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及其借鉴

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及其借鉴

一、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及其借鉴(论文文献综述)

段江雁[1](2021)在《国标视域下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研究 ——以信息与通信技术培训包ICT6.1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发国家层面的专业教学标准成为了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的共同趋势,尤其将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的建设作为保障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21世纪初,英国、美国、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已经建立起非常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体系,使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现代化发展轨道。澳大利亚自1998年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发并推广各个行业培训包,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0多个专业培训包被应用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中,培训包作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为澳大利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提供了统一标准。我国也在不断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并提出在2022年要建成一个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因此,笔者希望通过研究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建设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开发、内容、实施以及实施保障进行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澳大利亚培训包的文献进行研究确定本文的框架结构,通过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培训包的内容和实施进行分析,选取信息与通信技术培训包为例,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的角度对其内容进行分析。首先从培训包框架建立的政策背景入手概括出培训包本身所蕴含的理念和特征。其次从培训包的开发机构、开发原则、开发依据和开发流程四个方面对培训包的开发进行论述,为了更好地理解培训包的内容,本文从培训包基本介绍、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和教学资源、评估四个方面对培训包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形成对比。再者以信息与通信技术培训包ICT6.1为例,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角度对培训包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以霍姆斯格林TAFE学院信息与通信技术专业为例,深入分析培训包在TAFE学院的实际应用。然后分析了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实施保障机制,研究培训包能够高质量落地实施的原因。最后在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培训包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建设的启示。通过对培训包框架建立的政策背景进行研究,可以得知培训包本身蕴含了终身教育和技能立国的理念,具有以行业为主导、以能力为本位、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系统性的特征。通过对培训包的开发和内容进行研究,可以得知培训包是一个由行业开发由政府颁布的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标准,并且具有严格且高效的开发规程,此外,在对培训包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得出培训包内容具有统一的职业能力标准、完善的资格证书体系、详细的教学指导内容等特点。通过对培训包在TAFE学院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职业院校的课程和专业建设都是以培训包中的能力标准和资格体系为依据,教学评估以培训包中的评估指南为参考的结论。通过对培训包实施保障机制进行分析可知,国家政策的扶持、对培训机构的质量监督、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建设、政府以及社会个人的资金支持等都为培训包的落地实施提供了保障。最后基于我国高职教育国家标准的建设和实施情况,本文认为应当从四个方面进行国家标准的完善和改革,第一,加强高职国家标准开发规程建设,以行业为主导进行开发,明确开发的基本原则和依据,确立高质量高成效的开发程序;第二,加强高职国家标准内容顶层设计,从专业大类和课程模块入手构建统一的职业能力标准,将行业领域内不同层次的能力标准与相应级别的资格证书对应起来,形成级别清晰的证书体系,根据职业能力标准设计教学指导部分,为教师提供可操作性指导;第三,促进高职国家标准落地实施,国家标准可以在互联网上向公众发布,收集建议或意见,促进标准的使用和更新,地方和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国家标准开设专业和课程,促进企业发挥教学评估作用,丰富教学评估形式,进一步完善院校教学改革;第四,建立高职国家标准实施保障机制,通过立法的形式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校企深入合作,建立高职院校内部和外部评估机制,保障院校提供高质量教育,另外,要建立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和教师培训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要加强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多元投资机制。

张珍[2](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发展,先后出台各项政策战略来推动农村的发展,如以农促工、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四化同步”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等战略。这些农村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仅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政策依据,还为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创造机遇。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专门服务于乡村发展的特色教育类型,有责任和义务为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撑与技术保障,从而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该研究以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内外部规律与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运用历史文献法和比较法,依据时间顺序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即以农业发展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1949—1977年)、以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1978—2002年)、以培育新型农民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2003—2012年)与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2013—)。在全面梳理和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职业教育的历史演变后,我们更加明确了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正确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笔者以开阳县和睢宁县为个案分析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反思,发现农村职业教育需求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外部之限与内部之困,外部之限主要包括:经费投入不足、多头管理的纷争与师资力量薄弱;内部之困主要包括:教育形态的模式单一、涉农专业的“缺位”与培训方式的单一。究其原因,主要归咎于农村职业教育思维理念的滞后、办学主体的单一化与法律供给不足。基于以上问题,农村职业教育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进行改革,以期探索出一条服务乡村振兴的最佳路径。首先,要加强国家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创新省级政府统筹的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完善终身化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回报机制。其次,农村职业教育要建设涉农专业群,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优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与职业衔接的“精准度”;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后农村职业教育要创新培训方式。

