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指导实习的原则及重要环节

中学语文教师指导实习的原则及重要环节

一、中学语文教师指导实习生的原则及重要环节(论文文献综述)

邓丹[1](2021)在《随班就读智障学生初中语文课程调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课程调整是提高随班就读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对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初中语文课程进行调整,并展开三轮行动研究,研究目的为:(1)通过对随班就读初中语文课程调整来提高随班学生语文课堂参与度,提高随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2)为一线随班教师提供可参考的课程调整经验与建议,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质量。本研究选取成都市某普通初中学校的一名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作为研究个案,随班语文老师与特殊教育专业实习生形成协同教学的形式,共同从初中随班生的语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四个维度进行调整。本研究运用访谈法、参与观察法收集研究资料,并对其进行质性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研究发现,随班就读语文课程调整能提高随班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语文学习能力;提高普通语文教师随班就读素养及实习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随班教师与实习教师协同开展随班语文课程调整的形式具有可行性。据此研究结论提出建议:细化随班语文课程调整环节,优化课程调整体系;加强协同教学意识,合理分配课程调整任务;加大随班教师培养力度,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能力;贯彻落实随班就读政策,与高校建立人才输送链。

邢海月[2](2021)在《实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 ——以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H为例》文中提出自1998年我国教育部颁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有关教育蓝图的重新改革与规划、教材教学的制定与实践以及关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等话题逐渐进入社会各界与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中。不可否认,我国教育界已然认识到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一大关键性因素,庞大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作为教育改革的“先锋队”,不仅是对新一代的发展具有最广泛影响的人物,也是21世纪基础教育实现高质量提升的支柱,他们与民族的未来直接相关。同时,教师在正式步入教学生涯之前,往往要经历师范学习与教育实习的过程,在处于实习期的实习教师就要面临在一个新环境中,从受教育者变成教育他人者的角色大转换,所以教育实习对于尚未成为正式教师的师范生来说,是其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实习教师能够牢牢把握住教育实习所带来的实践经验与心得体会,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明确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那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助推实习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进程。本文以实习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研究内容,以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的实习教师H为研究对象,采取叙事研究的方法,将研究视角主要落在实习教师的自身实习过程与专业发展上,记录并深层发掘实习教师H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所经历的9例关键性事件,将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类理论依据与H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从中分析与归纳实习教师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变化,并再次总结教育实习对实习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与价值,目的在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实习教师对于教育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为今后的教育实习作心理预期准备,并能够在进行教育实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尽快适应新环境与新身份,最终在正式步入教师岗位之际能够尽快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民教师,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高效率发展。论文的大体框架如下:第一部分是对研究缘起、研究综述以及本文的研究设计做绪论式的概述;第二部分是对实习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依据进行汇总与阐释;第三部分是对H实习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中的关键性事件做详细叙述,并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对H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进行实践与理论层面的分析,这一部分是论文的核心;第四部分是对H教师实习结束后的总结归纳以及对研究过程的反思,并强调教育实习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所在。

刘雨晴[3](2021)在《台湾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中的教育实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育实习是教师职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是联结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师范生的教师专业成长历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鉴于教育实习在培养未来教师中的重要地位,关于教育实习的研究一直受到各国学者专家的关注。我国师范教育中的教育实习历史悠久,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教育实习的变革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多次修改和完善《师资培育法》以提升本地区师资培育质量,从而应对不断变革的社会发展要求,针对教育实习也颁布了细致的法规政策,以保障教育实习的成效。两岸虽在分开后的几十年各自发展,但却有着割舍不掉的文化认同。因此,笔者选择台湾教育实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教育实习最基本的要求和普遍性规律。本研究通过文本分析法梳理台湾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中教育实习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社会背景、新政策的内容、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等,并结合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探讨台湾教育实习的概况。在教育实习的目标与内容方面,分别论证教育实习的总目标,和参观、观察、见习、集中教育实习、大五全时教育实习各项教育实践活动的阶段目标,及其各自对应的实习内容与特点;在教育实习的实施方面,从实施的组织管理与正式实施过程入手,选择大五全时教育实习的各实施阶段进行详细探究;在教育实习的评价方面,探究了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以及评价的具体项目;在教育实习的保障机制方面,从教育实习相关政策的支持、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教育实习指导人员的选择三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研究发现,台湾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中的教育实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优点:1.教育实习目标具体全面;2.教育实习内容层次分明;3.教育实习实施过程循序渐进;4.教育实习评价丰富多元;5.教育实习保障机制多维度。但也存在着:1.制度的颁布与实际施行之间存在差距;2.实习评价主体较为单一,忽视量化评价;3.实习周期长,师生负担重等不足之处。为了推进大陆地区的教育实习改革,我们可以在教育实习的内容、实施管理、评价体系以及实习保障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借鉴台湾教育实习中合理之处。

