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劳动卫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青海省劳动卫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青海省劳动卫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翔[1](2020)在《怒江州泸水市政府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也在飞速发展,同时,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医疗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存在,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看病的压力,同时有利于合理的规划医疗资源,也是当今世界上较为合理的一种方式。自2009年起,我国开始实施新医改,各级政府也在不断的探寻和摸索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方式,政府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中扮演着筹资者和供给者的角色。泸水市贫困人口较多,受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因此,本文从政府的角度出发,研究泸水市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情况,提出改进的对策,为泸水市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本文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以公共产品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协作治理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了解了当前泸水市医疗服务供给情况,医联体建设、医保报销政策、双向转诊程序等方面的实施现状,发现泸水市政府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过程中存在基层首诊推行难度大、双向转诊困难、医联体推进缓慢、居民对分级诊疗知晓度低等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进而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加大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相关配套政策等对策建议,落实好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满足泸水市居民的就医需求。

熊德明[2](2020)在《技术进步偏向视角下青海省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资本、劳动、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其中技术进步是核心动力,技术进步不仅包括水平和速度的高低,还包括要素的偏向性。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或劳动,对社会收入分配、就业乃至经济发展问题都会产生显着不同的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降速换挡阶段,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缓慢,劳动生产率持续下滑。由此,从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角度出发,对经济增长动力及动力如何转换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偏向性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为研究基础。首先,在技术进步存在偏向性的前提下,设计改进后的CES生产函数,并建立经济增长动力贡献分析模型,剖析1991-2018年各增长动力拉动青海省GDP增长的贡献。其次,根据求解结果,结合青海省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和相关经济发展理论,找出动力转换过程中的关键点。最后,结合本文研究视角,选取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偏向、产业结构三个指标对青海省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1)1991-1997年间青海省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基本上小于零,即技术进步偏向劳动。1998-2018年间,技术进步表现为资本偏向特征。(2)1991-2018年间青海省主要是靠资本投入来驱动经济发展。这种驱动模式出现了很多弊端,阻碍了青海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投资驱动转换成创新驱动尤为重要和迫切。(3)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落在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身上,提升TFP水平能加快经济动力的转换。(4)外商直接投资、第二、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和R&D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正向影响,提高相关值能够有效促进TFP增长;而技术进步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负向影响,即制约了TFP的提升。针对经济增长动力转化的关键——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结合青海省实际,从引导技术进步偏向、加强自主创新、加大对外开放、合理配置资源以及优化产业结构五个方面提出促进青海省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以及加快经济增长动力转化的具体措施办法,使青海省经济发展向高质量不断迈进。

林长云[3](2019)在《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及公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场平衡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之间的博弈,怎么样发挥政府卫生资金的社会再分配功能,有效促进社会公平、保障民生,是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命题。我国现行医疗卫生体制下,政府卫生资金投入规模大小和结构直接影响医疗卫生资源在城乡间、地区间、不同类别机构、不同层级机构间的配置,影响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提供、经济运行与事业发展,进而影响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最终影响居民健康和社会公平的实现。当前,维护和促进国民健康、稳步推进医改和健康中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等因素,都对政府卫生资金投入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一方面,自医改新政实施以来,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各种经济发展水平、卫生投入政策等现实条件的制约,地区间、城乡间发展差异和资金投入差异仍然显着,“看病难、看病贵”仍旧是困扰百姓的难题。因此,准确把握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的空间分布现状,客观分析探究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对不断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协调发展及进一步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政府卫生资金投入、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以及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公平性的概念、口径、内涵、衡量维度、衡量指标等内容进行了界定;对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的理论依据、必要性及作用进行了理论研究;对制度影响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性的相关理论和影响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其次,本论文对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政策演变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评价;利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发展、人口、健康需要、政府卫生支出等方面数据,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不同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健康需要、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的空间分布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在对政府卫生投入规模、结构、地区分布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集中指数法和肯德尔一致性系数法等研究方法,对政府卫生资金地区投入和健康产出的公平性进行了研究;并以基于健康需要的卫生财政投入指数作为因变量,以反映中央地方财权事权责任划分情况;以基本公共卫生支出的投入力度和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包括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投入力度和水平构建自变量指标,创建了实证分析模型,分析以地方财权的责任、普惠或扶持性财政资金对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影响,从制度结构的角度对导致空间分布和公平性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进而对促进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提出相关建议,为保证我国政府卫生资金地区分布公平提供决策依据,助力推动我国深化医改进程和健康中国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发现:一半以上省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不到30%,政府投入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未充分体现。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地区间差异较大、公平性不高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政府卫生资金的配置和运行效率,降低了政府卫生投入的效益产出。地区间差异方面,2007年各省份人均政府卫生资金投入最大值与最小值差距仅为725元,到2017年差距扩大到2046元,而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最高与最低之差波动起伏,差距由2007年的5.21个百分点增至2010年的6.81个百分点,2013年回落至4.91个百分点,2017年再次增至6.34个百分点,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地区差异较大问题;空间布局公平性方面,通过集中指数和肯德尔一致性指数分析,不论以哪个指标作为评价标准,政府卫生支出在各地区的配置都是不公平的。通过制度结构对我国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影响的回归分析显示,地方财政卫生支出占财政卫生支出比重以及中央财政居民保险补助占中央财政卫生支出比重对财政卫生投入指数有正向作用,可见地方财力水平的提高、“扶持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及财政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和水平的提高均有利于改善地区财政卫生资金的空间分布的公平性。为提高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公平性,提出如下对策建议:进一步完善促进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的制度体系和制度结构;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提供法律保障;进一步加强区域卫生资金投入公平的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增强相关财政、医保和消费等政策保障力度;推动建设地区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监测和信息发布机制;将区域卫生资金投入布局公平性考核评估纳入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绩效考核。

