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茜素红薄膜修饰电极对NO_2的电催化作用~-

聚茜素红薄膜修饰电极对NO_2的电催化作用~-

一、聚茜素红薄膜修饰电极对NO_2~-的电催化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邹娜[1](2021)在《生物液体中三种RONSS小分子的电化学实时连续传感》文中研究表明生物标志物分子中的活性氧、活性氮和活性硫(RONSS)参与细胞氧化还原平衡态的维持,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深入理解并阐明RONSS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氧化还原平衡的调控机制,可避免应激反应带来的机体核酸和蛋白质的氧化损伤,还可用于疾病的筛查、辅助诊断和新药新疗法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价。这些研究都离不开对RONSS含量准确而快速的检测,但是生物液体中RONSS物种反应性高、扩散快并具有瞬态转化特性,实时连续检测具有巨大的挑战性。基于电化学伏安分析法的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和易于小型化的特点,使在生物液体环境中进行实时和连续测量RONSS物种成为可能。复合纳米材料和生物识别元素在构筑传感界面上的应用是传感器常用的信号放大策略,是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必由之路。贵金属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过渡金属及其氧化物纳米材料和导电聚合物材料都是最合适的电极修饰材料。电极表面可用多种不同组合的修饰剂进行沉积,单个修饰电极的特性分析对于合理地选择合适的修饰材料是至关重要的。理想的传感器最终取决于实际应用,灵敏度、选择性、长期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这些指标在定性定量保证中同样重要。本文分成五部分对三种生物活性小分子双氧水(H2O2)、硫化氢(H2S)和一氧化氮(NO)的电化学传感进行了研究。(1)使用1-氨基芘作为中间连接物构建监测H2O2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传感界面1-氨基芘一端含有氨基可以和HRP共价连接,另一端是共轭芳基能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发生π-π共轭作用。酶的共价连接可以阻止电极使用过程中的酶的浸出,而π-π共轭作用可以加快电子传递,从而实现酶的高效、定向固定化。HRP-AP/RGO传感界面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法和恒电位安培法(CPA)进行测定,在优化条件下,传感器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5μM到28.5μM,最低检测限为0.5μM,传感器稳定性好,选择性高,适宜监测生物液体中的H2O2浓度变化。(2)以牛血清蛋白为模板用生物矿化法合成了二氧化锰纳米材料,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验证了材料的成功合成及二维片状形貌。然后将其与导电性能良好的RGO杂化,用于生物环境H2O2电化学传感。结果表明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在20 n M到5μM和5μM到800μM范围内对双氧水电流响应具有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14.92 n M(S/N=3),稳定性、重复性和选择性好,可用于真实生物环境下H2O2含量的监测。(3)用高温热解法以荷叶为原料制备了生物质碳材料(Bcn),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纳米Cu Fe2O4,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SEM、ATR-FTIR表征了产物的元素组成和表面形貌。将导电和负载能力优良的Bcn与电催化剂纳米Cu Fe2O4相结合复合修饰于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生理p H下H2S电化学传感器。使用C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CPA对传感器的灵敏度、选择性、稳定性分别进行考察,发现复合材料的使用避免了氧化副产物硫在电极表面的沉积和生物环境中电活性物质的干扰。Cu Fe2O4/Bcn构筑的传感器在5 n M-10μM浓度范围内,能灵敏准确地对H2S产生响应信号,并在模拟伤口液中对H2S有较高的灵敏度留存率。(4)三脉冲安培法(TPA)可以提供离散的清洁和测量脉冲,消除硫沉积带来的电极表面钝化。在电极表面修饰贵金属材料或导电聚合物薄膜,能稳定传感器性能,提高选择性。选用纳米金、纳米铂和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修饰电极分别构筑电化学传感器并对H2S传感性能进行单独考察。根据CPA和TPA对H2S和四种主要干扰物抗坏血酸(AA)、多巴胺、尿酸和肾上腺素的电流响应计算灵敏度和最低检测限,将选择性系数进行综合比较确定最优化的电极修饰方案为使用PEDOT/Au复合膜修饰电极和TPA技术。并且传感器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可用于模拟真实生物环境中H2S电化学连续监测。(5)NO的直接电化学氧化发生在较高的电位,因此对其传感器选择性的定量考察很有必要。分别使用滴涂法、电化学沉积法和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碳纳米管传感界面(CNT/GCE)、Ti3C2传感界面(Ti3C2/GCE)、纳米金传感界面(Au/GCE)和聚1-氨基-5奈酚电聚合膜传感界面。使用DPV法研究了四种传感界面对NO和三种干扰物AA、半胱氨酸、亚硝酸盐的伏安响应,计算对应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干扰系数,优化出性能最好的传感界面为Ti3C2/CNT/GCE,并在模拟真实生物液体中评估其使用性能良好。本论文有68幅图、9个表和315篇参考文献。

