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1997—2003年2823例住院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我院1997—2003年2823例住院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一、1997~2003年度我院2823例住院病人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冠蓁[1](2021)在《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比较和分类系统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两种抽样方法在某三甲医院抽取老年住院患者,识别潜在不适当用药(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s,PIM);比较不同判断标准间的差异;比较不同抽样方法在识别老年住院患者PIM时的差异,为抽样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将PIM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和分级,为降低老年住院患者用药风险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1)利用分层抽样法回顾性抽取832例老年住院患者病历资料。使用Beers、STOPP/START、《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中国标准)识别患者PIM。使用Kappa检验判断三个标准识别出PIM的一致性;(2)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回顾性抽取831例住院患者病历资料。使用Beers、STOPP/START、中国标准识别患者PIM,使用Kappa检验判断三个标准识别出PIM的一致性;(3)运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Kappa检验分析两种抽样方法的差异;(4)将随机数字表法抽取的831例住院患者PIM的问题和原因按照欧洲药学监护网络(Pharmaceutical Care Network Europe,PCNE)9.0版分类。使用美国国家药物差错报告和预防协调委员会(National Coordinating Council for Medication Error Reporting and Prevention,NCC-MERP)对PIM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利用χ2检验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IM的危险因素。结果:(1)分层抽样法抽取老年住院患者后,共发生1511次PIM,平均每例患者1.8次;Beers标准检测出231例,491次PIM,STOPP/START标准检测出400例,904次PIM,中国标准检测出340例,721次PIM;频次最高的PIM药物依次为:阿司匹林、利多卡因、多索茶碱等;Kappa检验指出中国标准与STOPP/START标准(Kappa=0.236,P<0.05)、Beers标准与STOPP/START标准(Kappa=0.222,P<0.05)一致性较差;(2)随机数字表法抽取老年住院患者后,共检出963次PIM,平均每例患者1.2次;Beers标准检测出207例432次PIM,STOPP/START标准检测出249例563次PIM,中国标准检测出291例571次PIM;频次最高的PIM药物依次为:多索茶碱、阿普唑仑、甲泼尼龙、阿司匹林等;Kappa检验指出中国标准与STOPP/START标准(Kappa=0.234,P<0.05)、Beers标准与STOPP/START标准一致性较差(Kappa=0.227,P<0.05);(3)比较两种抽样方法后发现,年龄(χ2=17.130,P<0.05)、住院天数(χ2=21.224,P<0.05)、罹患疾病数(χ2=25.117,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甲泼尼龙(t=16.311,P<0.05)、利多卡因(t=3.455,P<0.05)、多索茶碱(t=-3.806,P<0.05)存在显着差异,两种抽样方法识别出的PIM频次存在显着差异(t=6.424,P<0.05),两种抽样方法一致性较差(Kappa=0.276,P<0.05);(4)PCNE显示最常见的问题是治疗安全性,占到所有PIM问题的88.2%,产生PIM最常见原因是药物选择,占到PIM原因的90.6%;NCC-MERP显示共有96.9%的PIM被评为B级,3.1%被评为C至F级;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指出,用药数目(OR=0.024,95%Cl0.037~0.131,P<0.05)、罹患疾病数(OR=0.023,95%Cl0.002~0.090,P<0.05)是PI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两种抽样方法均显示,老年住院患者PIM很常见;(2)三个标准应相互借鉴,并定期更新;(3)选择何种抽样方法,需要综合考虑研究目的、罹患疾病、科室用药情况等;(4)利用分类系统可提供积极、有针对性的药学监护措施。应重点关注罹患多种疾病、多重用药的老年患者,以改善患者的药物治疗。

卢凤玲[2](2020)在《餐后不同体位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患者餐后血压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postprandial hypotension,PPH)患者在进餐后采取卧位或半卧位姿势对餐后血压的影响,明确可降低PPH发生率的体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设计,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病房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共96例。采用区组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卧位组、半卧位组、对照组。从患者早餐进食第一口食物开始计时,总时长120分钟(要求患者在30分钟内进餐完毕,之后进行体位干预)。卧位组在进餐后采取卧位姿势;半卧位组在进餐后采取45°半卧位姿势;对照组在进餐后进行日常活动,但期间不得取卧位或半卧位姿势超过30分钟。测量进餐前15分钟、开始进餐时、3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的血压值,比较餐后不同体位患者的血压、PPH发生率、血压变异度、心率、PPH症状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等指标。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分析方法比较三组餐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的差异,并绘制三组的血压、心率变化趋势图;采用χ2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LSD多重比较等方法对三组的PPH发生率、血压变异度、PPH症状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患者96例,脱落4例,最终完成干预92例,其中卧位组31例,半卧位组31例,对照组30例。