于兴浩,樊慧,王永星,暴磊,王迪,姚武,画宝勇,郝长付[4](2019)在《我国2001—2017年尘肺病研究热点区域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我国2001—2017年尘肺病研究热点区域及相关情况。方法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我国2001—2017年尘肺病研究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文献的发表时间分布、地域分布、热点区域、载体期刊、作者及其机构、关键词等情况。结果共筛选出尘肺病研究文献10 208篇。2001—2017年尘肺病研究文献发文量呈逐年增加趋势(P <0. 01);我国东部地区的省份发文量最多。山东省、北京市、河北省发文量最多,其次分别为安徽省、广东省、江苏省、辽宁省、山西省、河南省和浙江省。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辽宁省以及安徽省、江苏省、湖北省、上海市形成尘肺病研究文献发表的热点区域。有效文献分布于1 173种期刊;以《职业与健康》《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国职业医学》《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工业卫生与职业病》5种职业医学专业期刊发表尘肺病研究文献最多,共占有效文献的26. 99%。职业病防治机构和医院是文献发表的主要机构。尘肺病研究焦点为矽肺和煤工尘肺等。结论我国2001—2017年尘肺病研究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具有特定的研究热点区域;尘肺病研究已经专业化,且刊发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已形成。

袁霞[5](2019)在《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西宁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广受关注,西宁市地处寒冷干燥的青藏高原地区,具有海拔高、辐射大、气压低等独特的气候环境,增高了老年人患老年疾病的几率,因此,解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成为了如今最大的民生问题。目前,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处于探索阶段,伴随着一系列的发展问题。本研究将西宁市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机构作为研究对象,以积极老龄化理论、福利多元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分析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实地调研访谈,分析得出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存在如下问题:机构运营成本大,社会力量参与少;机构医养资源紧缺,医疗服务不健全;护理等级评价标准不合理,服务收费较高;医护费用难报销,“医养结合”定位不清;人才结构不合理,护理人员专业程度有待提升,并根据西宁市自身情况分析其原因,具体原因如下: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养老服务成本高,无可复制的成功经验;评估标准不完善,市场利益诱导;政府多头管理,行业建设标准不规范;人们对护理行业的观念,缺乏培养专业护理人员。同时,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资料查找,以及对比分析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从中整理出可借鉴和汲取的经验,提出了政府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构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体系;整合各类医护资源,推动养老行业供给侧改革;建立严格的老年人评估机制,树立“医养结合”的理念;完善医养结合医保体系,健全养老行业标准建设;开发医护服务相关人才,健全护工薪酬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期为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为政府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费文胜[6](2019)在《青海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是保障全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青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自然环境恶劣,长期以来存在医疗资源匮乏、卫生人才短缺的客观实际,全省各族农牧民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非常突出。在此背景下,开展对青海省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对提升基层群众获得感,切实推动“四个转变”,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要求,深入推进“五四战略”和“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运用管理学理论,以青海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实证研究,系统梳理青海省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剖析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及原因,通过参考省内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经验,针对青海实际,提出推动青海省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对策。论文结论如下:(1)青海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人员总量不充分不均衡,人才招聘引进难,人才队伍稳定性差;卫生人才的高层次人才匮乏,学历职称结构失衡等问题。(2)造成青海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的原因主要为三方面:自然环境恶劣导致基层招人难;继续教育投入不足导致人才队伍质量提升乏力;管理机制创新不够导致用人环境不佳。(3)青海省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可从政策、教育、医改三方面进行。政策方面,加强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对口支医工作机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激励保障机制;教育方面,加大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提升力度,深入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和村医免费培养项目;医改方面,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职称制度改革,赋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本研究丰富公共管理中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内容,为青海省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出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孙珂[7](2019)在《基于GM(1,1)灰色模型的青海省劳动力供需关系预测:2019~2030》文中指出通过计算青海省统计数据得到,青海省于2014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省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这会导致该省劳动力数量的下降。劳动力数量的降低会致使劳动力供给减少,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平衡,阻碍青海省的发展。