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一期皇岗站桩基托换

深圳地铁一期皇岗站桩基托换

一、深圳地铁一期皇岗站桩基托换(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智[1](2019)在《小净距叠线盾构隧道修建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已开通地铁运营城市为37个,运营里程达到5697公里,在建地铁城市为45个,在建里程达到5520.8公里。随着轨道交通建设进程的推进,隧道采用上下叠线方式可解决线网同台换乘、现状道路狭窄、同时避让桥梁桩基、减少房屋拆迁等问题。然而,针对上下叠线盾构隧道的研究相比工程实践存在较明显的滞后性,对工程建设的指导性存在不足,故加强上下叠线盾构隧道的研究显得必要而迫切。本文以深圳地铁7号线红岭北站笋岗站洪湖站区间重叠盾构隧道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现场试验和监控量测的方法,拟解决地铁区间叠线盾构隧道修建关键技术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在分析地铁叠线盾构隧道不同施工顺序下引起地表沉降、管片衬砌位移、管片内力变化规律基础上,建立叠线盾构隧道施工顺序划分标准、后建隧道引起先建隧道位移及内力控制标准。2.通过对常规盾构隧道以及叠线盾构隧道分别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先建上线隧道盾构自重及施工荷载对下线管片衬砌影响,建立了叠线盾构隧道衬砌管片专项设计。3.基于第二章研究成果及以往施工经验得出叠线盾构隧道宜采取先下后上工序,分析了叠线盾构隧道施工影响控制因素,建立了叠线盾构隧道施工关键技术。4.通过对叠线隧道“先上后下”工序中两种夹层土(未加固土、加固土)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现场试验,分析两种夹层土条件下引起的地表沉降、管片位移、管片内力差异,建立叠线盾构隧道中间夹层土加固技术。5.选取红岭北站笋岗站区间工程为背景,通过采取数值模拟计算、PECK公式、现场监测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叠线盾构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因素,制定了叠线盾构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控制对策。

谢月彬[2](2018)在《基于CGB集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物业全生命周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入住人口的逐年增长,轨道交通已成为了城市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在全生命周期中涉及专业多、影响范围广、时间跨度长,同时不断与周边环境互动,过去的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模式在部分关键问题的处理上已不再适用。城市轨道交通物业则是指除城市轨道交通外,对其涵盖的物业等因素也同步进行整体考虑和全面统筹所形成的新型建设主体。城市轨道交通物业这一系统性概念的提出,加快了行业对各类新技术研究与尝试的步伐。近年来,CAD、GIS、BIM技术在工程行业不断发展,为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科学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通过将传统建筑的CAD数据、城市地理信息的GIS数据和涵盖详细建筑信息的BIM数据三者相结合,形成CGB集成模式,来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物业全生命周期的关键技术难点。本次研究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物业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关键技术进行CGB集成的应用探索。试图探寻可行的CGB集成模式,并以此为方法针对性解决轨道交通物业全生命周期关键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各章节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经营现状和已采用的信息化技术使用情况。通过对国内外CGB集成相关研究的大量文献阅读,明确了该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情况,为后期的技术延伸探索指明方向。第二章,CGB集成理论。从概念和发展历程上,分别对CAD、GIS、BIM技术进行了独立的分析,并按照工程应用进程,逐步介绍了三项技术的融合情况。分析了IFC标准和City GML标准的同异,理清了两项技术标准之间可行的转换路线,巩固了CGB集成这一概念的现实可行性。最后根据CGB集成的理念,在现阶段众多操作路径中比选出了一条适合轨道交通物业全生命周期的技术路线,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确定了方法手段。第三章,关键技术点总结。对轨道交通建设全生命周期主要环节的工作内容进行了研究,大致确定了可能存在的技术重、难点,并将问题制成调查问卷,在各阶段专业人群中走访调查,获取准确有效的信息。最后,将调查问卷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再一次细致剖析,结合深圳地铁项目的工程案例加以佐证。第四章,关键技术的CGB集成解决方案。将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分为设计、施工、管理、使用四个主要阶段,每一阶段罗列三到五个技术关键点,通过对传统办法的分析,找出CGB集成的应用亮点,从理论角度提出了CGB集成的应用方案。第五章,案例应用。将CGB集成方案在实际项目中进行模拟应用,按建设周期顺序,在四个大类、十五个小项中进行了模拟分析,全面探索了CGB集成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第六章,总结与展望。总结了CGB集成在城市轨道交通物业全生命周期关键技术应用方面的成果,理性分析了研究的价值、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展望了CGB集成的发展前景。本次基于CGB集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物业全生命周期关键技术的研究,完成了CGB集成的方案构建,整理了CGB集成在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点,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数字化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钱朝晖[3](2017)在《深圳地铁七号线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地铁项目的建设取得了辉煌成绩。但与此同时,在地铁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也会出现众多问题,诸如施工安全事故频发、投资严重超支、工期延后等。在城市地铁建设过程面临的众多问题中,安全问题当属重中之重。地铁项目施工过程中导致的人员伤亡以及对周围濒临建筑物的影响,已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高潮,但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相对不足,工程风险和安全隐患不同程度的存在。由于地铁施工独有的特性,因此影响施工安全的风险因素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如何将风险因素进行辨别,如何建立针对地铁施工工程特点的风险评估模型,是当前地铁工程界研究人员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深圳地铁七号线工程实例为依托,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风险管理理论知识以及深圳地铁七号线的实际情况,对深圳地铁七号线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进行风险辨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利用风险识别三因素法就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的地质风险、施工风险以及环境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再结合专家调查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上述各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将定性的问题转变成定量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减少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对其它同类型项目起到借鉴意义。