陈春香[2](2020)在《染料聚合膜传感器的制备工艺及检测水体中硝基呋喃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染料作为一种化工产品,主要用途是对纤维或其它材料的印染,因为有机染料的分子结构中具有共轭结构与氨基、羟基等电子供体,其可发生电化学聚合反应,而能被用于传感器的制备。本研究以染料茜素红和酸性铬蓝K为材料,以玻碳电极为基底电极,进行了染料聚合膜传感器的制备工艺、电化学性能及对养殖水体中违禁药物硝基呋喃类药物的检测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电化学聚合工艺,通过在玻碳电极上电聚合茜素红制备了聚茜素红膜传感器(PAR/GCE),并对其制备工艺和检测应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制备过程中茜素红溶液的浓度、p H值与扫速、电位区间等对在玻碳电极上形成的茜素红聚合膜的形貌与电化学性能均有极大的影响,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将玻碳电极浸于0.2 mmol/L茜素红溶液(p H=2.0 B-R)中,在-1.0V~2.2V的电位区间内,在125 m V/s的扫速下,运行循环伏安程序,扫描15圈。使用扫描电镜、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谱与差分脉冲伏安法对聚合膜进行了形貌和电化学表征,结果说明聚合膜的形貌呈颗粒状且其导电性良好,对硝基呋喃类药物在玻碳电极上产生的电信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检测呋喃西林(NFz)、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的线性范围和检测限分别为:3.0~50.0μmol/L,0.33μmol/L;10.0~40.0μmol/L,0.73μmol/L;50.0~140.0μmol/L,1.56μmol/L。在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下制备该传感器并应用于养殖水体中硝基呋喃代表物质NFz的检测,样品检测的回收率为94.5%~104.8%,说明该传感器适用于养殖水体中硝基呋喃药物的检测。2.使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酸性铬蓝K传感器(PACBK/GCE)并将其应用于养殖水体中硝基呋喃代表物质呋喃西林的检测中。通过对传感器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制备了电化学性能优异,且对NFz响应极强的聚酸性铬蓝K薄膜传感器。研究表明,制备工艺中的酸性铬蓝K浓度、p H值、支持电解质的种类、循环伏安程序的扫速与电位区间等条件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有十分显着的影响。最优的制备工艺条件为:将玻碳电极浸于0.5 mmol/L酸性铬蓝K溶液(p H=8.0PBS)中,于-1.0~2.0V电位区间内,75 m V/s扫速下,运行CV扫描18圈。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传感器,表面形貌呈现出细小片状连接且多孔隙的状态,循环伏安分析表明有效表面积增大且导电性良好。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重现性与抗干扰性能,制备后经活化可重复多次使用。在优化后的检测条件下将其应用于水体中硝基呋喃类药物的测定,其对NFz、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的线性范围与检出限分别是:0.2~15.0μmol/L,0.028μmol/L;5.0~30.0μmol/L,0.072μmol/L;10.0~60.0μmol/L,0.19μmol/L。NFz在聚酸性铬蓝K膜修饰传感器上的电化学反应过程呈现出受吸附控制的特征。该传感器应用于检测养殖水体中硝基呋喃代表物质NFz,加标回收率在88.6%~110.6%之间,说明将该传感器应用于NFz的检测中具有应用价值。

郑霄[3](2020)在《基于有机染料纳米复合材料的一氧化氮电化学传感研究》文中提出一氧化氮(NO)是一种无色气体,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环境污染物,后来研究发现NO在人体内可以产生血管舒张作用。NO在生物系统中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信使分子,在心血管调节、神经元系统以及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还可作为组织损伤的标志物,NO浓度的改变还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癌症等,因此它在生理过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NO的半衰期很短,并且化学反应活性高,因此准确的测量NO浓度变得很困难。目前用于NO检测的方法有化学发光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电子自旋共振光谱法以及电化学传感法,其中,电化学传感法因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速,选择性好,可以实现实时在线检测等优势,而在NO测定领域备受青睐。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NO敏感功能材料。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导电性好、卓越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电催化活性等优势,因此被广泛的用来修饰电极制备电化学传感器。有机染料因其具有复杂和特定的结构,使得聚有机染料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如今有机染料在修饰电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本论文中,选用有机染料(偶氮胭脂红、溴甲酚绿、灿烂甲酚蓝)与纳米材料(石墨烯、金纳米颗粒)作为修饰剂,制备了新型的NO电化学传感器,并且对三种染料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Nafion-聚偶氮胭脂红B-石墨烯复合膜的NO电化学传感:采用滴涂法将石墨烯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然后在修饰电极表面电聚合一层聚偶氮胭脂红,制得聚偶氮胭脂红B-石墨烯复合膜的NO电化学传感器。我们对该复合膜进行了扫描电镜表征并对NO在该传感器的电化学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现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等优点。2、基于Nafion-聚溴甲酚绿-石墨烯复合膜的NO电化学传感:利用KClO4+Na2CO3对玻碳电极表面进行了活化,有效改善了电极的表面性能。利用简单的滴涂法和电聚合方法将石墨烯和溴甲酚绿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得了NO电化学传感器,该NO电化学传感器对NO有很好的电催化作用。用扫描电镜对聚溴甲酚绿-石墨烯复合膜修饰活化玻碳电极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膜电极表面疏松有孔,增大了电极的比表面积,有助于电子转移,从而提高了NO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3、基于纳米金-聚灿烂甲酚蓝复合物的新型NO电化学传感器:采用二步法电聚合灿烂甲酚蓝在玻碳电极表面,然后电沉积纳米金颗粒在修饰电极表面,制得一种基于纳米金-聚灿烂甲酚蓝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的NO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对纳米金-聚灿烂甲酚蓝复合膜修饰电极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对该复合膜进行了电化学交流阻抗表征和扫描电镜表征,发现该复合膜在电极表面呈现三维多孔结构,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电化学催化性能。