做好对青海省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预测,得到劳动力供需状况的发展态势,并根据未来劳动力供需的发展趋势预先制定对策,才能保证青海省整个地区的平稳发展。本文对青海省劳动力供给现状和劳动力需求现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从劳动力供给视角来看,青海省总人口呈现缓慢上升的态势,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增速在逐渐放缓。从劳动力需求的视角来看,青海省的劳动力需求一直在稳步上升。本文在分析了青海省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的现状基础之上,与国家宏观“五年规划”相连接,预测了青海省从“十三五”到“十五五”规划期间,即20192030年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和劳动力需求数量。在对劳动力供给数量进行预测时,本文首先根据劳动力供给、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参与率的关系,建立了劳动力供给公式。进而,一方面采用新陈代谢GM(1,1)灰色模型预测青海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另一方面根据青海省19902017年的劳动参与率数据建立时间序列ARIMA模型预测该省的劳动参与率数据;最后,得出青海省劳动力供给的预测数值。在对劳动力需求数量进行预测时,本文首先基于劳动力需求与GDP和社会生产率的关系,建立劳动力需求公式,然后再分别建立青海省GDP新陈代谢GM(1,1)灰色预测模型和青海省社会劳动生产率新陈代谢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出青海省20192030年的GDP值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数值,进而预测出青海省的劳动力需求数量。最后,在对20192030年青海省劳动力供给数量和劳动力需求数量进行预测分析后,得到了青海省劳动力市场未来十二年的供需情况将呈现劳动力供给小于劳动力需求状态的结论。并提出青海省应扩大教育规模,培养高素质人才;积极响应并大力宣传二孩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劳动参与率以及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各领域人才四方面建议。

王晓强[8](2019)在《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基本理论研究》文中指出行政组织法作为内部行政法,在整个行政法体系中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包括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在内的诸多基础性理论命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虽然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已经成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基本政策要求,但是如何认识和推进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仍然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具体而言,应包括:如何理解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行政机构设置为何需要法定化、行政机构设置法定范围的划分、行政机构设置法定位阶的确定、行政机构设置法定程度的判断,这些问题层层推进,相互关联,从而构成了本文分析、探讨的逻辑框架与基本主题。本文除绪论之外,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对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对象进行分析,即如何理解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从静态与动态两个层面对行政机构设置进行分析探讨,前者主要从主体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对行政机构进行类型化划分,后者则主要从行为角度对设置的范围进行界定,所谓行政机构设置是指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内设机构及派出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规格变更、名称变更等一系列行政组织行为。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源于传统的法律保留、制度性法律保留、行政组织法定主义等,但是又与其存在差别,其将法律、法规、规章一并纳入法定化的调整范围。第二章,主要分析了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必要性。我国行政机构设置总体上经历了萌芽、初创、发展、改革四个阶段,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存在法律、制度、理论等方面的问题。行政机构设置之所以要实现法定化,主要是因为我国行政机构设置领域所存在的现实问题需要通过法定化的方式予以解决,规则是减少混乱、建立秩序的最有效方式,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是解决行政机构设置随意化、碎片化、行政化、同质化的最有效途径;此外,在理论方面的原因则主要基于法律保留学说的发展、行政组织规范作用的提升、基本权利的客观价值秩序的要求、财政预算理论的推动,以及法规范所具有的一致性、稳定性、权威性等法的一般性特征。第三章,对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域外经验进行分析。着重就美国、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行政机构设置的法规范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在行政机构设置领域实现预算控制、行政机构设置的法规范内容尽可能详尽、立法主导行政机构设置、行政机构设置的动态控制机制以及对行政机构设置进行数量控制等制度和措施,都对我国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推动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第四章,主要划分了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范围,即哪些行政机构的设置需要法规范依据,哪些行政机构的设置则不需要法规范依据。重要性理论应作为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范围划分的理论依据,其在法定化范围的判断上具有重要影响。根据行政机构实施行政职责范围的不同,所有的行政机构可以划分为各级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各级人民政府的业务机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业务机构的内设机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业务机构的派出机构四种类型;内设机构可以根据机构功能、结构的不同,再划分为业务、事务、辅助、监督机构及行政职位五种,并以行政机构设置是否对行政相对人权利保障产生影响为标准,将业务类行政机构的全部设置行为纳入法定化范围,其他行政机构的设置行为则排除在法定化范围之外。第五章,主要确定了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位阶与法定化程度。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位阶的确定应当参照行政处罚法等法律规范中有关行政处罚事项等的设定,对划入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范围的事项分别予以分析,尝试在行政机构设置领域建立多元多级的法规范体系;而法定化程度的判断,则认为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意味着行政机构设置的过程需要尽可能实现法定化,因而将行政机构设置领域的法规范分为程序方面的要素与其他方面的要素,具体包括提案、方案的编制、审核、决定、备案、监督等程序要素和机构设置的规则要素、结构要素、设置的形式要素等,并且从准则性与单行性法规范并行、明确机构设置的程序要素、数字化表达三方面来增强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程度。