张贺[4](2021)在《教师工作投入的本土化概念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教师越投入于工作,学生的表现就越好,他们对未来的准备也越好。此外,如果教师投入于工作,他们就不太愿意辞职。工作投入的相关研究在西方已经较为丰富,国内学者对于“工作投入”这一西方舶来概念,提出要关注中西方的文化背景差异。但目前国内教师工作投入的本土化研究还比较薄弱,已有的本土化研究也没有关注到文化传统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基于本土化的视角,构建了教师工作投入的本土化概念。考虑到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教师在实习阶段(实习师范生阶段)的工作经历对其后期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着重关注了教师的职初阶段(实习师范生阶段)。另外,本研究还关注了师范生入职后的职业发展阶段(在职教师阶段),通过两个阶段的工作投入概念及影响因素的对比,探索促进高校师范人才培养的策略。为了构建本土化的教师工作投入概念,本研究从传统文化和当下的文化环境两方面着手。借助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传统典籍的文本分析,得到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工作投入概念。同时,通过对18名实习师范生和19名在职教师的深度访谈,探索当前文化环境下教师工作投入概念。通过将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工作投入概念与实习师范生以及在职教师理解的工作投入概念比较分析,建构出教师工作投入的本土化概念。教师工作投入概念包含工作活力、工作道德、工作负责、工作奉献、工作专注五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工作投入的本土化概念更趋近于传统文化,而与西方的工作投入概念不同。通过深度访谈,本研究探索了影响实习师范生工作投入的主要因素。访谈的结果发现,实习师范生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工作特征因素、社会因素、组织因素、重要他人因素以及文化因素。并从师范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探索了师范生入职后的职业发展阶段(在职教师阶段)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实习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工作投入影响因素的分析,从高等师范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师范生培养教育的相关建议。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构建了教师工作投入的本土化概念,并通过质的研究方法探索了影响实习师范生工作投入的主要因素,从师范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师范人才培养教育的建议和策略,丰富了师范生培养的相关研究。

郭鹏慧[5](2021)在《地方师范院校顶岗实习改革回顾与反思 ——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个案》文中指出作为师范教育“师范性”的象征,教育实习是提升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是实现师范生培养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更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顶岗实习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实习模式,在建立开放有序、上下衔接、培养培训一体化新型教师教育体系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是有效服务基础教育的平台。近年来,随着我国顶岗实习大规模程度的深化开展,存在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历史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以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改革为个案,对其十五年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结合问卷法进行现状实证调查,分析现阶段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的设想,以期为我国地方师范院校顶岗实习改革提供借鉴之处。正文具体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国内外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的研究综述、概念界定、理论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等几个部分。第二部分,地方师范院校顶岗实习的基本概况。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分析地方师范院校顶岗实习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程,结合时代背景对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改革历程进行阶段划分。第三部分至第六部分,分别从制度建设、教师指导、素质提升、评价考核等四个方面,论述河北师范大学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所做的改革与努力,对于充实顶岗实习工作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第七部分,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改革的总体评价。总结河北师大顶岗实习改革取得的成绩,以及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顶岗实习的发展策略。

付瑶[6](2021)在《师范生乡村“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实施现状及优化策略 ——以辽宁省L市3所义务教育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师范生“顶岗实习”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模式。但由于乡村学校的改革尚未达到预期,师范生的角色认同尚未完全转变,高校和政府的监管与支持还不足以支撑整个乡村教育现状的转变,致使师范生“顶岗实习”在具体的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促进“U-G-S-C”模式落地,完善政府的经费保障制度,重新规划高校的课程设置,保障实习学校的教学指导,充分发挥教研中心的纽带功能,切实保障师范生专业技能的“最后一公里”,促进师范生“顶岗实习”模式向更深入更优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采用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L市乡村“顶岗实习”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研,采用文献分析法、观察法、深度访谈法以及个案研究法等收集“顶岗实习”的原始资料,通过三级编码登陆核心概念对师范生“顶岗实习”问题进行高度归纳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路径。论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通过分析反思主义,专业主义,知识主义,实践主义以及教师教育理论与“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探索“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并从历史演进维度进行梳理;第二章通过对“顶岗实习”的实践调研进行陈述,对研究设计及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为下文“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困境及归因做铺垫。第三章以高校、政府、中小学及师范生为研究主体,对“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高校、政府与中小学之间的深度合作意向有限,共赢机制有待优化;实践基地条件艰苦,高校教学模式难以发挥作用;乡村优秀师资力量相对较少,指导师范生质量有待提升;师范生的教师角色转换过程较缓慢,环节有待完善。第四章从教研中心、高校、实习中小学、导师责任制度以及师范生的角色转换等方面进行归因分析,主要表现在相关跟踪调研不够及时,“C”教研中心难以发挥作用;两校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契合导致实习成效不佳;导师责任制尚不完善导致实习成果受限;师范生难以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四个方面。第五章从教研中心,高校,实习中小学三个维度出发,探索“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可实行性优化路径转向。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上层建筑,更是师范生对自身的定位和角色转变。通过“U-G-S-C”四方面的合作才能充分发挥“顶岗实习”的优势,促进乡村教育与师范生实践教学的发展。本研究以“顶岗实习”师范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剖析师范生的实习困境,为师范生顺利过渡实习期提供借鉴意义,并促进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最后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育实习的研究有所助益。

