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城市应急指挥智能辅助决策研究

基于GIS的城市应急指挥智能辅助决策研究

一、城市应急指挥基于GIS的智能辅助决策探究(论文文献综述)

黄璐璐[1](2019)在《基于ArcGIS的电网应急防灾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地域辽阔,电网覆盖面广,每年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气象灾害的发生,对国民经济都造成一定的损失。对于电力供应来说,极端自然灾害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的威胁,电网大面积停电风险依旧存在。而电力系统的相关设备众多,包含信息繁杂,其中有各种设备的参数的信息,还有各种电网图形的信息,这也让电网的应急管理显得更为复杂。如何提高防灾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的问题。因此,电网应急防灾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和建设是有效加强电网企业应急管理,切实提高电网企业应急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充分考虑气象信息在电网防灾应急决策的作用,依托Arc GIS系统强大的地理分析能力,信息收集、管理、查询能力,空间定位能力以及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根据自然灾害隐患评估的思想,对自然灾害特性和机理分析研究,针对其特点设计该应急防灾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对灾害的可预测,可评估以及根据数据进行应急决策等问题。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国内外课题相关文献的研读,总结出发展的趋势。根据功能需求分析,确定本系统采用Arc GIS Server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二次开发组件,以C/S作为构架,遵循平台化、组件式的涉及理念,采用统一的数据交换和接口标准,将SQLServer 2000作为系统的数据库,实现灾害预警功能和辅助决策功能的设计,并利用ASP.NET技术,构建由数据服务层、业务层和用户展现层搭建的综合应用系统。为了实现洪涝灾害发生时,电力部门能够快速科学地获取变电站等重要供电场所的灾情信息并及时做好应急预案,本文依托Arc 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信息管理技术,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以有无源淹没情形作为参考,实现给定水位下的淹没区域范围的分析计算;在预警研判和科学决策方面,制定自然灾害预警模块。此外,为辅助应急抢修,有效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时效性,缩短应急队伍到达现场的时间,系统采用Dijkstra算法明确最佳路径,将通行系数、路面等级、道路拥挤度、路面质量等诸多因素进行考量,搭建最优路径模型。本系统的建立能够实现快速科学地获取灾情详细信息、辅助应急抢修,有效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减少电网损失、保障居民用电、工业用电,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秦伟,林雪茹,赵文峰,刘晓荣[2](2019)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无人机城市应急救援决策辅助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开发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无人机城市应急救援决策辅助系统,用于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故、辅助应急救援决策。方法:以无人机为硬件载体,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设计软件平台,利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建立系统信息数据库,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无人机遥感和图像(人脸)识别等多种技术进行系统整合,实现公共事故现场信息管理、救援方案设计与评估管理、事故救援决策辅助管理、数据管理与后台维护四大功能模块。结果:该系统利用无人机能快速抵达事故现场进行侦察,采集伤员伤情和地理位置信息,辅助指挥者制订包括灾害特点、救援要求、药品需求、设备需求在内的多维度的救援决策方案。结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无人机城市应急救援决策辅助系统可满足多种类型救援任务需求,有效提高突发事故救援的科学性和效率。

冯骏[3](2019)在《基于GIS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是用于分析和评估区域的地震危险和潜在的地震灾害可能造成人员财产损失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可以有效地为政府部门制定防震减灾应急方案及区域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数字化、信息化迅速发展的现在,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GIS和数据库技术实现地震信息的管理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已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因此开发出一个通用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信息系统,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分析和管理工具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贵州省科技厅社会发展攻关项目(黔科合SY字[2013]3108)和昆明理工大学横向科研项目(项目编号KKK0201421103)“毕节市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为依托,根据项目研究需求设计并开发了一款基于GIS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软件,旨在为研究区域的地震灾害分类响应过程提供高效的、智能的、可视化的辅助决策,以供管理者进行震前灾害预测、震时制定应急救援方案以及震后的重建工作服务。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地震风险损失评估模型研究现状、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和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归纳与总结。其次针对研究区域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所涉及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建筑物损害及人员财产损失评估、救援路径分析、地震应急分类响应信息发布等方面的需求,选择适合研究区域的地震动衰减模型和建筑物损害矩阵,确定了基于GIS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系统的整体框架和各个模块的功能;再结合PEOMG地震灾害预案知识模型,对地震应急预案进行语义知识划分,并形成地震应急分类响应辅助决策内容的形式化表达。本文最后使用ArcSDE加SQL Server空间数据库技术,构建了地震应急分类响应数据库;并使用C#编程语言,在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接口库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基于GIS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信息系统软件,实现地震风险损失评估和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等相关功能模组并完成测试。本文中的地震灾害风险损失评估模型及其应急分类响应过程等相关研究工作可以为区域级地震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区域级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高阳[4](2019)在《水污染事件动态模拟仿真与应急管理研究》文中提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和经济资源,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逐渐加强、极端气象水文事件日益增加,水污染事件频发,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安全,已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和专家学者广泛关注。本文以渭河流域典型水污染事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复杂性理论、数字地球、综合集成等理论和技术,通过高效的动态模拟仿真和过程可视的应急管理,为水污染事件科学应对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支持,降低灾害损失。论文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实现了水污染事件复杂性描述及多源信息融合。对水污染事件和水质模型进行复杂性分析,揭示了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提出水污染事件污染物迁移过程和水质模型数值求解方法。采用数据集成中间件和多源信息融合等方法实现了海量水污染事件数据资源的采集、处理、集成与融合,建立水污染数据资源中心,在对水污染事件多源信息融合基础上,通过组件的方式为业务应用提供数据和信息服务。(2)提出了基于水利数字地球的水质模型耦合机制。采用数据集成、数据映射和信息融合等方法实现了水污染事件海量数据资源的高效整合、深度集成与有机融合,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构建水利数字地球,采用瓦片金字塔服务及空间信息瓦片检索技术实现水污染事件相关的数据资源的三维可视化展示,基于空间一体化视域模型融合3S空间信息以及数字地球互操作服务,实现水污染事件多源数据资源、水质模型与数字地球的耦合,为水污染事件动态模拟仿真提供可视化服务环境。