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X下实现数据远程备份

UNIX下实现数据远程备份

一、在UNIX下实现数据远程备份(论文文献综述)

阎冲[1](2013)在《支持数据自动备份及共享的新一代网盘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企业大量的关键机密信息文件分布存放于员工的终端电脑,随着笔记本电脑、移动存储的普及,以及互联网应用的发展,企业越来越关注自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内部重要文档的安全问题。一旦这些信息数据丢失或损坏,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企业采用数据备份系统备份重要的数据是解决数据损坏和丢失的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对现有数据自动备份系统基本原理和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与实现数据自动备份系统相关的一些重要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了数据备份系统的业务流程,设计了数据自动备份和共享的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数据自动安全备份及共享的网盘系统,它在远程建立数据备份中心并通过Internet将数据备份到远程服务器,同时改进了数据存储和数据传输方面的安全性问题,还改善了备份方式和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具有自动、安全、可靠的特点。数据自动备份系统改进了数据备份方式,采用先进的增量备份技术,将数据备份到远程服务器,减少了网络传输量。采用此技术可以只对数据的增量进行备份,而无需备份整个文件。使用文件冗余检测和消除,对相同的文件只备份一次,消除了文件的冗余备份。这种备份方式大大减少了对Server存储空间的占用,相同文件只在存储空间中保存一份,同时,相同的文件不再多次重复备份也减轻了网络压力。设计了数据可靠传输安全功能。采用高效的数据加密策略,结合MD5一致性验证技术,保障了关键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恢复时的完整性、可用性。数据共享系统,可以实现数据在系统中的对个人、部门及全局的共享。

李波[2](2013)在《UNIX服务器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了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各行业数据集中的进程越来越快,业务种类也越来越多,服务器承载的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UNIX操作系统具有独特的稳定、安全特性,成为大、中型服务器的首选操作系统。服务器承载的业务范围越大、数据越多,对系统的稳定运行率要求就越高;服务器的全天24小时运行,仅依靠人工的监控和管理已不能达到要求,企业需要一个自动地、准确的、实时的监控系统,来管理UNIX服务器群,以代替系统管理复杂的人工操作。目前流行的代理监控软件是大公司集成在服务器上的插件,修改难度大,模式单一,无法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企业自行开发的无代理式监控软件,设计虽然简单,但服务器资源占用率比较高,可移植性不强,精确度不高。针对以上的问题,论文结合代理和无代理监控方式的特点,提出一套新的UNIX服务器集中监控设计方案,通过把监控需求进行详细分类,利用CRON守护进程原理,实现了监控数据的高精度实时采集;通过在监控主机设置定时器,主动抓取数据,实现了数据传输和数据判断工作,这样减轻了UNIX服务器群的负担,节约了系统资源。部署在服务器上的脚本使用常用的UNIX系统操作命令编写,简单易懂,便于管理员维护和修改,增强了集中监控系统的可移植性;在监控主机上对监控数据进行二次开发,不影响UNIX服务器的正常运行,还提高了监控系统的可扩展性。最后,开发实现了集中监控系统,能准确监控服务器运行情况,且资源占用率低、可移植性好。经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基本上满足了大部分企业客户的需求,并能为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运行评估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国林[3](2010)在《基于层次模型的数据容灾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传输成为信息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成为信息系统最重要的资源。然而灾难的发生是不可预测和无法控制的,它可能摧毁整个数据和计算基础设施,导致计算机中的信息的损坏或丢失。虽然传统的数据备份技术和服务器集群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各种软硬件故障、人为操作失误和病毒侵袭所造成的破坏,但随着网络数据流量的急剧增大,应用系统结构越来越复杂,数据安全防护的难度逐步增加。因此,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必须依靠高性能的数据容灾技术,保证灾难发生时系统的正常工作。本文首先针对国内外相关领域文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综述,总结了目前的容灾系统的优缺点,并就容灾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以层次化的模式展开研究,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在分析多种容灾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模型的数据容灾方案,从网络体系结构的不同层次设计实现了多粒度的数据容灾技术,采用纠删码机制将存储数据进行分布存储,采用网络层数据流复制技术实现增量数据复制,采用面向应用层协议的悔改技术实现差异数据的复制。在一个循环备份周期内将上述方法进行融合,并通过形式化描述确定框架的性能指标,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框架的可行性。