雷爱萍[3](2020)在《地方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以广西南宁市为例》文中提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国家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联。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职业教育的具体要求与举措,这一纲领性文件也进一步确立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从属性来看,职业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其主要提供者和管理者为政府。政府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导者,担负着发展职业教育的重任,地方政府能否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是当地职业教育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南宁市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核心城市、国家“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近年来根据城市发展定位,南宁市政府注重引导,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学校、企业双元育人,就业、升学双轨育才”为导向,为推动当地职业教育发展做了不少工作,初步构建了一套具备首府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校企融合等手段,持续加强职业教育能力和内涵建设,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以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职业教育需求的能力和水平均有所提升,并在2019年荣获广西首批“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市”。但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欠发达、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还不够、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发挥不充分,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还存在角色缺位与角色越位现象。本文从政府在地方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职能和角色入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以广西南宁市为例,通过分析该市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状况,剖析该市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作用的不足及原因,针对其面临的困境,结合理论研究和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作用的优秀经验,提出优化地方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作用的策略,建议地方政府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对标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统筹全局谋划长远,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强化政府指导监督职能等;以期进一步提高政府在推动地方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效能,促使政府做好职业教育发展的立法者、规划者、变革者和监管者,为地方职业教育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与公共服务,促进职业教育强力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李萌仕[4](2020)在《“双一流”视阈下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这是中国重点大学政策的最新形态,简称“双一流”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制造2025提供重要技术技能支撑和动力。“双一流”针对高等教育提出,为了提升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高等职业教育理应置于国家战略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双一流”审视我国高职院校建设,探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双一流”建设方案,旨在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加强院校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双师素质,全面推进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和高职院校的一流专业建设,以期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足产业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本论文以“双一流”视阈下我国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实践现状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对高职院校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历史、现状、困境、运行路径进行剖析,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和保障机制。高职院校建设主要以早期的示范院校、骨干专业和后来的创新高职建设作为高职内涵式升级的计划指导。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和独特类型,高职院校语境下的“双一流”建设一般指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和高职院校的一流专业建设。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既是对高职院校整体内涵优化之后的成果自省,也是与“双一流”计划交流、交融及充满信心的理性尝试,具有影响深远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双一流”是高职院校优质、创新的新阶段,为促进实现预期价值,其追求选择在已有方向的基础上可以概括为社会信任度、经济信赖度、国际信服度三个维度。学生与家长是高职院校一流建设的基础指标;企业与行业是高职院校一流建设的核心参数;国家与国际是高职院校一流建设的重要观测点。为推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满足国家人才质量需求,“双一流”背景下的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维度分析应具体包含标准维度、技术技能维度和质量维度。标准是人才培养的先行引导,技能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质量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指标。本研究以《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2019)》为主要数据来源,以湖北省高职院校作为样本分析对象,围绕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等维度进行系统调查分析,数据时间跨度为2014年至2018年之间,在此基础上推及出我国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有关如何更好推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与保障机制的讨论提供实证依据。高等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本质内涵是在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为方向,将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协调。在建设过程中,从外部制度保障入手,协调内部联动机制,制定阶梯式发展战略,发挥政府、院校、企业三方主体的推动力,形成“双一流”高职院校独有的动态发展模式,最终转化成高等职业院校自觉地良性循环发展。明确以标准为引导、强调以技能为核心、把握以质量为根本,以形成融合之圭臬、衡量之维度,以期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

黎婷婷[5](2020)在《美、澳两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后期,专业认证源起美国,以认证制度为特征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成为世界各国追捧的主要模式。而我国教育认证起步较迟,20世纪后期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开始萌芽。近5年来,随着高职教育对市场经济的显性刺激作用愈发明显。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对我国的意义也更为显着。专业认证作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外部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目前理论和实践层面尚且不足,借鉴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的国际经验重要且必要。首先,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专业认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高等教育治理理论、质量认证理论等进行阐释,从而进一步充实专业认证制度治理模式的理论框架。其次,通过对美国和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及体系特征分析。最后,提出对我国构建高职教育实施专业认证制度的启示。虽然我国工程教育推行专业认证制度已有一段时间,但在高职教育尚未全面开展。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认证制度的文献研究,并进行比较研究,且针对当前高职教育专业认证的薄弱环节,探析加强高职专业认证的策略方法,实现相关者利益共赢,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渐入佳境。

庞润泽[6](2020)在《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开始加快。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转型,工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逐步落实,现代制造业与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各个行业高精尖人才聚焦能力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职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日益引起国家的重视。2019年1月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标准与方向,要求全国各地院校应加大双师型师资力量培育力度,提高职业教育教师整体素质。制定并完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相关政策、制度,引导和促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水平整体提升,对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大国工匠,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地位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包括综合性政策、培养培训政策、资格政策、聘任政策和薪酬与奖励政策在内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体系,这一体系在扩大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规模、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素质、调整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结构方面发挥了有效的推动作用,为我国职业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必要的、有力的政策支撑。