闫璟[4](2017)在《蒽醌类染料在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及电催化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蒽醌类有机染料非常有利于分子在电极表面的吸附,而且其自身也有着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可以起到媒介体作用,因此经常被用来修饰电极。本文选用蒽醌类染料作为修饰剂,采用电化学聚合的方式将茜素红、大黄素、大黄酸修饰到裸碳糊电极表面,并用所制备的修饰电极研究了黄酮类药物以及常见水体污染物的电化学行为。论文主要包括七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碳糊电极以及修饰碳糊电极的制备,然后对聚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以及性质和特点进行了一个详细的论述,最后对修饰电极的表征方法以及电分析技术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第二部分采用电化学聚合方式制成了聚茜素红修饰碳糊电极(PARS/CPE),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红外光谱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ARS/CPE进行了表征。讨论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发现,槲皮素在CPE上几乎无峰,而在修饰电极上氧化峰电流显着增大,表明PARS/CPE对槲皮素的氧化具有非常强的电催化活性。通过研究扫速与峰电流的关系可以发现槲皮素在电极上发生的氧化反应是受吸附控制的。并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对槲皮素进行了含量测定,发现其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1.0×10-58.0×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也比较低,达到了1.0×10-6mol·L-1。PARS/CPE有着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对实际样品的测定也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第三部分先将β-环糊精和茜素红经过超声震荡混合均匀,形成β-环糊精包结物,然后通过共聚制备了β-环糊精包结茜素红修饰碳糊电极(ARS/β-CD/CPE),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观察了裸电极和修饰电极的表面并进行了比较,研究了水体污染物亚甲基蓝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电化学聚合,β-环糊精包结茜素红被成功修饰到了碳糊电极表面,SEM显示在电极表面上出现了一些小的颗粒,这些颗粒使电极的比表面积得到了明显的增大。计算了亚甲基蓝在该修饰电极上的吸附量Г=4.99×10-7mol/cm2、电荷转移系数α为0.72。第四部分以大黄酸为修饰剂制备了聚大黄酸修饰碳糊电极(PR/CPE),优化了电极制备条件,并以铁氰化钾为探针对大黄酸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与裸CPE相比较,ipa/ipc更接近于1,说明经过大黄酸修饰的碳糊电极电催化性能变得更加优异,接着用该修饰电极研究了甲基橙的电化学行为,结果发现甲基橙在PR/CPE上峰电流显着增加,并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对甲基橙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发现,甲基橙的还原峰电流与浓度在1.0×10-61.0×10-5mol·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出限(3S/N)达到了5.0×10-7mol·L-1。第五部分先用掺杂的方式将纳米氧化锌(n-ZnO)和石墨粉混合均匀制备成n-ZnO/CPE,然后再通过电化学聚合的方式将大黄素修饰到了n-ZnO/CPE表面,制备了PE/n-ZnO/CPE,用红外光谱法、循环伏安法以及交流阻抗法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对电化学聚合的条件也进行了优化,研究了芦丁在PE/n-ZnO/CPE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n-ZnO和大黄素的协同作用,芦丁的峰电流在PE/n-Zn O/CPE上得到了显着的增大,该电化学过程受吸附控制,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确定了芦丁的线性检测范围,这种制备修饰电极的方法不仅简单,而且灵敏度高,稳定性也比较好,用该修饰电极对芦丁药片中的芦丁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第六部分采用掺杂-电聚合的方式制备了聚大黄素/介孔二氧化铈修饰电极(PE/m-CeO2/CPE),优化了制备电极过程中的各种条件,然后探讨了双酚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与裸电极相比,由于介孔二氧化铈和大黄素的协同作用,该修饰电极对双酚A的响应电流得到明显的增大,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对双酚A进行了含量测定,发现双酚A线性测定的浓度范围是2.0×10-53.0×10-4mol·L-1,该方法的检出限达到了1.0×10-6mol·L-1。第七部分阐述了研究结论及对电化学分析技术的展望。

顾玲,刘彦平,闫璟,柯苗,张苗[5](2017)在《维生素B2在聚茜素红S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碳糊电极(CPE)上制备了聚茜素红S薄膜修饰碳糊电极(ARS/CPE),运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维生素B2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 4.6的0.1mol·L-1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该修饰电极对维生素B2的氧化还原反应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扩散系数(D)为3.26×10-5cm2·s-1,电荷转移系数(α)为0.817 4。维生素B2的浓度在1.0×10-68.0×10-4 mol·L-1之间与其对应的氧化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2.5×10-8 mol·L-1。方法用于维生素B2片的分析,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1.8%2.7%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9.5%102%之间。