在层次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研究了存储数据的全复制技术,采用数据冗余机制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通过对多种冗余码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互连网应用的编码技术,即面向镜像机制的IRA码存储技术,将数据经过编码后分发到分布式存储系统中,该方法具有占用存储空间少、容灾效率高和数据完整等特点。数据全复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存储数据的安全,但是灾难发生后,那些没有来得及备份的数据将会丢失。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网络层数据流的数据复制技术,对数据流进行实时的增量备份,解决从全备份点到发生错误时刻的数据丢失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层数据流的容灾系统架构,并着重研究了数据流快速捕获及失效数据包过滤、支持快速检索的数据包有序存储技术和支持任意点的数据流回放关键技术。最后通过实验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对应用系统正常运行影响较小基于数据流复制技术由于采用实时的数据复制,占用存储空间较大。在数据流复制周期的中间,插入差异数据备份,能够解决占用存储空间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应用层动作谓词的差异数据复制技术,这种复制方法针对全复制后发生的动作进行记录,数据恢复时只回放因应用层的动作而改变的数据,因此可以大大地节省存储空间,同时也改善了大流量下数据包丢失的情况。尽管这种方法依赖于应用层的具体协议,但是其融合动作与数据的悔改方式提高了系统的恢复能力。本文设计了实现基于4R模型的数据悔改技术,通过实验对比分析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层次化的方法对数据容灾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实现了多种粒度的数据恢复技术,保证了存储数据安全性。本文的研究针对数据容灾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宗朝[4](2010)在《灾难备份远程镜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灾难备份是利用技术、管理手段以及相关资源确保既定的机构关键数据、关键数据处理系统和关键业务在灾难发生后可以恢复的过程。某公司是国际首屈一指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该公司的所有业务均是以网络为平台,以各种应用软件系统的支撑而进行的。该公司对业务的连续、数据的完整、系统的不间断运行有着很高的要求。通过对该公司的灾难应对计划进行分析,发现虽然该公司建立的灾难应对规划可以满足一般的需要,但是在发生火灾等比较大型的灾难的时候,虽然可以保证之前最后一次备份的数据,但是这是不完整的,从最近的一次备份以来的数据的丢失,无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同时由于各个系统无法使用,导致公司的业务中断,所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针对该公司的灾难应对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远程容灾系统。具体工作包括:通过仔细分析各种存储、备份技术后,在对某电子分销公司灾难应对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容灾系统,其中包含四个子系统:1)远程镜像系统,实现远程数据备份,可抵御大规模灾难;2)本地同步镜像,同步复制数据,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可防止本地服务器损坏造成的数据丢失;3)IP隧道提供安全的通信平台;4)防火墙保护数据中心,避免来自Internet的网络攻击。本文阐述第一期工程的远程镜像系统、IP隧道和防火墙的设计和实现,介绍了远程数据镜像同步算法和远程数据镜像系统的具体实现,它分为三个模块:文件监控模块、文件镜像模块和系统管理配置模块。实现了远程数据镜像、数据恢复和系统管理的功能。集成IP隧道,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环境。集成防火墙和IDS系统,保护数据中心的网络安全。该系统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符合国家安全部门的有关规定,是为企业量身定做的系统,使性能最优化,具有完善的功能,可提供高级别的容灾服务,拥有强大的安全特性,杜绝黑客攻击,而且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管理员对系统进行管理维护。通过在Internet上建立容灾系统,大大降低了建立容灾系统的费用,实现了用于低带宽、高延时环境下的远程镜像系统,仅仅传输两地文件不一致的部分数据,从而大大减少了传输的数据量,缩短了两地数据同步所需时间。

方剑锋[5](2009)在《灾难备份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各企业希望他们的数据能持续可靠的同时,他们的数据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通常企业通过例行数据备份来应对逻辑数据丢失,通过设备的冗余来应对因硬件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或是通过应用的集群来确保应用的高可用性。现在大多企业意识到逻辑或本地的数据保护并不足以确保业务的延续性。损失可能源于计划内的停机如站点的全面维护或是计划外的停机如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或是恐怖活动、战争引发的灾害。整个数据中心的数据丢失会严重的影响企业的运作,必须建立数据中心级的可靠保护。本文介绍灾难备份的基本原理,介绍了灾难备份中常用的技术手段,重点分析介绍基于企业级存储远程复制的备份技术。以存储的高可用性技术为例,说明了高可用性设计在灾备工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同于通常用于实现远程备份的灾备技术,高可用性设计也是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保证,可以有效的防范单点故障带来的宕机风险。介绍了灾难备份实施的常用方法流程。本文以国内某金融机构灾难备份建设项目实例为背景,通过灾难备份实施过程的介绍,描述灾难备份实施方法。在具体实例中,从实际情况出发,经分析比较选择基于企业级存储系统的远程复制作为灾难备份实施的关键技术,在架构设计的过程对本地高可用保护、两地三中心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分析。本文相关项目已进展至实施阶段。基于本文所述的关键灾备技术的分析比较以及对于各种实施架构方案的比较,形成了相应的建设实施方案,并已通过专家评审。在背景实例中,以生产系统平稳运行为核心,以本地高可用保护、灾备指标、建设难度、维护难度、投入成本、案例成熟度等因素作为灾难备份实施方案选择的依据。通过灾难备份方案的应用实施,将有效的提高信息系统对抗各类风险的能力,其实际意义不言而喻。在灾难备份设计过程中,对应用系统进行的系统分析过程、对灾备关键技术的选择过程和对灾难备份系统构架的分析设计过程对于其他银行业机构的灾难备份项目有一定参考意义。