姚亮[7](2021)在《基于课例研究的师范实习生TPACK能力培养实证研究》文中提出

吴怡洁[8](2021)在《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Y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农村基础教育取得了一些显着的成绩,例如,义务教育普及化、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向城市教育水平靠拢。但是,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诸多的问题一直深受国家和教育学者们的关注。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作为未来乡村教师,其教学能力影响着乡村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是乡村学生获得优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为乡村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是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从事教学活动应该具备的各项能力的综合。依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本研究认为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由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反思与研究能力组成。以Y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围绕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各种教学能力现状展开调查,本研究发现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主要存在四个问题:科学地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不足、教学实施中乡土资源利用能力与课堂教学驾驭能力不佳、多元化教学评价能力欠缺和深层次教学反思与研究能力薄弱。学生个人因素和高师院校培养环境是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具体有: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培养方案中教学能力培养的地位不突出、专业理论课程学生教学能力训练不足、教育见习未贯穿全程、见习基地为城市学校、实习过程不重视校内外指导教师对教学能力的合作培养。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分析,从以下方面提出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策略:培养方案要突出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素养;专业理论课程的实施要加强学生教学能力训练;教育见习要真实感受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的生活;强化教育实习中的UGS协同合作培养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完善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

蒋佳燕[9](2020)在《卓越教师培养视域下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从量的需求逐渐转化为质的追求。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师范,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应运而生,对师范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反思能力和自我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教育实习作为教师培养的关键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师范生培养质量,而教育实习指导教师作为实习环节的重要人物,其胜任力情况更是举足轻重。现阶段,在卓越教师培养的背景下,大多数改革只聚焦于实习模式和内容方面,忽视了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据此,本研究基于卓越教师培养视域,对249名浙江省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展开调查,结合部分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访谈结果,如实呈现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改善措施和策略建议。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分别从师德、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指导能力、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六个维度综合考量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胜任力情况,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构建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应然的胜任力结构。2.调查了解目前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现状。3.比较实然和应然之间的差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4.基于上述研究,提出改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的意见与建议。经过调查,本研究发现: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胜任力还有待提高。不同群体间存在差异,具体来说即教龄越长,职称越高,学历越低教师胜任力越高,重点中学任教的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高于普通中学的。不同维度下也存在具体的差异:在知识方面,由于意识不足和培训不到位,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条件性知识相对薄弱;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教师教学任务重,信息技术操作生疏,技术融合能力相对不足;在指导能力方面,学校缺乏对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拔制度,部分指导教师指导能力有待提高;在教研与创新方面,缺乏科研要求和相关专业的培训,科研创新能力相对欠缺;在自主发展意识上,主要靠政策和学校强制规定,缺乏主动性。在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基于对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情况及相关原因的研究分析,最终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改善意见:第一,制定指导教师选拔制度,遴选优秀教师;第二,健全指导教师考核评价,激发教师动机;第三,创建指导教师交流平台,提供多方沟通渠道;第四开展指导教师针对性培训,促进教师能力发展。

李红清[10](2020)在《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专业生活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为实现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势在必行。站在时代转型、社会转型、教育转型的关键时期,教师被赋予新的使命,教师专业生活被给予新的期待,在接受新使命的同时,教师当下的专业生活境况如何,越来越引起学者关注。特级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自觉提高、自我更新的过程,是在专业生活中不断奋斗、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的过程。本研究采用叙事研究法,选取中学语文特级教师C老师为具体而又典型的研究对象,以实地研究为主,嵌入C老师专业生活,透过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尽可能展现C老师专业生活真实图景。本论文主要由绪论、六章正文和结语等构成。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缘起,对研究目的和价值进行阐述,在梳理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核心概念。正文第一章明确以生活世界理论和“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论作为本研究的立论基础,观照特级教师专业生活过程和意义。第二章阐述了研究者进入研究现场的“准备工作”,实地研究的具体过程以及四项研究原则。第三、四章为论文主体部分,重点对历时态和共时态的特级教师专业生活进行深描和建构,大量诠释了C老师专业生活中的鲜活故事。第五章从特级教师专业生活的主体交往出发,呈现C老师与家人、同行以及社会公众的互动情境。第六章旨在探讨C老师品质专业生活的关键因素,从而为普通教师专业生活提供借鉴机理:引发普通教师在专业生活中增强自主专业发展意识,将专业生活的目标与过程相结合,提升专业生活实践中的理论意识,挖掘普通日常生活的教育因子,实现专业生活理性与感性相统一,追求品质而体面的专业生活。研究最后通过回顾C老师专业生活的研究历程,对整个研究进行反思。