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我国教师队伍的职业化发展现状,介绍了职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与概念,阐述了课题研究的思路与研究方法,提出了课题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梳理了 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并依据政策的纲领和文本要点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阐述了相关政策的发展特点与未来发展方向;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因素,主要问题包括政策制定缺乏因地制宜的尝试与创新、政策执行缺乏相关配套的法律保障、政策内容中部分概念标准不清晰、政策措施对所需人才引力不足以及政策过程中行业企业的角色尚不明确,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在政策及具体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层面进行思考和完善;第四部分,在比较借鉴的视域中总结了德、美、日、澳四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相关政策,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对完善我国职业师资队伍建设相关政策所具有的启示意义;第五部分,提出了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政策建议,包括注重新形势下的政策权力下放和政策创新、健全职业教育师资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和明确政策描述,加快标准制定、刚柔并济优化人才吸引相关政策以及转变思路多元主体参与政策过程。本文在课题研究之前,首先收集并整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然后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能够找出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在新时代发展中的特点,指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成熟经验,提出一些改进方法,以求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的发展带来一些理论价值。

李瑞[7](2020)在《从“本土化”到“国际化” ——中国职教“走出去”实践与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1)发展在不断学习和借鉴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职教模式的同时,积极开展“本土化”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课程体系和办学模式,为新时期中国职教的国际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积极探索“走出去”,成为新时期职教国际化发展的主流趋势。毋庸置疑,在推动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过程中,既有机遇又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职业院校如何才能抓住机遇实现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中国政府应该建立怎样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来推动职教“走出去”,如此等等,都是亟待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从中国职教“走出去”的实践视角,从国际化发展层面,来探讨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采用历史和文献分析方法,通过调研和访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教的“本土化”探索、“走出去”的实践和国际化发展趋势进行系统论述。除绪论部分外,主要内容包括:(1)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业教育的“本土化”历程进行系统梳理,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教的“本土化”经历了:80年代试点德国“双元制”、90年代学习北美CBE课程、21世纪前10年引入澳大利亚“培训包”以及正在开展的“现代学徒制”四个阶段。职教的“本土化”发展,为新时期中国职教“走出去”奠定了坚实基础。(2)从教育援非视角,对21世纪以来中国职教“走出去”实践进行经验总结和问题剖析,认为中国对非职教援助为中非关系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着项目缺乏针对性、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3)以浙江两所高职院校为个案,进行“走出去”方面的调研和访谈,在总结分析两所高职院校“走出去”的积极举措及其所取得经验和成就的同时,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4)分析了当前我国职教“走出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中国职教“走出去”的最好契机。当然,中国职教“走出去“过程中尚存在部门分割、资源分散等问题,需从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外派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等着手。(5)在策略层面,提出要建立职教“走出去”的制度框架,发挥资源互补优势;建立外派教师激励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化师资;克服冒进心理,防止“一阵风”“一窝蜂”走出去;加强理论研究,讲好中国故事等。

张小梨[8](2020)在《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基于深圳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追求与梦想,也是今天我们汲汲以求的奋斗目标和时代主题。职业教育现代化作为国家整体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与作用十分重大。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现代化走了一条不寻常的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道路,中国教育现代化裹挟在社会整体现代化浪潮中瞄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书写出浓墨重彩的篇章。职业教育因在教育整体系统中与经济社会直接而又紧密的关系,其现代化历程更具丰富、多彩与艰难,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时代课题。研究职业教育现代化,有多种视角,多种核心议题,但是基于中国幅员广阔、发展模式与发展道路的复杂性,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无疑是透视现代化发展的的重要观察点。可以说,没有区域的率先职业教育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职业教育现代化。我国区域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深圳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已然成为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辉煌成就的缩影和体现,对深圳这一研究对象的选择无疑最具典型性和可借鉴性。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深圳的教育现代化任重道远,一个原本典型的农村教育在深圳实现现代化伟大历程中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作为教育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又经历了怎样的一种变迁?本文在分析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城市特点,包括发展的动力、发展的速度、模式等发展道路、特色的基础上,以区域发展理论和现代化理论为分析的理论基础框架,综合运用历史的、调查的、比较的等研究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首先,“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从传统向现代的社会转型中,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定位十分特殊。将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历程置于中国社会背景下分析,本研究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发展历程和区域化发展,研究分析职业教育在政策规范治理下的应然状态,分析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发展阶段水平和我国职业现代化区域化建设路径,从而为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证研究提供支撑和依据。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重点对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总结概括出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回答了职业教育现代化与深圳经济社会的关系问题。即从与区域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到适度超前发展、科学发展、自主发展、跨越发展再到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其次,经过40多年的探索,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模式,本研究将之概括为:工学结合的“宝安模式”;职普衔接的“中职电大直通车”模式;协同治理的“职教集团”模式;产学研用的“校企合作”模式。第三,论文从人的现代化、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以及信息化、国际化等方面描绘了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尤其重要的是揭示出这些目标实现的路径,如通过深圳城市精神的形成促进人的现代化;通过制度的创新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通过产教深入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能力;通过学习借鉴促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和国际化等。最后,论文在结语部分总结概括出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经验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宝勒尔图雅(Erdenebileg Bolortuya)[9](2020)在《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在当今全球激烈的竞争以及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培养学术能力高以及创新能力强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对于中蒙两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文的研究中,以中蒙两国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课程论和教学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中蒙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了中蒙两国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在设置、实施以及管理方面的异同。