郭雨萌[9](2018)在《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区域均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对政府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目前的公共卫生服务存在区域供给非均衡的问题。基于其公共物品属性,结合财政的内在要求,政府必须对公共卫生体系进行积极的管理与宏观调控,从而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国计民生。政府积极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其关键在于财政政策对公共卫生服务事业的有效支持。分析公共卫生服务事业相关地区推出的有关措施,能够更好的明确政府作用,帮助政府找到一个高效的切入点管理公共卫生事业;同时也有利于了解我国各区域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规模与结构,理清目前公共卫生财政投入现状与缺陷,解读现阶段相关财政政策的实施效率与问题,进而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形成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以供政府部门和学者参考;另外还有利于优化政府公共卫生财政支出的区域配置格局,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进而促使政府更加充分、高质、均衡地供给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各区域居民健康水平,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的维度对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区域均衡问题进行研究,其逻辑框架概括如下:首先,本文对学界相关文献观点进行了梳理,并界定了公共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概念,以及社会公平理论、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政府职能理论等理论依据;随后,描述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现状,并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DEA分析等实证方法对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区域均衡程度进行测度,得出了非均衡的结果;接着,本文对导致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区域非均衡的原因进行探析:第一,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职能缺位。第二,公共卫生财政投入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第三,现行财政体制存在缺陷。第四,公共卫生体制不完善。第五,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与政策建议:第一,要明晰政府职能,创新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机制。第二,要加大公共卫生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管理。第三,要完善财政体制,充实欠发达地区政府财力;第四,要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第五,要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最后,本文得出研究结论,并对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区域均衡的前景进行展望: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国各区域的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定会越来越均衡,人民的生活及健康水平将会越来越高!

俞文兰,孙承业[10](2018)在《我国妇女职业健康研究七十载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妇女劳动卫生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在过去的70余年中,经历过辉煌,也经历过低谷和无奈,一路上写满了一代又一代专业人员的酸甜苦辣和不懈追求。《中国工业医学杂志》自创刊起,一直关注妇女劳动卫生研究工作,关注职业女性的健康,每年均有相关论文刊发,现已刊发150余篇。近年来,新一代的专业人员重新举起妇女职业健康研究的旗帜,沿着前辈们走过的足迹,面对诸多新挑战,开启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2011年以来,我们的课题团队在本刊发表妇女职业健康专业论文30多篇,2017年推出了"女工健康专题"重点号。经过多年的摸索、酝酿及多方的支持,中华预防医学会职业病专业委员会职业女性健康学组正式成立,这必将为进一步推动妇女职业健康研究起到积极作用。在《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创刊三十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从事妇女职业健康研究的前辈,献给关注妇女职业健康研究的《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等团队和同仁,献给正在面临新挑战、一路前行的妇女职业健康研究的工作者。