张立[4](2016)在《城市立交异形桥梁大轴力桩基托换关键技术及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建设成为各大城市解决交通拥挤的首选方案。但不可避免的总会有部分隧道要从已有建筑物如桥梁桩基或相邻通过,解决这一冲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桩基托换技术。近年来桩基托换的跨度和托换吨位越来越大,在较复杂的桥梁下进行大轴力、大吨位的桩基托换工程难度大,技术问题日渐突出,亟待深入研究解决。本文以大轴力桩基托换的托换方式及托换体系、梁-柱接头连接形式、上部结构变形限值等三个关键技术为核心,并依托咸阳国际机场隧道穿越T3A航站楼主线桥桥墩桩基托换工程,进行了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分析及有限元仿真分析。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探讨了桩基托换技术的发展历程、分类、工程应用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研究现状;结合异形桥梁构造特点,提出了复杂异形桥梁大轴力桩基托换的关键技术问题。(2)研究了桩基托换的托换过程,提出了桩基托换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探讨了托换体系荷载转移机理。以国内某待建大轴力桩基托换工程为依托,结合其工程概况、结构特点和技术难点,确定了合理的桩基托换体系方案。(3)探讨了桩基托换接头的技术要点及连接形式;总结了影响接头性能的相关因素及技术;研究分析了植筋接头抗剪原理及其破坏模式。发展了节点连接界面抗剪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对各方法及理论公式进行比较并指出其适用性,提出了改进的桩基托换接头抗剪切公式。(4)制作了桩基托换接头实体模型,进行了接头连接的抗剪切、抗滑移性能试验。分析了试验现象、试验过程和试验数据,得到了接头抗剪承载能力等性能指标,验证了改进的桩基托换接头抗剪切公式的可靠性,对实际工程进行了指导。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抗剪连接接头计算模型,分析了接头的力学性能及破坏模式,对比试验结果,探讨了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和理论公式的正确性。(5)基于异形桥梁空间分析理论及上部桥梁特点,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上部异形桥梁的计算模型,确定了判断准则和支座位移工况,结合仿真分析和理论计算得到了桩基托换顶升和下沉时上部桥梁的变形限值。

齐皓然[5](2014)在《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研究 ——以深圳城市轨道交通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需求大幅度增加,由此导致了交通拥挤及交通事故增多和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能解决包括交通拥堵、土地消耗、能源过耗、环境污染在内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并有助于实现商业的聚集效益。地铁及现代有轨电车等交通运输形式是我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由于资金需求量巨大、短期盈利能力不足、投资回收期较长等因素直接导致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筹措困难。在我国,作为大型公共基础设施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还是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利用财政资金投入,并以政府信用作为担保,开展资本金不足部分的金融信贷活动。因此,导致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较少,融资总量有限,资金筹措难度大,无法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短期内大规模建设的需要。如何拓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融资渠道,构建合理有效的投融资模式,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和政府决策的热点,也是本论文研究的方向。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的研究是一个集理论与实际操作于一体、对行业及政府投资决策具有指导性作用的研究课题,本论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的理论研究,并对国内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案例分析和成功经验借鉴,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例依据,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科学、健康、持续的发展。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经济属性、投融资相关理论依据及投融资模式的发展等理论基础,并考虑我国长期的投资体制的影响,本论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的具体案例,总结其投融资工作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分析我国典型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理论为基础,构建有效的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为原则,创新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为目的。构建了以“城市轨道交通BT模式建设+运营+上盖物业开发”为核心的准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及资金平衡方式。文章通过重点分析该投融资模式中包含的BT项目建设方式,并以深圳城市轨道交通二、三期工程为研究对象,具体对深圳城市轨道交通二、三期工程上盖物业开发情况及开发经验进行分析,重点以深圳城市轨道交通二期工程中5号线所采用的BT模式为案例进行系统研究,论证投融资创新模式的可行性。