(3)开展了基于复杂Agent的水污染动态模拟仿真。在对水质数据进行拟合与加载基础上,对水污染事件所在河道进行三角网剖分,采用复杂性理论建立基于不规则三角网的水质Agent模型,对水质模型进行可视化描述;将元胞自动机应用到水污染事件模拟仿真中,设计了水质多智能体,采用多智能体对污染物运移过程进行表征;构建基于高性能网格的水污染动态模拟仿真一体化环境,采用网格计算将复杂的水污染事件模拟仿真过程进行分解。(4)搭建了面向水污染事件的应用支撑平台。基于综合集成提出面向水污染事件的信息服务模式,采用主题化描述、组件化开发、可视化仿真和知识化管理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了面向水污染事件的应用支撑平台,提出了应用支撑平台的体系结构和应用开发流程,提供了面向水污染事件的综合集成服务,为水污染事件动态模拟仿真和应急管理提供高效便捷、扩展性较好和过程可视的应用服务。(5)提供了水污染事件模拟仿真与应急管理应用服务。以渭河流域典型水污染事件为例开展应用研究,基于水利数字地球三维可视化环境实现水污染事件和数字地球三维可视化环境融合,水污染事件信息标示,水污染事件流场造型及可视化表现,水污染运移模拟仿真和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辅助决策等服务。基于综合集成应用支撑平台开展水污染事件实验模拟与应急调度,提出流程化、模块化、预案化和一体化四种应急管理模式,面向水污染事件提供应用服务和决策支持。

兰韵[5](2019)在《智慧城市中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城镇化进程的全面发展与深化,人口迅速膨胀,空间机械扩张,各种突发且频发的自然及人为灾害使城市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城市这一开放且复杂的系统面临的未知风险也成为城市居民的潜在威胁。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载体,虽已得到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推广,但仍存在设施落后、应急信息处理能力弱和建设规范不成熟等问题。论文针对以上问题,将智慧城市理论应用在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中,探索智慧城市背景下适合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规划体系及方法。首先,论文对国内外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现状和智慧城市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智慧城市中智慧应急体系建设不完善的情况,提出智慧型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必要性。其次,对智慧城市的先进理念及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应用至应急避难场所中的可行性。第三,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设施配置进行梳理,对灾民的生理心理需求、避难行动特征进行分析,提出智慧型应急避难场所的新定位和功能变化。在以上研究基础上,结合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先提出智慧应急体系的设计策略和内容,再提出智慧型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技术架构及每一层次的具体设计内容,还有其设计流程以及建设评价体系框架,并从设施配置、交通和功能三方面展开详细规划。最后对西安市沣河水岸空间中的公园绿地类应急避难场所做规划设计。论文为智慧城市建设增添城市公共安全部分的建设思路,完善了智慧应急体系的技术架构,为智慧型应急避难场所的设计规划和建设规范的建立提供新思路。

郑彦龙[6](2019)在《基于移动终端的公共建筑物智能消防疏散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现代建筑的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复杂化和大型化,大型商场、写字楼、科教中心等公共建筑剧增。公共建筑内部人员密集、结构多样、功能复杂,一旦有突发灾害发生(如火灾、地震、毒气泄漏等),由于缺乏有效的疏散引导以及疏散人员恐慌心理使得疏散过程效率较低。因此,对于处在建筑火灾中的人员进行高效的安全疏散引导和演练成了研究重点,对于保护公共建筑物内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多学科深入交叉、多方法和多技术有机结合的集成创新的研究思路,选取集学术交流、办公、授课、实验、图书馆(院系)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实验楼作为研究案例,构建面向公共建筑物智能消防疏散系统,虚拟推演事件可能的发展趋势,通过移动终端室内定位实时推送现场的消防设施位置和基于该位置的消防应急疏散路径,实现准确、实时、可视化导航疏散。首先,对公共建筑物内疏散通道、房门位置、安全出口及消防设施布设等数据模型进行分析和构建;其次,针对智能消防疏散的情景应用进行分析,并设计公共建筑物火灾应急疏散场景;同时,提出了基于RFID室内定位的火灾现场救援疏散模型,以经典的LANDMARC算法为原型,研究其算法原理及不足,并针对当前实际应用提出合理改进的方法,在室内定位基础上使用最短路径算法求解火灾发生时救援疏散的最佳路径;最后,基于对建筑物数据模型构建、智能消防疏散应用情景分析、室内定位、最短路径求解等问题的研究,构建基于移动终端的公共建筑物智能消防疏散系统。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灾害事件提供快速有效的虚拟演练、疏散救援决策支持,为改进我国重大灾害事件应急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系统提供有益的参考。

赵朋[7](2019)在《面向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管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在高速公路信息采集技术和平台建设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在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公路安全数据分析评估、预测和相应的应急决策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在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阶段,对高速公路多源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和分析、及时有效的预测并做出可靠的研判,并迅速制定应急处置决策成为提升应急处置管理能力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深入研究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演变特征和演变机理的基础上,提出面向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四项管理关键技术,包括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态势评估、路网交通信息预测、救援车辆诱导和应急疏散技术等。(1)研究了高速公路突发事件致灾因素、事件特征及突发事件演变机理。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阶段性、社会性以及系统性等特征,基于其发展态势特征,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经历了孕育、发生、发展和终结四个主要阶段;进一步揭示了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发展演变是交通系统“人-车-路-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阶段作用机理和作用结果具有差异性。(2)建立了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态势评估模型,通过专家和历史数据确定贝叶斯网络结构及条件概率,运用联合树算法模拟不同情况下的突发事件态势推演结果概率,实现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态势评估和决策支持。(3)建立了高速公路实时/时变路网交通信息策略模型,模型较目前应用较广泛的ARIMA模型和机器学习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低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可以克服由于事件的突然性导致的历史交通量数据缺乏和交通量剧增等问题,在突发事件突发性特征的背景下依然可以实现高精度的预测辅助决策。(4)建立了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救援车辆诱导最优化模型,基于本文提出的实时/时变信息相结合的路径决策策略,将交通状况、在途潜在风险等信息纳入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救援车辆诱导模型中,路段可靠性特征符合驾驶员的驾驶心理需求,同时进一步增强了救援路径的可靠性。(5)建立了高速公路突发事件路网应急疏散控制模型,根据高速公路实时/时变路网交通信息及时调整疏散路径和疏散策略,结合动态交通系统最优控制理论构造路网应急疏散的控制模型,并设计了构造路径和分配的求解算法。

