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型人才——《金属技术》教学法探索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型人才——《金属技术》教学法探索

一、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应用型人材——《金属工艺学》教学方法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覃晓[1](2021)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设计与教学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实践技术,是深入学习机械专业的根基。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课堂问题。为解决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提高中职的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本论文以学习者为中心,探究如何将《机械基础》课程内容重组成具有典型工作过程的项目活动,设计了多元的评价体系,开展了具体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从研究背景、意义、内容与方法、国内外研究综述等方面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以“项目课程开发”、“项目教学”为主题的文献进行理论研究、梳理和发现规律,寻找项目化设计与实施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和有益的实践借鉴,确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界定与本次研究相关的概念及理论基础,分析这些理论如何使项目化的课程内容及相应的项目活动能够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应用并改善教学现状。第三部分主要对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机械专业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目的是通过对教学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和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中采用项目教学的可能性分析,从而获得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第四部分是结合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在分析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学习环境、教学方法后,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和整合,设计了贴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项目及相关的教学资源;在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活动的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原则设计了基于信息化技术手段的项目教学流程,最后构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指标。第五部分为验证模式的有效性,将该模式应用于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机械基础》课程中,对具体的项目做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实施和实证。第六部分是研究总结,经过教学实施与调研分析发现,该教学模式适用于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改善了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决问题的能力。