二、青海省劳动卫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海省劳动卫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怒江州泸水市政府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技术路线
第一章 分级诊疗制度及政府推进的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及发展沿革
        一、分级诊疗的定义
        二、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发展历程
        三、我国分级诊疗制度推行的政策依据
        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意义
    第二节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认知程度
        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三、医院定位的准确性
        四、相关配套政策
    第三节 政府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作用分析
        一、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实力
        二、建立健全各级医疗机构间分工协调机制
        三、建立健全信息系统
        四、宣传、引导患者形成科学就医的行为模式
    第四节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产品理论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三、协作治理理论
第二章 泸水市医疗服务供给及政府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
    第一节 泸水市医疗服务供给情况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二、泸水市医疗机构配置现状
        三、泸水市医疗服务人员总体布局
        四、泸水市提供医疗服务情况
    第二节 泸水市医疗服务资源分级配置情况
        一、医疗服务分级配制情况
        二、急诊就诊分级利用情况
        三、入院诊疗人次分级利用情况
        四、医疗资源上下流动情况
    第三节 泸水市政府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
        一、明确多元政府部门协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二、构建基层首诊负责制和双向转诊程序
        三、组建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医联体
        四、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五、严格实行逐级转诊制度
第三章 泸水市政府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泸水市政府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首诊推行难度大
        二、双向转诊制度落实不到位
        三、居民及患者对分级诊疗的知晓度低
        四、医联体建设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医保报销政策引导作用不明显
    第二节 泸水市政府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各级医疗机构间双向转诊渠道不畅通
        二、政府对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力度不足
        三、分级诊疗制度配套政策不够完善
        四、政府对分级诊疗制度的宣传力度不足
        五、医疗资源供给不足
第四章 国内其他地区政府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经验与借鉴
    第一节 国内其他地区政府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经验
        一、上海市:政府引导协同社会力量建立完善的家庭医生制度
        二、青海省:严格规范转诊机制
        三、天长市:推进县域医联体建设
    第二节 国内优秀经验借鉴
        一、明确上下转诊制度
        二、制定家庭医生培养机制,鼓励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
        三、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
第五章 泸水市政府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对策
    第一节 构建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
        一、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能定位
        二、制定规范的转诊标准和转诊程序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基层首诊制度
    第二节 加大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医疗队伍
        二、强化留人机制,积极留住基层人才
        三、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投入
        四、引入社会力量办医
    第三节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相关配套政策
        一、构建互联网医疗信息平台
        二、完善医疗资源供给,放宽基层用药范围
        三、完善医保报销政策,引导患者有序就医
        四、制定完善的分级诊疗绩效考核机制
    第四节 加大政府对分级诊疗的宣传力度
        一、提高医务人员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主观能动性
        二、转变患者的传统思想,树立正确就诊观念
        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在居民心中的信任度
参考文献
附录A:怒江州泸水市居民及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知晓程度调查表
附录B:泸水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致谢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目录