徐彬彬[6](2009)在《基于计算机平台实现通信软交换机的数据备份》文中提出软交换技术已经在中国各大电信运营商内正式大规模商用,替换速度不亚于上世纪末的程控交换机时代。基于计算机平台实现通信软交换机数据备份系统正是适应这个通信时代技术的变革,充分发挥软交换网络的特点,将重要而又繁琐的数据备份工作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实现,具有实用的行业内推广价值。本课题的开发是基于软交换网内在用的计算机设备和网管服务器等一系列计算机平台,利用了软交换网络基于IP承载网的特点,结合中兴、华为两家国内主流通信设备厂商软交换机组网结构,通过结合长期维护经验而开发成功的,目前已正式商用于中国电信长途软交换网和国际软交换网上。本课题的开发成果主要由五个基本功能模块组成,分别为数据库备份执行模块、生成文件处理模块、通用接口模块、日志读取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开发成果得到公司领导的高度认可,成为中国电信软交换系统中第一套具有智能化程序备份的软件系统。软交换机数据备份平台能极大地减轻维护工程师的工作压力,将备份任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到了较高层面,可为软交换网络和今后各种基于IP技术的新型电信业务网的数据安全和存储提供借鉴作用。

张海峰[7](2009)在《基于Rsync的异构环境数据同步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系统的阶段性发展造成了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的异构和复杂化,各种操作系统在数据文件的存储方面也有一定的区别,从而使得在整个信息系统范围内进行数据存取、上传下载、数据管理和应用开发遇到了障碍,造成了多平台异构环境下的数据同步不能实现。数据文件的远程传输和远程数据备份,能够使异构环境下的数据文件快速同步,可以实现高效、无差错的数据集中整合。针对国家特殊环境与灾害数据平台中存在的台站分散、数据管理环境异构现状,如何实现各台站的数据向数据平台中心的同步是在实现数据管理方面必须解决的问题。基于这一问题,本文采用Unix、Linux、Windows等系统普遍支持Rsync同步数据传输技术,实现异构环境下的数据文件同步,减少因网络速度慢造成的数据同步延时。通过对Rsync在网络环境中的文件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在分布式环境下数据同步系统,用于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文件向平台数据中心数据同步,从而解决了异构环境下数据不能远程同步的问题,并且通过使用增量文件传输技术,提高了数据文件同步的效率,提出了一种新的同步机制。论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的选题背景和研究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在异构环境下数据同步面临的问题,并比较了几种数据同步方式的特点,确定了论文研究的内容和实现的目标。然后介绍了异构环境下数据同步的基础理论,分析了数据备份和数据同步的关系,以及在异构环境下数据同步的要求,研究了Rsync在数据同步方面的应用,分析了Rsync进行数据文件属性对比的校验算法,并对增量数据同步的过程进行了介绍。另外基于网络安全方面的要求,采用Rsync和SSH相结合的方式,保障了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最后结合项目需求,设计了异构环境下的数据同步模块,并在本文设计的数据同步系统的基础上对该同步模块进行了测试。本文所设计的数据同步机制解决了异构环境数据同步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邵钺[8](2008)在《上海公共交通卡CCHS远程容灾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灾难,包括地震、台风、恐怖事件等,虽然本身都是低概率的事件,但一旦发生对信息系统的影响却是致命的。如何在灾难发生后保护数据安全、维持业务的连续性已经成为信息系统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在911事件发生后更具紧迫性和重要性。本文以上海公共交通卡中央清算系统(CCHS)远程容灾系统实现为例,详细探讨了容灾的各项技术及在CCHS容灾中的具体应用,研制了CCHS远程容灾系统。本文阐述了CCHS实现远程容灾备份的基本需求,分别从业务、数据、网络三方面进行分析。本文详细描述了CCHS远程容灾的系统设计,设计了以HP MC/SERVICE GUARD和存储区域网(SAN)技术为核心的本地容灾系统,以ORACLE DATA GUARD技术和socket通信编程技术相结合的CCHS数据远程数据复制和同步系统,以SDH线路设计为主要媒介的,较为经济的容灾备份网络架构。本文叙述了CCHS远程容灾系统的实施过程。最后本文通过容灾切换,即将业务切换至远程容灾系统运行来检验CCHS远程容灾达到的实际效果。本文的意义在于,本文综合分析了远程容灾备份系统的相关技术,研制了一个应用ORACLE DATA GUARD技术和应用软件相结合的远程数据复制方案,能有效保证系统切换时数据的完整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段俊钏[9](2008)在《邮政储蓄系统容灾保护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自2004年陕西邮政储蓄系统全省数据大集中以来,虽使以前复杂的网络结构得到简化,实现了数据在省中心的统一管理,但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数据安全性和系统高可用性问题。本文基于SAN(Storage Area Network)架构,以邮政储蓄系统改造这一大的环境为背景,重点讨论了邮政储蓄系统目前运行中存在数据安全性及高可用性等问题,并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容灾保护解决方案,并付诸于实施。