王玥[2](2021)在《“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在中职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职业技术教育地位的提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也越来越被关注,符合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层出不穷。目前,中职《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存在学校培养的人才达不到企业要求、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脱节等问题。为此,构建“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设置企业需求的教学目标,设计理实一体的教学流程,从而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培养符合行业岗位需求的加工制造技能人才,值得深入探索研究。《金属加工与实训》是加工制造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本文针对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采用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确《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的研究背景、国内外教学模式现状,针对该课程存在具体问题构思解决方案。其次,查找教学模式含义,对“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然后,深入加工制造企业和中职学校,针对企业需求、中职学校学生和教师情况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构建“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确定教学模式思路,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等理论,设计教学案例并实施,得到学生成绩进步等实验效果,证实“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最后,根据教学实验案例进行反思,得出教学实验结论,找出该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应用“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进行初步验证。本研究针对加工制造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探索,对现有的加工制造类专业教学模式文献资料进行补充,为中职加工制造类专业教师课程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模式,符合现代“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宾恩林[3](2021)在《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的结构化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是成千上万学生频繁使用的学习资源。教材的结构化问题初看微小,实则重大。教材如何成为逻辑明确且清晰的符号构合体,不仅影响教材建设质量,而且制约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能否突破瓶颈。2017年以来我国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组建教育部教材局,专门单独设立职业教育国家重点教材研究基地等系列战略措施;国务院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开发“新型活页式”和“手册式”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来强化组织模式和内容结构改革。教材内容结构已然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的重点工程,亟待学理探究和实践探讨。解决教材的结构化问题需基于教材内容结构碎片化这一典型问题,梳理理论根源,提供技术方案,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论上教材内容为何会出现碎片化问题,底层原因是缺乏结构化思维;二是实践中如何实现教材的结构化设计,要采用以结构清晰度为引领的扇型设计模式。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不仅是直观的教材外观或教材符号等浅层结构碎片化,还根植于教材深层结构的逻辑分离或失序,比如缺乏探讨职业能力的转化、知识结构的形成、符号类型的表征、教学需要或学习条件的局限,缺乏综合上述逻辑进行系统化设计的结构化思维,各类设计逻辑的对应关联脱节等。本研究兼顾理论思辨、案例分析与访谈实证,直面解决教材“结构化”的理论问题和指导教材设计与开发实践的技术问题,综合多种研究方法力图保持研究的理论自恰、结论真实和实践有效。具体以教育有机体理论为基础,多元认识论哲学为根据,借鉴既有哲学、逻辑学、术语学、符号学、语言学、课程论和教学论等相关结论,既关注教材内容组织的一般原理,又注重教材大类的信息统计和个案教材内容及其课堂使用的实证分析,还涉及笔者主持教材开发的经验归纳与总结,以及与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的概念思辨与框架建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结构化思维缺失是教材内容结构产生碎片化问题的根本性原因。该问题具有多层结构特性,不局限于教材物理或符号层面的浅层结构分析,还根源于教材内容结构再生产过程的系列逻辑秩序迷失,以及深层结构碎片化。比如符号结构对能力结构或知识结构的对接错位,符号结构对教学或学习结构的对接迷失,以及职业、知识、教学或学习的某种具体逻辑缺乏深度分析。教育有机体理论、多元认识论哲学和职业教育课程论三种理论作为基础,有助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教材的结构化问题,从而推动形成有关教材内容设计的结构化思维。(2)解决结构化问题在于系统化认识与教材相关且互相之间存在关联的职业逻辑、知识逻辑、符号逻辑、教学逻辑和学习逻辑。五条逻辑协同的关键在于以逻辑相继贯通的漏斗论模型弥补既往多种逻辑同时涌现的结构论模型,并且借鉴术语学理论构建“工作世界—思维世界—符号世界”三位一体的知识论模型,综合作为教材知识来源的“三位一体”内容结构和作为教材使用的“行动—效果”实践模型两个方面,最终完成教材逻辑系统在工作世界、思维世界、符号世界三个世界的整合,教材内容因此获得“结构化”。(3)教材内容结构设计还需具体把握单一逻辑结构的内在规律,切实具体到以概念和命题为单位的教材内容分析层面,形成具有教材论意义的命题体系。职业逻辑是教材最为根本的依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定型目录结构、内容结构、知识结构,同时也能提升知识内容、信息内容的质量。精细化处理职业逻辑要依次以工作领域确立教材“章内容”目标,以工作任务明确教材“节内容”目标,以职业能力明确教材“课内容”目标,按照“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转化机制,合理选择认识模式、行动模式或综合模式的具体转化模式,以形成或整合教材内容能力要素和信息要素的思维框架。(4)知识逻辑与符号逻辑是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设计的重要线索。精细化处理知识逻辑与符号逻辑,需要根据上述模型对教材内容进行类型化处理。根据逻辑学、认识论、术语学和课程论的相关结论,本研究构建了“知识来源—知识特征—知识形式”知识理论三维模型,形成了认识和分析教材内容要素的知识理论三维框架,依据该框架可把知识划为直观叙述型、抽象叙述型、亲身叙述型、抽象说明型、亲身说明型、抽象解释型和亲身解释型七种类型,七种知识类型按照理论命题、实践命题和经验命题还可细分为子级知识类型。相应的,根据术语学、符号学和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已有研究,构建了“符号形态—认知要求—所指对象”符号理论三维模型,该模型能明确知识类型与“文”“图”和“表”七种理想类型及其子类型的对应方式,为教材选择何种符号或指示何种知识提供理论依据。(5)教学逻辑与学习逻辑亦深度影响教材内容结构。与前面的职业逻辑、知识逻辑和符号逻辑把教材学习对象预设为一般化的初次就业者不同,作为教学蓝本的教材,还需要深入分析处于专业背景中进行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况,按照教材在教学、学习的需要进一步调整或完善教材符号。这是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应用性与实践性的体现,即需要满足教材对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对教学内容的支撑性、对教学方法的匹配性、对教学情景的匹配性、对教学评价的协同性;满足教材与学生阅读需求的一致性、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匹配性、对个体接受条件的匹配性和与群体接受条件的匹配性;教学逻辑与学习逻辑的辩证统一性。(6)本研究借鉴既有专业课教材研究的清晰度概念,构建了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结构清晰度概念,并基于该概念内涵及借鉴文章学扇型结构设计的理论思路,构建了符合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特色的扇型设计模型,从操作程序和技术方案上探索解决教材结构化设计的实践难题。教材的扇型设计模式即依据扇型的结构化思维方式逐步展开设计逻辑的“点”“线”和“面”,依次使结构清晰度概念的五层内涵得到实践化、技术化,推动教材形成教材目标与结构清晰、教材内容准确、教材表达到位、教学局限和学习局限处理恰当的结构体系。实现以结构化思维保障教材成为由知识构合体、符号构合体和教学构合体组成的复合物。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的理论研究是有待开垦的“荒地”。本研究对教材内容结构在描述、规范和解释层面进行初步探索,虽对教材设计有引导与规范作用,也能推动当前正在兴起的教材研究学科化运动,但仍需专门探究更具领域特殊性的专业内部教材结构理论。这是笔者后续仍要持续努力的方向。