在SWOT分析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中蒙两国教育学硕士课程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威胁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蒙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相互学习借鉴的建议。由于两国教育管理体制不同,蒙古教育社会化程度越来越深,蒙古国强调的是硕士教育的过渡性和职业性,而中国强调的是学术性,因此蒙古国的课程价值取向以社会为主,而中国以学科为主。同时,蒙古国教育学课程设置的优点是课程设置比较灵活,重视方法论课程和研究方法课程,以及重视课程设置的社会价值取向,然而其课程设置过于灵活影响了培养质量。中国教育学课程的主要优点则是开设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程,建立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然而,选修课的数量和类型还不够丰富;课程内容陈旧;有些课程与本科课程没有合理的联系;课程内容不够实用;教育学课程没有人文学科课程。总之,基于中国的经验或者说优点,建议蒙古国在改进课程方面,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教师课程实施办法三个方面出发,具体而言,需要强调选修课的重要性,要强调实践教育,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更新教师课程实施理念,改进教师课程实施办法,同时综合考虑确立课程目标,正确合理进行课程评价;而就中国而言,基于蒙古国的有点与经验,需要重视并增加方法论的课程,强调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与科学性,注重跨学科的设置,合理调整课程结构,突出课程设置的个性化,加强课程的国际化研究,以及改进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并且优化课程目标与评价。总之,中蒙两国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发展可以借鉴对方优秀的经验,从而弥补自身的不足。

余刚[10](2019)在《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推动了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江西省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全面深入分析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的基础上,采用座谈访问、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对问题成因进行了探究,对江西省高职院校开展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借鉴国内其他省市高职教育国际化以及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实际国情、省情,从政府、高职院校、教师、学生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一些对策:江西省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应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制定政策进一步扩大江西省高职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江西省高职院校应不断引进国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着力推进高职教育课程的国际化;江西省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的多元化,着力塑造教育国际化环境;江西省高职院校及师生应进一步扩展国际化视野,着力提升全球胜任力等。

二、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及其借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及其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1)国标视域下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研究 ——以信息与通信技术培训包ICT6.1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1.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
        2.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举措
        3.借鉴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经验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共识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
        (2)关于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开发的研究
        (3)关于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内容的研究
        (4)关于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实施的研究
        (5)关于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实施保障机制的研究
        2.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
        (2)关于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开发的研究
        (3)关于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内容的研究
        (4)关于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实施的研究
        (5)关于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实施保障机制的研究
        3.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相关概念界定
        1.高等职业教育
        2.TAFE学院
        3.国家专业教学标准
        4.培训包
    (六)理论基础
        1.人力资本理论
        2.筛选假设理论
        3.工作本位学习理论
一、国标视域下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框架概述
    (一)建立培训包框架的政策背景
        1.《坎甘报告》为培训包的建立提供基础
        2.《柯尔比报告》提出建立广泛的培训系统
        3.《迪文森报告》等确立能力本位的职业证书体系
        4.《成功的改革》等直接促使培训包的产生
    (二)培训包框架本身蕴含的理念
        1.终身教育理念
        2.技能立国理念
    (三)培训包框架的特征
        1.由行业为主导,为行业服务
        2.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3.以能力为本位
        4.具有系统性
二、国标视域下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开发与内容
    (一)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开发
        1.统一的开发机构
        2.具体的开发原则
        3.详细的开发依据
        4.明确的开发流程
    (二)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内容
        1.培训包基本介绍
        2.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3.开放的课程和教学资源
        4.保障评估质量
三、国标视域下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实施---以ICT6.1为例
    (一)信息与通信技术培训包ICT6.1 的内容
        1.培训包基本介绍
        2.培养目标
        3.培养规格
        4.课程和教学资源
        5.评估质量保障
    (二)信息与通信技术培训包ICT6.1 的实施
        1.自主进行专业设置
        2.统一且灵活的课程体系
        3.有效进行教学评估
四、国标视域下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实施保障机制
    (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二)高标准的注册培训机构
    (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来源
        2.师资培训
        3.师资管理
    (四)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1.政府投资
        2.企业投资
        3.个人投资
五、国标视域下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对我国的启示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的现状
        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的开发现状
        (1)组织管理不协调,行业参与不深入
        (2)缺乏详细的开发依据
        2.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的内容结构
        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的实施情况
        (1)专业建设不符合社会需求
        (2)过于注重学科课程
        (3)教学评估主体单一
        4.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的实施保障
        (1)政策法规不完善
        (2)院校评估机制不健全
        (3)缺乏双师型教师
        (4)资金来源单一
    (二)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对我国的启示
        1.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开发规程建设
        (1)明确开发组织机构及参与者
        (2)明确开发基本原则
        (3)明确开发的依据和程序
        2.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内容顶层设计
        (1)统一职业能力标准
        (2)完善资格认证体系
        (3)设计详细的教学指导
        3.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落地实施
        (1)大力进行网络宣传
        (2)专业设置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3)注重实践课程
        (4)丰富教学评估形式
        4.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实施保障机制
        (1)完善国家法律法规
        (2)规范培训机构办学环境