1.三组患者餐后血压比较:(1)三组患者餐后血压值的重复测量分析结果:三组患者餐后2小时SBP、DBP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SBP、DBP均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P<0.05);体位因素与时间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2)对餐后血压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差值进行组间比较,三组SBP、DBP在各时间段内的差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3)对餐后血压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差值进行组内比较,三组SBP、DBP在各组内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SBP组内LSD多重比较结果:①卧位组与对照组的变化趋势一致,在0~30分钟内均出现SBP下降趋势,降幅超过10mmHg,与组内其他时间段相比波动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段之间波动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半卧位组SBP在0~30分钟内出现显着下降,并在90~120分钟时间段出现上升趋势,与组内其他时间段相比波动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组内LSD多重比较结果:卧位组、半卧位组及对照组DBP均在餐后30分钟内下降,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的餐后血压按年龄分层的重复测量分析结果:三组年轻老年患者、高龄老年患者餐后2小时SBP、DBP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年轻老年患者、高龄老年患者的餐后SBP均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P<0.05);年轻老年患者的餐后DBP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P<0.05),高龄老年患者DBP变化与时间发展无关(P>0.05);体位因素与时间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2.卧位组、半卧位组、对照组的PPH发生率分别为80.65%、80.65%、86.67%,三组之间PPH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三组患者的SBP、DBP变异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三组患者餐后心率的重复测量分析结果:三组患者餐后2小时心率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餐后心率均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P<0.05);体位因素与时间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5.三组患者的PPH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共有11例患者出现PPH症状,包括卧位组1例,半卧位组5例,对照组5例,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PPH症状中以头晕症状出现次数最多,其次分别为头痛、眩晕、乏力、胸痛。6.三组患者的满意度总分、条目1“早餐后的这种体位/状态,我感觉身体舒服”、条目2“早餐后的这种体位/状态,不让我感觉到累”,三组之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患者满意度评分表》总分、条目2半卧位组得分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条目1半卧位组得分低于卧位组(P<0.05);条目3“早餐后的这种体位/状态我可以坚持2小时”得分三组之间无差别(P>0.05),条目4“总体上说,我对这种体位/状态感到满意”半卧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进餐后采取卧位或半卧位,对患者的餐后血压无影响。体位对年轻老年患者、高龄老年患者餐后血压的影响无差别。不同体位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的餐后血压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患者血压在进餐后30分钟内下降趋势明显,之后血压在相对较低水平平稳波动。提示对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无论其采取何种体位,进餐后30分钟内应密切关注血压。2.餐后采取卧位或半卧位既不能预防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发生PPH,也不能降低餐后血压的变异度。3.餐后采取卧位或半卧位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的心率无影响。4.大多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没有出现PPH症状,且PPH症状的出现与否与体位无关。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现的PPH症状中以头晕症状最为常见。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进餐后采取半卧位,可出现明显的不适感和疲累感。

纪国栋[3](2019)在《正天丸对大鼠体内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测定正天丸对大鼠体内两种经典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初步探索正天丸对细胞色素P450酶(CYP)系活性的影响。通过泰安市某三甲医院收集在2013-2018年抗癫痫药物使用强度统计信息、各科室抗癫痫药品使用强度和2018年癫痫病人病历,了解抗癫痫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保证临床合理用药,实现个体化给药。方法取2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给予正天丸+DPH+CBZ,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DPH+CBZ。连续给药三天,前两天自由进食、进水,第三天给药前禁食12h,禁水2h。A组(实验组):正天丸6g·kg-1(10ml·kg-1),ig,qd×3d。末次给药后1h灌胃给予苯妥英钠(50mg·kg-1)和卡马西平(40mg·kg-1);B组(对照组):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3天,末次给药后1h灌胃给予苯妥英钠(50mg·kg-1)和卡马西平(40mg·kg-1)。与给药后0.5,1,1.5,2,3,4,6,8,12,18,24h经眼球后静脉丛取血0.5ml于抗凝离心管中,所取血样4℃下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层血浆100μl于1.5ml离心管中4℃保存待测。