翟秀云,陈明通,周英姿[4](2020)在《非机类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体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机类机械设计基础是许多工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但是它在现有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上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挖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学生为核心"的"讲授教学+Web辅助理论教学+分组讨论+课后专研学习"的混合教学模式的解决措施。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对于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郑海忠[5](2019)在《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常态的背景下,许多专业课程都融入了创新创业教育。"金属工艺学"是一门内容广泛且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及其加工技术。在国家有关政策导向下,"金属工艺学"更应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本文首先分析了"金属工艺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更新教学理念加大科教融合、敢于创新尝试改革教学方法、加强过程管理增效考核质量、增强内涵建设提升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新思路,对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航空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汪爱明[6](2017)在《《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工作的几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金属工艺学》是一门关于机械加工方法的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在我校机械、材料和测控等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本校教学实践,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上好绪论课、引入虚拟现实教学、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加强实践环节、完善考核内容等的改进措施,为提高《金属工艺学》教学效果提供思路。

曹黎华[7](2016)在《独立学院《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结合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和学生的培养目标,分析了材料类、机械类专业《金属工艺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对该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易大伟,田爱芬,张菊梅,孙万昌,师玉璞[8](2015)在《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文中认为金属工艺学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这一课程更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铸造、焊接、锻造及切削加工成形的基本理论与生产实践技术要点,为学生未来的生产实践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现有课堂授课模式和考核方法等已不能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需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多个角度对《金属工艺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邱鑫[9](2015)在《《金属工艺学》教学策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众所周知,《金属工艺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一般而言,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必须让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充分接受专业技能培养和锻炼,使其具备工艺分析和理解能力等。保证学生就业时在短期内对工作进行适应。为了能够让学生正确合理的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该文主要从《金属工艺学》教学策略方向出发,着重从培养金工学习的意识,培养应用金工知识的能力阐述了在教学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邱鑫[10](2015)在《《金属工艺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属工艺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提高金属工艺学的教学质量,在金属工艺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基于此从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个角度提出了在金属工艺学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

二、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应用型人材——《金属工艺学》教学方法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应用型人材——《金属工艺学》教学方法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中职《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设计与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国家对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1.1.2 基于“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的需求
        1.1.3 基于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的需求
        1.1.4 基于《机械基础》课程传统课堂问题解决的需要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项目课程开发研究现状
        1.3.2 项目教学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思路设计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项目课程
        2.1.2 项目教学法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实用主义理论
        2.2.3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2.4 情境学习理论
3.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
    3.1 调研目的
    3.2 调研对象
    3.3 调研内容设计
    3.4 调研结果及原因分析
        3.4.1 学生学习《机械基础》课程现状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3.4.2 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3.5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5.1 存在的问题
        3.5.2 原因分析
    3.6 教学改进措施
        3.6.1 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3.6.2 以学生为中心,变“学会”为“会学”
        3.6.3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
        3.6.4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联系实际的能具体实施的项目
        3.6.5 改善教学资源,结合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4.中职《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设计与教学实施流程设计
    4.1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分析和项目化可行性分析
        4.1.1 课程分析
        4.1.2 课程内容项目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4.2 项目设计前的准备
    4.3 项目设计
        4.3.1 知识点整合
        4.3.2 项目化设计
    4.4 教学流程设计
        4.4.1 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项目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4.4.2 设计项目教学流程的原则
        4.4.3 设计项目教学流程
    4.5 教学评价体系设计
    4.6 教学环境资源建设
5.课程实施案例
    5.1 教学案例设计
    5.2 教学实施
        5.2.1 明确项目任务
        5.2.2 明确学习内容
        5.2.3 课前项目准备
        5.2.4 课中项目实施
        5.2.5 课后总结提升
    5.3 教学评价
        5.3.1 网络平台数据统计
        5.3.2 教师对学生考核评价
        5.3.3 学生对教师考核评价
    5.4 教学效果分析
        5.4.1 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5.4.2 教学反馈
6.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学情问卷调查
附录二 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拆装折叠伞”教学设计
附录四 课程内容项目化及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项目教学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实施效果评价问卷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
致谢