        (3)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4)建立多元投资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政策背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1.1.2 立足农村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皈依
    1.2 研究综述
        1.2.1 对国外研究的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制度分析法
        1.4.2 技术方法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农村职业教育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乡村振兴”战略
        2.1.2 职业教育
        2.1.3 农村职业教育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
        2.2.3 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理论)
第三章 新中国以来农村职业教育的历史演变
    3.1 以农业发展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1949—1977年)
        3.1.1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农村职业育(1949—1956年)
        3.1.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1957—1965年)
        3.1.3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1966—1977年)
    3.2 以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1978—2002)
        3.2.1 “拨乱反正”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1978—1984年)
        3.2.2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1985-1992年)
        3.2.3 社会主义转型期的农村职业教育(1993—2002年)
    3.3 以培育新型农民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2003—2012年)
        3.3.1 实施“新型农民”培育计划
        3.3.2 启动农村职业教育内部改革
    3.4 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2013—)
第四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反思——以睢宁县、开阳县为个案
    4.1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需求与不足
        4.1.1 乡村振兴的目标
        4.1.2 乡村振兴的农村职业教育需求
        4.1.3 农村职业教育的不足
    4.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反思
        4.2.1 价值取向之困:思维理念的滞后
        4.2.2 办学机制之困:办学主体的单一化
        4.2.3 政策环境之困:法律供给不足
第五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5.1 宏观行动:加强国家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
        5.1.1 创新省级政府统筹的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5.1.2 完善终身化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5.1.3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回报机制
    5.2 中观行动: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5.2.1 建设涉农专业群,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
        5.2.2 优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与职业衔接的“精准度”
        5.2.3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3 微观行动:创新农村职业教育的培训方式
第六章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3)地方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以广西南宁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研究的回顾与评价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
    五、研究的内容
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职业教育
        二、地方政府
        三、地方政府职业教育职能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服务型政府理论
        二、公共产品理论
第二章 广西南宁市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状况
    第一节 政策制定
    第二节 规划导向
        一、落实职业教育财政支出责任
        二、优化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布局
        三、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第三节 机制创新
        一、产教融合紧密对接企业用人标准
        二、示范作用推动城乡职校合作发展
        三、贯通办学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四、精准服务建成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第四节 教育监管
        一、重视职业院校常规管理
        二、开展教育教学质量评价
        三、推进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
第三章 广西南宁市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作用的不足及原因
    第一节 南宁市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作用的不足
        一、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二、职业教育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
        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动力不足
        四、质量监督体系存在明显漏洞
    第二节 南宁市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作用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够
        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
        三、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发挥不充分
        四、缺乏职业教育监管抓手
第四章 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借鉴
    第一节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借鉴
        一、德国“双元制”模式下政府作用可借鉴经验
        二、澳大利亚“TAFE”模式下政府作用可借鉴经验
        三、北美“CBE”模式下政府作用可借鉴经验
        四、英国“BTEC”模式下政府作用可借鉴经验
    第二节 国内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借鉴
        一、广东省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作用可借鉴经验
        二、山东省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作用可借鉴经验
    第三节 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作用的启示
第五章 优化南宁市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作用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对标职业教育国家标准
        一、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二、实施职业教育国家标准
    第二节 统筹全局谋划长远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一、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三、推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第三节 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多元办学格局
        一、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合理统筹经费投入
        二、推进各类职业院校体制改革
        三、推动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四、不断激活公共实训基地活力
        五、全力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
    第四节 强化政府指导监督职能
        一、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及督导评估体系
        二、健全职业教育督导机构加强督导队伍建设
        三、组建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双一流”视阈下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由
        1.1.1 “双一流”计划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教性”的彰显
        1.1.2 国家政策引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1.1.3 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质量的现实需求
        1.1.4 高职院校建设的内生性需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总体评述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双一流
        2.1.2 技术技能人才
        2.1.3 人才培养质量
    2.2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博弈理论
        2.2.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第3章 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的实践基础、价值辨析及内涵追求
    3.1 “双一流”计划在高职院校推进的实践基础
        3.1.1 示范校
        3.1.2 骨干校
        3.1.3 优质校
    3.2 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的价值辨析
