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过敏性鼻炎的筛前神经瘢痕治疗

鼻中隔偏曲过敏性鼻炎的筛前神经瘢痕治疗

一、筛前神经疤痕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论文文献综述)

吴显文[1](2020)在《聚焦超声和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聚焦超声和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材料和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方法,收集符合要求的临床试验研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数据分析,得出科学分析后的结论。步骤包括以下:(1)由2名评价员按照预先制定的文献检索策略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聚焦超声和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和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由2名评价员独立地对纳入的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3)由2名评价员独立地提取研究数据;(4)使用Cochrane协作网Rev Man5.3软件对数据综合分析,并行meta分析;(5)解释结果,得出结论。结果(1)共纳入对照研究文献9篇,其中RCT研究5篇,非RCT研究4篇,共1245例受试者,聚焦超声597例,射频消融648例。其中对8个研究的有效率和症状评分行meta分析,共纳入患者1179例患者,聚焦超声564例,射频消融615例。(2)对5个RCT研究行异质性和敏感性分析后,其中4个RCT研究进入meta分析,共计纳入630例受试者,其中聚焦超声325例,射频消融305例。Meta分析显示,聚焦超声VS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率的RR值及其可信区间为1.13[1.05,1.22](Z=3.30,P=0.0010),提示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个研究分别采用聚焦超声和射频消融结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纳入受试者304例,聚焦超声134例,射频消融170例。对随访6个月的有效率行meta分析,RR值及其可信区间为1.05[0.97,1.13](Z=1.10,P=0.27),提示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个研究对比了聚焦超声和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随访12个月时鼻塞、喷嚏和鼻涕症状VAS评分,纳入受试者152例,其中聚焦超声79例,射频消融73例。对两组鼻塞、喷嚏和鼻涕症状VAS评分进行meta分析,IV值及其可信区间分别为0.75[-0.82,2.31](Z=0.93,P=0.35)、-0.04[-3.91,3.83](Z=0.028,P=0.98)和-0.41[-4.97,4.16](Z=0.17,P=0.86),提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个研究中,除1个研究未描述不良反应外,其余8个研究均对术后不良反应进行了描述。超声治疗组中,2个研究报道鼻腔黏膜水肿4例,1个研究报道鼻腔瘢痕2例。射频治疗组中,1个研究报道术后1年鼻腔水肿10例(10%)、分泌物伪膜干痂1例(1%)、鼻腔干燥7例(7%)、鼻腔瘢痕5例(5%);1个研究描述2例术后鼻出血。所有研究均未报道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下鼻甲萎缩及嗅觉减退等不良反应。1个研究报道下鼻甲黏膜水肿持续时间长,鼻腔水样分泌物更多,术后疼痛VAS评分比聚焦超声高。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在改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症状的有效性方面,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总体有效率优于射频消融;在改善变应性鼻炎的鼻塞、喷嚏和鼻涕症状方面,尚无足够证据证明聚焦超声优于射频消融。在安全性方面,聚焦超声对于保护鼻腔黏膜的完整性优于射频消融。两种技术均可作为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治疗的一种选择。

高波,邹贵龙,黄毅刚,蒋团斌[2](2020)在《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中期随访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二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贺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02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1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接受鼻内镜下二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的鼻阻力水平、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 00%(46/50)比69. 39%(34/49)](P <0. 05)。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的鼻阻力水平均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鼻阻力水平、SF-36评分的组间、时点间及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1年,试验组变应性鼻炎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6. 00%(3/50)比22. 45%(11/49)](P <0. 01)。结论鼻内镜下二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显着,可降低鼻阻力与疾病术后复发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王国园[3](2020)在《两种手术方式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鼻后神经切断术+咽支切断)与单纯鼻后神经切断术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我科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48例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对所有病例分为实验组(A组)(n=23)和对照组(B组)(n=25)。A组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23-57岁之间。B组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在18-59岁之间。A组行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鼻后神经切断术+咽支切断术),B组行单纯鼻后神经切断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对患者手术前后患者的鼻部症状、咳嗽或(和)咽痒症状、生活质量、哮喘控制情况等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疗效差异。结果:术后1年随访显示,两组在改善患者的鼻部症状、生活质量状况(日常活动问题、眼部症状、非鼻/眼症状、睡眠问题等)、哮喘控制情况方面疗效相当,且无明显差异(P>0.05),在咳嗽或(和)咽痒方面,A与B组患者都有改善(P<0.05),但A组患者咳嗽或(和)咽痒症状较B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都能很好地改善了AR患者的鼻部症状、生活质量状况、哮喘控制情况(P<0.05),且疗效相当(P>0.05),但行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与单纯鼻后神经切断术相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咳嗽或(和)咽痒症状,因此如伴有明显咳嗽或(和)咽痒的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病人进行外科手术时可推荐在单纯鼻后神经切断术的基础上加入翼管神经咽支切断。

彭素芬[4](2018)在《鼻中隔矫正术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发病率较高且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近年来,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研究取得了不断的进展。鼻中隔矫正术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有效率6个月1年可达90%以上,而与等离子射频消融、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下鼻甲及鼻黏膜超声聚焦几种方式联合,效果更优。本文就鼻中隔矫正术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朱丽娜[5](2018)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对78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给予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 78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未出现鼻中隔穿孔、血肿、鼻腔粘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术后6个月的治疗有效率为89.74%(70/78),术后12个月的有效率为85.90%(67/78)。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创伤小,症状改善明显,治疗有效率高。