(2)“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在中职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现状
        2.中职学校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三)研究方案
        1.研究思路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概念
        2.教学模式内容
    (二)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
        1.课程性质及任务
        2.课程教学内容
        3.课程教学目标
    (三)“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概述
        1.“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的内涵
        2.“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的构成
        3.“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在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中的优势
三、中职学校《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教学情况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及分析
    (三)调查问卷设计
    (四)调查结果分析
        1.企业访谈问卷结果分析
        2.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四、“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构建整体思路
        1.“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定位
        2.“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3.“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构建流程
    (二)“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3.多元智能理论
    (三)“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构建的实施原则
        1.能力本位原则
        2.合作学习原则
        3.情景化原则
        4.学生中心原则
    (四)“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构建的实施方案
        1.以“岗位需求”为依据的三维启发教学目标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流程
        3.以“行动导向”为指导的六环施教学方法
        4.以“多元评价”为标准的教学评价
五、“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案例设计与实施
    (一)“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1.教学环境及教学资源准备
        2.教学对象的选择
        3.教学内容的选取
    (二)“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实施
        1.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以“钢的热处理”为例
        2.冷加工基础——以“平面铣削加工”为例
    (三)“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1.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2.教学模式实施满意度分析
        3.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1.教学改革取得效果
        2.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不足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企业加工制造类中职人才需求访谈提纲
附录2 加工制造类企业岗位工人调查问卷
附录3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4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5 “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调查问卷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致谢

(3)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的结构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一、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是教育政策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直接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三、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深化改革需要系统研究教材问题
        四、碎片化问题是阻碍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改革的关键问题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
        二、职业能力
        三、教材知识
        四、结构化问题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研究的整体情况
        二、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的碎片化问题研究
        三、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的结构化问题研究
        四、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文献综述的核心结论
    第五节 研究问题与解决策略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六节 方法论与技术路线
        一、综合概念思辨与资料实证
        二、研究方法论合理性的阐明
        三、技术路线
第二章 教材内容结构的典型问题与结构化思维
    第一节 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内容结构的典型问题
        一、样本教材内容结构的典型问题
        二、样本教材具有碎片化问题的比例
    第二节 解决碎片化问题需要结构化思维
        一、结构化思维强调教材知识来源于系统工程
        二、结构化思维关注教材内容的深层逻辑脉络
        三、结构化思维关注教材内容的实际使用结构
    第三节 形成教材内容结构化思维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有机体理论基础
        二、多元认识论哲学根据
        三、职业教育课程论基础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教材内容设计的五条逻辑及其整合问题
    第一节 教材内容五条逻辑线索的协同问题
        一、传统教材逻辑的结构论
        二、漏斗论对结构论的补充
        三、漏斗论的教材五层结构深度
    第二节 教材内容的“三位一体”结构
        一、教材内容结构认识的术语学借鉴
        二、三个世界中的“三位一体”结构论
        三、教学内容的“行动—效果”构合结构
    第三节 “三位一体”教材内容的结构关联问题
        一、工作世界与思维世界对接的迷失
        二、思维世界与符号世界对接的脱节
        三、符号世界和教与学世界对接的脱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材的职业逻辑及其继承与转化问题
    第一节 职业逻辑的内涵及作用机制
        一、职业逻辑的内涵与功能
        二、职业逻辑对教材内容的构造作用
        三、职业逻辑的表达机制及问题分析
    第二节 工作任务转化成为教材内容的问题
        一、以工作领域确立教材“章内容”目标
        二、以工作任务明确教材“节内容”目标
        三、以职业能力明确教材“课内容”目标
    第三节 职业能力转化成为教材内容要素的问题
        一、职业能力转化为教材内容要素
        二、确定教材内容要素的三种模式
        三、样本教材表达职业能力要素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教材的知识逻辑与符号逻辑问题
    第一节 知识逻辑的框架及问题分析
        一、知识逻辑的内涵
        二、知识逻辑的维度
        三、知识逻辑的维度组合
        四、知识逻辑的问题及分析
    第二节 符号逻辑的框架及问题分析
        一、符号逻辑的内涵
        二、符号逻辑的维度
        三、符号逻辑维度的组合
        四、符号逻辑的问题及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教材的教学逻辑与学习逻辑问题
    第一节 教材的教学逻辑及其问题分析
        一、教材教学逻辑的具体内涵
        二、教材教学逻辑的问题与分析
    第二节 教材的学习逻辑及其问题分析
        一、教材学习逻辑的具体内涵
        二、学习逻辑的问题与分析
    第三节 逻辑互动的问题与分析
        一、教学逻辑与学习逻辑互动的内涵
        二、教学逻辑与学习逻辑混淆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构清晰度引领的扇型设计模式
    第一节 教材结构清晰度概念的提出与改进
        一、教材结构清晰度概念的提出
        二、教材结构清晰度概念的完善
        三、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的结构清晰度
    第二节 结构清晰度引领的扇型设计模式
        一、教材的扇型设计模式整体图示
        二、以职业逻辑为主线确立教材的目标及框架
        三、以知识逻辑为主线确立教材的内容结构
        四、以符号逻辑为主线确立教材的呈现方式
        五、以教学逻辑为主线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
        六、以学习逻辑为主线完善教材的呈现方式
    第三节 基于扇型设计模式的教材开发
        一、教材开发的准备工作阶段
        二、教材开发的内容结构标准化阶段
        三、教材开发的内容撰写阶段
        四、教材开发的内容改进阶段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教材内容结构标准
    附件2 教材内容分析的变量
    附件3 受访对象情况表
    附件4 访谈提纲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4)非机类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教学
    (一)存在问题
        1. 多媒体教学不是传统教学的替代
        2. 考核方式不恰当
        3. 理论与实验脱节
        4. 学时少或不统一
        5. 先行课程的开课时间不合适
    (二)解决的方法
        1. 调整教学方法
        2. 调整考核评价体系
        3. 理论与实验、实践融合
        4. 规范课时、调整教学体系
        5. 恰当的课上习题与课外作业
二、实验教学
    (一)存在的问题
        1. 为实验而实验
        2. 实验模式单一
        3. 实验内容孤立
        4. 实验评定单一
    (二)解决的措施
        1. 恰当的实验模式
        2. 调整考核体系
        3. 师资队伍建设
三、结论