马廷文[6](2012)在《城市地铁交叠隧道矿山法施工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城市地下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城市特殊地下环境的限制,隧道地下交叠出现的机率越来越多。由于矿山法修建交叠隧道形式灵活,更易适用于市政工程密布、高层建筑桩基础较多的城市中,其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本文依托广佛线城际轨道交通沙燕区间交叠隧道工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并结合监控量测,对矿山法修建交叠隧道的力学特性及其围岩变形规律做了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采用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MIDAS-GTS对矿山法修建交叠隧道进行了二维分析,研究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洞室周边应力释放对地层位移、衬砌力学特征以及相邻隧道的影响。并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确定了其合理的施工顺序。(2)基于二维分析结论,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矿山法修建交叠隧道进行了施工阶段数值模拟,探讨了矿山法修建交叠隧道的力学行为及其相关规律。(3)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超前小导管预加固对交叠隧道施工的影响。(4)进行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并对比分析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数据。

李荣强,黄力平[7](2009)在《深圳轨道交通建设中的若干岩土工程问题》文中研究表明通过深圳轨道交通建设多年的具体实践,对该地区轨道交通(地铁)建设中涉及到的勘察、基坑支护、盾构施工等方面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了总结,包括有关技术要点、适用工法、解决方案、经验教训和大量具体事例。

周东北[8](2008)在《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运营筹备经验浅谈》文中研究指明介绍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及运营筹备状况,重点阐述了运营筹备期间的几项关键工作及其经验。

吴月霞[9](2008)在《以地铁车站为核心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铁车站作为地铁与城市外部空间联系的节点,承担着多种纷繁芜杂的功能,成为人们出行、换乘以及购物等活动的重要场所。为了使地铁交通能够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充分发挥作用,不仅要与其它交通系统间保持密切的联系,而且还要使功能复杂的地铁车站与周边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有机和谐地结合,使人们快速便捷和舒适地搭乘地铁到达目的地。目前,世界各大城市以地铁车站为核心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形成或即将形成“滚球式”发展模式,它必将带来轨道交通与商业的互动发展。本论文以广州市地铁车站地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为主线,借鉴国外城市地铁车站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特征以及轨道交通站点发展趋向,对地铁车站周边(以地铁车站为核心的周边500米范围)地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三大问题(分类理论、技术措施、投融资模式)进行研究。其中:1、地铁车站分类理论主要对前人提出的分类方法做系统归纳分析研究,通过对各种分类理论特点的剖析,提出适宜广州市的地铁车站分类理论。2、地铁车站地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技术措施主要研究一系列适宜地铁车站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技术措施,针对广州市不同类型地铁车站拟提出相适应的技术措施。3、以地铁车站为核心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投融资模式通过对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理论的分析,研究适宜地铁车站开发建设的投融资模式,最后提出广州市不同类型地铁车站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投融资建议。通过上述研究,提出了地铁车站的分类理论、车站地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技术措施和投融资模式,以期对广州市地铁车站地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发展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谢伟文,方门福[10](2007)在《深圳地铁第三方变形监测的技术方法》文中认为结合深圳地铁进行第三方监测的实践经验,简要论述了进行地铁第三方监测的必要性及目的,监测内容及方法,数据处理及监测结论等。

二、深圳地铁一期皇岗站桩基托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圳地铁一期皇岗站桩基托换(论文提纲范文)

