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一”:建设生态家园

“四合一”:建设生态家园

一、“四位一体”:建设生态家园(论文文献综述)

唐叶摇[1](2020)在《园本之路:一位民族地区幼儿园园长的教育叙事研究》文中认为201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以幼儿的课程体系为重点,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幼儿教育的始终。选择符合地域特征和具有民族文化的乡土资源作为幼儿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特色发展,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大势所趋。本研究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D幼儿园的实践探索为个案,旨在细微中探寻和揭示,地处边疆地区的幼儿园如何在学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结合地域的民族文化优势深入开展园本化实践,走出一条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本研究采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以D幼儿园和Y园长为研究对象,通过一个个鲜活故事追溯该园长职业生涯的发展历程,感悟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困难与艰辛,分享其成功的经验,描绘D幼儿园的园本化发展,并从中得到启迪与借鉴。本研究共有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概念界定、文献综述以及研究设计。第二章为以Y园长个人的成长经历为主要主线,讲述其从一名幼教学生、到幼儿园新手教师并成长为一名成熟型教师的故事和心理路程。第三章通过缕清关键事件和关键节点,揭示D幼儿园如何在探究中明确园本化发展的目标与方向。第四、五章为本文的重点,聚焦“四位一体”的实践路径,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数据、多方的验证等建设了D幼儿园园本化发展的可行之路和明显成效,进而从夯实基础、综合集成、组织建构三个方面论证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第六章在总结、反思、升华的基础上,感悟Y园长的教育情怀、凝练D幼儿园实践探索的经验,旨在重塑自己,启迪他人,展望未来,为边疆民族地区幼儿园园长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吴涛[2](2020)在《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生态环境的视角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然内在地包含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的生态环境的需要,也即对绿色美好生活的需要。然而,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显然已成为制约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得以满足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与当前的生态环境越发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现实地存在着矛盾与对立。破解这一矛盾的根本路径是,每一个公民都能够自觉地承担起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责任,即绿色责任。而这无疑又需要通过积极开展公民绿色责任教育来实现。由此可见,研究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迫切呼唤的理论回应,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新时代具有自己独特的实践镜像和时代特征。然而,新时代又是一个生态环境危机不断扩大的风险时代。科学应对全球生态风险,破解生态环境危机,促进我国发展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都需要公民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践履绿色责任。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发展无疑也现实地要求将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纳入自身的学科体系之中。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从内涵上看,是指直面越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风险与危机,对公民所开展的有关应该“为何”与“如何”履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教育,是弘扬新时代公民的绿色责任理念、增强新时代公民的绿色责任规范意识、培养新时代公民的绿色责任情感、培育新时代公民的绿色生活习惯与绿色生产方式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它的开展能够发挥传授绿色知识、唤醒绿色需要、激发绿色行为、增进绿色幸福与催生绿色审美等重要功能。正因如此,这一教育活动具有培养新时代的绿色公民、推进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重要社会价值。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思想资源。这一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理论,二是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历代国家领导人创造性地提出的中共党人的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理论;这一教育活动的思想资源一是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众生平等”为价值内核的中华传统生态思想文化,二是西方的生态公民教育思想。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是一项科学的教育活动,因而它有特定的内容体系与方法系统。为了科学地回应新时代对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的现实需要、有效地培育与提升公民的绿色责任意识,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的内容必然包括公民绿色责任理念教育、公民绿色责任规范教育、公民绿色责任情感教育、公民绿色生活习惯培育与公民绿色生产方式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且由它们构成完整的内容体系。与之相呼应,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要综合运用理论教授法、情感渲染法、忧惧启示法、实践锤炼法、榜样垂范法等教育方法,将加强科学知识的传授、注重情感氛围的营造、促使忧患意识的形成、强调行为实践的锻炼与重视“绿人”垂范的引领等有机地统一起来。唯有如此,新时代公民绿色教育才能取得切实的成效。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现实地存在被边缘化、我说你听、重知轻行、唯德倾向与赏罚分离等几个现实性问题。而究其原因,缺乏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的整体意识、教育者为中心观念的宰制、实践育人价值的被忽略、缺乏对幸福教育价值的认知、对权利责任相统一的认知不足等,无疑是造成这一教育活动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而努力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以完善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则现实地需要采取以下几点对策: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教育思想指导公民绿色责任教育,建构四位一体的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体系,将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的部分内容融入到现代法治教育之中,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渗透公民绿色责任教育,通过绿色文化建设提升公民的绿色责任意识,把绿色责任知识传播纳入到媒体传播全过程以及发挥民间组织对公民绿色责任能力的训练作用等。