(5)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金属工艺学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2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宽泛陈旧
    2.2 教学时数过少
    2.3 考核方式单一
3 创新创业背景下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
    3.1 合理组织理论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适应
    3.2 教学方法改革
    3.3 考核方式改革
    3.4 积极组织教师交流活动,拓宽创新视野
4 结语

(6)《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工作的几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二、改进措施
    (一) 上好绪论课
    (二) 引入虚拟现实教学
    (三)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四) 加强实践环节
        1. 做好知识准备, 保证实习顺利开展。
        2.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保证实习顺利开展。
        3. 完善考核方式, 包括:考勤、实践表现、书面总结材料等。
    (五) 完善考核内容
三、结束语

(7)独立学院《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存在的问题
二、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一) 合理重组教学内容, 做到除旧增新, 宽深有度
        1. 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2.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 二)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 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
        2.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教学模式
        3. 讲练教学相结合
    ( 三) 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1. 原理性模拟实验
        2. 主要工艺方法特性实验
        3. 典型零件综合工艺过程设计
    ( 四) 实行多元化评价, 改革考核方式
四、结语

(8)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方法改革
    1. 联合教学。
    2. 实践环节深化理论应用教学。
二、教学模式改革
    1.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
    2. 启发促进互动式教学。
三、教学内容改革
    1. 完善课程内容, 设置开放性实验。
    2. 激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
四、考核方式改革
五、结束语

(9)《金属工艺学》教学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针对《金属工艺学》现状的分析
    1.1 重视绪论实践课程
    1.2 培养应用金工知识的能力
2 结语

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应用型人材——《金属工艺学》教学方法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职《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设计与教学实践[D]. 覃晓.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三维启六环施”教学模式在中职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王玥. 长春师范大学, 2021(12)
  • [3]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的结构化问题研究[D]. 宾恩林. 华东师范大学, 2021
  • [4]非机类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体系的研究[J]. 翟秀云,陈明通,周英姿. 高教学刊, 2020(36)
  • [5]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郑海忠.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6]《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工作的几点研究[J]. 汪爱明. 高教学刊, 2017(09)
  • [7]独立学院《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曹黎华. 新余学院学报, 2016(02)
  • [8]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 易大伟,田爱芬,张菊梅,孙万昌,师玉璞.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07)
  • [9]《金属工艺学》教学策略分析[J]. 邱鑫. 科技资讯, 2015(10)
  • [10]《金属工艺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 邱鑫. 电子制作, 2015(05)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