(1)小净距叠线盾构隧道修建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叠线盾构隧道施工先后顺序划分标准
    2.1 研究项目工程概况
    2.2 有限元模型建立
    2.3 计算断面选择及计算组数
    2.4 计算参数
    2.5 四个断面计算结果汇总
    2.6 相同断面不同施工顺序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2.7 不同埋深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2.8 不同上下隧道净距离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2.9 叠线盾构隧道施工先后顺序划分标准
    2.10 不同埋深和净距下两种典型地层施工顺序分析
第三章 叠线盾构隧道衬砌管片设计关键技术
    3.1 通用管片设计
    3.2 上下叠线盾构隧道特殊设计
    3.3 结论
第四章 叠线盾构隧道施工关键技术
    4.1 工程概述
    4.2 盾构选型
    4.3 下线隧道掘进技术
    4.4 传统下线隧道内部加固技术
    4.5 目前下线隧道内部加固技术
    4.6 中间地层加固措施
    4.7 上线隧道掘进技术
第五章 叠线盾构隧道中间地层加固关键技术
    5.1 上下重叠隧道中间夹层加固设计
    5.2 不同计算断面需要满足的加固参数
    5.3 四个断面加固后计算结果汇总
    5.4 加固前后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5.5 下线隧道推进后的隧道拱顶范围土体加固技术
    5.6 叠线隧道加固结论
第六章 叠线盾构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控制对策
    6.1 引言
    6.2 盾构隧道施工对周边建构筑物影响的控制原则及标准
    6.3 盾构穿越建筑物影响范围
    6.4 叠线盾构隧道施工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分析
    6.5 沉降控制对策
    6.6 结论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表2.5-1~2.5-9)
附录2 (表5.3-1~表5.3-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基于CGB集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物业全生命周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轨道交通物业发展情况
        1.1.2 信息技术在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的应用
    1.2 概念界定
        1.2.1 CGB集成概念
        1.2.2 城市轨道交通物业全生命周期概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技术应用
        1.3.1 国外的研究与应用
        1.3.2 国内的研究与应用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CGB技术集成策略
    2.1 CGB技术集成概述
        2.1.1 CGB技术集成概念
        2.1.2 CGB技术集成发展历程
    2.2 基于IFC标准与CityGML标准的CGB集成结构
        2.2.1 IFC标准与CityGML标准
        2.2.2 IFC标准与CityGML标准差异
        2.2.3 IFC标准与CityGML标准的转换
    2.3 CGB技术集成特点
        2.3.1 内涵
        2.3.2 核心理念及主要特征
    2.4 CGB技术集成使用现状
    2.5 CGB技术集成软件实现路线
        2.5.1 传统软件路线
        2.5.2 Autodesk系列软件路线
        2.5.3 不同软件路线优劣势对比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物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城市轨道交通物业全生命周期现状
        3.1.1 规划、设计阶段现状
        3.1.2 施工阶段现状
        3.1.3 运营维护阶段现状
    3.2 城市轨道交通物业全生命周期现状问题调查
        3.2.1 调研内容及过程
        3.2.2 勘察设计
        3.2.3 施工管理
        3.2.4 业主管理
        3.2.5 乘客意见
    3.3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建设实例调研
        3.3.1 前期工作难点
        3.3.2 勘察设计工作难点
        3.3.3 施工作业难点
        3.3.4 运营管理难点
    3.4 城市轨道交通物业关键技术分析
        3.4.1 勘察、设计阶段关键技术分析
        3.4.2 施工阶段关键技术分析
        3.4.3 运营维护阶段关键技术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GB集成全生命周期应用技术路线
    4.1 勘察设计阶段CGB集成的应用
        4.1.1 现有技术路线
        4.1.2 CGB集成的优势分析
        4.1.3 CGB集成的技术路线
    4.2 施工阶段CGB集成的应用
        4.2.1 现有技术路线
        4.2.2 CGB集成的优势分析
        4.2.3 CGB集成的技术路线
    4.3 运营管理阶段CGB集成的应用
        4.3.1 现有技术路线
        4.3.2 CGB集成的优势分析
        4.3.3 CGB集成的技术路线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GB集成全生命周期应用模拟——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工程
    5.1 项目基本情况
    5.2 项目规划阶段的模拟应用
    5.3 项目勘察设计阶段的模拟应用
        5.3.1 三维可视化地质分析
        5.3.2 地质、市政协同设计
        5.3.3 可视化设计
        5.3.4 指标分析
        5.3.5 招投标管理
    5.4 项目施工阶段的模拟应用
        5.4.1 3D施工算量
        5.4.2 4D施工模拟
        5.4.3 5D动态成本管控
        5.4.4 现场施工管理
    5.5 项目运营管理阶段的模拟应用
        5.5.1 三维可视化监视