濮居一[8](2019)在《高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资源调配决策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高速公路网络化建设和运营背景下,面对突发性交通事件,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应急救援资源调配逐步呈现网络化、集中化的发展趋势。从资源空间布置、实时派遣及过程管理的角度,系统性的提高应急响应速度、缩短救援时间是运营管理单位应急资源调配亟需解决的问题。应急救援资源调配具有空间上的全局性和时间上的全程性。从空间资源布局的角度,应急救援资源调配是基于路网的角度进行配置和派遣;从过程管理的角度,应急救援资源调配贯穿事故前、事故中和事故后的全过程,内容涵盖救援设施选址、救援资源配置、救援资源派遣和救援案例检索。论文以江苏省高速公路为例,剖析了区域高速公路路网交通流特性、交通事件特性和应急救援特性。揭示了高速公路应急救援需求,基于交通事件的响应业务流程,建立了高速公路应急救援决策体系框架,阐述了实现业务流程响应的具体功能。应用面向过程的建模方法,建立了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资源调配决策体系,详细论述了其决策目标、协调组织、框架、模型、支撑体系的具体内容。建立了基于地点成本和需求不确定性的设施优化选址模型。对单目标选址模型进行适应性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地点成本和工程实施可行性,建立了基于地点成本的多目标选址模型,通过优化保留已建救援点,既节省了救援点的建设成本,又减少了总加权救援时间和提高了备份覆盖率。将地点成本的差异性与救援需求时变特性相结合,建立了新的多目标规划选址优化模型,并应用改进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求解。选址结果、方案效益和算法有效性等方面的整体评估表明,该模型不仅解决了新建和保留救援点的优化组合问题,而且描述了应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机理。建立了考虑二次事故的应急救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以救援时间成本为应急救援资源配置目标,考虑交通事件发生随机性和救援时间的紧迫性,约束条件中引入随机变量,将救援资源配置的目标与配置需求的随机性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时间约束的随机规划模型。考虑到高速公路应急事件发生的并发性及二次交通事故的救援问题,提出面向二次交通事故救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求解,获得了满足路网发生二次事故的应急救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建立了考虑救援路径拥挤状态的应急救援资源优化派遣模型。在分析传统直接考虑成本的资源派遣方法基础上,不仅考虑当前事故,而且考虑潜在事故,建立基于机会成本的应急资源派遣模型,解决多事故点对应多救援点的应急资源派遣的优化问题。反映救援路径交通拥挤对救援路径行程时间的影响,将救援车辆行程时间分为自由流行程时间与排队路段延误时间之和,通过救援路径总长度与救援车辆排队延误时间的相对关系估计排队路段延误时间。基于救援车辆的行程时间估计,构建了考虑救援路径拥挤状态的交通应急资源派遣模型,以充分反映交通运行状态对救援资源实时派遣决策的影响,使得救援资源派遣决策方案更具有实用性和客观性。为提升应急救援案例自动检索准确性和实用性,考虑最近相邻法未充分考虑当前事件案例与历史案例结构组成差异、特征属性权重差异、部分特征属性的模糊性等不足,将高速公路特征属性重新进行分类,并将粗糙集理论与主观法相结合确立特征属性权重,引入结构相似度解决属性缺失造成的结构差异,对模糊特征属性采用基于模糊集合的相似度计算方法,融合结构相似度、特征属性权重以及属性相似度构建整体相似度案例检索方法,能够快速有效检索适应于当前应急事件所需的救援预案。通过用户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将高速公路应急救援决策需求有机集成到系统各功能模块中,提出了决策支持系统设计关键技术,开展了基于GIS的应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设计,旨在从整体上提高应急救援的可靠性,促进应急救援决策的科学化和救援业务的自动化。

刘晓慧[9](2014)在《基于预案的突发地质灾害智能应急决策支持模型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地貌形态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地壳断裂活动普遍,加之人类活动影响,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受地质作用影响的地质灾害隐患多、分布广。受极端气象、地震、工程建设加剧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群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与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仍在持续,而且本世纪前期气候变化和地震均趋于活跃期,因此从引发地质灾害的内外因来看,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还将呈现出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的趋势。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与决策过程中通过采取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对突发地质灾害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尽量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地质灾害应急行动过程通常涉及跨区域、跨领域的多个部门,需要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而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协同服务是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支撑。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升,空间信息技术也已经深入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与决策支持的各方面。但是,作为应急决策的重要依据和知识载体,由各级部门制定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目前仍然主要以自然语言描述的静态文本形式存在,在地质灾害应急响应与决策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应急响应与决策过程需要多个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服务,而目前很多决策所需信息是在灾害事件发生后通过人工方式向有关部门询问获得,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而且难以实现快速的信息融合与决策支持分析。(2)静态文本预案是非结构化文档,为应急决策过程提供的信息有限,而且无法实现预案知识的共享和重用,难以有效支持应急决策方案的制定。(3)预案是根据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预先制定的处置方法,而灾害的发生通常是不可预测的,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应急资源不充足、应急力量变动、信息不确定等情况时,基于文本预案的决策形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决策提供高效、智能、直观的知识支撑,辅助决策者迅速做出决策,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在正确的时机以适当的形式为应急管理或决策人员提供合适的知识。首先,在出现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时,面对复杂的应急态势,能够快速获取决策所需信息并进行智能化的分析,有针对性的为决策者提供可用的决策支持信息。其次,利用GIS的信息分析与展示优势,为决策者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与直观可视化的信息,确保决策过程高效、有序进行,但是计算机决不能代替人做出决策。本文在查阅与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与资料的基础上,围绕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与决策过程中信息融合与协同服务不足、基于文本预案决策形式不足等问题,通过研究应急管理体系与机制、应急决策知识以及决策体系,设计了面向服务的地质灾害智能化应急决策支持体系。重点研究了基于本体建模理论的地质灾害应急决策知识表达方法,对基于预案的地质灾害应急决策所需知识作了形式化表达。并提出了事件态势驱动的地质灾害智能化应急决策支持模型,以实时应急态势为驱动,将知识本体推理技术与空间辅助决策支持技术相结合,对地质灾害应急决策所需基础空间数据、专题数据以及应急决策知识进行无缝融合,为基于应急预案的智能化决策支持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分析与研究了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与决策体系。首先明确了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原则与目标以及应急管理的对象范围,对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进行了研究,并从应急管理生命周期与工作阶段两个角度对应急管理机制做了详细的分析,将应急管理生命周期中的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应急管理内容与日常管理、汛期预警、临灾响应及灾后恢复四个阶段的工作进行映射。然后进一步对与地质灾害应急决策紧密关联的地质灾害预防与预警、灾险情速报与处理、应急响应与处置等三个应急业务过程作了详细的分析。在分析应急管理体系与机制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应急决策的特征及体系作了详细分析。地质灾害应急决策需要大量知识的支持,因此对地质灾害应急决策所需知识的组成、结构与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指出应急预案中由人力知识与技能知识构成的隐性知识是决策支持的重要依据,提出利用本体建模理论对以预案为基础的应急决策知识进行形式化表达的思路。最后提出了面向服务的地质灾害智能化应急决策支持体系,明确了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在该决策支持体系下,将应急决策知识本体与空间信息技术相结合,为应急响应与处置过程提供智能决策支持。(2)利用本体建模理论构建了基于预案的地质灾害应急决策知识本体模型PEOMG。首先对本体建模的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基础进行研究和了解,包括本体的定义和分类、本体描述语言、语义网规则语言以及本体构建方法论,并且对本体在信息共享、信息检索、知识服务及决策支持等应用场景的功能做了分析。