        3.2.1 社会价值:满足社会大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追求
        3.2.2 经济价值: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3.2.3 文化价值:符合高职院校对内在文化自信的需求
    3.3 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的内涵追求
        3.3.1 学生满意,家长肯定
        3.3.2 企业认同,行业认可
        3.3.3 中国样本,世界水平
第4章 我国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维度分析和基本特征
    4.1 我国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维度分析
        4.1.1 标准维度
        4.1.2 技术技能维度
        4.1.3 质量维度
    4.2 我国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
        4.2.1 职业性
        4.2.2 创新性
        4.2.3 终身性
第5章 湖北省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5.1 专业建设
        5.1.1 品牌专业建设
        5.1.2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比
        5.1.3 专业点与对接产业匹配情况
    5.2 师资队伍建设
        5.2.1 “双师型”教师比例
        5.2.2 高职专任教师专业职称结构
        5.2.3 高职专任教师学位结构
    5.3 毕业生就业质量
        5.3.1 半年后就业率
        5.3.2 就业与专业相关度
        5.3.3 毕业三年晋升比例
第6章 “双一流”视阈下我国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未来路向
    6.1 体制机制
        6.1.1 增强决策机制与顶层设计相契合
        6.1.2 推动院校管理与办学质量相吻合
    6.2 专业建设
        6.2.1 促进专业预测与产业需求相适应
        6.2.2 推进专业指向与三层维度相结合
    6.3 人才培养
        6.3.1 构建与资格证书对接的课程标准体系
        6.3.2 优化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6.3.3 开展多元质量评价
    6.4 师资队伍建设
        6.4.1 提升双师素质
        6.4.2 优化双师结构
        6.4.3 引导职教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6.4.4 完善双师激励机制提升“双师型”教师角色吸引力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美、澳两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为高职院校自身转型服务
        (二)推进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四、研究内容与主要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资料收集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框架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分析
    一、相关概念
        (一)专业认证
        (二)高等职业教育
        (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
    二、理论基础
        (一)高等教育治理理论
        (二)质量认证的相关理论
第二章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一、美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分析
        (一)美国高等职业教育认证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美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机构与认证程序
        (三)美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的类型
        (四)美国高等职业教育认证的功能与作用
    二、美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和标准分析
        (一)核心理念
        (二)培养方案和认证标准
        (三)质量监督机制
    三、美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的运行机制分析
        (一)美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二)美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的学术自由和个人价值分析
    四、美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的特征分析
        (一)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为主导
        (二)认证组织完善,多元主体参与
        (三)双重标准推进,实现学历互认
        (四)强化问责意识,坚持持续改进
第三章 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一、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分析
        (一)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产生的背景
        (二)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机构和程序
    二、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和标准分析
        (一)核心理念
        (二)认证标准
    三、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的运行机制分析
        (一)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的形成性评价理论分析
        (二)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四、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的特征分析
        (一)重视学生反馈,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二)结成职教伙伴关系,多元协商治理
        (三)健全认证立法机构,实施质量监控
        (四)以学习结果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第四章 美、澳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的经验总结及启示
    一、美国和澳大利亚高职专业认证的比较与经验总结
        (一)美国和澳大利亚高职专业认证的比较分析
        (二)美国和澳大利亚高职专业认证的经验总结
    二、我国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所面临的困境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行专业认证的必要性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可能面临的困境
    三、对我国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启示
        (一)更新专业认证理念,完善认证立法机制
        (二)制定专业认证标准,加强专业人员培训
        (三)遴选行业专家团队,扶持第三方认证机构
        (四)多元协商治理,持续改进教育质量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6)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评述
        1.2.1 研究现状
        1.2.2 研究现状的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理论基础
    1.5 研究的不足与创新之处
        1.5.1 不足之处
        1.5.2 创新之处
第2章 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的发展历程、特点及趋势
    2.1 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的发展历程
        2.1.1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规模壮大和大力发展阶段(2000-2009)
        2.1.2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提升阶段(2010-2013)
        2.1.3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建设和持续发展阶段(2014-2017)
        2.1.4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代特色化阶段(2018-至今)
    2.2 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2.2.1 政策重点从规模扩张,到更注重内涵建设
        2.2.2 政策主题围绕“双师型”“专兼职”始终未变
        2.2.3 政策基调越来越注重落实和创新
        2.2.4 政策内容以基础能力建设为主
        2.2.5 政策模式逐渐倾向于权力下放、赋权管理
第3章 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3.1.1 政策制定中地方性尝试、政策创新不足
        3.1.2 政策执行中相关保障机制缺位
        3.1.3 政策内容中部分概念标准不清
        3.1.4 政策措施对“双师型”人才引力不足
        3.1.5 政策过程中行业企业角色不明确
    3.2 政策中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历史原因
        3.2.2 现实原因
第4章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4.1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政策
        4.1.1 德国
        4.1.2 美国
        4.1.3 日本
        4.1.4 澳大利亚
    4.2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政策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4.2.1 法律与具体制度保障政策的执行
        4.2.2 换位思考提升师资建设的内生动力
        4.2.3 充分重视校企合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第5章 对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的思考
    5.1 注重新形势下的政策权力下放和政策创新
    5.2 健全职业教育师资相关的法律法规
    5.3 明确政策描述,完善标准制定
    5.4 刚柔并济,优化人才吸引相关政策
