
        4.2.1 第三中频信号频率分析
        4.2.2 第三中频信号频率优化
    4.3 控制器及外围电路
        4.3.1 A/D 转换电路
        4.3.2 控制器电路
    4.4 总线电路
        4.4.1 CPCI 总线的优势
        4.4.2 总线芯片电路
    4.5 第三中频信号解调算法及其实现
        4.5.1 常见 FSK 信号解调算法
        4.5.2 解调算法的选择及可行性分析
        4.5.3 解调算法仿真建模
        4.5.4 解调算法的实现
    4.6 软件设计与实现
        4.6.1 射频前端的控制
        4.6.2 A/D 转换芯片的控制
        4.6.3 传真机的人机交互控制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图像处理及显控模块
    5.1 图像处理及显控模块整体设计
        5.1.1 QNX 系统简介
        5.1.2 图像处理及显控模块工作流程
    5.2 底层总线驱动的编写
        5.2.1 设备识别
        5.2.2 数据读写
        5.2.3 中断响应
    5.3 数据接收及处理部分
        5.3.1 数据接收及处理部分设计
        5.3.2 数据接收及处理部分实现
    5.4 人机交互界面
        5.4.1 开发工具 PhAB 简介
        5.4.2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5.5 文件管理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整机性能测试
    6.1 射频前端处理模块调试
        6.1.1 本振及混频电路调试
        6.1.2 自动增益控制器
        6.1.3 晶振频率偏差与 DDS 频率调节
    6.2 数字信号处理单元调试
        6.2.1 A/D 转换电路调试
        6.2.2 总线控制芯片调试
    6.3 整机测试
        6.3.1 初步测试
        6.3.2 实际收图
        6.3.3 图像对相
        6.3.4 图像倾斜
        6.3.5 测试结果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基于嵌入式Linux无纸网络传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的研究背景
    1.2 项目的需求与现状
    1.3 项目的价值与意义
    1.4 项目的市场定位
    1.5 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
    1.6 项目的主要工作
    1.7 本文的框架与结构
第二章 无纸网络传真的原理与方案
    2.1 无纸网络传真的原理概述
    2.2 无纸网络传真的功能需求
    2.3 无纸网络传真的解决方案
    2.4 无纸网络传真的硬件方案
    2.5 无纸网络传真的软件方案
第三章 无纸网络传真的技术分析
    3.1 位图文件结构
        3.1.1 BMP文件头
        3.1.2 位图信息头
        3.1.3 颜色表
        3.1.4 位图数据
    3.2 HUFFMAN压缩编码
        3.2.1 编码方案
        3.2.2 编码实例
        3.2.3 编码规则
    3.3 传真呼叫过程
        3.3.1 信令过程
        3.3.2 信令功能及格式
第四章 无纸网络传真的设计与实现
    4.1 传真硬件设计
        4.1.1 传真硬件的功能需求
        4.1.2 传真设备的硬件实现
        4.1.3 传真设备的硬件调试
    4.2 传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4.2.1 AT指令集
        4.2.2 传真的控制过程
        4.2.3 传真软件的设计
        4.2.4 传真软件的调试
    4.3 嵌入式软件的开发与调试
        4.3.1 嵌入式软件的开发模式
        4.3.2 Linux设备驱动程序的概念
        4.3.3 Linux设备驱动程序接口
        4.3.4 编写传真设备驱动程序
        4.3.5 添加传真设备驱动程序
        4.3.6 传真设备驱动的调试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性能分析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
致谢

(10)IP传真在企业统一通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前言
第一章 传真通信理论的研究
    1.1 传真通信的工作原理
    1.2 传真机的分类
    1.3 G3传真机的通信原理
        1.3.1 G3传真机的组成
        1.3.2 G3传真机的通信规程
        1.3.3 T.30传真通信过程示例
    1.4 IP传真通信技术
        1.4.1 IP传真通信技术标准
        1.4.2 IP实时传真工作方式
        1.4.3 IP实时传真技术标准ITU-T T.38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IP传真呼叫建立流程
    2.1 H.323建立与IP传真呼叫建立
        2.1.1 H.323协议栈结构
        2.1.2 H.323下传真建立规程
    2.2 SIP协议IP传真呼叫建立规程概述
        2.2.1 SIP协议
        2.2.2 SDP协议
        2.2.3 SDP对T.38协议的扩展
        2.2.4 基于SIP/SDP协议的实时传真网关间的呼叫建立过程
第三章 T.38实时传真的设计
    3.1 T.38实时传真的需求分析
        3.1.1 需求模型
    3.2 T.38实时传真方案的总体设计
        3.2.1 T.38实时传真方案的总体设计
        3.2.2 T.38实时传真方案的系统结构
    3.3 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设计
        3.3.1 子模块功能
    3.4 数据与应用服务器(DATA&APP SERVER)设计
        3.4.1 子模块功能
    3.5 通信服务器(COMMUNICATION SERVER)设计
        3.5.1 子模块功能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38实时传真的实现
    4.1 通用功能实现
        4.1.1 消息队列与多线程池
    4.2 代理服务器的实现
        4.2.1 呼出传真队列管理模块
        4.2.2 呼入传真路由管理模块
    4.3 通信服务器的实现
        4.3.1 IP传真包处理模块
        4.3.2 传输协议处理模块
        4.3.3 呼叫控制管理模块
第五章 T.38实时传真的测试
    5.1 T.38传真实现验证
    5.2 T.38传真功能测试
    5.3 T.38传真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及科研项目

四、传真机在几种环境下的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臭氧发生片的制备及降解有机废气的工艺研究[D]. 胡广. 扬州大学, 2020(01)
  • [2]基于PCI-E总线的气象传真接收机设计与实现[D]. 刘鉴德.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3]低成本中频数字化气象传真接收机设计与实现[D]. 郭栋.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4]气象传真机测试装置[D]. 张谕.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06)
  • [5]PCI104总线气象传真接收机设计与实现[D]. 孙宇鸣.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6(03)
  • [6]供应链环境下A公司的采购管理研究[D]. 沙丽迎.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7)
  • [7]R公司热敏打印头营销策略研究[D]. 刘春林.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12)
  • [8]基于CPCI总线的气象传真接收机设计与实现[D]. 张孟禹.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04)
  • [9]基于嵌入式Linux无纸网络传真的开发[D]. 操陈斌.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10]IP传真在企业统一通信中的应用研究[D]. 郭志勇. 贵州大学, 2009(S1)

标签:;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