(2)技术进步偏向视角下青海省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结构
        1.2.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2 研究结构及内容
    1.3 研究重难点及可能创新点
        1.3.1 研究重难点
        1.3.2 研究可能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及内涵
        2.1.1 经济增长及经济增长动力
        2.1.2 技术进步及技术进步偏向
        2.1.3 全要素生产率(TFP)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2.2.2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2.2.3 技术进步偏向理论
        2.2.4 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2.2.5 创新与创新驱动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3.4 研究述评
第三章 技术进步偏向视角下青海省经济增长动力因素分析
    3.1 度量方法选取和计量模型设定
        3.1.1 度量方法的选取
        3.1.2 计量模型的设定
    3.2 指标筛选及数据来源说明
        3.2.1 总产出的选取
        3.2.2 劳动投入量的确定
        3.2.3 资本投入的估计
        3.2.4 劳动与资本所得份额的计算
    3.3 经济增长动力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
第四章 技术进步偏向视角下青海省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分析
    4.1 青海省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必要性、紧迫性分析
        4.1.1 青海省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必要性——我国经济形势的驱使
        4.1.2 青海省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紧迫性——省内发展的迫切要求
    4.2 青海省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路径分析
        4.2.1 国内外经济发展历程的启示
        4.2.2 经济增长动力实现成功转换的关键
    4.3 青海省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3.1 青海省TFP影响因素指标选取
        4.3.2 参数估计及结果分析
第五章 加快青海省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对策建议
    5.1 合理引导技术进步偏向方向转变
    5.2 推进地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5.3 加大开放力度,持续引进技术
    5.4 合理配置资源,助力增长动力转换
    5.5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值占比
第六章 本文结论、不足与对未来的展望
    6.1 本文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之处
    6.3 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3)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及公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定性研究方法
        1.3.2 定量研究方法
    1.4 框架结构和研究内容
        1.4.1 框架结构
        1.4.2 研究内容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2.1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
        2.1.1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概念和口径
        2.1.2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的分类
    2.2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的空间分布
        2.2.1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概念
        2.2.2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维度
        2.2.3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内涵
        2.2.4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衡量指标
    2.3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的公平性
        2.3.1 公平的概念
        2.3.2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公平的内涵
        2.3.3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公平的衡量维度
        2.3.4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公平的衡量指标
    2.4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的理论分析
        2.4.1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的理论依据
        2.4.2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的必要性和作用
    2.5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性的制度理论分析
        2.5.1 制度结构理论
        2.5.2 制度结构对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影响模型
        2.5.3 影响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主要制度因素
第3章 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政策演变
    3.1 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政策的基本内涵
        3.1.1 居民卫生服务需求
        3.1.2 卫生服务供给
        3.1.3 总体政策方面
    3.2 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政策的演变
        3.2.1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
        3.2.2 市场化改革阶段(1978-1993)
        3.2.3 改革探索阶段(1994-2009)
        3.2.4 新医改时期(2009 以来)
    3.3 我国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公平性评价
        3.3.1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
        3.3.2 市场化改革阶段(1978-1993)
        3.3.3 改革探索阶段(1994-2009)
        3.3.4 新医改时期(2009 以来)
第4章 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现状分析
    4.1 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分布
        4.1.1 经济空间分布
        4.1.2 我国人口形势
        4.1.3 人口空间分布
    4.2 健康需要空间分布情况
        4.2.1 各地区的人均预期寿命
        4.2.2 围产儿死亡率
        4.2.3 孕产妇死亡率
    4.3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的空间分布
        4.3.1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总体特征
        4.3.2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区域特征
        4.3.3 2007年以来各地区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差距变化
第5章 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公平性评价
    5.1 财政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性的评价标准
        5.1.1 基于人口分布的评价
        5.1.2 基于财政收入能力的评价
        5.1.3 基于健康需要的评价
    5.2 健康需要的内涵、指标和评价方法
        5.2.1 健康需要的内涵
        5.2.2 主要评价指标
        5.2.3 综合健康需要指标的测算方法
    5.3 基于集中指数方法的公平性评价
        5.3.1 相对于各地区财政能力的公平性
        5.3.2 相对于各地区人口分布的公平性
        5.3.3 相对于各地区健康需要的公平性
    5.4 基于肯德尔一致性系数法的公平性评价
        5.4.1 基本原理与方法
        5.4.2 人均政府卫生支出
        5.4.3 人均中央补助地方卫生健康经费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制度结构对我国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指标选择及解释
    6.2 数据来源及处理
    6.3 模型构建
    6.4 计量分析及解释
        6.4.1 地方财力及财政资金投入安排对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影响
        6.4.2 地方财力及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对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影响
        6.4.3 地方财力及财政资金投入水平对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促进策略
    7.1 进一步完善促进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的制度体系和制度结构
        7.1.1 完善促进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的制度体系
        7.1.2 构建耦合的区域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制度结构
    7.2 加强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
        7.2.1 明确界定居民健康公平权利
        7.2.2 明确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责任
        7.2.3 明确政府卫生资金空间分布内容
    7.3 加强区域卫生资金投入公平的政策保障
        7.3.1 顶层政策设计和发展规划
        7.3.2 健全完善卫生健康领域财政保障渠道
    7.4 加强地区卫生资金投入布局公平监测和信息发布
    7.5 建立区域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布局公平考核机制
第8章 结论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
        8.1.1 我国地区间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不平衡
        8.1.2 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性较差
        8.1.3 制度因素是影响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性的重要因素
        8.1.4 推进空间分布公平性是我国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基本取向
    8.2 研究展望
        8.2.1 构建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性的评价体系
        8.2.2 加强对制度因素影响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性的实证研究
        8.2.3 对政府卫生资金投入来源和类型展开具体的分类评价和研究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博士研究生简介
致谢

(4)我国2001—2017年尘肺病研究热点区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2.1 地域分布分析
        1.2.2 热点区域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文献时间分布
    2.3 文献地域分布
    2.4 热点区域探测
    2.5 文献源期刊分布
    2.6 作者机构分布
    2.7 论文关键词分析
3 讨论

(5)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阐释
第3章 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现状调查
    3.1 西宁市老龄化现状及“医养结合”相关政策
    3.2 西宁市养老机构现状
    3.3 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概况
    3.4 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典型案例
第4章 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2 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5章 国内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5.1 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施经验
    5.2 国内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施经验
    5.3 国内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启示与借鉴
第6章 促进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构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体系
    6.2 整合各类医护资源,推动养老行业供给侧改革
    6.3 建立严格评估机制,树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理念
    6.4 完善医养结合医疗保险体系,健全养老行业标准建设
    6.5 培养医护服务专业人才,完善护工薪酬保障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青海民族大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申报表