    5.5 转变思路,多元主体参与政策过程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论文类
    二、电子资源类
    三、着作类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从“本土化”到“国际化” ——中国职教“走出去”实践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有关职业教育“本土化”方面的研究
        2.有关职业教育“国际化”方面的研究
        3.有关职业教育“走出去”方面的研究
    (四)核心概念界定
        1.职业教育本土化
        2.职业教育国际化
        3.职业教育走出去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教的“本土化”实践与探索
    (一)20世纪80年代:引入并试点德国“双元制”
    (二)20世纪90年代:学习借鉴北美CBE课程
    (三)本世纪前10年:澳大利亚“培训包”进入中国
    (四)近几年:积极倡导和实施“现代学徒制”
    (五)本章小结
三、21世纪以来中国职教“国际化”发展:教育援非视角
    (一)在非洲援建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
    (二)为非洲国家培训各类职业技术人才
    (三)向非洲教育机构提供教学设施和学习用品
    (四)本章小结
四、中国职教“走出去”个案研究:以浙江两所高职为例
    (一)金职院:主动“走出去”,对接“国际化”
        1.金职院“走出去”的背景与国际化发展现状
        2.金职院“走出去”的主要举措
    (二)宁职院:依托援外培训项目,开展国际合作办学
        1.宁职院“走出去”背景和国际化发展概况
        2.宁职院“走出去”的主要举措
    (三)本章小结
五、中国职教“走出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面临的新机遇
        1.中非合作论坛为中非职教合作提供机制性保障
        2.“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中外职教合作带来新动力
        3.实现“民心相通”需要职教发挥更大功能
        4.大批企业“走出去”带来对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
    (二)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面临的主要挑战
        1.部门分割问题突出,尚未建立教育“走出去”的协调机制
        2.海外教育资源比较分散,需发挥整体优势才能扩大影响力
        3.外派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4.相关制度尚不配套,经费保障尚未建立
    (三)本章小结
六、新时期中国职教“走出去”的政策建议
    (一)中国教育“走出去”,职业教育“宜先行”
    (二)构建职教“走出去”的制度框架,发挥资源互补优势
    (三)建立外派教师激励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化师资
    (四)克服冒进心理,防止“一阵风”“一窝蜂”走出去
    (五)加强理论研究,凝聚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
    (六)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高职院校“走出去”实践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基于深圳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梳理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梳理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 核心概念解析
        一、职业教育及其特征
        二、职业教育现代化及其特性
        三、深圳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实施方案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实施方案
第二章 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职业教育
        一、区域发展理论及深圳“国际性城市”的探索
        二、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理论
        一、现代化的理论与深圳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二、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第三节 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分析框架
        一、宏观层面:体制机制的建设
        二、中观层面:职教文化的建构
        三、微观方面:产教融合的深化
第三章 国家整体视野中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历程
    第一节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阶段
        一、调整结构扩张式发展阶段(1978 年至1990 年)
        二、调整规模稳健式发展阶段(1991 年至1999 年)
        三、转型改革内涵式发展阶段(2000 年至2009 年)
        四、创新驱动质量提升发展阶段(2010 年至今)
    第二节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突出特点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要素逐步形成
        二、职业教育规模和结构更加合理
        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显着增强
        四、职业教育法制机制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第三节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化发展
        一、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区域经济社会现代化为基础
        二、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区域职业教育信息化为推进手段
        三、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区域职业教育本土性为特色亮点
第四章 区域视野中的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历程
    第一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探索
        一、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适度超前
        二、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协同发展
        三、社会需求催生职业培训、技能培训
    第二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体系构建
        一、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化结构体系
        二、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质量体系
        三、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的特点
    第三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品牌的打造
        一、打造职业教育的“深圳质量”
        二、打造深圳高等职业教育品牌
        三、打造面向市场的成人教育品牌
    第四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形成
        一、职业教育国际化在借鉴、创新、超越中实现
        二、职业教育法治化建设在特区立法优势中体现
        三、职业教育区域化发展在开放性发展中凸显
第五章 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分析
    第一节 多层次推进工学结合的“宝安模式”
        一、产业发展情况
        二、“宝安模式”内容
        三、“宝安模式”成效
    第二节 职普衔接的“中职电大直通车”模式
        一、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二、“中职电大直通车”内容
        三、“中职电大直通车”成效
    第三节 协同治理的“职教集团”模式
        一、“职教集团”背景
        二、“职教集团”特点
        三、“职教集团”成效
    第四节 产学研用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校企合作”现状
        二、“校企合作”内容
        三、“校企合作”成效
第六章 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及实现路径
    第一节 以城市精神促进人的现代化
        一、深圳城市精神的内涵
        二、强化思想引领的价值
        三、强化道德规范的作用
        四、职业素养人才的培养
    第二节 以制度创新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
        一、完善职业教育法律制度
        二、完善职业教育布局和专业结构
        三、完善地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四、完善校地合作办学机制
    第三节 以产教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
        一、强化产教的深度融合力度
        二、加大产教合作的制度建设
        三、推动职业教育集群化发展
        四、促进职教集团全面发展
    第四节 以学习借鉴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
        一、深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现代化建设
        二、加速推进职业教育的信息化
        三、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
结语: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经验与问题
    一、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
    二、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经验
    三、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存在的问题
    四、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发展需借鉴国际经验
        (二)蒙古国提高教育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需要
        (三)个人的留学经历与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教育学硕士
        (二)研究生课程
        (三)课程设置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文献来源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研究生课程设置相关内容
        (二)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比较