通过分析国家级、省市级、县级等多个不同级别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文本,提取以预案为基础的应急决策知识建模要素,包括应急管理实体、应急行动过程以及应急业务规则。以本体建模的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为基础,以ABC事件本体模型为顶层本体,通过重用其中的概念和属性并结合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特点对概念及属性进行扩充,基于网络本体语言OWL对应急管理实体和应急行动过程进行知识建模。在应急管理实体和应急行动过程本体定义的概念和属性的基础上,利用语义网规则语言SWRL对应急业务规则作形式化表达,为基于知识本体推理的地质灾害智能化应急决策支持奠定基础。最后以某县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为对象进行知识本体建模,验证了PEOMG的一致性和有效性。(3)提出了事件态势驱动的地质灾害智能化应急决策支持模型,重点对该模型中的应急态势感知模型、决策知识服务模型以及决策推理与分析进行了研究。态势感知是应急决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决策者与应急环境之间的桥梁,为决策方案的制定提供实时应急态势信息。首先提出了地质灾害应急态势感知三层模型,包括感知应急情境中的元素、理解当前的应急态势以及预测将来的应急状态,以实现应急决策事件态势的实时感知。然后从事件态势信息流的角度研究了应急决策知识服务的过程。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流与速报信息流是应急态势感知的主要途径,对于应急决策知识的动态获取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通过建立决策知识本体服务目录提供对应急决策知识的服务描述与获取方式。通过解析预警信息流或速报信息流中的特征元素,获得事件信息、态势信息以及时空信息,与知识本体概念进行动态映射,提取所需知识项。在此基础上,以事件实时态势信息为驱动,研究了基于应急决策知识本体与空间信息技术的地质灾害应急决策推理与分析方法。一方面,通过知识本体推理使决策者在宏观上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应急响应与处置的任务,根据预案中的人力知识和技能知识指导决策者组织相应的机构开展应急行动;另一方面,在时间紧迫、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考虑到预案知识不能为具体的指挥调度过程提供直观的依据,将空间辅助决策分析融入预案智能执行的过程,在微观上以直观可视化的形式为指挥调度与态势标绘提供技术支持,形成优势互补、宏观和微观结合的智能化决策支持技术体系。(4)设计并实现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智能化原型系统,对突发地质灾害智能应急决策支持模型的理论方法进行验证。通过梳理应急预案执行流程,对区域地质灾害预警响应和单体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的流程进行分析与设计。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思想对系统作了体系结构设计,并以预案执行的流程为依据对系统功能进行合理的组织,实现了基于预案的应急管理与决策支持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与可视化,验证了基于知识本体推理与空间辅助决策技术进行智能化应急决策支持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的可行性。通过论文研究,主要的创新和特色在于:(1)在综合各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基于预案的地质灾害应急决策所需知识和技术框架,基于网络本体语言OWL和语义网规则语言SWRL建立了基于预案的地质灾害应急决策知识本体模型PEOMG。通过PEOMG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计算机之间实现应急决策知识共享、重用与互操作,为地质灾害应急决策过程提供了一种语义协调机制。以PEOMG为模型基础,利用本体推理技术为预案流程的智能化执行提供了一种方法。(2)提出了事件态势驱动的地质灾害智能化应急决策支持模型。以事件态势信息流为驱动,通过Jena与Pellet组合进行决策知识推理,使决策者在宏观上可以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应急响应与处置的任务,同时将空间辅助决策支持技术融入知识本体推理过程,在微观上以直观可视化的形式为指挥调度与实时标绘提供支持,从而形成优势互补、宏观和微观结合的智能化决策支持技术体系。

赵婷[10](2014)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智能管理与应用系统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正在逐步提升,社会分工也变得越来越细,由此而导致的社会结构正变得越来越复杂,社会关联度、依存度和耦合度也随之增强,使得人类社会变得更加脆弱,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威胁也正变得日趋严峻。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各类突发事件的考验,重大突发事件频发,2003年的SARS、2008年的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以及大量的安全生产事故等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并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作为突发事件的应对主体,只有预先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依据预案作出快速反应,高效地控制事态的发展,才能将生命财产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研究应急预案智能管理与应用系统,不仅是提高应急预案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有效举措,也对快速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降低各类突发事件所导致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我国应急预案管理与应用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应急预案智能管理与应用的相关理论,研究并探讨了应急预案智能化的内涵,为实现应急预案智能化管理和应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撑;其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外的应急预案智能化的经验成果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和总结,并阐释了这些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和启示,据此对我国的发展情况以及我国应急预案智能化系统的建设重点和要点进行探讨;然后,根据预案智能化的建设要求和国际经验的启示,分析预案智能化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原则,结合实际业务需求,总结出系统的功能需求以及总体结构框架,并提出系统开发的技术路线;最后,利用框架知识表示、案例推理、智能辅助决策支持、地理信息系统和关系模型等技术思想,设计了基于框架存储结构的应急预案智能管理系统以及基于智能匹配、相似度算法的应急预案智能决策辅助系统、基于GIS的应急预案智能应用系统、应急预案知识库以及其他支持系统。研究成果可为政府优化应急预案管理、改善应急管理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

二、城市应急指挥基于GIS的智能辅助决策探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应急指挥基于GIS的智能辅助决策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rcGIS的电网应急防灾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技术理论
    2.1 ArcGIS的基本数据及特点
        2.1.1 概述
        2.1.2 ArcGIS的数据分类
    2.2 ArcGIS在行业中的应用
        2.2.1 ArcGIS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
        2.2.2 ArcGIS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2.3 数据库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网应急防灾辅助决策系统总体框架
    3.1 系统设计需求分析与开发目标
        3.1.1 功能性需求
        3.1.2 非功能性需求
        3.1.3 系统开发技术目标
    3.2 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
        3.2.1 C/S系统架构
        3.2.2 系统数据来源
        3.2.3 系统模块分析
        3.2.4 数据导入模块
        3.2.5 数据查询模块
        3.2.6 数据空间分析模块
        3.2.7 现状网分析模块
        3.2.8 规划管理模块
        3.2.9 灾害预警及决策支持模块
    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3.3.1 数据库的设计开发流程
        3.3.2 数据库的开发原则
        3.3.3 系统表单数据
    3.4 基于ArcGIS的电网灾害分析研究模块
    3.5 基于ArcGIS的淹没区分析与路径优化
        3.5.1 基于ArcGIS的淹没区计算模型分析
        3.5.2 基于ArcGIS的淹没区计算方法
        3.5.3 抢修最优路径优化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网应急防灾辅助决策系统的功能与应用
    4.1 系统具体实现方式
    4.2 系统主要功能的应用
        4.2.1 灾害预警功能应用
        4.2.2 辅助决策功能
        4.2.3 路径优化实例分析