建立HPLC法,以甲醇-水作为流动相,紫外检测器测定,通过调整流动相比例,选择合适波长和流动相流速,以苯巴比妥为内标,测定样品峰面积带入标准曲线计算浓度,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用DAS2.0药动学程序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同时参考《新编药物学》第16版和药物说明书推荐的DDD值,用药频度(DDDs)=每个品种的年应用量(g)/DDD值;限定日费用(DDC)=某药的销售金额/该药的DDDs;年均增长率(AARG)=[(止年数据/始年数据)1/(止年-始年)-1]×100%。结果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正天丸能够明显改变DPH和CBZ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DPH、CBZ的AUC0-t和AUC0-∞均显着增加,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Cmax升高,Tmax延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与正天丸合用后,消除速率常数K10、总体清除率CL/F明显下降。泰安市某三甲医院的抗癫痫药从2015-2018年销售额和销售量逐年增加,增幅较小,丙戊酸钠(包括普通片、缓释片、粉针和注射剂)、左乙拉西坦片和加巴喷丁胶囊的销售总金额占据每年的前三位,其中丙戊酸钠销售金额均位于年首位。新型抗癫痫药拉莫三嗪和加巴喷丁胶囊AARG较高;该院4年来用药频度排序变化不大,该医院临床用药结构还比较合理、稳定;老药的DDC较新药优势明显,新型抗癫痫药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以及丙戊酸钠新剂型的DDC均较高。结论本实验研究发现,正天丸能够减慢DPH和CBZ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速率,两种抗癫痫药半衰期延长。结合前人的研究,推测可能是由于正天丸抑制了CYP2C19和CYP3A4的活性,从而降低了DPH和CBZ的代谢。临床上正在使用DPH和CBZ的患者联合应用正天丸时需注意监测血药浓度,及时调整给药剂量,预防或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安全、合理、有效的治疗目的。由2015-2018年泰安某三甲医院抗癫痫药物的使用情况统计分析可知,该院抗癫痫药老药和新药并重,丙戊酸钠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新药用量比重增加,针对该院药品种类,可适当引入几种抗癫痫中药。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药品价格的降低,新型抗癫痫药会更为患者和医生青睐,新药的销售量和用药频度会逐渐增加,市场前景巨大。

沈纪中,朱怀军,柳航,罗雪梅,金路,李丹滢,张海霞,葛卫红[4](2018)在《基于患者肝肾功能指标开展地高辛个体化给药的临床应用考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地高辛广泛应用于心源性疾病,但往往难以掌握确切剂量。本研究的目的为分析患者生理因素及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对地高辛血药浓度水平的影响,为合理地应用地高辛提供理论参考。回顾性收集南京鼓楼医院20162017年口服应用地高辛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聚焦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患者综合情况进行分析。按照纳入标准,共计收集256例应用地高辛的患者。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体重、血糖、舒张压、尿素、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共计6项因素与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值显着相关(P<0.05)。考察结果,患者的体重、血糖、舒张压、尿素、肾小球滤过率纳入了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回归模型,且此回归模型用于地高辛血药浓度的预测具有临床意义。

季欢欢[5](2017)在《基于GTT对儿童住院患者进行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用德尔菲(Delphi)法构建基于儿童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ADE)主动监测的触发器,建立本院儿童住院患者ADE的全面触发工具(GTT)主动监测方法,并与本院ADE的自发上报被动监测进行比较,全面评价本院的ADE,为医疗质量改进提出建议。方法:1、参考GTT白皮书和相关文献中的触发器、通过专家预调查,形成触发器初始条目,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专家咨询问卷。选取北京、上海等省市的27名专家,采用Delphi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对触发器条目进行筛选、修改,得到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的触发器条目。2、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患儿归档病历1800份,按GTT进行回顾性病历审查,对检出触发器阳性的患者进一步审查以确定或排除ADE。所有ADE进行严重程度分级、累及系统与器官及相关药物分析,计算ADE检出率及触发器阳性预测值(PPV)等。3、回顾性分析2015年本院自发上报被动监测的和同期GTT主动监测的ADE特点。结果:1、两轮咨询问卷回收率为92.6%、100%,两轮咨询后专家权威系数(Cr)为0.81±0.05,专家意见的变异系数(Vj)为0.29±0.13,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W)为0.346,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终确定触发器37个,包括实验室指标20个,解毒剂10个,临床症状4个,干预措施3个。2、本研究采用的31项触发器,实际应用中有24项触发器呈阳性(74.4%),检出ADE的有23项。最终审查了 1746例患儿的病历,触发器阳性者1213例(69.5%),检出阳性触发器2291例次,每个患儿1.3例次,触发器总体PPV为13.3%。1746例患儿共检出221例患儿的247例次ADE,检出率为12.7%。100例患者的ADE发生数为13.7(95%CI 11.2-16.1)、1000 病人天的 ADE 发生数为 17.4(95%CI 14.1-20.7)、1000 次给药中的 ADE 发生数 1.2(95%CI1.0-1.4)、1000种药物的ADE发生数为9.9(95%CI 8.3-11.5)。检出的247例次ADE,用药错误(ME)32例次(13.0%);204例次(82.6%)为E级,29例次(11.7%)为F级,14例次(5.7%)为H级,未发现G与I级伤害;最常累及胃肠系统(76例次,30.8%),其次为及外周神经系统(52例次,21.1%)、皮肤及附件系统(35例次,14.2%)。ADE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用药种类、用药剂数和既往住院次数。3、自发上报ADE中97.4%发生在门诊,GTT监测的ADE中82.4%发生在住院期间。自发上报ADE的可预防率(ME)为0.6%,GTT为13.9%。自发上报ADE最常累及皮肤及附件系统,GTT最常累及胃肠系统,其次为皮肤及附件系统。两种方法监测的ADE以E级为主,兼有F、H级,GTT监测的F级与H级事件较多;相关药物以抗感染药为主,而GTT涉及药物更广,如镇静药、抗癫痫药等;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而GTT能监测到更多由口服药物引发的ADE。结论:1、采用Delphi法构建儿童ADE触发器合理可行,为GTT主动监测法的实施奠定了基础。2、GTT对儿童住院患者ADE监测及评价具有积极意义,ADE检出率大于10%,检出ADE以暂时性伤害为主(94.3%)。尤其对使用高风险药物、用药种类或用药剂数多的患儿可用GTT进行ADE监测。3、ADE的GTT主动监测与自发上报被动监测互为补充,建议结合两种监测方法以全面监测ADE发生情况,为医疗质量改进提供参考。