具体从设计与实现这两个角度对陕西省邮政储蓄系统进行优化改造:1、系统高可用性集群设计。结合陕西邮政储蓄系统数据库、网络及应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面向陕西邮政储蓄系统具有较高的数据可用性的集群互备方案,阐述了系统实现集群互备的关键技术MC/Service Guard集群技术。2、系统数据安全保护设计。根据Oracle9i的特点,利用RMAN技术,通过惠普公司提供的DP(备份软件)工具结合带库实现本地数据备份恢复;同时挖掘Oracle9i的内在潜力通过Oracle9i的DATA GUARD技术实现数据异地备份。另外,结合系统硬件的一些特点,特别是针对磁盘阵列XP128的特点,对磁盘进行合理RAID0+1规划,达到磁盘的存储负载均衡功能,从而使系统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最后,根据提出的SAN结构,给出一个基于SAN结构的“邮政储蓄系统容灾保护的设计与实现”的关键技术和难点,说明如何将设计与实现付诸实施到邮政储蓄系统中,证明本文的理论和设计是合理可行的。

赵志恒[10](2008)在《基于文件级快照的容灾框架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信息系统的普及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然而,在这便利之中也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和脆弱性使容灾成为企业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可是在事实上,大多数企业在投入与回报的权衡之下忽视了容灾,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研究一种通用、低成本的容灾框架,对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在分析了企业在容灾上面临的困境以及容灾技术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满足大多数企业容灾需求的容灾框架,在该框架下,企业可以灵活地部署本地备份系统和异地备份系统,对关键业务数据进行容灾。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首先,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堆栈式快照文件系统。文件级快照技术使企业可以对关键业务数据进行灵活的在线备份,而堆栈式文件系统的框架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应用接口,具备很好的通用性。该堆栈式快照文件系统以其高度的通用性、灵活性和良好的性能,成为容灾框架的基础。其次,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堆栈式快照文件系统的容灾框架。主要介绍在该框架下企业如何部署本地备份系统和异地备份系统。为了降低容灾系统对网络带宽的要求,对文件级快照进行了优化,实现了文件级增量快照技术。再次,本文针对特定的分布式应用环境,对该框架进行了扩展,同时提出了该框架扩展时分布式环境必须满足的条件。最后,本文总结了全文的工作,并对下一步的工作做了展望。

二、在UNIX下实现数据远程备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UNIX下实现数据远程备份(论文提纲范文)

(1)支持数据自动备份及共享的新一代网盘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
        1.3.1 论文的主要工作
        1.3.2 论文结构
2 数据备份系统的基本原理
    2.1 数据备份系统的概念
    2.2 数据备份系统的分类
    2.3 数据备份系统的结构
    2.4 数据备份的方式
    2.5 数据备份的等级
3 支持数据自动备份和共享的新一代网盘系统整体设计
    3.1 系统的整体设计原则
    3.2 系统整体构架
    3.3 系统的功能设计
    3.4 系统所使用的关键技术
        3.4.1 数据备份技术
        3.4.2 SQLite 在网盘技术中的应用
        3.4.3 网盘系统所应用的 AES 加密原理及算法说明
        3.4.4 MD5 在网盘技术中的应用
    3.5 数据备份的业务流程
    3.6 文档共享的业务流程
4 支持数据自动备份及共享的新一代网盘系统总体设计实现
    4.1 客户端连入系统
    4.2 数据自动备份系统的实现
        4.2.1 备份参数的设置
        4.2.2 备份的实现
        4.2.3 备份文件的查看
    4.3 文档共享的实现
    4.4 文件、目录的操作实现
5 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5.1 测试环境
    5.2 客户端三种连入方式的测试
    5.3 数据备份系统性能的测试
        5.3.1 数据备份系统功能测试
        5.3.2 小文件和大文件备份性能对比测试
    5.4 数据共享系统性能的测试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UNIX服务器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工作
    1.4 论文结构
2 UNIX服务器集中监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2.1 UNIX系统
    2.2 管道与守护进程
    2.3 监控指标
    2.4 监控系统开发环境
        2.4.1 UNIX SHELL
        2.4.2 UNIX C与Visual C++
    2.5 本章小结
3 UNIX服务器集中监控的设计思想
    3.1 UNIX服务器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目标
    3.2 UNIX服务器集中监控系统的架构
        3.2.1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3.2.2 数据分析模块设计
        3.2.3 控制模块设计
        3.2.4 报错模块设计
    3.3 UNIX服务器集中监控系统的可扩展性
    3.4 UNIX服务器集中监控系统的特点
    3.5 本章小结
4 UNIX服务器集中监控系统的实现
    4.1 UNIX服务器端实现方式
        4.1.1 数据采集
        4.1.2 数据传输
    4.2 监控主机端实现方式