        5.5.2 全面信息查看
        5.5.3 应急预案模拟
        5.5.4 物业综合管理
    5.6 CGB集成在用户体验方面的应用
        5.6.1 实时车次查询
        5.6.2 乘车避拥堵建议
        5.6.3 通过式门禁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3)深圳地铁七号线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风险管理理论
    2.1 风险
        2.1.1 风险的定义
        2.1.2 风险的特性
        2.1.3 风险的分类
    2.2 风险管理
        2.2.1 风险管理的定义
        2.2.2 风险管理的过程
    2.3 风险辨识
        2.3.1 风险辨识的含义
        2.3.2 风险辨识的特点
        2.3.3 风险因素的获取
    2.4 风险估计
        2.4.1 风险估计的含义
        2.4.2 风险估计分类
    2.5 风险评价
    2.6 风险控制
    2.7 风险监控
    2.8 地铁建设风险分级标准
    2.9 本章小结
3 深圳地铁七号线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3.1 深圳地铁7号线项目概况
    3.2 地质概况
        3.2.1.沿线地形地貌
        3.2.2 工程地质
        3.2.3 水文地质
        3.2.4 沿线主要不良地质
    3.3 施工重难点
    3.4 深圳地铁七号线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3.4.1 深圳地铁七号线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三因素法
        3.4.2 深圳地铁七号线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专家调查法
        3.4.3 深圳地铁七号线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模糊综合评价法
    3.5 本章小结
4 深圳地铁七号线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4.1 风险识别三因素法的风险管理措施
        4.1.1 地质风险控制措施
        4.1.2 施工方法风险控制措施
        4.1.3 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4.2 施工现场管理的风险控制措施
    4.3 建立预警系统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专家意见汇总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4)城市立交异形桥梁大轴力桩基托换关键技术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桩基托换技术概述及分类
        1.1.1 概述
        1.1.2 桩基托换
        1.1.3 桩基托换技术的分类
    1.2 托换技术的研究发展
        1.2.1 国外托换技术发展状况
        1.2.2 国内托换技术发展状况
    1.3 桩基托换的一般工序和关键技术
        1.3.1 桩基托换的一般工序
        1.3.2 桩基托换的关键技术
    1.4 异形桥梁及其特点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桩基托换理论及方案研究
    2.1 桩基托换理论分析及计算方法
    2.2 荷载转移机理
    2.3 咸阳国际机场桥梁桩基托换工程概况
        2.3.1 概述
        2.3.2 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
    2.4 工程特点及难点
        2.4.1 托换工程影响因素多
        2.4.2 被托换结构复杂、变性敏感
        2.4.3 托换吨位大,托换梁跨度大
        2.4.4 施工条件复杂,监测受控条件多
    2.5 机场主线桥桩基托换工程方案
    2.6 本章小结
3 桩基托换接头连接形式及理论研究
    3.1 托换接头的技术要点及连接形式
    3.2 桩基托换接头连接性能影响因素及技术
        3.2.1 接头连接性能影响因素
        3.2.2 凿毛与沟槽加固技术
        3.2.3 界面粘结剂研究
        3.2.4 界面植筋加固技术
    3.3 植筋接头形式抗剪原理及其破坏模式研究
        3.3.1 植筋接头界面的抗剪原理
        3.3.2 接头抗剪植筋的破坏模式
    3.4 节点连接界面抗剪承载能力研究
        3.4.1 植筋锚固长度计算
        3.4.2 新旧混凝土界面植筋作用下抗剪计算
    3.5 节点桩基托换接头抗剪切公式的提出
        3.5.1 对界面植筋接头抗剪计算的几点建议
        3.5.2 桩基托换接头抗剪公式的提出
    3.6 本章小结
4 桩基托换接头连接性能试验及仿真分析
    4.1 试验概况
        4.1.1 试验目的
        4.1.2 试件设计
        4.1.3 试件模型制作
    4.2 试验装置及测试系统
    4.3 试验现象及结论
        4.3.1 试验过程及现象描述
        4.3.2 试验结论及分析
    4.4 接头模型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4.4.1 软件及接触分析介绍
        4.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4.3 本构关系的确定
        4.4.4 有限元分析结果
    4.5 试验与仿真分析结果对比
    4.6 本章小结
5 上部复杂异形桥梁桩基托换的变形限值研究
    5.1 异形桥梁空间分析方法
    5.2 上部异形桥梁概况
    5.3 上部桥梁变形限值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5.3.1 变形限值研究的意义
        5.3.2 上部桥梁变形限值研究方法
    5.4 上部异形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4.1 单元模型的选择
        5.4.2 材料属性定义
        5.4.3 荷载和边界条件的确定
        5.4.4 实体模型的建立及有限单元的划分
        5.4.5 判断准则及荷载工况
    5.5 施工监测控制截面及其最不利布载选择
        5.5.1 施工监测控制截面
        5.5.2 截面特性的计算