刘慧[6](2016)在《心血管内科及老年病科住院心房颤动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新疆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及老年病科2012-2014年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相关危险因素、抗血栓栓塞治疗、抗心律失常治疗以及房颤的上游药物治疗,期望能够为今后临床工作中住院房颤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网络中心的电子病案管理系统,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编码,检索出我院2012年1月—2014年9月收住于心血管内科及老年病科的750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记录住院房颤病人的基本特征、房颤的危险因素、血栓栓塞等并发症以及药物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利用EPidate3.1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或者Wilcoxon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分类变量用百分比和比值表示,两组率或比的比较用卡方检验或者精确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1.我院750例房颤患者,平均年龄69.7岁,范围24-94岁之间,男性占60.4%,女性占39.6%,男女比例为1.5:1。房颤病例分布随年龄增高而升高,60岁以下占17.3%,6074岁组所占比例最高,为49.7%,75岁以上患者比例下降为33.9%。2.在房颤的单因素危险因素统计中,排前几位的分别是:冠心病68.3%,高血压56.7%,呼吸系统疾病30.5%,糖尿病23.9%,心功能不全22.4%;而风湿性心脏病仅占6.27%。随着年龄增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呼吸系统疾病等随年龄增长所占比例逐渐增加,风心病、心肌病引起的房颤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根据年龄分组,小于60岁的患者排名前三位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45.4%)、冠心病(33.1%)、心肌病(21.5%);60-75岁依次为冠心病(72.4%)、高血压(60.6%)、糖尿病(25.5%);75岁以上依次为冠心病(80.6%)、高血压(67.6%)、心功能不全(27.5%)。4.按性别分,60岁以下男性多于女性,60-74岁以女性患者居多。75岁以上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女性合并心力衰竭及风湿性心脏病多于男性;男性多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及抽烟(P均<0.05)。5.我院瓣膜型房颤(6.2%),非瓣膜型房颤(86.3%),瓣膜型房颤中女性比例显着高于非瓣膜型房颤。瓣膜型房颤多合并心力衰竭,其左房大,基础心率快。非瓣膜型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非瓣膜型房颤以抗血小板为主,瓣膜型房颤以抗凝治疗为主(P均<0.05)。6.本次的调查中,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占全部患者的68.4%,单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占33.3%,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占30%;抗凝治疗占40.1%,其中华法林抗凝治疗占35.2%。按性别分,男女患者在抗栓治疗上无差异;按年龄分,抗血小板治疗未见明显年龄差异,华法林使用率随年龄的增长降低(P<0.05)。7.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中,胺碘酮节律控制(17.6%);β受体阻滞剂(75.2%)、洋地黄(37.7%),钙拮抗剂(非二氢吡啶类)(33.1%)。8.上游治疗单项统计结果:他汀类药物80.3%,硝酸脂类62.1%,ACEI类32.4%,利尿剂42.4%。结论:1.我院房颤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2.房颤主要危险因素为冠心病、高血压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心衰;中年患者以高血压为首要危险因素,老年患者以冠心病、高血压为主。3.我院抗栓治疗中以抗血小板治疗为主,抗凝治疗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控制心室率治疗比例明显高于节律控制。上游治疗以他汀类及硝酸酯类使用率显着。

刘玲君[7](2015)在《老年人相关医源性不良事件相关文献综述》文中研究表明医源性不良事件普遍存在于医疗活动中,是各级医疗人员不可避免的问题。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年人因自身特点,使他们更易发生医源性不良事件,甚至严重程度更加大,本文将以老年人为主体,并且以医源性不良事件分为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他医源性不良事件两大类进行阐述,希望能通过了解医源性不良事件,降低医源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死亡率。

刘洋,鲁泽锋,蔡爽[8](2012)在《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233例结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高辛是临床常用的强心苷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以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等。由于其治疗安全范围窄,个体差异大,影响因素多,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即使给予常规剂量也易导致药物中毒,因此必须在用药期间对地高辛血药浓