顾玲,闫璟,柯苗[6](2016)在《聚茜素红膜修饰碳糊电极对槲皮素的电催化氧化研究》文中提出制备了聚茜素红膜修饰碳糊电极,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法(IR)及电化学法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槲皮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发现:在p H 7.0的磷酸盐(PBS)缓冲溶液中,修饰电极对槲皮素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氧化反应是受吸附控制的两电子、两质子过程。在优化条件下,槲皮素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58.0×10-4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0×10-6mol·L-1。该修饰电极制备方法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用于实际样品中槲皮素的含量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顾玲,刘彦平,闫璟,柯苗[7](2016)在《聚茜素红S修饰碳糊电极测定镉》文中提出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碳糊电极(CPE)上成功地制备了聚茜素红S薄膜修饰碳糊电极(ARS/CPE),研究了镉离子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 H=4.8的0.2 mol/L Clark-Lubs缓冲溶液中,修饰电极对Cd2+的氧化溶出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阳极溶出峰电流与Cd2+的浓度在4.0×10-78.0×10-6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0×10-9mol/L,加标回收率在98.8%102.6%。所制备的修饰电极对水样中Cd2+的测定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干扰小的优点。

吴海霞,何小荣,王雪香,王焕梅,尚秀丽[8](2012)在《有机染料类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就近年来有机染料类聚合物修饰电极(包括甲基蓝、中性红、茜素红、亮甲酚蓝酚藏花红等)修饰电极的发展及应用做了综述。此类电极的应用检测集中在多巴胺、抗坏血酸、过氧化氢、葡萄糖、部分药物等,未来研究的重点是扩大分析检测的对象,建立制备方便,性能稳定的修饰电极,实现更方便、快速的在线分析检测。

张艺[9](2010)在《聚合染料修饰电极检测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电聚合的方式制作了三种聚合染料修饰电极,并应用于有机污染物的分析,获得良好的结果。1、制备了聚酸性铬蓝K修饰电极(pACBK/GC)。研究了pACBK/GC对三种苯二酚异构体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和选择性能。优化的测定条件:在0.1 mol·L-1,pH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采用背景扣除线性扫描伏安法。邻苯二酚在1×10-5~7×10-4 mol·L-1范围内,校正方程为Ipa=13.5+88568.6C,回归系数为0.993,检测下限为5×10-6mol·L-1;对苯二酚在1×10-5-1×10-3mol·L-1范围内,校正方程为Ipa=4.79+33556.1C,回归系数为0.994,检测限为5×10-6mol·L-1;间苯二酚在1×10-5-7×10-4 mol·L-1范围内,校正方程为Ipa=2.03+12519.4C,回归系数为0.996,检测限为5×10-6mol·L-1。对实际D-72#冲洗废液样品进行测定。2、通过电聚合染料溴酚蓝于玻碳电极上制备了聚溴酚蓝修饰玻碳电极(pBPB/GC).电化学方法研究了pBPB/GC电极。考察pBPB/GC电极对p-硝基苯酚与m-硝基苯酚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和选择性能。优化了测定条件:在0.1 mol·L-1,pH5.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采用背景扣除线性扫描伏安法。p-硝基苯酚在8×10-6~2×10-4mol·L-1的范围内,校正方程为Ipc=-0.8675+0.2374C,回归系数为0.994,检测限为4×10-6mol·L-1;m-硝基苯酚在8×10-6~2×10-4mol·L-1的范围内,校正方程为Ipc=-0.8783+0.3629C,回归系数为0.998,检测限为4×10-6mol·L-1。测定了实际工业废水样品。3、通过电聚合染料茜素红于玻碳电极上构建了聚茜素红修饰玻碳电极(pARS/GC)。电化学方法研究了pARS/GC电极。研究了pARS/GC电极对三种苯二酚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和选择性能。优化了测定条件:在0.1 mol·L-1,pH7.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采用背景扣除线性扫描伏安法。间苯二酚在2×10-5-5×10-4的范围内,校正方程为Ipa=-5.929-0.8338C,回归系数为0.996,检测限为1×10-5mol·L-1;邻苯二酚在2×10-5-8×10-4的范围内,校正方程为Ipa=-3.651-0.3374C,回归系数为0.996,检测限为1×10-5mol·L-1;对苯二酚在2×10-5-6.5x10-4的范围内,校正方程为Ipa=-3.854-0.4783C,回归系数为0.994,检测限为1×10-5mol·L-1。测定了实际废水样品,结果满意。