(6)青海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第五节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域
        二、数据来源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三、基层医疗卫生人才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胜任力理论
        二、需要层次理论
        三、期望理论
第二章 青海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问题
    第一节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人才队伍现状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人员类别情况
        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学历职称情况
    第二节 青海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举措
        一、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二、加强规划引领和制度保障
        三、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培训
        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
        五、完善政府补偿和激励保障机制
    第三节 青海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总量不充分不平衡
        二、招聘引进难,人才队伍不稳定
        三、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匮乏
    第四节 青海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自然环境恶劣,基层招人难
        二、继续教育投入不足,队伍提升乏力
        三、管理机制创新不够,用人环境不佳
第三章 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省外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经验
        一、绍兴市柯桥编制保障模式
        二、四川省人才储备模式
        三、广东省激励补偿模式
        四、安徽省编制盘活模式
    第二节 青海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经验
        一、祁连县:完善激励保障机制
        二、海东市:创新编制管理
        三、海西州:发挥对口支援作用
    第三节 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启示
第四章 青海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第一节 卫生人才发展统筹与规划
        一、科学制定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发展规划
        二、建立健全对口支医工作机制
    第二节 卫生健康人才教育与培养
        一、加大基层卫生人员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力度
        二、深入实施定向医学生和村医免费培养项目
    第三节 人事管理制度推进与改革
        一、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职称制度改革
        二、赋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
    第四节 卫生人才政策激励与保障
        一、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二、完善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激励保障机制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基于GM(1,1)灰色模型的青海省劳动力供需关系预测:2019~203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劳动力相关概念
        2.1.2 劳动参与率
        2.1.3 劳动生产率
    2.2 理论基础
        2.2.1 劳动力供求理论
        2.2.2 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2.3 配第-克拉克定理
        2.2.4 灰色系统理论
第3章 青海省劳动力供给预测
    3.1 劳动力供给现状分析
        3.1.1 人口总量现状
        3.1.2 人口年龄结构现状
    3.2 劳动力供给的预测思路
        3.2.1 劳动力供给的计算方法
        3.2.2 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参与率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3.3 劳动力供给预测
        3.3.1 劳动年龄人口预测
        3.3.2 劳动参与率预测
        3.3.3 劳动力供给预测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青海省劳动力需求预测
    4.1 劳动力需求现状分析
        4.1.1 劳动力需求数量现状
        4.1.2 就业人口结构现状
    4.2 劳动力需求的预测思路
        4.2.1 劳动力需求的计算方法
        4.2.2 社会劳动生产率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4.2.3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4.3 基于GM(1,1)灰色模型的劳动力需求预测
        4.3.1 GDP预测
        4.3.2 社会劳动生产率预测
        4.3.3 劳动力需求预测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青海省劳动力供需失衡的对策分析
        5.2.1 扩大教育规模,培养高素质人才
        5.2.2 积极响应并大力宣传二孩政策
        5.2.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劳动参与率
        5.2.4 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各领域人才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基本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二)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的价值
        (一)有利于完善我国行政组织法的构建
        (二)有利于发展我国行政组织法学理论
        (三)有利于指导行政机构改革的实践
        (四)有利于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
    三、国内外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国内研究述评
        (二)国外研究述评
    四、研究的方法
    五、研究的结构与思路
第一章 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对象
    第一节 静态层面的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
        一、机构的内涵
        二、行政机构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三、作为行政法学术语的行政机构
        四、类型化的行政机构
    第二节 动态层面的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
        一、行政机构设置权及设置的外延
        二、机构设置与职权配置的关系
        三、机构设置与职位、编制设置的关系
    第三节 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理论变迁
        一、行政组织法中的法律保留
        二、法律保留不能承受之重
        三、从法律保留原则到行政法定原则
        四、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中法的内涵
第二章 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依据
    第一节 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理论依据
        一、法律保留学说的发展
        二、行政组织规范作用的提升
        三、基本权利的客观价值秩序
        四、财政预算理论的推动
        五、法规范的一般性特征
    第二节 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现实依据
        一、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现实状况
        二、我国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所面临的问题
        三、个案分析:环境保护领域的行政机构设置
第三章 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域外经验
    第一节 域外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现状
        一、美国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
        二、德国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
        三、日本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
        四、台湾地区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
    第二节 域外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基本经验
        一、预算控制行政机构设置
        二、行政机构设置的规定应尽可能详尽
        三、立法主导行政机构设置
        四、行政机构设置的动态调整机制
        五、对行政机构设置进行数量限定
第四章 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范围
    第一节 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范围的判断标准
        一、从法律保留原则到制度性法律保留原则
        二、法律保留范围的判断标准:从干涉、全面保留到重要性理论
        三、重要性理论应为机构设置法定化范围的判断标准
    第二节 我国大部分行政机构设置非法定化
        一、中央层面
        二、地方层面
    第三节 判断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范围时须考虑的因素
        一、行政保留产生的影响
        二、行政机构设置对行政相对人权利保障产生的影响
        三、行政机构设置对行政任务正确、有效实施产生的影响
        四、行政机构设置行为本身产生的影响
    第四节 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范围的确定
        一、区分行政决策机构与行政执行机构?
        二、业务类行政机构的设置应纳入法定化范围
        三、行政机构的所有设置行为应纳入法定化范围
第五章 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位阶与程度
    第一节 法律规范密度的双重性
        一、区分法定化位阶与法定化程度
        二、法律规范密度在我国法律中的表现
        三、法律规范密度确定的不同标准
    第二节 行政机构设置的法定化位阶
        一、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位阶的不同模式
        二、我国行政机构设置的法定化位阶的现状
        三、如何确定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位阶
    第三节 行政机构设置的法定化程度
        一、比较借鉴:域外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程度分析
        二、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程度的现状
        三、行政机构设置的内容要素
        四、如何加强行政机构设置的法定化程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情况
附件:行政组织法规范汇总目录(1949~1999)