        4.2.1 数据分发
        4.2.2 数据判断
        4.2.3 报警显示
        4.2.4 数据存储
    4.3 客户端实现方式
        4.3.1 数据查询
        4.3.2 远程控制
    4.4 集中监控系统操作流程
        4.4.1 UNIX服务器端
        4.4.2 监控主机端
        4.4.3 客户端
    4.5 本章小结
5 UNIX服务器集中监控系统的测试分析
    5.1 测试环境
        5.1.1 监控主机环境
        5.1.2 UNIX服务器环境
        5.1.3 测试数据
    5.2 功能测试
        5.2.1 模块测试
        5.2.2 报错测试
    5.3 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3)基于层次模型的数据容灾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容灾技术概述
        1.2.1 容灾的分类
        1.2.2 灾难恢复技术概述
    1.3 数据容灾技术研究现状
        1.3.1 数据备份与复制技术
        1.3.2 面向应用的数据存储与回放
        1.3.3 基于数据编码的数据容灾技术
        1.3.4 存在问题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2章 层次化的数据容灾系统框架
    2.1 问题提出
    2.2 相关工作
        2.2.1 研究现状
        2.2.2 解决思路
    2.3 层次化的数据容灾框架
        2.3.1 HDDR系统框架
        2.3.2 数据的复制/恢复流程
    2.4 HDDR框架的形式化描述
    2.5 性能模型建立
        2.5.1 系统复制与恢复模型
        2.5.2 性能模型参数
    2.6 仿真实验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面向镜像机制的IRA码数据容灾技术
    3.1 问题提出
    3.2 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3.2.1 纠删码原理
        3.2.2 研究现状
        3.2.3 LDPC码描述
        3.2.4 IRA码结构
    3.3 面向镜像机制的IRA码的数据容灾技术
        3.3.1 基于复制与编码的方法
        3.3.2 基于镜像与IRA码融合的方法
    3.4 三种机制的数据可用性对比
        3.4.1 镜像机制的数据可用性
        3.4.2 纠删码机制的数据可用性
        3.4.3 镜像与纠删码结合的数据可用性
        3.4.4 数据可用性比较
    3.5 实验与性能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网络数据流的容灾技术
    4.1 引言
        4.1.1 问题提出
        4.1.2 数据流技术的优点
    4.2 相关技术概述
    4.3 基于数据流的数据容灾框架
    4.4 数据流快速捕获及失效数据过滤技术
        4.4.1 数据流快速捕获技术
        4.4.2 失效数据过滤技术
    4.5 支持快速检索的数据包有序存储技术
        4.5.1 基于改进的B+树存储技术
        4.5.2 数据流的索引建立算法
    4.6 支持任意回放点的数据流回放技术
        4.6.1 数据流回放问题的描述
        4.6.2 基于TCP的数据流回放技术
        4.6.3 数据流回放算法
    4.7 实验与分析
        4.7.1 实验环境
        4.7.2 实验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向应用层的数据容灾技术
    5.1 问题提出
    5.2 研究现状
    5.3 面向应用层数据的悔改模型
        5.3.1 面向应用层的4R模型
        5.3.2 4R模型的框架组成
    5.4 面向应用的数据回放技术
        5.4.1 谓词管理
        5.4.2 谓词排序
        5.4.3 谓词回放算法
    5.5 不一致性处理
    5.6 实验与分析
        5.6.1 实验环境
        5.6.2 测试工具
        5.6.3 实验与结果分析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4)灾难备份远程镜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提出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2 容灾系统技术基础
    2.1 容灾系统的基本原理
        2.1.1 灾难级别的定义
        2.1.2 容灾系统定义
        2.1.3 容灾系统等级
        2.1.4 容灾系统体系构架
    2.2 异地容灾技术
        2.2.1 远程镜像技术
        2.2.2 快照技术
        2.2.3 互连技术
        2.2.4 虚拟存储技术
    2.3 数据备份技术
        2.3.1 备份级别
        2.3.2 主流备份技术
        2.3.3 备份策略
    2.4 衡量容灾系统的指标
    2.5 本章小结
3 某公司灾难应对现状分析
    3.1 灾难应对现状
    3.2 存在的问题
    3.3 改进目标
    3.4 本章小结
4 容灾系统改进设计方案
    4.1 系统功能描述
    4.2 系统整体框架
    4.3 远程镜像系统的设计
        4.3.1 功能描述
        4.3.2 模块设计
    4.4 本地同步镜像系统的设计原理
    4.5 系统安全设计
        4.5.1 IP 隧道
        4.5.2 防火墙
    4.6 服务切换
    4.7 本章小结
5 远程镜像系统的实现及测试
    5.1 远程数据镜像同步算法
        5.1.1 算法基础
        5.1.2 远程数据更新
        5.1.3 MD5 摘要算法
        5.1.4 校验和搜索
    5.2 远程镜像系统的实现
        5.2.1 文件监控模块的实现
        5.2.2 文件镜像模块的实现
        5.2.3 系统配置管理模块