刘壮,杜红芳,薛媛[6](2017)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联合下鼻甲黏膜下海绵体部分切除术对于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48例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4例。观察组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联合下鼻甲黏膜下海绵体部分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以及1年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91.67%,两组术后1个月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年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83.33%,与对照组的70.83%、50.00%相比均有明显上升(P<0.05);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1年临床症状、临床体征评分均显着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年临床症状、临床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6个月NPT阴性率分别为91.67%、87.50%,对照组分别为83.33%、70.83%,两组同时点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年NPT阴性率为79.17%,与对照组的45.83%相比有明显上升(P<0.05);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各项鼻部症状VAS评分相对于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术后6个月鼻塞VAS评分、术后1年鼻塞、鼻痒、流涕、喷嚏VAS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同时点(P<0.01)。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联合下鼻甲黏膜下海绵体部分切除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与单纯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相比近期疗效相当,但远期疗效更为显着。

王卫红,陈姝瑾,刘冰,赵小燕,李海涛,张力[7](2014)在《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疗法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疗法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0),对照组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组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疗法。治疗后,随访12个月,记录调查对象的治疗指数,并发症出现情况,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在对两组患者随访的12个月中,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显着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87,P<0.05)。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调查对象出现的并发症主要为鼻腔出血、感染、术腔狭窄和术腔粘连等;对照组调查对象发生感染、术腔粘连和术腔狭窄的发生率均高于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11,P<0.05;X2=6.28,P<0.05;X2=5,P<0.05)。对照组调查对象术后12个月内有6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5%;治疗组调查对象无复发情况,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9,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疗法用于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疗效明显,且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降低变应性鼻炎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雍惠[8](2013)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比较术前、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其长期疗效的变化,为伴有鼻中隔偏曲、经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寻找更好、更可靠的治疗方法。方法于2010年7月-2011年3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并住院的鼻中隔偏曲患者118例,其中52例为单纯鼻中隔偏曲;66例为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所有病例均经专科医师询问病史、查体及鼻窦CT确诊并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将118例患者分为单纯鼻中隔偏曲和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两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查血常规,记录其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差异。所有患者在完善术前检验及检查并排除手术禁忌症后,于全麻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3-5天复查血常规,再次记录其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比较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前、术后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差异及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术前、术后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差异。采用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价66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了解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于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对于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其长期疗效的变化。结果1.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与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术前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差异显着,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高于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前、术后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变化不明显,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术前、术后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变化较明显,术后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得分,包括鼻部症状、眼部症状、非鼻眼部症状、行为问题、睡眠、日常活动及情感反应得分均显着低于术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进行随访,其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85.71%、76.00%、70.00%,可认为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随访患者的总有效率逐渐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明显高于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2.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明显减少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3.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明显改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质量;4.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短期疗效满意,长期疗效不稳定。

谢绍欣[9](2012)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91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鼻内镜下对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行矫正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1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手术前、后症状进行评定。结果 3个月、6个月有效率分别达95.6%和84.62%,1年有效率达72.73%,2年有效率达65.45%。结论对因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李仲,耿曼英[10](2010)在《鼻中隔矫正与等离子低温消融联合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与等离子低温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及下鼻甲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及双下鼻甲肥大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与等离子低温消融联合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术后随访1年。按照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兰州)标准,用计分法评定其疗效。结果显效76.7%(46/60),有效18.3%(11/60),无效5%(3/60),总有效率95%。治疗后各症状改善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01)。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与等离子低温消融联合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及下鼻甲肥大,疗效显着,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二、筛前神经疤痕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筛前神经疤痕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论文提纲范文)

(1)聚焦超声和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聚焦超声技术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2)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中期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鼻阻力水平和SF-36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
3 讨论

(3)两种手术方式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变应性鼻炎的外科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4)鼻中隔矫正术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鼻中隔偏曲与AR的关联
2 鼻中隔矫正术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AR的主要方法
3 鼻中隔矫正术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的AR的临床治疗效果
4 鼻中隔矫正术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AR的辅助手术措施
5 结论
6 鼻中隔矫正术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AR中不足与展望

(5)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3-4]
    1.3 疗效判定标准[5]
2 结果
3 讨论

(6)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方法
    3 疗效评定[5]
        3.1 临床体征计分标准
        3.2 临床症状计分标准
    4 观察指标
        4.1 鼻激发试验 (NPT)
        4.2 症状严重程度
        4.3 并发症
    5 统计分析
结果
    1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1年手术总有效率对比
    2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1年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
    3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1年NPT阴性对比
    4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1年鼻部症状VAS评分对比
    5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讨论

(7)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疗法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8)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9)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91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手术器械:
        1.2.2 手术步骤:
        1.2.3 术中注意事项:
        1.2.4 术后处理及随访: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2]
    2.2 结果
    2.3
3 讨论

(10)鼻中隔矫正与等离子低温消融联合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定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筛前神经疤痕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论文参考文献)

  • [1]聚焦超声和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系统评价[D]. 吴显文.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2]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中期随访研究[J]. 高波,邹贵龙,黄毅刚,蒋团斌. 医学综述, 2020(12)
  • [3]两种手术方式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D]. 王国园.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4]鼻中隔矫正术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J]. 彭素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18(24)
  • [5]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J]. 朱丽娜.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8(04)
  • [6]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J]. 刘壮,杜红芳,薛媛.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7(03)
  • [7]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疗法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分析[J]. 王卫红,陈姝瑾,刘冰,赵小燕,李海涛,张力. 河北医学, 2014(02)
  • [8]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D]. 雍惠. 宁夏医科大学, 2013(03)
  • [9]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91例临床分析[J]. 谢绍欣.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01)
  • [10]鼻中隔矫正与等离子低温消融联合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J]. 李仲,耿曼英. 医药论坛杂志, 2010(21)

标签:;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