        4.2.4 自然灾害预警决策支持模块
        4.2.5 系统应用效果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无人机城市应急救援决策辅助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关键技术及其原理
    1.1 GIS
    1.2 无人机遥感技术
    1.3 图像(人脸)识别技术
2 系统分析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系统功能分析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技术架构
    3.2 系统功能设计
    3.3 数据结构设计
    3.4 数据库表设计
4 系统实现
    4.1 公共事故现场信息管理
    4.2 救援方案设计与评估管理
    4.3 事故救援决策辅助管理
    4.4 数据管理与后台维护
5 系统创新性与技术特点
    5.1 基于图像(人脸)识别技术搜寻并采集伤员信息
    5.2 基于GIS技术构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无人机城市应急救援决策辅助系统
    5.3 基于多维度数据分析制订最佳方案
6 结语

(3)基于GIS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地震风险损失评估模型研究
    2.1 地震风险损失评估内容
    2.2 地震危险性分析
        2.2.1 地震危险性概述
        2.2.2 地震烈度等震线图
        2.2.3 地震动参数衰减模型
    2.3 建筑物地震风险损失评估
        2.3.1 建筑物震害损失评估方法
        2.3.2 建筑类型
        2.3.3 震害等级划分
        2.3.4 建筑物震害矩阵
    2.4 地震风险损失评估计算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预案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决策知识建模
    3.1 知识建模要素分析
        3.1.1 应急预案结构分析
        3.1.2 应急业务规则
    3.2 地震应急决策知识模型研究
        3.2.1 事件相关的本体模型
        3.2.2 应急决策知识模型
        3.2.3 应急业务规则建模
    3.3 应急决策知识建模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开发
    4.1 系统设计原则与目标
        4.1.1 系统设计目标
        4.1.2 系统设计原则
    4.2 系统需求分析
    4.3 系统总体设计
        4.3.1 系统总体框架
        4.3.2 业务功能设计
        4.3.3 系统模块化设计
    4.4 系统开发环境
    4.5 地震应急响应数据库
    4.6 系统开发实现
        4.6.1 基础数据管理功能实现
        4.6.2 地震信息管理功能实现
        4.6.3 地震专题图功能实现
        4.6.4 地震应急响应辅助决策功能实现
        4.6.5 地震峰值加速度计算功能实现
        4.6.6 地震烈度模拟功能实现
        4.6.7 地震分类响应功能实现
    4.7 系统测试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4)水污染事件动态模拟仿真与应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复杂性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数字地球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水污染事件模拟仿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2.5 相关文献计量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3.4 论文创新点
2 水污染事件复杂性描述及多源信息融合
    2.1 水污染事件复杂性分析
        2.1.1 水污染事件特性
        2.1.2 水污染事件的复杂性
        2.1.3 水质模型的复杂性
    2.2 水质模拟及模型的求解
        2.2.1 污染物迁移过程
        2.2.2 水质模拟基本方法
        2.2.3 水质模型数值解法
    2.3 水污染事件数据整合
        2.3.1 水污染事件数据处理
        2.3.2 基于中间件的数据集中
        2.3.3 水污染数据资源中心
    2.4 水污染事件多源信息融合
        2.4.1 水污染信息服务模式
        2.4.2 分布式信息综合集成
        2.4.3 水污染事件信息发布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水利数字地球的水质模型耦合机制
    3.1 水利数字地球及关键技术
        3.1.1 水利数字地球
        3.1.2 瓦片金字塔服务
        3.1.3 空间信息瓦片检索
    3.2 基础平台体系构建
        3.2.1 空间视域模型
        3.2.2 3S空间信息融合
        3.2.3 水利数字地球互操作
        3.2.4 三维视景仿真
    3.3 水利数字地球服务
        3.3.1 网络地图服务
        3.3.2 地形剖面服务
        3.3.3 河道三维建模
        3.3.4 污染物动态监测
    3.4 水质模型与数字地球耦合
        3.4.1 水质模型支持体系
        3.4.2 多源数据空间展示
        3.4.3 水质模型耦合方案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复杂Agent的水污染动态模拟仿真
    4.1 水质数据拟合与加载
        4.1.1 水质数据拟合算法
        4.1.2 水质数据加载
    4.2 三角面元的水污染事件模拟仿真
        4.2.1 河道三角网模型构建
        4.2.2 基于Agent的水质模型
        4.2.3 水质Agent模型实现
    4.3 方形面元的水污染事件模拟仿真
        4.3.1 方形元胞自动机
        4.3.2 多智能体设计
        4.3.3 水污染可视化表征
    4.4 基于网格计算的水质模拟
        4.4.1 网格计算服务
        4.4.2 高性能体系结构
        4.4.3 模拟仿真过程分解
    4.5 本章小结
5 面向水污染事件的应用支撑平台构建
    5.1 应用支撑平台及其关键技术
        5.1.1 平台体系结构
        5.1.2 面向服务架构
        5.1.3 组件技术
        5.1.4 知识可视化
    5.2 平台开发流程
        5.2.1 组件化封装
        5.2.2 主题图体系
        5.2.3 可视化开发
        5.2.4 知识积累模式
        5.2.5 研讨视图服务
    5.3 综合集成服务
        5.3.1 综合集成服务体系
        5.3.2 集成化门户服务
        5.3.3 模拟仿真系统集成
        5.3.4 三库资源共享机制
    5.4 本章小结
6 水污染事件动态模拟仿真与应急管理应用实例
    6.1 研究区域概况
        6.1.1 渭河流域概况
        6.1.2 流域水污染状况
        6.1.3 流域水污染事件
    6.2 基于数字地球的水污染事件动态模拟仿真
        6.2.1 模拟仿真系统结构
        6.2.2 系统开发工具
        6.2.3 系统应用功能
    6.3 基于应用支撑平台的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
        6.3.1 水污染事件实验模拟
        6.3.2 水污染事件应急调度
        6.3.3 流程化应急管理模式
        6.3.4 模块化应急管理模式
        6.3.5 预案化应急管理模式
        6.3.6 一体化应急管理模式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智慧城市中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应急避难场所国内外现状分析
        1.2.1 国外应急避难场所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内应急避难场所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智慧城市国内外建设现状研究
    2.1 智慧城市的相关概念
        2.1.1 智慧城市的概念
        2.1.2 智慧城市中的核心技术
    2.2 国内外智慧城市的发展及实践
        2.2.1 国外智慧城市的发展与实践
        2.2.2 国内智慧城市的发展与实践
    2.3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原则与内容
        2.3.1 顶层设计的概念及原则
        2.3.2 顶层设计的内容架构
    2.4 智慧城市中应急避难场所的发展趋势
3.基于灾民生理心理需求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要素分析
    3.1 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要素
        3.1.1 应急避难场所的概念
        3.1.2 应急避难场所的分类
        3.1.3 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
        3.1.4 应急避难场所的设施配置
    3.2 灾民的应急避难行动及需求分析
        3.2.1 灾民应急避难行动分析
        3.2.2 灾民应急避难需求分析
    3.3 智慧城市中的灾民需求及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分析
        3.3.1 智慧城市中的灾民生理心理需求分析
        3.3.2 智慧城市中的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4.智慧型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策略