陈文道[3](2014)在《榆次区“四位一体”温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文中认为"四位一体"沼气池也称北方能源生态模式,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模式的实质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工程,它以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节能温室)、畜禽饲养和厕所四个重要因子,通过合理配制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配料,实现种植业、养殖业有机结合,构成相互依存综合利用且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杜学军[4](2013)在《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发展方式与五位一体生产方式关系研究》文中提出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作为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之一,是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下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在深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沿边开放步伐过程中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总体布局思想是全面发展理论的具体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全面发展的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面生产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源于马克思“四生活”论断和人与自然和谐思想。本文在对上述思想层层解析的基础上,理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产生的历史过程,提出了经济方式、政治方式、文化方式、社会方式、生态方式“五位一体”建设方式及其二因素概念;同时系统研究了发展方式理论演进的历史脉络,得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马克思主义全面生产理论、“四生活”论断和人与自然和谐理论的表现形式;转变发展方式是五位一体建设方式的实现途径这一结论。并从五位一体的视角对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经济方式与发展方式、政治方式与发展方式、文化方式与发展方式、社会方式与发展方式、生态方式与发展方式进行了解读,提出如下建议:通过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建设北疆经济强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本建成面向东北亚的区域性国际贸易基地、跨境旅游基地、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能源开发转化基地、国际物流中心和科技孵化合作平台;建设法治城市,为试验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造良好的民主政治环境;建设口岸文化强市,为试验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设和谐幸福家园,为试验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奠定和谐稳定基础;建设美丽满洲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试验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准备外部条件。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探索出一条西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的新路子,使满洲里成为沿边开发开放的排头兵、欧亚陆路大通道重要的综合性枢纽、沿边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边疆民族地区和谐进步的示范区。

陈永金,石浩鹏,尹芳海,刘加珍,王岩[5](2012)在《聊城市生态农业模式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态农业是21世纪农业的发展方向,本文根据对聊城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模式的实地调查归纳总结出现阶段聊城市现阶段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四位一体"能源模式、生态家园模式、立体生态农业模式、生态观光旅游模式、开放复合型生态经济结构模式、产业化主导型生态农业模式.根据各个模式的具体应用情况和实际效益,分析各个模式在所在聊城市各个地区的适宜程度.列举现阶段聊城市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工作难点,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设建议.

徐琳[6](2011)在《基于循环农业理论对太仆寺旗沼气的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市场化的浪潮下,我国经济发展受到的资源约束越来越明显,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农民脱贫和增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循环农业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系统的研究了太仆寺旗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循环农业的发展状况和模式,分析了该地区发展沼气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重点运用成本效益法分析了沼气的经济效益。笔者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在太仆寺旗发展沼气存在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够,沼气项目体系建设不完善,后续服务不到位,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和自身资金短缺等诸多问题。就当地的实际情况,笔者对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如加大沼气建设的投资力度、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农村沼气建设的氛围,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的长效机制,重点推进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马丹凤[7](2011)在《规模化、集约化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总体上看,在我国农业、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依然是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严重忽视农村生态和社会可持续性的一种状态。沼气生态农业模式虽然初具规模,但是覆盖率太小,在整个农业产值之中所占比重不够大,还没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位置战略与基本模式。从实际发展情况上看,目前我国的沼气生态农业模式建设仍然还存在以下几个急需解决的大问题,如功能规模小、劳动投入过高,产业化水平不够高、技术体系不够完备等等。所以,很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研究,试图对沼气生态农业和低碳经济起到推动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依据这一研究领域已出现的相关资料,大量检索、梳理有关“沼气生态农业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的着作、论文等,同时运用历史与逻辑相互统一的方法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力求达到对沼气生态农业全面的、准确的、深刻的理论定位。本研究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在对沼气生态农业产生和发展历史进行了概要梳理,并界定了沼气生态农业的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和循环生态农业的理论,阐明了建构新型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理论依据。本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在对已有的“三结合”、“四位一体”和“五配套”的沼气生态农业的基本模式的优势与局限性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构新型的规模化、集约化的沼气生态农业模式。本研究通过对沼气生态农业的系统探讨,得到如下结论: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规模化、集约化、新农村沼气生态农业模式,吸取了“三结合”、“四位一体”、“五配套”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优势,克服了三种基本模式的不足,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价值观、伦理观为指导,发展了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思想,与时俱进,结合中国农村实际,是适合中国发展的沼气生态农业模式,是全面、科学、发展的沼气生态农业模式,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王双立[8](2011)在《北票市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建设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介绍北票市"四位一体"生态家园模式的建设措施,包括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和宣传力度等方面内容,以推动该市"四位一体"生态家园建设,促进农村能源的利用。