(9)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区域均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标与框架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五、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第一章 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区域均衡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公共需求与公共服务
        二、公共卫生服务
        三、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区域均衡
    第二节 理论依据
        一、社会公平理论与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区域均衡
        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与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区域均衡
        三、政府职能理论与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区域均衡
    第三节 实现机制
        一、起点均衡实现机制
        二、过程均衡实现机制
        三、结果均衡实现机制
第二章 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区域均衡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规模分析
        一、政府卫生支出的绝对规模分析
        二、政府卫生支出的相对规模分析
    第二节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结构分析
        一、政府卫生支出经费结构不均衡
        二、卫生资源城乡配置不均衡
        三、政府卫生支出使用结构不科学,但近年来得到改善
    第三节 我国公共卫生资源区域供给分析
        一、指标体系构建
        二、起点均衡分析
        三、过程均衡分析
        四、结果均衡分析
第三章 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区域均衡程度分析
    第一节 分析方法介绍
        一、基尼系数分析法
        二、泰尔指数分析法
        三、DEA效率评价方法
    第二节 衡量指标与判断标准
        一、起点均衡程度衡量
        二、过程均衡程度衡量
        三、结果均衡程度衡量
        四、供给效率区域差异衡量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起点均衡程度分析
        二、过程均衡程度分析
        三、结果均衡程度分析
        四、供给效率区域差异分析
第四章 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区域非均衡成因分析
    第一节 起点非均衡的成因
        一、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职能缺位
        二、公共卫生财政投入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第二节 过程非均衡的成因
        一、现行财政体制存在缺陷,基层政府卫生财力薄弱
        二、公共卫生体制不完善
    第三节 结果非均衡的成因
        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二、城乡二元结构的约束,区域间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三、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悬殊,公共卫生消费不均衡
第五章 促进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区域均衡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促进起点均衡的政策建议
        一、明晰政府职能,创新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机制
        二、加大公共卫生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管理
    第二节 促进过程均衡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财政体制,充实基层政府卫生财力
        二、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第三节 促进结果均衡的政策建议
        一、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提高区域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合理配置区域间公共卫生资源
        三、缩小区域间收入差距,促进公共卫生消费的均衡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致谢

(10)我国妇女职业健康研究七十载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建国初期至上世纪80年代末
    1.1 起步阶段
    1.2 基本构建了妇女劳动保护的法律体系
2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
    2.1 妇女劳动卫生研究从繁荣转入低谷
    2.2 相关的政策与法律体系逐步健全
3 2012年《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修订颁布
    3.1 复杂职业危害带来的严重健康风险
    3.2 妇女劳动保护相关的法律体系逐步完善
4 从妇女劳动卫生到妇女职业健康, 面临新的挑战
    4.1 开展职业妇女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干预策略研究
    4.2 开展工作场所妇女健康风险评估与健康促进
    4.3 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性研究

四、青海省劳动卫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怒江州泸水市政府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研究[D]. 张翔.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2]技术进步偏向视角下青海省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研究[D]. 熊德明. 青海大学, 2020(02)
  • [3]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及公平性研究[D]. 林长云. 吉林大学, 2019(02)
  • [4]我国2001—2017年尘肺病研究热点区域分析[J]. 于兴浩,樊慧,王永星,暴磊,王迪,姚武,画宝勇,郝长付. 中国职业医学, 2019(03)
  • [5]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研究[D]. 袁霞. 青海民族大学, 2019(01)
  • [6]青海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 费文胜.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1)
  • [7]基于GM(1,1)灰色模型的青海省劳动力供需关系预测:2019~2030[D]. 孙珂. 西北民族大学, 2019(01)
  • [8]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基本理论研究[D]. 王晓强.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3)
  • [9]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区域均衡研究[D]. 郭雨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9)
  • [10]我国妇女职业健康研究七十载回顾与展望[J]. 俞文兰,孙承业.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8(04)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