        (三)蒙古国研究生教育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一、泰勒课程理论
    二、学科结构课程理论
    三、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四、教学理论
第三章 中国与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
    一、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理念比较
        (一)蒙古国课程理念
        (二)中国课程理念
    二、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原则比较
    三、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权力比较
    四、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结构比较
    五、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内容比较
    六、比较总结
        (一)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
        (二)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
第四章 中国与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实施比较
    一、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实施
    二、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实施
    三、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实施比较
第五章 中国与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管理比较
    一、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管理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评价
    二、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管理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评价
    三、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管理比较
        (一)课程目标比较
        (二)课程评价比较
第六章 中国与蒙古国一级学科课程的SWOT分析
    一、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SWOT分析
        (一)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优势
        (二)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劣势
        (三)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机遇
        (四)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威胁
    二、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SWOT分析
        (一)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优势
        (二)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劣势
        (三)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机遇
        (四)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困境
第七章 借鉴中国经验,推进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改进的对策
    一、课程设置的改进
        (一)强调选修课的重要性
        (二)强调实践教育
        (三)优化课程内容
    二、课程实施的完善
        (一)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二)更新教师课程实施理念
        (三)改进教师课程实施方法
    三、课程管理的改进
        (一)综合考虑确立课程目标
        (二)正确合理课程评价
第八章 借鉴蒙古国经验,推进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改进的策略
    一、课程设置的优化
        (一)重视并增加方法论的课程
        (二)强调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科学性
        (三)注重跨学科课程的设置
        (四)合理调整课程结构
        (五)突出课程设置的个性化
        (六)加强课程的国际化研究
    二、课程实施的改进
        (一)课程实施的取向改进
        (二)课程实施的策略改进
        (三)注重课程实施的技能训练
    三、课程管理的优化
        (一)课程目标的优化
        (二)课程评价的优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及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2.1.1 教育国际化内涵
        2.1.2 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
        2.1.3 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
    2.2 江西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
        2.2.1 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2.2.2 参与“一带一路”的需要
        2.2.3 改革发展的需要
        2.2.4 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2.3 江西省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的可行性
        2.3.1 我国制定了有关政策
        2.3.2 全国院校取得的经验
第3章 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分析
    3.1 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现状
        3.1.1 国际化发展理念状况
        3.1.2 国际化独立管理机构状况
        3.1.3 国际化办学路径状况
    3.2 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3.2.1 教育理念国际化问题
        3.2.2 教育课程国际化问题
        3.2.3 教育文化多元化问题
        3.2.4 教育师资国际化问题
    3.3 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3.1 教育理念问题的成因分析
        3.3.2 教育课程问题的成因分析
        3.3.3 教育文化问题的成因分析
        3.3.4 教育师资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4章 国内部分省市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借鉴
    4.1 河北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借鉴
        4.1.1 着力推进师生的国际化
        4.1.2 着力推进资源的国际化
        4.1.3 着力推进课程的国际化
    4.2 深圳市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借鉴
        4.2.1 大力建设全国示范校
        4.2.2 大力推进国际化的深度广度
        4.2.3 大力制定激励政策
    4.3 重庆市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借鉴
        4.3.1 高度重视社会效益
        4.3.2 高度重视中华文化
        4.3.3 高度重视文化多元化
第5章 加强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对策
    5.1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5.1.2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5.1.3 政府协调各方
    5.2 发挥院校的主导作用
        5.2.2 不断引进国际标准
        5.2.3 不断引入多元文化
    5.3 发挥教师的关键主体作用
        5.3.2 掌握国际化学术信息
    5.4 发挥学生的重要主体作用
        5.4.1 立志成为国际化人才
        5.4.2 关注国际前沿知识
        5.4.3 树立能力自信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后续研究建议
附件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及其借鉴(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标视域下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研究 ——以信息与通信技术培训包ICT6.1为例[D]. 段江雁.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D]. 张珍.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3]地方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以广西南宁市为例[D]. 雷爱萍. 南宁师范大学, 2020(02)
  • [4]“双一流”视阈下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D]. 李萌仕.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0)
  • [5]美、澳两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研究[D]. 黎婷婷.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4)
  • [6]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发展研究[D]. 庞润泽. 山东大学, 2020(10)
  • [7]从“本土化”到“国际化” ——中国职教“走出去”实践与策略研究[D]. 李瑞.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1)
  • [8]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基于深圳考察[D]. 张小梨. 天津大学, 2020(01)
  • [9]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比较研究[D]. 宝勒尔图雅(Erdenebileg Bolortuya).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10]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余刚. 南昌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