蔡丹[9](2010)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形成与发展研究》文中指出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崭新概念,并对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这个讲话,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成熟以及“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形成。“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提出的时间不长,目前学界对它的研究也是刚刚展开。因此加强对“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的研究尤其是加强对其形成发展过程的研究,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为指导,主要采用史论结合和比较分析的方法,运用系统思维,从整体入手,尝试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总结。整篇文章以总体布局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其基本内容涵盖总体布局思想的先期探索——初步形成——完善发展——“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最终确立等几个基本问题,其中穿插了总体布局思想的理论依据和“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的现实依据。文章主体部分共分六章。第一章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提出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主要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社会有机体的的结构及其构成要素;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特征;社会有机体的发展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所具有的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第二章论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思想的可贵探索。主要探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进行的可贵探索及其取得的宝贵成果。毛泽东“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思想: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时间设定;“两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等。第三章论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形成。主要探讨:“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形成过程。邓小平“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战略目标;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三步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等。邓小平“三位一体”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第四章论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深化和发展。主要探讨:“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正式确立和深化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新三步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制定。江泽民“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江泽民“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所蕴涵的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重大战略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五章论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确立。主要探讨:“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党对社会建设的探索及其成就为社会建设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实践基础。“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正式确立。“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科学涵义:四位各自的基本内涵以及四位一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第六章论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几个问题。主要探讨:关于毛泽东“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问题。关于建国后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问题。“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提出的重大意义。全面推进“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要正确认识“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党的基本路线的关系;要正确处理推进“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是关键,围绕全面推进“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康红霞[10](2009)在《巴彦淖尔市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认为农村沼气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利用方式,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显示出旺盛的活力。巴彦淖尔市农村沼气建设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国债项目的推动下,沼气建设进度加快,以"一池三改"和"四位一体"为主要模式的能源综合利用规模进一步扩大,2007年新增沼气使用户14000户,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四位一体”:建设生态家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位一体”:建设生态家园(论文提纲范文)