二、中学语文教师指导实习生的原则及重要环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语文教师指导实习生的原则及重要环节(论文提纲范文)

(1)随班就读智障学生初中语文课程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课程调整是提高我国随班就读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1.1.2 普通学校的语文课程不能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生活需要
        1.1.3 我国关于随班就读语文课程调整的研究较少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融合教育与随班就读
        1.3.2 智力障碍
        1.3.3 随班就读课程调整
        1.3.4 协同教学
2 文献综述
    2.1 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研究
        2.1.1 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原则
        2.1.2 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类型
        2.1.3 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实施流程
    2.2 我国随班就读语文课程调整的研究
        2.2.1 我国随班就读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调整的研究
        2.2.2 我国随班就读语文课程教学内容调整的研究
        2.2.3 我国随班就读语文课程教学策略调整的研究
        2.2.4 我国随班就读语文课程教学评价调整的研究
    2.3 我国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语文课程调整的研究
        2.3.1 我国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语文课程教学内容调整的研究
        2.3.2 我国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语文课程教学策略调整的研究
        2.3.3 我国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语文课程实施流程调整的研究
    2.4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2.4.1 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研究为随班就读课程调整提供了思路
        2.4.2 特殊教育课程与普通教育课程呈现二元对立的局面
        2.4.3 已有随班就读课程调整的研究不够全面、系统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内容
        3.2.1 设计随班初中语文课程调整方案
        3.2.2 探讨课程调整后随班学生的变化
        3.2.3 分析课程调整后随班教师的变化
        3.2.4 发现课程调整中遇到的问题
    3.3 研究对象与参与者
    3.4 研究方法
        3.4.1 行动研究法
        3.4.2 访谈法
        3.4.3 参与观察法
        3.4.4 文本分析法
    3.5 研究工具
        3.5.1 《随班语文教师访谈提纲》
        3.5.2 《随班就读课堂观察表》
    3.6 研究思路
4 研究过程
    4.1 行动研究准备阶段
        4.1.1 随班学生在语文学科中获得的教育支持不足
        4.1.2 随班就读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语文学业水平不高
        4.1.3 语文教师不了解随班就读教学
        4.1.4 实习教师与随班教师共同设计随班就读语文课程的总方案
    4.2 第一阶段:初步探索随班就读初中语文课程调整方案
        4.2.1 调整随班就读语文课程目标
        4.2.2 调整随班就读语文课程内容
        4.2.3 实施随班就读语文课程调整方案
        4.2.4 调整随班就读语文课程的评价方式
        4.2.5 第一阶段随班就读语文课程调整的反思
    4.3 第二阶段:修订随班就读初中语文课程调整方案
        4.3.1 调整随班就读语文课程目标
        4.3.2 调整随班就读语文课程内容
        4.3.3 实施随班就读语文课程调整方案
        4.3.4 调整随班就读语文课程的评价方式
        4.3.5 第二阶段随班就读语文课程调整的反思
    4.4 第三阶段:改善随班就读初中语文课程调整方案
        4.4.1 调整随班就读语文课程目标
        4.4.2 调整随班就读语文课程内容
        4.4.3 实施随班就读语文课程调整方案
        4.4.4 调整随班就读语文课程的评价方式
        4.4.5 第三阶段随班就读语文课程调整后的反思
5 研究结果与讨论
    5.1 研究结果
        5.1.1 语文课程调整后随班生取得的进步
        5.1.2 语文课程调整提高了语文教师随班就读素养
        5.1.3 语文课程调整提升了实习教师专业实践技能
        5.1.4 实习教师与随班教师协同开展课程调整具有可行性
    5.2 讨论
        5.2.1 做好课程调整准备有利于提高随班语文教学效率
        5.2.2 智力障碍随班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局限于课堂教学
        5.2.3 课程调整引导随班语文教师的态度发生积极转变
        5.2.4 协同开展随班课程调整优势显着
        5.2.5 随班就读语文课程调整面临的挑战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细化随班语文课程调整环节,优化课程调整体系
        6.2.2 加强协同教学意识,合理分配课程调整任务
        6.2.3 加大随班教师培养力度,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能力
        6.2.4 贯彻落实随班就读政策,与高校建立人才输送链
7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7.1 研究的创新
        7.1.1 对随班就读初中语文学科的调整
    7.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第一次语文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第二次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随班就读课堂观察表
    附录四 第一阶段个别教学课堂实录
    附录五 第二阶段个别教学课堂实录
    附录六 第三阶段个别教学课堂实录
致谢