毛雪雯[10](2010)在《应用染料修饰制备无酶传感器检测有机磷农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有机磷农药的大量使用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引起众多食品安全事件,使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重大损失。有机磷农药的危害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我国在防治农药污染和农残检测上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久效磷和对硫磷等有机磷农药因毒性强,降解半衰期长,已成为农产品加工、流通和贸易中的一个重点检测对象。目前检测有机磷农药的方法有光谱法、试纸法、色谱法和免疫法等,这些方法或由于灵敏度不高、耗材成本较大、分析周期较长、仪器设备昂贵、样品前处理复杂以及需要能熟练使用仪器的技术人员,特别是无法进行现场分析和在线检测,而使它们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所以迫切需要一种适用于现场和在线分析的、快速定性、准确定量、灵敏实用的有机磷农药监测和检测的分析器件及方法。本文以有机磷农药为研究对象,采用吸附法和电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多种染料修饰电极,无需酶修饰,直接检测有机磷农药,其基本内容如下:1.以中性红染料作为修饰剂,采用物理吸附法将其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中性红薄膜修饰电极,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表明中性红在玻碳电极上吸附前后,未发生改变。进而研究了久效磷有机磷农药在中性红薄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久效磷的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在0.01~0.10μg/mL的范围内,久效磷的浓度与其还原峰电流成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9.7×10-3μg/mL。2.以玻碳电极为基体电极,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结晶紫薄膜修饰电极,并研究了其催化机理以及久效磷在其上的电催化活性。试验表明,该方法用于久效磷测定时操作简便,检出限达0.0086μg/mL,标准偏差为4.31%,好于采用吸附法制备的修饰电极,在30天内使用该电极进行间断检测之后,仍能保持75.7%的活性,适合现场和在线检测。3.应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电化学聚合法制备聚茜素红薄膜修饰电极(PARE)的条件,经分析得到茜素红在玻碳电极上的最佳修饰条件。并以对硫磷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各试验条件,建立起一种直接测定对硫磷的电化学方法。

二、聚茜素红薄膜修饰电极对NO_2~-的电催化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茜素红薄膜修饰电极对NO_2~-的电催化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液体中三种RONSS小分子的电化学实时连续传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生物标志物及活性氧氮硫
    1.2 电化学传感分析方法概述
    1.3 双氧水传感研究进展
    1.4 硫化氢传感研究进展
    1.5 一氧化氮传感研究进展
    1.6 研究目标和内容
2 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氨基芘的电化学酶传感器检测生物液体中H_2O_2
    2.1 引言
    2.2 传感器的构建与电化学检测方法
    2.3 HPR-AP/RGO杂化材料的表征
    2.4 电化学传感实验条件的优化
    2.5 传感器对H_2O_2的电化学响应
    2.6 酶传感器性能评价
    2.7 本章小结
3 基于二氧化锰纳米片催化的超灵敏H_2O_2电化学传感
    3.1 引言
    3.2 MnO_2纳米材料的合成及传感器的构建
    3.3 MnO_2纳米材料和工作电极的表征
    3.4 MnO_2NFs/RGO复合材料对H_2O_2的电催化响应
    3.5 H_2O_2电化学传感实验条件的优化
    3.6 传感器安培电流响应及实用性能评价
    3.7 本章小结
4 纳米铁酸铜/生物质碳复合材料构筑H_2S生物传感器
    4.1 引言
    4.2 CuFe_2O_4纳米材料和生物质碳的合成及传感器的构建
    4.3 CuFe_2O_4和生物质碳材料的表征
    4.4 CuFe_2O_4/Bcn纳米材料对H_2S的电催化响应
    4.5 传感器检测H_2S实验条件的优化
    4.6 传感器对H_2S的安培时间电流响应
    4.7 H_2S传感器稳定性、重复性、选择性和兼容性评价
    4.8 本章小结
5 不同电化学催化界面上H_2S传感性能比较
    5.1 引言
    5.2 传感界面的构建和选择性评估方法
    5.3 裸电极对H_2S的循环伏安响应特性
    5.4 传感界面的表征和对H_2S响应敏感度的比较
    5.5 不同传感界面对四种干扰物的安培响应比较
    5.6 优化的传感界面对H_2S的传感性能考察
    5.7 本章小结
6 差分脉冲伏安法下四种传感界面对NO电化学性能影响评价
    6.1 引言
    6.2 NO传感界面的构建及性能评估方法
    6.3 四种NO传感界面的表面形貌和差分脉冲响应
    6.4 四种传感界面对三种干扰物的选择性研究
    6.5 优化传感界面的性能评估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创新点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染料聚合膜传感器的制备工艺及检测水体中硝基呋喃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化学传感器概述
        1.2.1 化学传感器的类型
        1.2.2 制备化学传感器的常用材料
        1.2.3 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工艺
        1.2.4 化学传感器电化学性能的表征
    1.3 硝基呋喃类药物检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色谱检测技术
        1.3.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3.3 极谱检测技术
        1.3.4 传感器检测技术
    1.4 染料在制备化学传感器中的研究进展
        1.4.1 茜素红在制备化学传感器中的研究进展
        1.4.2 酸性铬蓝K在制备化学传感器中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第2章 PAR/GCE传感器的制备工艺
    2.1 实验部分
        2.1.1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2.1.2 实验主要溶液的配制方法
        2.1.3 PAR/GCE传感器的制备工艺
        2.1.4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PAR/GCE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
        2.2.2 电聚合过程机理的讨论
        2.2.3 PAR/GCE的形貌表征与电化学表征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PAR/GCE传感器的测试应用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3.1.2 实验主要溶液的配制方法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PAR/GCE传感器对NFz的检测应用条件优化
        3.2.2 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3.2.3 PAR/GCE的重现性、稳定性与选择性
        3.2.4 实际样品的检测
        3.2.5 相关机理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PACBK/GCE传感器的制备工艺
    4.1 实验部分
        4.1.1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4.1.2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4.1.3 PACBK/GCE传感器的制备工艺
        4.1.4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PACBK/GCE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
        4.2.2 PACBK/GCE的形貌表征及电化学表征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PACBK/GCE传感器的测试应用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5.1.2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5.1.3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PACBK/GCE传感器对NFz的检测应用条件优化
        5.2.2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5.2.3 PACBK/GCE的重现性、稳定性与抗干扰实验
        5.2.4 实际样品的检测
        5.2.5 传感器反应机理讨论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3)基于有机染料纳米复合材料的一氧化氮电化学传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一氧化氮的生理功能
    1.2 NO的分析检测
        1.2.1 电化学传感法检测NO的机理
        1.2.2 NO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1.3 NO敏感功能材料在NO电化学传感的应用
        1.3.1 有机染料
        1.3.2 碳纳米材料
        1.3.3 金属纳米材料
    1.4 选题思路
第二章 Nafion-聚偶氮胭脂红B-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在NO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不同修饰电极的制备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实验条件优化
        2.3.2 NO传感器氧化机理的探讨
        2.3.3 复合膜修饰电极的NO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考察
    2.4 结论
第三章 Nafion-聚溴甲酚绿-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在NO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复合膜电极的制备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实验条件优化
        3.3.2 传感机理探讨
        3.3.3 复合膜修饰电极的NO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考察
    3.4 结论
第四章 一种基于纳米金-聚灿烂甲酚蓝复合物的新型NO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修饰电极的制备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实验条件优化
        4.3.2 AuNPs/PBCB/GCE的表征
        4.3.3 电化学传感器对NO的检测
    4.4 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致谢