    4.1 智慧应急体系的设计策略
        4.1.1 智慧应急的场景分析及设计定位
        4.1.2 智慧应急体系的设计目标及原则
        4.1.3 智慧应急体系的设计内容
    4.2 智慧型应急避难场所设计的技术架构及设计流程
        4.2.1 物联感知层
        4.2.2 数据传输层
        4.2.3 数据中心层
        4.2.4 服务应用层
        4.2.5 设计流程
    4.3 智慧型应急避难场所中应急设施功能的规划设计
        4.3.1 应急设施的功能规划
        4.3.2 应急功能的规划设计
    4.4 智慧型应急避难场所中交通要素的规划设计
        4.4.1 出入口及停车场的规划设计
        4.4.2 通道及标识的规划设计
    4.5 智慧型应急避难场所的评价体系框架
        4.5.1 建设标准框架
        4.5.2 评价体系框架
    4.6 本章小结
5.智慧城市中的应急避难场所设计实践——以西安沣河水岸空间应急避难场所为例
    5.1 项目介绍
        5.1.1 项目现状分析
        5.1.2 项目规划方案介绍
    5.2 智慧型应急避难场所设计方案
        5.2.1 物联感知层设计方案
        5.2.2 数据中心层设计方案
        5.2.3 服务应用层设计方案——以水资源为例
    5.3 西安沣河水岸空间设计方案
        5.3.1 交通要素设施规划设计
        5.3.2 功能要素设施规划设计
    5.4 本章小结
6.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图表目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致谢

(6)基于移动终端的公共建筑物智能消防疏散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及其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室内定位研究现状
        1.3.2 路径规划研究现状
        1.3.3 移动GIS在应急救援疏散中应用现状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论文组织与结构
第二章 建筑物数据模型构建
    2.1 建筑物数据模型位置划分
        2.1.1 建筑内部通道位置划分
        2.1.2 房门位置划分
        2.1.3 安全出口位置划分
        2.1.4 消防设施位置划分
    2.2 建筑物分层数据模型构建
        2.2.1 概念建模
        2.2.2 格式转换
        2.2.3 地图数据分层表达
    2.3 三维路径构建
    2.4 建筑物三维场景数据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消防疏散应用情景分析
    3.1 智能消防应用特征
        3.1.1 智能消防
        3.1.2 智能消防设计主要表现
        3.1.3 智能消防疏散案例分析
    3.2 火灾风险的空间等级分布特征分析
        3.2.1 火灾分类
        3.2.2 风险等级的划分
        3.2.3 风险等级的空间分布特征
        3.2.4 公共建筑物火灾场景分析
    3.3 火灾情景设计及智能消防疏散功能分析
        3.3.1 实验样本选择
        3.3.2 灾害情景设计
        3.3.3 智能消防疏散模块化功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RFID室内定位及突发火灾路径疏散模型设计与求解
    4.1 RFID室内定位算法
        4.1.1 室内定位算法及选择
        4.1.2 LANDMARC算法原理与不足
        4.1.3 结合虚拟网格和三点定位的LANDMARC算法优化
        4.1.4 室内定位算法的实验过程与分析
    4.2 疏散救援与逃生路径的规划求解
        4.2.1 建筑物室内火灾的主要特点与影响救援关键因素分析
        4.2.2 路径规划求解算法的选择
        4.2.3 基于影响因子和权重评估的路径规划求解算法改进
    4.3 疏散逃生路径的计算
        4.3.1 连通图与连通分量求解
        4.3.2 疏散逃生通路求解
        4.3.3 疏散逃生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求解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移动终端的公共建筑物智能消防疏散系统实现
    5.1 系统需求分析
    5.2 系统总体设计
    5.3 系统数据库设计
        5.3.1 空间数据库
        5.3.2 属性数据库
    5.4 软硬件平台及运行环境
    5.5 移动终端智能消防疏散系统实现
        5.5.1 系统界面
        5.5.2 登录注册
        5.5.3 菜单栏模块实现
        5.5.4 地图基本操作
        5.5.5 灾害点标注功能
        5.5.6 室内定位功能实现
        5.5.7 路径规划功能实现
        5.5.8 灾害详情查询功能实现
        5.5.9 应急呼救功能实现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创新之处
    6.3 不足与展望
        6.3.1 不足之处
        6.3.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面向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管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大数据背景下道路交通应急管理研究
        1.2.2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态势评估和推演研究
        1.2.3 高速公路应急管理中的分析与辅助决策研究
        1.2.4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研究
        1.2.5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疏散研究
        1.2.6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技术
    2.1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理论研究
        2.1.1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致灾因素分析
        2.1.2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特征分析
        2.1.3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阶段划分
        2.1.4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演变机理
    2.2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分析
        2.2.1 高速公路应急管理平台基本构成
        2.2.2 高速公路应急管理平台信息采集分析
        2.2.3 高速公路应急管理平台决策支持分析
    2.3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关键技术
        2.3.1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态势评估技术
        2.3.2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预测技术
        2.3.3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决策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态势评估
    3.1 突发事件态势评估问题概述
        3.1.1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态势评估阶段划分
        3.1.2 态势评估方法对比分析
    3.2 突发事件态势评估数据采集与存储
        3.2.1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信息采集
        3.2.2 突发事件案例库功能设计
    3.3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态势评估模型
        3.3.1 贝叶斯网络与节点设计
        3.3.2 贝叶斯网络结构设计
        3.3.3 事件条件概率计算
        3.3.4 贝叶斯网络推理
    3.4 实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突发事件路网实时/时变交通信息预测模型
    4.1 高速公路数字化管理
        4.1.1 高速公路路网组成
        4.1.2 高速公路数字化管理模型
        4.1.3 突发事件路网实时/时变交通信息
    4.2 应急处置实时/时交通信息计算方法
        4.2.1 数据处理
        4.2.2 实时/时变信息计算策略
        4.2.3 实时/时变信息计算方法
    4.3 模型性能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救援车辆诱导模型
    5.1 救援车辆诱导问题概述
        5.1.1 应急救援特征与过程分析
        5.1.2 应急救援车辆调度问题
    5.2 突发事件下的交通特性
        5.2.1 车流跟驰特性分析
        5.2.2 交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5.2.3 交通网络可靠性分析
    5.3 突发事件下路径诱导驾驶行为特征
        5.3.1 驾驶员出行影响因素分析
        5.3.2 应急救援驾驶心理和习惯调研分析
    5.4 救援车辆路径诱导模型
        5.4.1 救援车辆路径诱导目标函数
        5.4.2 救援车辆路径诱导假设条件