(2)实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 ——以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H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1. 选题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综述
        1.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
        2. 教育实习研究综述
    (三) 研究设计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3. 核心概念
一、教育实习与教师专业发展
    (一) 教育实习
        1. 教育实习的性质与特点
        2. 教育实习的地位与作用
        3. 教育实习的目的
        4. 教育实习的任务
    (二) 教师专业发展
        1. 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
        2.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与历程
        3. 叶澜、白益民: “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
二、H教师教育实习中的关键性事件叙事
    (一) 实习前的准备阶段叙事
        1. 事件一: “坚定无悔”的人生目标
        2. 事件二: “来之不易”的实习机会
        3. 事件三: “惊喜连连”的职前准备
    (二) 教师初体验:实习初期阶段叙事
        1. 事件四: 岗前试讲:教学初认知
        2. 事件五: 走上讲台:教师生涯第一课
    (三) 试错改进: 专业发展中的不断摸索
        1. 事件六: 面临困难:来自新教材的挑战
        2. 事件七: 迷茫处境: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四) 渐入佳境:实习中的自我更新
        1. 事件八: 逐渐成长: 完美呈现的一节课
        2. 事件九: 迎接重任: 压力重重的公开课
    (五) 归纳总结:H教师的成长与变化
        1. 身份认知的转向: 学生——教师
        2. 专业知识的转化: 理论——实践
        3. 专业能力的提升: 被动——主动
        4. 专业理念的转变: 迷茫——坚定
三、研究反思与启示
    (一) 教育实习对实习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 教育实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起点
        2. 教育实习为实习教师提供观摩学习的平台
        3. 教育实习可以触发关键性事件
    (二) 实习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及时归纳实习中的工作反思与总结
        2. 实习教师的专业综合能力需要加强
        3. 教育实习过程应更加规范和专业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3)台湾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中的教育实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教育实习在教师职前培养中的重要性
        1.1.2 目前教育实习改革发展现状
        1.1.3 个人经历与研究兴趣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教育实习
        1.3.2 教师职前培养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3 研究述评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6.1 文本分析法
        1.6.2 案例研究法
        1.6.3 访谈法
第2章 台湾教师职前培养中教育实习的历史发展
    2.1 第一阶段:制度的初步建立(1979年-1994年)
    2.2 第二阶段:制度的多元与开放(1994年-2002年)
    2.3 第三阶段:制度的变革与发展(2002年-至今)
第3章 台湾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中教育实习的目标与内容
    3.1 教育实习的目标
        3.1.1 教育实习总目标的分析
        3.1.2 教育实习各阶段目标的分析
    3.2 教育实习的内容
        3.2.1 教育实习内容的具体内涵
        3.2.2 教育实习内容的特点
第4章 台湾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中教育实习的实施
    4.1 教育实习实施的组织管理
        4.1.1 起主导作用的师资培育大学
        4.1.2 起主体作用的教育实习学校
    4.2 教育实习的实施阶段
        4.2.1 报到导入阶段
        4.2.2 观摩见习阶段
        4.2.3 实务操作阶段
        4.2.4 总结结束阶段
第5章 台湾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中教育实习的评价
    5.1 评价指标与标准
        5.1.1 评价指标的分析
        5.1.2 评价标准的分析
    5.2 评价项目
        5.2.1 教学演示评价
        5.2.2 实习档案评价
        5.2.3 整体表现评价
第6章 台湾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中教育实习的保障机制
    6.1 教育实习相关政策的支持
        6.1.1 法律法规的支持
        6.1.2 经费的支持
    6.2 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
        6.2.1 建设的原则
        6.2.2 遴选条件
    6.3 教育实习指导人员的遴选
        6.3.1 大学实习指导教师
        6.3.2 小学实习辅导教师
第7章 结论与启示
    7.1 台湾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中教育实习的分析
        7.1.1 台湾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中教育实习的优点
        7.1.2 台湾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中教育实习的不足之处
    7.2 启示与借鉴
        7.2.1 优化整合教育实习内容
        7.2.2 推进教育实习实施管理
        7.2.3 完善教育实习评价体系
        7.2.4 建设优质教育实习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致谢