        5.5.3 不同工况下控制截面内力最不利布载形式选择
    5.6 上部桥梁变形限值的确定
        5.6.1 混凝土不开裂准则时变形限值
        5.6.2 混凝土开裂0.2mm准则时变形限值
        5.6.3 钢筋达到屈服强度准则时变形限值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桩基托换方式和体系选择
        6.1.2 梁-墩接头连接性能
        6.1.3 上部桥梁变形限值研究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一、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二、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研究 ——以深圳城市轨道交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的理论基础
    2.1 城市轨道交通的经济属性
        2.1.1 显着的规模经济特征
        2.1.2 正外部效应较强
        2.1.3 准经营性产品特征
    2.2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的相关理论依据
        2.2.1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的界定
        2.2.2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的特点
    2.3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体制分析
        2.3.1 完全政府投资的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体制
        2.3.2 政府为主导的负债型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体制
        2.3.3 投融资主体多元化的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体制
第3章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现状研究
    3.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与建设管理现状分析
        3.1.1 PPP融资模式
        3.1.2 BOT融资模式
        3.1.3 BT融资模式
    3.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与城市土地开发模式分析
        3.2.1 城市组团式发展模式
        3.2.2 城市轨道交通导向型发展模式
        3.2.3 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发展模式
    3.3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经济平衡模式分析
    3.4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风险分析
第4章 国内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实践分析与经验借鉴
    4.1 新加坡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实践分析
    4.2 伦敦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实践分析
    4.3 德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实践分析
    4.4 香港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实践分析
第5章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建构
    5.1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的建构原则
    5.2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的方案设计
        5.2.1 政府以土地资源形式注入项目资本金
        5.2.2 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基金
        5.2.3 采用合作开发模式对上盖土地进行开发
        5.2.4 通过引入BT建设模式合理平衡建设资金压力
        5.2.5 通过其他资金来源丰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来源
    5.3 城市轨道交通融资途径选择
第6章 深圳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案例研究
    6.1 深圳地铁5号线BT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
        6.1.1 深圳地铁5号线建设模式的确立
        6.1.2 深圳地铁5号线“BT”项目建设范围
        6.1.3 深圳地铁5号线“BT”模式下各方的定位
        6.1.4 深圳地铁5号线“BT”模式的招标
        6.1.5 深圳地铁5号线“BT”模式合同价款的确定
        6.1.6 深圳地铁5号线“BT”模式的工程管理
        6.1.7 深圳地铁5号线“BT”模式的优势
    6.2 深圳地铁二期工程上盖物业开发模式实践与探索
        6.2.1 目前深圳地铁二期工程上盖开发项目发展情况
        6.2.2 深圳地铁二期工程上盖物业开发政策的创新
    6.3 深圳地铁三期工程投融资模式探索
        6.3.1 深圳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工程投融资体制改革背景
        6.3.2 深圳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工程投融资模式构建
        6.3.3 深圳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工程BT费用均衡支付
        6.3.4 深圳地铁三期工程物业开发土地来源及用地审批途径
        6.3.5 深圳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工程7、9、11号线上盖开发情况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深圳地铁项目资本金和配套资金来源相关文件
致谢