(4)蒽醌类染料在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及电催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碳糊电极及化学修饰碳糊电极
        1.1.1 碳糊电极
        1.1.2 化学修饰碳糊电极
        1.1.3 化学修饰电极在分析化学中的意义
    1.2 聚合物修饰电极
        1.2.1 聚合物修饰电极的种类
        1.2.2 聚合物修饰电极的特点
        1.2.3 聚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
    1.3 有机染料修饰剂电极及应用
    1.4 修饰电极常用的表征及测试方法
        1.4.1 修饰电极的表征方法
        1.4.2 修饰电极的测试方法
    1.5 论文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1.5.1 论文选题依据
        1.5.2 研究内容
2 聚茜素红膜修饰碳糊电极对槲皮素的电催化氧化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CPE的制备
        2.1.3 PARS/CPE的制备
        2.1.4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SEM表征
        2.2.2 电化学表征
        2.2.3 计时电量法表征
        2.2.4 红外光谱表征
        2.2.5 PARS/CPE电极对槲皮素的电催化作用
        2.2.6 实验条件的优化
    2.3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2.4 PARS/CPE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2.5 干扰实验
    2.6 样品含量及回收率的测定
    2.7 本章小结
3 β-环糊精包结物修饰碳糊电极对水体污染物亚甲基蓝的检测
    3.1 实验部分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CPE的制备
        3.1.3 PARS/CPE、β-CD/CPE、ARS/β-CD/CPE的制备
        3.1.4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SEM表征
        3.2.2 循环伏安表征
        3.2.3 红外光谱表征
        3.2.4 ARS/β-CD/CPE电极对亚甲基蓝的电催化作用
        3.2.5 实验条件的优化
        3.2.6 吸附量计算
    3.3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3.4 ARS/β-CD/CPE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3.5 干扰实验
    3.6 本章小结
4 聚大黄酸修饰碳糊电极对甲基橙的电催化氧化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仪器与试剂
        4.1.2 CPE的制备
        4.1.3 PR/CPE的制备
        4.1.4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循环伏安表征
        4.2.2 计时电量法表征
        4.2.3 聚大黄酸修饰碳糊电极对甲基橙的电化学响应
        4.2.4 实验条件的优化
    4.3 甲基橙在PR/CPE上的动力学研究
        4.3.1 扩散系数D的计算
        4.3.2 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f的测定
    4.4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4.5 干扰实验及稳定性和重现性测定
    4.6 本章小结
5 芦丁在聚大黄素/纳米氧化锌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仪器与试剂
        5.1.2 CPE和n-ZnO/CPE的制备
        5.1.3 PE/CPE和PE/n-ZnO/CPE的制备
        5.1.4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循环伏安表征
        5.2.2 交流阻抗表征
        5.2.3 计时电量法表征
        5.2.4 聚合膜的红外光谱表征
        5.2.5 PE/n-ZnO/CPE电极对芦丁的电化学响应
        5.2.6 实验条件的优化
    5.3 吸附量计算
    5.4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5.5 干扰实验及重现性和稳定性
    5.6 样品含量及回收率的测定
    5.7 本章小结
6 双酚A在聚大黄素/介孔二氧化铈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研究
    6.1 实验部分
        6.1.1 仪器与试剂
        6.1.2 CPE和m-CeO_2/CPE的制备
        6.1.3 PE/CPE和PE/m-CeO_2/CPE的制备
    6.2 结果与讨论
        6.2.1 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表征
        6.2.2 修饰电极对双酚A的电催化氧化
        6.2.3 实验条件的优化
    6.3 双酚A在PE/m-CeO_2/CPE上的动力学研究
        6.3.1 扩散系数D的计算
        6.3.2 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f的测定
    6.4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6.5 重现性和稳定性测定
    6.6 干扰实验及回收率测定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维生素B2在聚茜素红S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仪器工作条件
    1.3 试验方法
        1.3.1 裸碳糊电极的制备
        1.3.2 ARS/CPE的制备
        1.3.3 样品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ARS/CPE的电化学表征
    2.2 VB2在ARS/CPE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
    2.3 茜素红S在碳糊电极上聚合条件的选择
    2.4 试验条件的选择
        2.4.1 聚合扫描圈数
        2.4.2 缓冲溶液及酸度
        2.4.3 扫描速率
    2.5 VB2在ARS/CPE上的电化学参数的计算
        2.5.1 电极面积及扩散系数
        2.5.2 VB2在ARS/CPE上的吸附量
        2.5.3 电荷转移系数
    2.6 干扰试验
    2.7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2.8 ARS/CPE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2.9 样品分析