(4)教师工作投入的本土化概念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工作投入的概念
        1.1.1 国外工作投入的概念与测量
        1.1.2 国内工作投入的概念与测量
        1.1.3 工作投入的概念与中国文化
    1.2 教师工作投入影响因素
        1.2.1 国外教师工作投入影响因素研究
        1.2.2 国内教师工作投入影响因素研究
        1.2.3 文化对工作投入的影响
    1.3 小结
第2章 研究问题、思路及框架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思路
    2.4 研究对象
    2.5 研究方法
        2.5.1 研究程序
        2.5.2 数据分析方法
第3章 教师工作投入的本土化概念
    3.1 传统经典书籍的文本分析结果
    3.2 实习师范生的访谈数据结果
        3.2.1 实习师范生的访谈数据分析
        3.2.2 实习师范生的访谈结果分析
    3.3 师范生入职后职业发展阶段(在职教师)访谈数据结果
        3.3.1 在职教师的访谈数据分析
        3.3.2 在职教师的访谈结果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教师生涯不同阶段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
    4.1 实习师范生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
        4.1.1 数据收集与分析
        4.1.2 数据结果与讨论
        4.1.3 小结
    4.2 师范生入职后职业发展阶段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
        4.2.1 数据收集与分析
        4.2.2 数据结果与讨论
        4.2.3 小结
第5章 讨论
    5.1 讨论
        5.1.1 教师工作投入的本土化概念的讨论
        5.1.2 教师生涯不同阶段工作投入影响因素的讨论
    5.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访谈提纲(师范生)
附录B 访谈提纲(教师)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地方师范院校顶岗实习改革回顾与反思 ——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基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诉求
        (二)顶岗实习为加强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助力
        (三)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工作具有典型代表性
    二、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四、研究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地方师范院校
        (二)顶岗实习
        (三)顶岗实习改革
    七、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地方师范院校顶岗实习的基本概况
    一、地方师范院校顶岗实习产生的背景
        (一)受职业教育中顶岗实习的启发
        (二)实践取向的师范教育思想的推动
        (三)传统教育实习弊端的显露
    二、地方师范院校顶岗实习的发展历程
        (一)尝试探索时期(20 世纪70 年代—2000 年)
        (二)逐步发展阶段(2001 年—2006 年)
        (三)全面推进时期(2007 年—至今)
    三、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的发展历程
        (一)尝试探索阶段(2005 年—2006 年)
        (二)逐步发展阶段(2007 年—2010 年)
        (三)全面拓展阶段(2011 年—至今)
第二章 制度建设:师范生顶岗实习的有力保障
    一、健全规章制度,规范顶岗实习工作运行
        (一)从“无”到“有”:顶岗实习制度的形成
        (二)从“有”到“多”:顶岗实习制度的发展
        (三)从“多”到“精”:顶岗实习制度的完善
    二、建立合作机制,保障顶岗实习制度执行
        (一)完善学校内部组织机构
        (二)建立教育协同发展基地
        (三)拓展实习基地建设
    三、加强师生管理,发挥顶岗实习制度作用
        (一)学生管理
        (二)教师管理
第三章 教师指导: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坚强后盾
    一、优化指导教师选派,提升顶岗实习指导水平
        (一)严格聘任,合理配置,优选双导师团队
        (二)开展培训,加强互动,提升业务素质
    二、明确指导教师职责,提高顶岗实习指导效率
        (一)完善制度,明确指导教师职责
        (二)整合教师资源,独创管理体制
    三、完善评价考核机制,保障顶岗实习指导质量
        (一)建立考核评价制度
        (二)完善评优激励制度
第四章 素质提升:师范生实习活动的核心要义
    一、精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扎实师范生教育教学知识
        (一)创新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强化学生教学技能训练
        (二)打造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二、完善岗前培训工作,提升师范生能力和素质
        (一)河北师范大学提供的岗前培训
        (二)实习学校组织的实习前培训
    三、丰富教学指导形式,推动实习生教学技能提高
        (一)多元化教学指导形式的形成与发展
        (二)重个别化教育指导,促师范生最佳发展
第五章 评价考核:师范生实习活动的质量保证
    一、健全考核评价制度,确保评价全面客观
    二、构建动态评价体系,全程覆盖三个阶段
        (一)岗前资格测试
        (二)岗中监控记录
        (三)岗后考核总结
    三、借助科技信息平台,完善过程性评价
    四、运用多元评价手段,调动多元主体参与
第六章 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改革的总体评价
    一、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改革取得的成绩
        (一)赢得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推广
        (二)不断巩固和发展教师教育特色
        (三)实现了师范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促进区域教育共同发展
    二、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改革中有待完善的问题
        (一)与实习基地沟通不够,阻碍实习质量提高
        (二)岗前培训缺乏针对性,未达到理想效果
        (三)专业指导教师指导能力仍待提升
        (四)实习生的过程性评价和个性化评价仍需加强
    三、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改革的改进策略
        (一)强化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联合作用
        (二)构建系统的培训体系,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三)优化指导教师队伍,提升实习指导水平
        (四)完善顶岗实习效果评价体系及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6)师范生乡村“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实施现状及优化策略 ——以辽宁省L市3所义务教育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
        1.政策依据
        2.理论依据
        3.现实依据
    (二)文献综述及历史演进
        1.关于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国外研究现状
        2.师范生乡村“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概念界定
        2.师范生乡村“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师范生乡村“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的选择
        3.研究方法及统计工具