(6)城市地铁交叠隧道矿山法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城市地铁的发展
        1.1.2 城市地铁修建技术的发展
        1.1.3 矿山法在修建地铁交叠隧道中的应用及其发展现状
    1.2 矿山法交叠隧道开挖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
        1.2.1 理论研究现状
        1.2.2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2.3 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现状
        1.2.4 现场实测分析研究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线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线路
第二章 依托工程概况
    2.1 概述
        2.1.1 工程位置
        2.1.2 主要工程范围
    2.2 线路平纵断面及周边环境
        2.2.1 线路平纵断面设计
        2.2.2 线路周边环境
    2.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3.1 工程地质条件
        2.3.2 水文地质条件
    2.4 工程设计概述
        2.4.1 衬砌类型
        2.4.2 工程材料
        2.4.3 衬砌断面支护参数及设计图
    2.5 工程技术难点分析
第三章 交叠隧道施工顺序比选
    3.1 概述
    3.2 有限元法基本思想
    3.3 隧道弹塑性计算基本理论
        3.3.1 本构关系
        3.3.2 屈服准则
        3.3.3 流动法则
        3.3.4 硬化定律
        3.3.5 加卸载准则
    3.4 有限元分析过程
        3.4.1 结构的离散
        3.4.2 建立单元节点位移与节点力之间的关系
        3.4.3 单元等效节点力的构成
        3.4.4 建立体系静力平衡方程
        3.4.5 求解节点位移并计算单元应力和应变
    3.5 交叠隧道施工技术特点分析
        3.5.1 近接隧道
        3.5.2 交叠隧道的特殊性
        3.5.3 隧道近接度标准
        3.5.4 施工特点分析
    3.6 交叠隧道二维模型的建立
        3.6.1 基本假设
        3.6.2 本构关系的选取
        3.6.3 模型参数的选取
        3.6.4 模拟单元的选择
        3.6.5 边界条件的选定
    3.7 施工顺序比选
        3.7.1 施工顺序的选择
        3.7.2 地表及洞周围岩位移分析
        3.7.3 衬砌内力分析
        3.7.4 围岩应变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交叠隧道施工优化研究
    4.1 概述
    4.2 过渡段隧道三维数值模拟
        4.2.1 模型的建立
        4.2.2 典型断面的选取
        4.2.3 位移分析
        4.2.4 应力分析
        4.2.5 围岩应变分析
    4.3 重叠段隧道三维数值模拟
        4.3.1 模型的建立
        4.3.2 位移分析
        4.3.3 应力分析
        4.3.4 围岩应变分析
    4.4 超前小导管预加固重叠隧道机理与效果分析
        4.4.1 模型的建立
        4.4.2 围岩关键点位移分析
        4.4.3 衬砌受力分析
        4.4.4 围岩应变分析
        4.4.5 超前小导管受力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监控量测分析
    5.1 城市地铁隧道监控量测的目的及内容
    5.2 监控量测方案
        5.2.1 监控量测项目
        5.2.2 测点的布设原则及监控量测方法
        5.2.3 监控量测管理方式及控制标准
        5.2.4 测点的布设
    5.3 监控量测数据分析
        5.3.1 实测数据分析
        5.3.2 回归分析
    5.4 数值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对比
        5.4.1 数据对比分析
        5.4.2 数据差异原因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一、发表的论文
    二、参加的科研项目