        5.4.3 救援车辆路径诱导模型
    5.5 救援车辆诱导模型求解算法
    5.6 实例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疏散模型
    6.1 应急疏散问题概述
        6.1.1 应急疏散理论与发展
        6.1.2 应急疏散交通组织优化
        6.1.3 应急疏散主要任务
    6.2 突发事件影响范围与疏散的关系
        6.2.1 突发事件持续时间分析
        6.2.2 突发事件的持续时间与影响范围的关系
        6.2.3 确定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
    6.3 应急疏散诱导模型
        6.3.1 应急疏散目标
        6.3.2 假设条件
        6.3.3 应急疏散模型
    6.4 算法设计
    6.5 综合案例分析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工作及研究结论
    主要创新点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高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资源调配决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设施选址研究
        1.2.2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资源配置研究
        1.2.3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资源派遣研究
        1.2.4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案例检索研究
        1.2.5 研究现状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速公路交通特性与应急救援特性分析
    2.1 高速公路交通流特性分析
        2.1.1 省域路网交通流特征分析
        2.1.2 局部路网交通流特征分析
        2.1.3 沪宁高速公路交通流特征分析
    2.2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性分析
        2.2.1 事故形态分析
        2.2.2 事故严重程度分析
        2.2.3 事故时间分布分析
        2.2.4 事故空间分布分析
        2.2.5 事故成因分析
    2.3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特性分析
        2.3.1 应急救援设施特性
        2.3.2 应急救援车辆特性
        2.3.3 应急救援事件类型特性
        2.3.4 应急救援时间分布特性
        2.3.5 应急救援车型使用特性
        2.3.6 多次事故应急救援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与资源调配决策体系
    3.1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需求分析
        3.1.1 构建应急救援的可靠联动机制
        3.1.2 完善应急救援系统基础设施和应用技术
        3.1.3 建立应急救援中心信息平台
        3.1.4 优化交通应急救援资源调配
        3.1.5 建设应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
    3.2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体系框架
        3.2.1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业务流程
        3.2.2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体系框架结构
        3.2.3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体系功能分析
    3.3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资源调配决策体系
        3.3.1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资源调配决策目标
        3.3.2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资源调配决策组织体系
        3.3.3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资源调配决策框架体系
        3.3.4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资源调配决策模型体系
        3.3.5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资源调配决策支撑系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设施选址的优化方法
    4.1 单目标选址模型适应性分析
    4.2 考虑地点成本的多目标选址模型
    4.3 考虑地点成本差异与需求不确定性的优化选址模型
        4.3.1 问题描述与模型假设
        4.3.2 模型改进
        4.3.3 模型求解与算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资源配置的优化方法
    5.1 基于随机约束的应急救援资源配置
        5.1.1 配置方法
        5.1.2 模型构建
        5.1.3 参数设置
    5.2 考虑二次事故的应急救援资源配置
        5.2.1 二次事故发生概率分析
        5.2.2 基于机会成本的配置模型构建
    5.3 模型算法求解
        5.3.1 配置模型算法概述
        5.3.2 基于随机模拟的粒子群算法
    5.4 算例分析
        5.4.1 考虑当前事故的救援资源配置算例分析
        5.4.2 考虑二次事故的救援资源配置算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资源派遣的优化方法
    6.1 考虑直接成本的应急救援资源派遣
        6.1.1 模型构建
        6.1.2 算例分析
    6.2 考虑机会成本的应急救援资源派遣
        6.2.1 模型构建
        6.2.2 算例分析
    6.3 考虑救援路径拥挤状态的应急救援资源派遣
        6.3.1 模型构建
        6.3.2 算例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高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案例自动检索
    7.1 基于最近相邻法的案例自动检索
    7.2 基于整体相似度的案例自动检索
        7.2.1 特征属性分类
        7.2.2 属性权重赋值
        7.2.3 结构相似度计算
        7.2.4 模糊属性相似度计算
        7.2.5 整体相似度计算
    7.3 算例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高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8.1 系统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8.1.1 系统设计的目标
        8.1.2 系统设计的原则
    8.2 用户需求分析
        8.2.1 系统应用对象
        8.2.2 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
    8.3 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8.3.1 应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架构设计
        8.3.2 应用软件结构体系设计
        8.3.3 软件功能模块设计
        8.3.4 数据组织设计
        8.3.5 模型库与运行模块设计
        8.3.6 救援预案设计
    8.4 决策支持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成果
    9.2 主要创新点
    9.3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9)基于预案的突发地质灾害智能应急决策支持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现状
        1.2.1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数字化研究现状
        1.2.2 智能化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及技术研究现状
        1.2.3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及决策体系研究
    §2.1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与机制
        2.1.1 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2.1.2 应急管理机制
    §2.2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业务模型分析
        2.2.1 灾害预防与预警
        2.2.2 灾险情速报与处理
        2.2.3 灾害应急响应与处置
    §2.3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决策知识分析
        2.3.1 知识的定义及特点
        2.3.2 地质灾害应急决策知识组成
        2.3.3 地质灾害应急决策知识特征与结构
        2.3.4 地质灾害应急决策知识表示方法
    §2.4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决策体系研究