        4.研究过程
    (二)研究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2.质性研究的结果与自我反思
二、师范生乡村“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困境表征
    (一)高校、政府与中小学合作共赢机制有待优化
        1.政府宏观决策和基层学校执行有待契合
        2.政府、高校与中小学结合形成良效机制
    (二)实践基地条件艰苦导致高校教学模式难以发挥作用
        1.硬件条件限制师范生发挥专业技能
        2.软件条件较弱导致师范生实施教育理念受限
    (三)乡村师资力量薄弱对师范生指导能力有待提升
        1.乡村指导教师能力相对薄弱
        2.乡村指导教师对于实习生指导态度认同较弱
    (四)师范生的教师角色转换过程较缓慢且环节有待完善
        1.师范生专业技能有待提升
        2.师范生思维方式有待转换
三、师范生乡村“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中困境的归因分析
    (一)相关跟踪调研不够及时“C”教研中心难以发挥作用
        1.基层政府重视度不够难以切实保障实习生权益
        2.相关政策法规不够细致难以保障“顶岗实习”顺利进行
    (二)两校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契合导致实习成效不佳
        1.教学模式偏重理论,实践教学颇为薄弱
        2.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岗前培训与岗后总结机制
        3.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缺乏连贯性与传递机制
    (三)导师责任制尚不完善导致实习成果受限
        1.指导教师选拔制度不完善导致指导力度不强
        2.指导教师工作内容不明确导致指导不全面
        3.指导教师的方法策略灵活性差导致实习成果受限
    (四)师范生难以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1.师范生缺乏社会职业意识适应环境较为困难
        2.师范生缺乏实践性知识的积累与应用
        3.师范生缺乏教研与反思精神
四、师范生乡村“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以打造高水平县域教研中心为导向实现大学与中小学的“无缝对接”
        1.完善政策法规制定保障实践教学
        2.实施优秀教师返岗项目助推“U-G-S”模式往实里走
        3.促进实践课程与实习指导深度整合以提高教师素养
        4.发挥教师进修学校中心作用助力师范生实践教学“最后一公里”
    (二)完善以师生协同发展为驱动的高校顶层设计
        1.严格“顶岗实习”师范生选拔制度
        2.开设岗前培训与岗后总结确保职前职后一体化
        3.高校规范课程设置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构建以全方位指导为核心的导师责任制
        1.重建导师遴选机制以建设实习导师队伍
        2.发挥“银龄”教师优势辅助实习指导
        3.强化导师责任制度以加强实习指导力度
    (四)以乡村“种子学校”建设为导向提升师范生“顶岗实习”的整体质量
        1.建立模范试点促进教师队伍能力提升
        2.普及教育理念做好家长学生前期工作
        3.岗前培训提前适应乡村教学工作生活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访谈时间表
附录4 三级编码登录图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8)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Y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国家乡村振兴需要建设优质的乡村教师队伍
        二、江苏省推进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政策
        三、高师院校如何与中小学合作培养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探索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总结与启示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一章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内涵与相关政策
    第一节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内涵
    第二节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政策背景
        一、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二、国家倡导乡村教师的公费定向培养
        三、江苏省启动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
    第三节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素质的特殊要求
        一、深厚的乡土情怀
        二、熟悉多门学科知识
        三、突出的教学能力
第二章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的相关问题思考
    第一节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一、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内涵
        二、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提高未来乡村教师队伍专业核心素养
        二、提高乡村学校教学质量
        三、提高乡村学生的学习竞争力
    第三节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章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以Y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
    第一节 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第二节 Y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现状调查
        一、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现状
        二、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教学实施能力现状
        三、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教学评价能力现状
        四、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教学反思与研究能力现状
第四章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学地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不足
        二、教学实施中,乡土资源利用能力与课堂教学驾驭能力不佳
        三、多元化教学评价能力欠缺
        四、深层次教学反思与研究能力薄弱
    第二节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学习动机不强
        二、高师院校职前培养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存在诸多问题
第五章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第一节 培养方案要突出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素养
        一、培养目标定位突出教学能力的全面性
        二、增加专业实践课程的门类和课时,提高教学能力训练
        三、增加乡土文化课程,形成乡土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
    第二节 专业理论课程的实施要加强教学能力训练
        一、专业理论课程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仿真训练
        二、提高学生教育理论素养,传授教学反思与研究策略
        三、课内外多种途径相结合,提升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
    第三节 教育见习要真实感受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的生活
        一、教育见习时间要贯穿全程