    5.3 容灾系统测试验证与评价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5)灾难备份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灾难备份的必要性
    1.2 国外灾难备份恢复的发展情况
    1.3 国内灾难备份恢复的发展情况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文的工作
第二章 灾难备份基本原理
    2.1 灾难的定义
    2.2 灾备原理
    2.3 灾备的衡量指标
    2.4 灾难备份的等级划分
    2.5 灾难备份中心建设模式
第三章 灾难备份应用中使用的技术
    3.1 基于磁介质的备份技术
    3.2 基于应用程序的备份技术
    3.3 基于数据库复制技术的备份技术
    3.4 基于逻辑卷复制软件的备份技术
    3.5 基于企业存储系统远程复制的备份技术
    3.6 存储虚拟化
    3.7 高可用性设计
第四章 灾难备份实施方法
    4.1 实施方法概要
    4.2 风险分析
    4.3 业务影响性分析
    4.4 可恢复性评估
    4.5 应用影响性分析
    4.6 恢复策略制定
    4.7 灾难恢复方案设计
    4.8 业务连续计划设计
    4.9 业务连续计划的演练和维护
第五章 灾难备份项目案例
    5.1 灾难备份项目背景信息
    5.2 风险分析
    5.3 业务影响性分析
    5.4 应用影响性分析
    5.5 目前信息系统灾难备份的现状
    5.6 灾难备份系统建设难点
    5.7 容灾技术的选择
    5.8 存储一致性组的考虑
    5.9 灾难备份的构架设计
    5.10 方案实施
    5.11 灾难备份切换
    5.12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下步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6)基于计算机平台实现通信软交换机的数据备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课题背景
    1.2 本课题国内现状
    1.3 社会效益
    1.4 经济效益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关键技术研究与分析
    2.1 基于UNIX 平台SHELL 编程技术
        2.1.1 Solaris 系统概述
        2.1.2 Shell 基础知识
        2.1.3 中国电信长途软交换网内Solaris 主机情况
    2.2 ORACLE 数据备份
        2.2.1 Oracle 数据库在Unix 下备份的基础知识
        2.2.2 Oracle 数据库在Unix 平台的表备份
        2.2.3 现网应用环境下的Oracle 数据库情况
    2.3 Apache+Php+Mysql 技术
        2.3.1 Apache 的Web 服务器功能
        2.3.2 Php 编程技术
        2.3.3 Mysql 数据库知识
        2.3.4 Apache+Php+Mysql 安装流程
    2.4 中国电信长途软交换网介绍
        2.4.1 中国电信长途软交换介绍
        2.4.2 中国电信长途软交换网管网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通信软交换机数据备份系统的设计
    3.1 通信软交换机数据备份系统简介
    3.2 通信软交换机数据备份系统的总体设计
        3.2.1 设计思路
        3.2.2 硬件组网和软件系统
        3.2.3 采集数据确认
        3.2.4 最终数据确认
    3.3 子功能模块的设计
        3.3.1 数据库备份执行模块
        3.3.2 生成文件处理模块
        3.3.3 通用接口模块
        3.3.4 日志读取模块
        3.3.5 人机交互模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通信软交换机数据备份系统的实现
    4.1 实现概述
        4.1.1 各模块功能的实现
        4.1.2 自动备份程序配置清单及定时规范
        4.1.3 生成数据的验证
    4.2 系统硬件环境和性能介绍
    4.3 系统测试
        4.3.1 测试步骤和预期结果
        4.3.2 系统健壮性
        4.3.3 系统通用性和可移植性
        4.3.4 压力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5.3 作者在项目中承担角色
参考文献
附录:缩略语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7)基于Rsync的异构环境数据同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远程数据同步技术概述
        1.2.2 异构环境下数据同步面临的问题
        1.2.3 目前的解决方案分析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标
    1.5 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网络系统介绍
        2.1.1 网络体系结构
        2.1.2 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协议
        2.1.3 网络服务模式
        2.1.4 异构操作系统
    2.2 计算机网络安全
        2.2.1 网络安全的含义
        2.2.2 数据加密方式
        2.2.3 数据压缩方式
    2.3 数据远程备份与数据同步
        2.3.1 异构环境下的数据存储方式
        2.3.2 数据备份方案介绍
    2.4 小结
第三章 数据同步方式分析
    3.1 数据同步
        3.1.1 网络环境下数据传输
        3.1.2 数据同步方式比较
        3.1.3 增量数据同步
    3.2 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3.2.1 Rsync 与数据备份
        3.2.2 SSH 在数据传输中的安全性分析
        3.2.3 Rsync 数据同步安全性
    3.3 小结
第四章 Rsync 在异构环境下数据同步研究
    4.1 异构环境下的数据同步
        4.1.1 分布式信息系统的特点