汪琳,陶云松[9](2011)在《我院313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该院313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粒酶免疫检验技术(MEIA)测定患者的地高辛血药浓度,并对所监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监测的313例次地高辛血药浓度病例中,血药浓度在0.52.0μg.L-1的有222例(70.9%);<0.5μg.L-1的有52例(16.6%);>2.0μg.L-1的有39例(12.5%)。地高辛血药浓度受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结论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紧密结合,对确保地高辛临床疗效,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朱立勤[10](2011)在《基于临床药师的用药安全性评价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医疗逐渐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而医疗中的药品安全使用问题也相应成为医疗中最受关注的一个方面。保证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临床药师作为一种在国内刚刚开展起来的职业,逐渐成为临床治疗团队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尤其在临床用药安全性评价和控制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临床药师的角度探讨了临床用药安全性评价和控制,分析和确立了临床药师在临床用药安全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提出了在用药前、用药过程中、用药后的整个用药过程实施全程化评价控制的观念,并在各环节中分别运用多种模型和药师监护实例进行安全性分析和评价控制,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在对临床用药安全性实施主体分析中,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医护人员及患者对临床药师的认知度,并对其基本状况、工作模式等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充分认识到临床药师在临床安全性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用药前从药品质量和调剂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安全性评价控制。在对药品质量的控制中运用PDCA循环法分析了药品质量缺陷的原因,并制定和实施了相应对策,保证了医院药品质量安全。在用药前的调剂中,分析了药师调剂的正确流程、现存的调剂不安全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用药过程中对患者的药学评价和监护中,本文提出药师对患者的监护点,并以临床药师针对不同监护点进行监护并取得良好效果的病例为实例,详细分析了药师对患者实施监护控制对安全性的作用。在用药后对临床用药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干预控制中,对目前临床用药安全性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药师用不同模型评价用药安全性的方法,并以中药注射剂及抗菌药物注射剂的安全性为例,分别运用因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决策树法等不同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以荟萃分析法评价了药物对肾脏的安全性。本文还对常见的临床用药不安全因素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临床干预,取得良好效果。

二、1997~2003年度我院2823例住院病人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7~2003年度我院2823例住院病人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比较和分类系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主要符号表
前言
第一章 分层抽样法抽取老年住院患者并运用Beers、STOPP/START、中国标准识别患者PIM
    1.1 资料与方法
        1.1.1 资料来源
        1.1.2 方法
        1.1.3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基本资料
        1.2.2 三个标准识别出的PIM情况
        1.2.3 Kappa检验结果
    1.3 讨论
        1.3.1 PIM发生情况
        1.3.2 运用PIM判断标准
        1.3.3 减少PIM方法
    1.4 小结
第二章 随机数字表法抽取老年住院患者并运用Beers、STOPP/START、中国标准识别PIM并对三个标准进行比较
    2.1 资料与方法
        2.1.1 资料来源
        2.1.2 方法
        2.1.3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基本资料
        2.2.2 三个标准识别出的PIM情况
        2.2.3 Kappa检验结果
    2.3 讨论
        2.3.1 PIM情况
        2.3.2 三个标准比较
        2.3.3 运用PIM判断标准
    2.4 小结
第三章 分析两种抽样方法在识别PIM时的差异
    3.1 资料与方法
        3.1.1 资料来源
        3.1.2 方法
        3.1.3 调查方法
        3.1.4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3.2.2 高频次PIM比较
        3.2.3 两种抽样方法PIM频次比较
        3.2.4 Kappa检验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PCNE、NCC-MERP分类系统在老年住院患者PIM中的应用研究
    4.1 资料与方法
        4.1.1 资料来源
        4.1.2 方法
        4.1.3 统计学方法
    4.2 结果
        4.2.1 基本情况
        4.2.2 PCNE分类结果
        4.2.3 NCC-MERP分类结果
        4.2.4 PIM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4.3 讨论
        4.3.1 PCME分类结果分析
        4.3.2 NCC-MERP分类结果分析
        4.3.3 危险因素分析
    4.4 小结
综述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导师评阅表

(2)餐后不同体位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患者餐后血压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原发性高血压概述
    二、餐后低血压概述