        二、感受乡村学校生活与城市学校生活的不同之处
        三、感受乡村教师的教学生活
    第四节 强化教育实习中的UGS协同合作培养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
        一、实习学校教师与高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教学能力
        二、高师院校严格把控实习监督环节,提高教学能力培养的实效性
        三、地方教育部门参与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实习管理
    第五节 完善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
        一、制定教学能力评价的具体标准
        二、实现教学能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运用多样化的方式评价学生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卓越教师培养视域下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源起
        1.教师教育改革注重实践教学
        2.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不足
        3.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研究欠缺
        4.卓越教师培养对教育实习指导教师提出新要求
    (二)研究意义
        1.引入卓越教师培养的新视域
        2.丰富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的理论研究
        3.提供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一、文献综述
    (一)胜任力的要素及结构研究
        1.胜任力模型研究
        2.教师胜任力结构维度研究
    (二)卓越教师培养视域下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研究
        1.卓越教师培养视域下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素质研究
        2.卓越教师培养视域下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任务研究
    (三)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问题及原因研究
        1.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责任意识浅薄
        2.教育实习指导教师指导能力不敷
        3.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角色职责模糊
        4.教育实习指导教师交流沟通不良
    (四)提高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策略研究
        1.学校管理层面
        2.教师个人层面
二、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卓越教师
        2.教育实习
        3.实习指导教师
        4.教师胜任力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三、卓越教师培养视域下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的应然构建
    (一)师德
    (二)知识
    (三)教育教学能力
    (四)指导能力
    (五)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
    (六)自我发展能力
四、卓越教师培养视域下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的实然调查
    (一)卓越教师培养视域下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现状分析
        1.总体水平分析
        2.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二)卓越教师培养视域下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总体层面
        2.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各因素层面
五、卓越教师培养视域下教育学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提升对策与建议
    (一)制定指导教师选拔制度,遴选优秀教师
    (二)健全指导教师考核评价,激发教师动机
    (三)创建指导教师交流平台,提供多方沟通渠道
    (四)开展指导教师针对性培训,促进教师能力发展
六、研究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专业生活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价值
    四、文献综述
    五、概念界定
第一章 教师专业生活的立论基础
    第一节 生活世界理论
    第二节 “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论
第二章 研究现场的进入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选择
    第三节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第四节 研究原则
第三章 特级教师专业生活的历时态体验
    第一节 “非关注”阶段
    第二节 “虚拟关注”阶段
    第三节 “生存关注”阶段
    第四节 “任务关注”阶段
    第五节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第四章 特级教师专业生活的共时态解读
    第一节 永无止境地学
    第二节 坚持不懈地思
    第三节 充满激情地教
第五章 特级教师专业生活的主体间交往
    第一节 家庭生活的冲突与调节
    第二节 同行交流的互助与成长
    第三节 社会公众的支持与信任
第六章 研究启示与反思
    第一节 特级教师专业生活中的“关键”
    第二节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专业生活启示
    第三节 研究者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四、中学语文教师指导实习生的原则及重要环节(论文参考文献)

  • [1]随班就读智障学生初中语文课程调整研究[D]. 邓丹.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实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 ——以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H为例[D]. 邢海月.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3]台湾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中的教育实习研究[D]. 刘雨晴.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教师工作投入的本土化概念及影响因素研究[D]. 张贺.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地方师范院校顶岗实习改革回顾与反思 ——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个案[D]. 郭鹏慧.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师范生乡村“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实施现状及优化策略 ——以辽宁省L市3所义务教育学校为例[D]. 付瑶. 渤海大学, 2021(02)
  • [7]基于课例研究的师范实习生TPACK能力培养实证研究[D]. 姚亮. 南昌大学, 2021
  • [8]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Y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D]. 吴怡洁. 扬州大学, 2021(09)
  • [9]卓越教师培养视域下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研究[D]. 蒋佳燕.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10]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专业生活的叙事研究[D]. 李红清.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