        4.1.2 分布式信息系统数据同步问题
        4.1.3 异构环境对数据同步的要求
        4.1.4 分布式环境下的数据传输问题
    4.2 Rsync 数据同步分析
        4.2.1 Rsync 数据同步原理
        4.2.2 Rsync 同步算法研究
        4.2.3 Rsync 增量数据同步过程
        4.2.4 Rsync 命令分析
        4.2.5 Rsync 全局参数分析
        4.2.6 Rsync 模块参数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异构环境下的数据同步设计与实现
    5.1 特殊环境与灾害数据平台介绍
        5.1.1 数据平台工作方式
        5.1.2 数据平台数据同步流程
    5.2 数据同步模块设计
        5.2.1 数据中心同步模块部署
        5.2.2 台站数据同步模块部署
    5.3 不同系统平台下的数据同步设计
        5.3.1 Linux 系统下的Rsync 代码设计
        5.3.2 Windows 系统下的Rsync 代码设计
        5.3.3 SSH 设置
        5.3.4 Rsync 定时数据同步设计
    5.4 Rsync 在异构环境的数据同步方案
    5.5 小结
第六章 异构环境下的数据同步测试
    6.1 测试环境和流程
    6.2 测试过程
    6.3 Rsync 数据同步性能分析
        6.3.1 数据同步效率分析
        6.3.2 数据同步准确率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下一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研究工作

(8)上海公共交通卡CCHS远程容灾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标及其主要的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及其章节编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
    2.1 容灾概念和指标
        2.1.1 容灾备份的分类
        2.1.2 容灾备份的等级
        2.1.3 容灾备份的技术指标
    2.2 本地容灾技术
        2.2.1 HP9000 Cluster
        2.2.2 存储区域网
    2.3 数据远程复制和恢复
        2.3.1 数据远程复制技术
        2.3.2 CCHS 数据远程复制
        2.3.3 数据库数据复制方式
        2.3.4 Oracle Data Guard 技术
        2.3.5 socket 通讯机制
    2.4 备用网络
        2.4.1 通信技术
        2.4.2 通信技术的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CHS 容灾需求分析
    3.1 上海公共交通卡系统
    3.2 中央清算系统
        3.2.1 CCHS 基本架构
        3.2.2 CCHS 网络架构
        3.2.3 CCHS 软件架构
    3.3 CCHS 容灾需求分析
        3.3.1 面临的风险
        3.3.2 业务分析
        3.3.3 数据分析
        3.3.4 网络分析
    3.4 系统的容灾目标
        3.4.1 应用级远程容灾
        3.4.2 RPO 指标
        3.4.3 RTO 指标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CCHS 容灾系统设计
    4.1 CCHS 容灾系统目标
    4.2 CCHS 容灾设计
        4.2.1 故障及容灾对策
        4.2.2 CCHS 本地容灾设计
        4.2.3 远程容灾系统备用网络的设计
        4.2.4 远程数据备份系统设计
        4.2.5 CCHS 数据恢复和灾备系统切换的设计
        4.2.6 远程容灾系统中心设计
    4.3 CCHS 远程灾备的摸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CCHS 远程容灾备份系统实现
    5.1 CCHS 容灾实现步骤
        5.1.1 分步建设原因
        5.1.2 容灾主要工作
    5.2 CCHS 容灾中心实现
    5.3 备用网络实现
        5.3.1 线路带宽
        5.3.2 直联备用网络实现
        5.3.3 拨号备用网络实现
    5.4 CCHS 容灾数据远程复制
        5.4.1 数据库远程复制
        5.4.2 报文远程复制同步
    5.5 应用系统改造
    5.6 系统切换及效果分析
        5.6.1 系统切换步骤
        5.6.2 效果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回顾
    6.2 成果及意义
    6.3 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邮政储蓄系统容灾保护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数据库安全概述
    1.2 邮政储蓄系统综述
        1.2.1 邮政储蓄系统简介
        1.2.2 目前邮政储蓄系统面临的威胁
        1.2.3 对邮政储蓄系统应关注的问题
    1.3 毕业设计课题背景
    1.4 论文章节结构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
    2.1 系统容灾技术
        2.1.1 数据容灾技术
        2.1.2 应用容灾技术
    2.2 集群技术
        2.2.1 基本概念
        2.2.2 高可用性集群系统及原理
        2.2.3 负载均衡集群系统及原理
        2.2.4 集群技术的优缺点
        2.2.5 基于Unix的高可用性集群技术的现状
    2.3 高可用数据保护中的网络容灾技术
        2.3.1 容灾技术原理
        2.3.2 系统容灾的级别
        2.3.3 高可用数据容灾系统的组成
第三章 邮政储蓄系统容灾保护的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分析