        (一) PPH的流行病学现状
        (二) PPH的危害
        (三) PPH的发生机制
        (四) PPH的评估
        (五) PPH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
        (一) 概念性定义
        (二) 操作性定义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一) 纳入标准
        (二) 排除标准
        (三) 脱失病例标准
    二、样本量计算
    三、研究步骤
        (一) 分组方法
        (二) 干预方法
        (三) 评价指标
        (四) 资料收集方法
        (五) 统计学方法
    四、技术路线
    五、质量控制
        (一) 准备阶段
        (二) 资料收集阶段
        (三) 资料录入阶段
    六、伦理学审查
    七、试验方案注册信息
第四章 结果
    一、入组患者情况
    二、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三、三组患者血压比较
        (一) 三组患者进餐前后各时间点血压值
        (二) 进餐前后各时间点血压值的重复测量分析结果
        (三) 餐后各时间段血压差值比较
        (四) 按年龄分层亚组分析
    四、三组患者PPH发生率比较
    五、三组患者血压变异度(cv)比较
    六、三组患者心率比较
        (一) 三组患者进餐前后各时间点心率情况
        (二) 进餐前后各时间点心率的重复测量分析结果
    七、三组患者症状评分结果
    八、三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
第五章 讨论
    一、餐后采取不同体位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的餐后血压无影响
        (一) 老年人胃肠功能发生增龄性改变
        (二)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调节功能受损
        (三) 长效降压药对PPH产生的影响难以规避
    二、餐后采取不同体位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餐后血压变化规律趋于一致
    三、高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的餐后血压变化特点
    四、餐后采取不同体位不能预防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发生PPH
    五、餐后不同体位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的心率无影响
    六、大多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没有PPH症状,且PPH症状的出现与餐后体位无关
    七、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餐后采取半卧位时主观体验较差
第六章 结语
    一、结论
    二、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建议
    三、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正天丸对大鼠体内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药动学参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1.材料
    2.方法
    3.方法学确证结果
    4.药动学测定及拟合结果
    5.讨论
    6.小结
第二部分 泰安市某三甲综合医院抗癫痫药临床应用分析与评价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4.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从中药和化学药的性质讨论中西药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基于患者肝肾功能指标开展地高辛个体化给药的临床应用考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定
    1.2 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地高辛的使用情况及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2.2 地高辛血药浓度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3 地高辛血药浓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2.4 地高辛血药浓度回归模型的临床应用
3 讨论

(5)基于GTT对儿童住院患者进行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4 研究内容
        4.1 采用Delphi法构建基于GTT的儿童药品不良事件触发器
        4.2 建立针对本院儿童住院患者ADE的GTT主动监测方法
        4.3 ADE的GTT主动监测与自发上报被动监测的比较
        4.4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采用DELPHI法构建基于GTT的儿童ADE触发器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专家基本情况
        2.2 专家的积极系数
        2.3 专家意见的权威程度
        2.4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2.5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2.6 触发器条目的咨询结果
    3 讨论
        3.1 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
        3.2 触发器条目的科学性
        3.3 本咨询的局限性
    4 小结
第二部分 建立针对本院儿童住院患者ADE的GTT主动监测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患儿基本情况
        2.2 触发器检出情况
        2.3 ADE检出情况
        2.3.1 ADE严重程度分级
        2.3.2 ADE累及器官与系统
        2.3.3 ADE相关药物
        2.4 ADE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2.4.1 Logistic回归结果
        2.4.2 Logistic回归共线性诊断结果
        2.4.3 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
    3 讨论
        3.1 触发器的检出效能
        3.2 ADE发生率及特征
        3.3 ADE发生的危险因素
    4 小结
第三部分 ADE的GTT主动监测与自发上报被动监测的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患儿基本情况