        2.4.1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决策特征
        2.4.2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决策体系
        2.4.3 地质灾害智能化应急决策支持体系构建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预案的地质灾害应急决策知识本体建模
    §3.1 本体建模相关研究
        3.1.1 本体的定义及分类
        3.1.2 本体描述语言
        3.1.3 本体建模元语
        3.1.4 语义网规则语言
        3.1.5 本体构造过程
        3.1.6 本体的功能及应用
    §3.2 应急决策知识建模要素分析
        3.2.1 应急预案结构分析
        3.2.2 应急管理实体
        3.2.3 应急行动过程
        3.2.4 应急业务规则
    §3.3 应急决策知识本体模型设计
        3.3.1 顶层本体模型
        3.3.2 应急管理实体模型
        3.3.3 应急行动过程本体模型
        3.3.4 应急决策本体模型概念及关系
        3.3.5 应急业务规则模型
    §3.4 应急决策知识建模与应用
        3.4.1 建模要素分析
        3.4.2 预案知识本体建模
        3.4.3 应急决策知识本体模型应用实例
    §3.5 小结
第四章 事件态势驱动的地质灾害智能应急决策支持模型
    §4.1 地质灾害智能化应急决策支持模型
    §4.2 地质灾害应急态势感知
        4.2.1 应急态势感知三层模型
        4.2.2 应急态势感知过程
    §4.3 基于事件信息流的应急决策知识服务
        4.3.1 决策知识存储与服务目录
        4.3.2 地质灾害事件信息流分析
        4.3.3 应急决策知识服务过程
    §4.4 事件态势驱动决策知识本体推理
        4.4.1 本体推理的作用
        4.4.2 混合模式的推理方法及策略
        4.4.3 知识本体推理环境构建
        4.4.4 态势驱动的知识推理过程
    §4.5 基于事件态势的空间辅助决策分析
        4.5.1 空间辅助决策应用场景
        4.5.2 空间辅助决策分析过程
    §4.6 小结
第五章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智能化原型系统
    §5.1 系统设计目标与原则
        5.1.1 系统设计目标
        5.1.2 系统设计原则
    §5.2 应急预案执行流程分析
    §5.3 系统总体设计
        5.3.1 系统总体架构
        5.3.2 系统基本功能设计
        5.3.3 系统开发环境
    §5.4 系统实现
    §5.5 系统主要功能
        5.5.1 灾害警报
        5.5.2 响应决策
        5.5.3 灾害识别
    §5.6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本文创新点
    §6.3 进一步工作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智能管理与应用系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智能管理与应用概述
    2.1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概述
        2.1.1 应急预案的内涵
        2.1.2 应急预案的分类与分级
        2.1.3 应急预案的功能
        2.1.4 应急预案管理的内容
    2.2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智能管理与应用概述
        2.2.1 应急预案智能管理与应用的内涵
        2.2.2 应急预案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关系
    2.3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智能管理与应用系统概述
        2.3.1 应急预案智能管理与应用系统的内涵
        2.3.2 应急预案智能管理与应用系统的作用与意义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际国内应急预案智能管理与应用发展研究
    3.1 美国应急预案智能管理与应用的发展
        3.1.1 美国应急预案发展情况
        3.1.2 美国应急预案智能管理与应用系统的发展情况
        3.1.3 美国 NIMS 系统的功能分析
    3.2 德国应急预案智能管理与应用的发展
        3.2.1 德国的应急预案发展情况
        3.2.2 德国应急预案智能管理与应用系统的发展情况
        3.2.3 德国 deNIS II 系统功能分析
    3.3 国外案例的启示和经验借鉴
    3.4 我国应急预案智能管理与应用情况
        3.4.1 我国应急预案的发展情况
        3.4.2 我国应急预案智能管理与应用系统的发展情况
        3.4.3 我国应急预案智能管理与应用系统建设的方向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应急预案智能管理与应用系统总体分析
    4.1 系统的建设目标和原则
        4.1.1 建设目标
        4.1.2 建设原则
    4.2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4.2.1 高效可操作的智能化应急预案
        4.2.2 平战相结合的一体化系统
        4.2.3 地理空间信息多层显示和定位
        4.2.4 应急联动部门的实时有效沟通
        4.2.5 应急资源合理调配与实时管理
        4.2.6 应急处置的智能辅助决策支持
    4.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4.3.1 功能需求的内容
        4.3.2 应急预案智能管理
        4.3.3 应急预案智能决策
        4.3.4 应急预案智能应用
        4.3.5 应急预案知识库
    4.4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4.4.1 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4.4.2 系统层次结构设计
        4.4.3 系统部署方案设计
    4.5 系统技术路线选择
        4.5.1 系统开发方法
        4.5.2 系统硬件配置
        4.5.3 系统开发重点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急预案智能管理与应用子系统设计
    5.1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5.1.1 系统组成与结构
        5.1.2 子系统功能简介
    5.2 应急预案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5.2.1 应急预案的表示
        5.2.2 应急预案的索引
        5.2.3 系统的功能设计
    5.3 智能决策辅助系统设计
        5.3.1 系统的基本结构
        5.3.2 应急预案的匹配
        5.3.3 智能决策的过程
        5.3.4 系统的功能设计
    5.4 应急预案智能应用系统设计
        5.4.1 GIS 的技术结构
        5.4.2 基于 GIS 的应用
        5.4.3 系统的功能设计
    5.5 应急预案知识库系统设计
        5.5.1 预案知识库组成
        5.5.2 系统的功能设计
    5.6 其他支持系统设计
        5.6.1 应急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5.6.2 系统基本数据管理系统设计
        5.6.3 应急报送通知系统设计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四、城市应急指挥基于GIS的智能辅助决策探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rcGIS的电网应急防灾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黄璐璐.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2]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无人机城市应急救援决策辅助系统设计[J]. 秦伟,林雪茹,赵文峰,刘晓荣. 医疗卫生装备, 2019(10)
  • [3]基于GIS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系统研究与开发[D]. 冯骏.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6)
  • [4]水污染事件动态模拟仿真与应急管理研究[D]. 高阳.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1)
  • [5]智慧城市中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设计研究[D]. 兰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6]基于移动终端的公共建筑物智能消防疏散系统研究[D]. 郑彦龙.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7]面向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 赵朋. 长安大学, 2019(01)
  • [8]高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资源调配决策方法研究[D]. 濮居一. 东南大学, 2019(01)
  • [9]基于预案的突发地质灾害智能应急决策支持模型研究[D]. 刘晓慧. 中国地质大学, 2014(11)
  • [10]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智能管理与应用系统构建研究[D]. 赵婷. 南京邮电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