(6)聚茜素红膜修饰碳糊电极对槲皮素的电催化氧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修饰电极的制备
        1.2.1 CPE的制备
        1.2.2 PARS/CPE的制备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PARS/CPE的表征
        2.1.1 SEM表征
        2.1.2 电化学表征
        2.1.3 计时电流法表征
        2.1.4 红外光谱表征
    2.2 PARS/CPE电极对槲皮素的电催化作用
    2.3 实验条件的优化
        2.3.1 聚合圈数的影响
        2.3.2 聚合缓冲溶液种类及p H的影响
        2.3.3 测定时缓冲溶液种类及p H的影响
        2.3.4 扫速的影响
    2.4 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2.5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2.6 PARS/CPE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2.7 干扰实验
    2.8 样品含量及回收率的测定

(7)聚茜素红S修饰碳糊电极测定镉(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 1 仪器与试剂
    1. 2 修饰电极的制备
        1. 2. 1 CPE的制备
        1. 2. 2 ARS / CPE的制备
    1. 3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 1 茜素红在碳糊电极上聚合条件选择
    2. 2 ARS / CPE的电化学表征
    2. 3 ARS / CPE电极对Cd2 +的电催化作用
    2. 4 实验条件优化
        2. 4. 1 聚合圈数对峰电流的影响
        2. 4. 2 测试电解质缓冲溶液及p H选择
        2. 4. 3 扫描速度的选择
        2. 4. 4 富集电位和富集时间
    2. 5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2. 6 重现性和稳定性
    2. 7 干扰因子的测定
    2. 8 水样测定
3 结论

(8)有机染料类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
2 修饰电极的应用
    2.1 多巴胺
    2.2 抗坏血酸
    2.3 葡萄糖
    2.4 过氧化氢
    2.5 尿酸
    2.6 药物类
    2.7 嘌呤类
    2.8 NO-2
    2.9 NADH
    2.10 其它类
3 展望