        2.2 ADE检出情况
        2.3 ADE严重程度分级
        2.4 ADE累及器官与系统
        2.5 ADE相关药物
        2.6 ADE涉及的给药途径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6)心血管内科及老年病科住院心房颤动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内容
    2.3.1 调查表内容
    2.3.2 主要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准
2.4 质量控制
    2.4.1 资料采集表的填写
    2.4.2 病案资料的质量
    2.4.3 数据录入的核查
2.5 统法方计 第三章 结果
3.1 房颤患者人口学资料、伴随疾病及基线治疗情况
3.2 不同年龄房颤患者基线资料、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比较
3.3 按性别分,房颤患者基线资料、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比较
3.4 不同类型AF/NAF房颤患者基线资料、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比较
3.5 脑卒中与非脑卒中房颤患者基线资料、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房颤的流行现况调查
4.2 房颤的危险因素调查
4.3 房颤的治疗
4.4 房颤的严重并发症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房颤的病因及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7)老年人相关医源性不良事件相关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
    1.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1.1 定义
        1.2 临床表现
        1.3 老年人 ADR 流行病学
        1.4 老年人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原因
        1.4.1 多种疾病并存
        1.4.2 老年人药物吸收和代谢变化
        1.4.3 使用过多药物
        1.4.4 误服药物
        1.4.5 医务人员方面
        1.4.6 经济能力
        1.5 减少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措施
        1.5.1 明确主要诊断疾病,根据主要疾病为主进行治疗,开具适宜处方
        1.5.2 患者预防性用药需要定期监测
        1.5.3 加强患者依从性
        1.5.4 使用合适的电子处方系统
        1.5.5 临床医务工作者加强并巩固自身临床思维
        1.5.6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
        1.5.7 老年人综合评估
第二部分 老年人其他医源性不良事件
    1.老年人输液反应
        1.1 输液反应定义
        1.2 老年人输液反应特点
        1.2.1 高热少见
        1.2.2 意识障碍多见
        1.2.3 呼吸困难多见
        1.2.4 四肢发凉多见
        1.2.5 血压下降多见
        1.2.6 老年人输液反应恢复慢,预后差
        1.3 老年人易发生输液反应原因
        1.3.1 心血管因素
        1.3.2 生活习惯、环境因素
        1.3.3 药品、医疗器械质量问题
        1.4 治疗与预防
        1.4.1 处理
        1.4.2 严格检查药物及输液器具
        1.4.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1.4.4 保持环境清洁,提高治疗环境卫生标准
        1.4.5 合理用药
        1.4.6 加强护理
    2.老年人输血反应
        2.1 输血反应定义
        2.2 老年人易发生输血反应原因
        2.3 处理与预防
        2.3.1 处理
        2.3.2 预防
    3.医疗程序失误
        3.1 给药错误
        3.1.1 给药错误常见原因
        3.1.2 处理及改进
        3.2 仪器使用问题
        3.3 患者识别错误
第三部分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233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酶放大免疫测定法 (EMIT) 测定:
2 结 果
    2.1 地高辛血药浓度结果的分布情况:
    2.2 年龄与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关系:
    2.3 性别与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关系:
3 讨 论
    3.1 地高辛血药浓度结果的分布:
    3.2 年龄对地高辛疗效的影响:
    3.3 性别对地高辛疗效的影响:
    3.4 病理生理因素对地高辛疗效的影响:
    3.5 药物因素对地高辛疗效的影响:

(9)我院313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仪器与试剂
    1.3 采血时间与测定方法
2 结果
    2.1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2.2 不同年龄组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2.3 不同性别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3 讨论
    3.1 不同时间段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3.2 年龄与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关系
    3.3 性别与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关系

(10)基于临床药师的用药安全性评价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临床用药安全性研究现状
        1.2.1 国外临床用药安全性研究状况
        1.2.2 国内临床用药安全性研究状况
    1.3 研究内容
    1.4 主要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临床药师实施临床用药安全性控制的主体分析
    2.1 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安全性控制的相关性分析
        2.1.1 临床药师在临床用药安全性控制中的重要性分析
        2.1.2 临床药师提供临床用药安全性控制的方式