    3.2 系统设计
    3.3 基于SAN 结构的MC/Service Guard服务器系统设计
        3.3.1 MC/ServiceGuard服务器系统结构
        3.3.2 硬件结构
        3.3.3 软件结构
        3.3.4 存储硬件冗余
    3.4 具有容灾特性的高可用MC/ServiceGuard集群系统设计及实现
        3.4.1 集群系统设计
        3.4.2 集群系统实现
        3.4.3 数据备份
        3.4.4 集群服务器心跳模块
        3.4.5 操作系统及应用备份及恢复
        3.4.6 储蓄系统数据库备份及恢复
        3.4.7 系统监控及管理
        3.4.8 RMAN技术的应用
        3.4.9 容灾式MC/ServiceGuard集群的应用
第四章 系统实验
    4.1 集群数据库恢复实验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环境
        4.1.3 实验内容
        4.1.4 实验小结
    4.2 集群切换实验
        4.2.1 实验目的
        4.2.2 实验环境
        4.2.3 实验内容
        4.2.4 实验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总结
        5.1.1 系统特点
        5.1.2 系统存在的问题
    5.2 展望
    5.3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10)基于文件级快照的容灾框架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容灾系统中使用的关键技术
        1.2.2 容灾方法的分层
        1.2.3 容灾技术的应用现状
        1.2.4 容灾系统中快照技术的应用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主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1.5 本文的结构
第二章 堆栈式快照文件系统SSFS的设计与实现
    2.1 堆栈式文件系统
        2.1.1 Linux的虚拟文件系统
        2.1.2 堆栈式文件系统
        2.1.3 堆栈式文件系统的开发模板
    2.2 SSFS的体系结构
        2.2.1 堆栈式框架的选择
        2.2.2 SSFS的体系结构
        2.2.3 SSFS的挂载与卸载
    2.3 SSFS堆栈式框架的实现
        2.3.1 SSFS的VFS对象
        2.3.2 SSFS中与快照有关的处理函数
    2.4 SSFS快照卷的设计与管理
        2.4.1 快照卷的结构
        2.4.2 快照卷的初始化与管理
        2.4.3 快照卷的访问接口
    2.5 SSFS快照功能的实现
        2.5.1 相关的数据结构
        2.5.2 执行快照过程
        2.5.3 文件的读写过程
        2.5.4 文件其他操作的处理细节
    2.6 SSFS的性能分析与优化
        2.6.1 SSFS的性能测试
        2.6.2 SSFS的优化
第三章 基于SSFS的容灾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3.1 容灾框架的整体设计
    3.2 本地信息资源库的建立
        3.2.1 基于用户策略的快照备份
        3.2.2 共享快照卷
        3.2.3 本地备份服务器(Local backup server)
        3.2.4 自动的数据管理系统的实现
    3.3 异地容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3.1 文件级增量快照技术
        3.3.2 SSFS中文件级增量快照技术的实现
        3.3.3 基于增量备份的异地容灾
    3.4 容灾框架的可用性与可扩展性
第四章 容灾框架在分布式环境中的扩展
    4.1 分布式集群文件系统简介
        4.1.1 网络存储技术
        4.1.2 SANFS文件系统简介
    4.2 容灾框架在SANFS中的扩展
        4.2.1 SANFS上容灾框架的整体结构
        4.2.2 SSFS在SANFS上的扩展
        4.2.3 SANFS上信息资源库的建立
    4.3 容灾框架在其他分布式环境中的扩展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的设计思想
    5.2 本文的设计方法
    5.3 本文的研究成果和进一步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四、在UNIX下实现数据远程备份(论文参考文献)

  • [1]支持数据自动备份及共享的新一代网盘技术研究[D]. 阎冲. 中北大学, 2013(08)
  • [2]UNIX服务器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S1)
  • [3]基于层次模型的数据容灾技术研究[D]. 国林.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05)
  • [4]灾难备份远程镜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宗朝. 上海交通大学, 2010(11)
  • [5]灾难备份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实现[D]. 方剑锋. 华东师范大学, 2009(S1)
  • [6]基于计算机平台实现通信软交换机的数据备份[D]. 徐彬彬. 上海交通大学, 2009(07)
  • [7]基于Rsync的异构环境数据同步机制研究[D]. 张海峰. 电子科技大学, 2009(11)
  • [8]上海公共交通卡CCHS远程容灾的设计与实现[D]. 邵钺. 上海交通大学, 2008(12)
  • [9]邮政储蓄系统容灾保护的设计与实现[D]. 段俊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07)
  • [10]基于文件级快照的容灾框架的研究与设计[D]. 赵志恒.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07)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