(7)深圳轨道交通建设中的若干岩土工程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工程勘察问题
    2.1 重视原始地貌资料、建筑资料的调查、收集、分析工作
    2.2 充分认识深圳地区花岗岩及混合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特性
    2.3 重视花岗岩风化球、填土、软土、岩溶、地下水等专题勘察工作
        ① 海积、海冲积、冲洪积层孔隙水:
        ② 残积层孔隙潜水:
    2.4 重视施工阶段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3 轨道交通建设中的深基坑工程问题
    3.1 深基坑围护结构选型问题
    3.2 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问题
        (1) 关于规范应用问题
        (2) 关于水土压力计算问题
        (3) 关于旋喷桩止水帷幕问题
4 轨道交通建设中的桩基托换问题
5 轨道交通建设中盾构施工对环境影响的控制技术
6 关于基坑锚索 (杆) 对轨道交通建设施工工法的影响问题
7 结言

(9)以地铁车站为核心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地铁及地铁车站概况
        1.2.1 地铁的发展历程
        1.2.2 地铁车站基本特征
    1.3 以地铁车站为核心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既有典型理论分析
        1.3.1 既有典型理论概述
        1.3.2 既有典型理论剖析
        1.3.3 以地铁车站为核心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动因分析
    1.4 本课题的意义及内容
        1.4.1 本文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4.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广州市轨道交通及车站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背景分析
    2.1 城市中心结构布局的改变及新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出台
    2.2 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发展概况
    2.3 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概况
    2.4 广州市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开发建设概况实例
        2.4.1 地铁一号线
        2.4.2 地铁二号线
        2.4.3 地铁三号线
    2.5 城市规划对轨道交通及车站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要求
第三章 广州市地铁车站分类研究
    3.1 我国对地铁车站分类理论研究的进展
        3.1.1 按地铁车站所处的城市位置分类的理论体系
        3.1.2 按功能分类的理论体系
        3.1.3 按运营性质划分的理论体系
        3.1.4 按场所导向型分类标准划分的理论体系
        3.1.5 深圳地铁车站分类的理论体系
        3.1.6 上海地铁车站分类的理论体系
        3.1.7 广州地铁车站分类的理论体系
        3.1.8 其它分类理论体系
    3.2 地铁车站分类理论体系总结
    3.3 对广州市地铁车站分类研究
        3.3.1 地铁车站分类建议
        3.3.2 广州市地铁车站功能性分类汇总
        3.3.3 广州市地铁车站运送性分类汇总
第四章 地铁车站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技术措施研究
    4.1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常用技术
        4.1.1 新奥法
        4.1.2 浅埋暗挖法
        4.1.3 明挖法
        4.1.4 盖挖法
        4.1.5 盾构法
        4.1.6 钻爆法
        4.1.7 辅助工法
    4.2 地铁车站地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特殊技术
        4.2.1 桩基托换技术
        4.2.2 明暗结合技术
        4.2.3 盾构法与矿山法结合技术
        4.2.4 盾构法与盖挖法结合技术
    4.3 地铁车站地区既有地下空间改造新技术—以广州市林和西站为例
        4.3.1 林和西站基本情况
        4.3.2 地铁车站主体地下空间改造与新技术方案
    4.4 适宜广州市地铁车站地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技术导入研究
        4.4.1 浅埋暗挖法施工的趋势性
        4.4.2 整合技术的应用
        4.4.3 不同类型地铁车站地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导入建议
第五章 以地铁车站为核心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投融资模式
    5.1 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理论及存在问题分析
        5.1.1 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基本理论
        5.1.2 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发展历程
        5.1.3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存在问题
    5.2 国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
        5.2.1 美国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
        5.2.2 日本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
        5.2.3 法国和德国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
    5.3 地铁车站综合开发建设的投融资模式
        5.3.1 地铁车站综合开发建设的投资模式
        5.3.2 地铁车站综合开发建设的融资模式
        5.3.3 BOT项目融资模式及其运作方式
        5.3.4 TOT项目融资模式及其应用
        5.3.5 ABS项目投融资模式的运作过程
        5.3.6 融资租赁
        5.3.7 股权信托融资
        5.3.8 专项基金
    5.4 对广州市地铁车站地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建设投融资模式的探讨
        5.4.1 新模式提出的必要性
        5.4.2 “PPP模式”与“ABS模式”结合后形成的运作体系
        5.4.3 地铁车站地区地下空间其他设施投融资体系的提出
        5.4.4 不同类型地铁车站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建设投融资建议
        5.4.5 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建设投融资体制的配套政策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深圳地铁第三方变形监测的技术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 言
    (1) 第三方监测的必要性
    (2) 第三方监测的目的
2 第三方监测方案
    (1) 监测内容及范围
    (2) 监测点位的布置
    (3) 观测频率和周期
3 第三方监测的技术方法和精度
    (1) 垂直位移监测
    (2) 水平位移监测
    (3) 隧道三维收敛监测
4 第三方监测控制标准
    (1) 沉降变形控制标准
    (2) 位移变形控制标准
5 数据处理
    (1) 数据处理的内容
    (2) 数据处理方法
6 结 语

四、深圳地铁一期皇岗站桩基托换(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净距叠线盾构隧道修建关键技术研究[D]. 刘海智.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2]基于CGB集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物业全生命周期关键技术研究[D]. 谢月彬.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1)
  • [3]深圳地铁七号线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对策研究[D]. 钱朝晖. 西南科技大学, 2017(12)
  • [4]城市立交异形桥梁大轴力桩基托换关键技术及试验研究[D]. 张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 [5]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研究 ——以深圳城市轨道交通为例[D]. 齐皓然. 大连海事大学, 2014(01)
  • [6]城市地铁交叠隧道矿山法施工技术研究[D]. 马廷文. 中南大学, 2012(02)
  • [7]深圳轨道交通建设中的若干岩土工程问题[J]. 李荣强,黄力平.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9(01)
  • [8]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运营筹备经验浅谈[J]. 周东北.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08(05)
  • [9]以地铁车站为核心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D]. 吴月霞. 同济大学, 2008(08)
  • [10]深圳地铁第三方变形监测的技术方法[J]. 谢伟文,方门福. 城市勘测, 2007(03)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