        2.1.3 规范临床药师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
    2.2 临床药师在医生和患者中的认知度分析
        2.2.1 问卷的设计及抽样方法
        2.2.2 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2.2.3 被调研者基本情况
        2.2.4 样本描述性统计及分析
    2.3 临床药师的基本状况分析
        2.3.1 临床药师基本素质分析
        2.3.2 临床药师工作地点分析
    2.4 临床药师实施药学服务模式分析
        2.4.1 临床药师工作模式现状分析
        2.4.2 临床药师对医生的服务技巧与方法分析
        2.4.3 临床药师对患者的服务内容分析
    2.5 临床药师培养途径及技巧分析
        2.5.1 国内外临床药师教育背景分析
        2.5.2 提高我国临床药师专业背景的途径和方法分析
        2.5.3 临床药师培养技巧分析
第三章 用药前药师对医院药品质量的评价与监控
    3.1 医疗机构药品质量评价及监控措施
        3.1.1 增强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督意识
        3.1.2 药品采购及库房管理
        3.1.3 药师进行入库药品质量验收的要点分析
        3.1.4 药师对医疗机构内流通中药品的质量保证
    3.2 药师以PDCA 循环法保证药品质量安全
        3.2.1 PDCA 循环法
        3.2.2 药师应用PDCA 循环法确保医院药品质量的实践
第四章 用药前药师对药品调剂过程的安全性评价及干预控制
    4.1 药师进行药品调剂中的流程分析
    4.2 药师在调剂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4.2.1 处方错误
        4.2.2 调配错误
        4.2.3 其它因素
    4.3 调剂不安全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分析
        4.3.1 思想意识方面
        4.3.2 制度管理方面
        4.3.3 服务模式方面
第五章 用药中对患者的药学评价与监护控制
    5.1 临床药师在用药过程中对患者的药学评价及监护点分析
    5.2 临床药师对用药剂量的评价监护及实例分析分析
        5.2.1 小儿、老人用药剂量分析
        5.2.2 肝肾疾病患者用药剂量分析
        5.2.3 用药剂量调整在临床用药监护中的作用分析
        5.2.4 临床药师以用药剂量调整解决临床问题的实例分析
    5.3 临床药师对药物剂型的评价监护及实例分析
        5.3.1 药物剂型分类及药学监护的重要性分析
        5.3.2 不同剂型药物的主要监护点分析
        5.3.3 临床药师对使用吸入药物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实例分析
    5.4 临床药师对特殊人群的药学监护及实例分析
        5.4.1 临床药师对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性监护分析
        5.4.2 临床药师对妊娠期哮喘患者用药安全性监护分析
        5.4.3 临床药师对肾脏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性监护分析
    5.5 临床药师对疾病的药学评价监护及实例分析
        5.5.1 临床药师在疾病治疗中的药学评价和监护点的确定
        5.5.2 临床药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学评价及监护实例分析
第六章 用药后药师对用药安全性问题的分析、评价和干预控制
    6.1 临床常见安全性问题及分析
        6.1.1 临床用药安全性现状
        6.1.2 抗菌药物的临床用药安全性分析
        6.1.3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用药安全性分析
    6.2 临床用药安全性问题的评价指标
        6.2.1 药品不良反应对评价临床用药安全性作用分析
        6.2.2 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方法
    6.3 临床用药安全性问题相关影响因素的评价方法
        6.3.1 因素分析法
        6.3.2 层次分析法
        6.3.3 决策树法
        6.3.4 荟萃分析法
        6.3.5 其他方法
    6.4 临床安全性问题的干预控制
        6.4.1 用药安全性干预的必要性分析
        6.4.2 临床用药安全性干预研究步骤
        6.4.3 临床用药安全性问题干预研究实例分析
结论与展望
    1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2 本论文的研究价值
    3 本论文的局限性
    4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四、1997~2003年度我院2823例住院病人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比较和分类系统应用研究[D]. 吴冠蓁.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2]餐后不同体位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患者餐后血压的影响研究[D]. 卢凤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正天丸对大鼠体内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药动学参数的影响[D]. 纪国栋.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2019
  • [4]基于患者肝肾功能指标开展地高辛个体化给药的临床应用考察研究[J]. 沈纪中,朱怀军,柳航,罗雪梅,金路,李丹滢,张海霞,葛卫红.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8(03)
  • [5]基于GTT对儿童住院患者进行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的研究[D]. 季欢欢. 重庆医科大学, 2017(01)
  • [6]心血管内科及老年病科住院心房颤动患者的回顾性分析[D]. 刘慧. 石河子大学, 2016(02)
  • [7]老年人相关医源性不良事件相关文献综述[D]. 刘玲君.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8]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233例结果分析[J]. 刘洋,鲁泽锋,蔡爽. 山西医药杂志, 2012(08)
  • [9]我院313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J]. 汪琳,陶云松. 安徽医药, 2011(07)
  • [10]基于临床药师的用药安全性评价与控制研究[D]. 朱立勤. 天津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