(9)聚合染料修饰电极检测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概述
    1.2 化学修饰电极
    1.3 化学修饰电极的分类与制备
        1.3.1 吸附法
        1.3.2 聚合物薄膜法
        1.3.3 组合法
        1.3.4 其他方法
    1.4 化学修饰电极的应用
        1.4.1 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1.4.2 在分析化学上的应用
        1.4.3 在环境监测的应用
    1.5 聚合染料电极
        1.5.1 染料的分类及其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1.5.2 聚合染料电极的制备与应用
    1.6 硝基苯酚和苯二酚的危害及测定方法
        1.6.1 硝基苯酚的危害及测定方法
        1.6.2 苯二酚的危害及测定方法
    1.7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2章 聚酸性铬蓝K修饰玻碳电极对苯二酚异构体的电化学及其应用
    2.1 实验部分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构建聚酸性铬蓝K修饰玻碳电极(pACBK/GC)
        2.1.3 分析过程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构建聚酸性铬蓝K修饰玻碳电极
        2.2.2 聚酸性铬蓝K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特征
        2.2.3 苯二酚异构体在聚酸性铬蓝K修饰玻碳电极直接电化学
        2.2.4 酸度和底液的影响
        2.2.5 校正曲线
        2.2.6 共存物质的干扰
        2.2.7 样品的测定
    2.3 结论
第3章 聚溴酚蓝修饰玻碳电极伏安法同时测定硝基苯酚异构体
    3.1 实验部分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构建聚溴酚蓝修饰玻碳电极
        3.1.3 分析过程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构建聚溴酚蓝修饰玻碳电极
        3.2.2 聚溴酚蓝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3.2.3 聚溴酚蓝修饰玻碳电极对硝基苯酚异构体的电催化
        3.2.4 酸度和底液的影响
        3.2.5 校正曲线
        3.2.6 共存物质的干扰
        3.2.7 样品的测定
    3.3 结论
第4章 聚茜素红修饰玻碳电极伏安法同时测定苯二酚
    4.1 实验部分
        4.1.1 仪器与试剂
        4.1.2 构建聚茜素红修饰玻碳电极
        4.1.3 分析过程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构建聚茜素红修饰玻碳电极(pARS/GC)
        4.2.2 聚茜素红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4.2.3 苯二酚异构体在聚茜素红修饰玻碳电极的直接电化学
        4.2.4 酸度和底液的影响
        4.2.5 校正曲线
        4.2.6 共存物质的干扰
        4.2.7 样品的测定
    4.3 结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应用染料修饰制备无酶传感器检测有机磷农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有机磷农药的概述
        1.1.1 有机磷农药的性质、结构及分类
        1.1.2 有机磷农药的残留现状及危害
    1.2 有机磷农药的检验方法
        1.2.1.光谱法
        1.2.2 试纸法
        1.2.3 色谱法
        1.2.3.1 薄层色谱法
        1.2.3.2 气相色谱法
        1.2.3.3 高效液相色谱
        1.2.4 免疫法
        1.2.5 生物芯片技术
        1.2.6.生物传感器
        1.2.7 化学修饰电极
        1.2.7.1 化学修饰电极的概述
        1.2.7.2 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修饰剂的种类
    1.3 选题依据
第2章 物理吸附法制备中性红薄膜修饰电极及其应用
    2.1 引言
    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1 仪器
        2.2.2 试剂
    2.3 试验方法
        2.3.1 玻碳电极的预处理
        2.3.2 修饰电极的制备
        2.3.3 久效磷的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2.4 结果和讨论
        2.4.1 中性红在电极上修饰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
        2.4.2 久效磷在中性红薄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反应机理
        2.4.3 底液及浓度的选择
        2.4.4 底液pH对峰电流的影响
        2.4.5 富集时间对峰电流的影响
        2.4.6 扫描速率对峰电流的影响
        2.4.7 线性及检出限
        2.4.8 中性红修饰电极的性能测试
        2.4.9 实际蔬菜样品的测定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聚结晶紫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及其检测久效磷的研究
    3.1 引言
    3.2 主要仪器与试剂
        3.2.1 仪器
        3.2.2 试剂
    3.3 试验方法
        3.3.1 PCVE的制备方法
        3.3.2 久效磷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3.4 结果和讨论
        3.4.1 结晶紫在玻碳电极表面的电聚合作用
        3.4.2 结晶紫电极反应机理及久效磷在结晶紫聚合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3.4.3 底液和pH对峰电流的影响
        3.4.5 富集时间对峰电流的影响
        3.4.6 不同扫描速度对峰电流的影响
        3.4.7 久效磷线性范围的确定
        3.4.8 结晶紫聚合膜修饰电极的精密度和稳定性
        3.4.9 加标水样的测定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的聚茜素红化学修饰无酶传感器的制备
    4.1 引言
    4.2 主要仪器及试剂
        4.2.1 仪器
        4.2.2 试剂
    4.3 试验方法
        4.3.1 PARE的制备方法
        4.3.1.1 玻碳电极的预处理
        4.3.1.2 正交试验设计
        4.3.2 对硫磷在聚茜素红薄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制备聚茜素红薄膜修饰电极的正交试验与结果分析
        4.4.2 对硫磷在PARE上的循环伏安行为及其反应机理
        4.4.3 测定对硫磷试验条件的优化
        4.4.3.1 底液及其浓度的选择
        4.4.3.2 底液酸度的选择
        4.4.3.3 富集时间对峰电流的影响
        4.4.3.4 扫描速率对峰电流的影响
        4.4.4 聚茜素红薄膜修饰电极的性能测试
        4.4.4.1 对硫磷线性范围的确定
        4.4.4.2 聚茜素红薄膜修饰电极的精密度、稳定性及抗干扰性
        4.4.4.3 新鲜蔬菜样品的测定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聚茜素红薄膜修饰电极对NO_2~-的电催化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物液体中三种RONSS小分子的电化学实时连续传感[D]. 邹娜. 中国矿业大学, 2021(02)
  • [2]染料聚合膜传感器的制备工艺及检测水体中硝基呋喃的应用研究[D]. 陈春香.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3]基于有机染料纳米复合材料的一氧化氮电化学传感研究[D]. 郑霄. 中南民族大学, 2020(07)
  • [4]蒽醌类染料在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及电催化性能研究[D]. 闫璟. 陕西科技大学, 2017(01)
  • [5]维生素B2在聚茜素红S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应用[J]. 顾玲,刘彦平,闫璟,柯苗,张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7(02)
  • [6]聚茜素红膜修饰碳糊电极对槲皮素的电催化氧化研究[J]. 顾玲,闫璟,柯苗.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6(08)
  • [7]聚茜素红S修饰碳糊电极测定镉[J]. 顾玲,刘彦平,闫璟,柯苗. 广州化工, 2016(03)
  • [8]有机染料类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应用[J]. 吴海霞,何小荣,王雪香,王焕梅,尚秀丽.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4)
  • [9]聚合染料修饰电极检测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 张艺. 南昌大学, 2010(02)
  • [10]应用染料修饰制备无酶传感器检测有机磷农药的研究[D]. 毛雪雯. 安徽工程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