(1)园本之路:一位民族地区幼儿园园长的教育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边疆民族地区幼儿园园本化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教育叙事研究传达了边疆民族地区一线幼儿园园长的声音
        三、Y园长的成长历程对边疆民族地区幼儿园发展具有启迪意义
        四、个人研究兴趣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园本化
        二、边疆民族地区
        三、教师专业发展
        四、教育叙事研究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民族地区幼儿园园本化探索的研究
        二、关于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的研究
        三、关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叙事研究
        四、对已有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第二章 山回路转:怀揣理想走进D幼儿园
    第一节 初识幼教:从幼教学生成为幼教老师
        一、快乐童年:在耳濡目染中深受父亲的影响
        二、选择幼师:成为一名幼教学生
        三、幼师课程:奠定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 点亮梦想,精彩时日
        一、勤能补拙:踏实的专业课学习生活
        二、跳跃的黑白键:陶醉在教师技能的习得中
        三、学海无涯:错失专业发展的机会
    第三节 十年岁月,从新手到熟练教师
        一、十七岁的夏天:迷茫与憧憬并存
        二、我是老师:幼儿园老师不是保姆
        三、种子选手:教学技能大赛
        四、论文手稿:在撰写中提炼教师经验
第三章 初露锋芒:边疆民族地区园本化发展的初步尝试
    第一节 不卑不亢:接手危机四伏的D幼儿园
        一、角色转变:茫无头绪中担任园长
        二、循循善诱:教学为先中整顿教师队伍
        三、学风建设:学习为上中建立学习型组织
        四、硬件为本:安全为基中改善硬件设施
        五、千方百计:开源节流中筹措资金
    第二节 稳中求进:从错杂紊乱过渡到井然有序
        一、初建秩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二、各司其职:教师教学、园长督教
        三、园本萌芽:环境创设中的本土意识
    第三节 挑战与机遇:探索园本化方向
        一、等待时机:韬光养晦中不断探索
        二、把握机遇:学习北京幼儿园的园本化范式
        三、形神相离:第一次园本化实践的喜忧参半
        四、群策群力:确定园本化发展方向
第四章 四位一体:全方位推进边疆民族特色的园本化实践探索
    第一节 同享一片蓝天:为边疆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幼儿为本:为了幼儿转向基于幼儿
        二、园本为主:立足当下、放眼未来
        三、传统与现代:融民族性与现代性为一体
    第二节 坚强后盾:园本化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者
        一、人尽其用:让教师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
        二、畅所欲言:让教师说出自己的发展需求
        三、“放风筝”:让教师享有发展的自由与成长空间
    第三节 凝聚力量:多方参与共促园本化发展
        一、专家引领:非遗传承人的支持与鼓励
        二、高校支持:基于园本发展的专家指导
        三、家长担当:唤醒家长参与的自觉
    第四节 分步推进:以主题活动为依托的园本化实施
        一、骨干先行:率先示范推进主题活动
        二、渐入佳境:以点带面全园推进主题活动
        三、稳中求进:以主题活动为核心打造园本化活动体系
第五章 根深叶茂:迈向边疆民族地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 砥砺前行: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奠定根基
        一、物质文化:厚植育人的沃土
        二、精神文化:自强弘毅中沉淀自己
        三、制度文化:在制度建设中夯实基础
        四、人文关怀:营造以人为本的氛围
    第二节 和谐共生:共同成长促进幼儿园持续发展
        一、家长成长:从推卸责任到主动作为
        二、教师发展: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三、社区融合:从独乐乐到众乐乐
    第三节 枝繁叶茂:在可持续发展中展望明天
        一、学习型组织: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名师工作坊:为教师专业学习搭建新的平台
        三、公益博览会:为园本化成果提供展示的窗口
        四、民族文化传习社:为幼儿园特色发展提供实践场域
第六章 龙马精神:Y园长的边疆民族地区园本化发展的感悟与反思
    第一节 不忘初心:Y园长教育情怀的感悟
        一、相辅相成:务实与务虚
        二、返璞归真:坚守教师的本质
        三、精诚所至:“服务型”园长
    第二节 居安思危:民族地区幼儿园园长的担当与超越
        一、融而不同: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交融
        二、仰望星空:因地制宜之中脚踏实地
        三、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不断超越
    第三节 反躬自省:为了幼儿园的今天与明天
        一、教研分离:教学与研究的若即若离
        二、过犹不及:追求完美中的舍与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2)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文献综述
        (二) 国内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的社会背景与学科依据
    一、新时代的实践镜像与特征分析
        (一) 新时代的实践镜像
        (二) 新时代的特征分析
    二、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生成的社会背景
        (一) 全球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加剧
        (二) 我国发展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三、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生成的学科依据
        (一) 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二) 公民绿色责任教育:新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新课题
        (三) 公民绿色责任教育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价值
第二章 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的内涵、功能与价值
    一、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的内涵
        (一) 责任与绿色责任
        (二) 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
        (三) 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
    三、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的功能
        (一) 传授绿色知识
        (二) 唤醒绿色需要
        (三) 激发绿色行为
        (四) 增进绿色幸福
        (五) 催生绿色审美
    四、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的价值
        (一) 培养新时代的绿色公民
        (二) 推进绿色发展国家战略
        (三)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三章 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的理论指南与思想资源
    一、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的理论指南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理论
        (二) 中共党人的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理论
    二、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的思想资源
        (一) 中华传统生态思想
        (二) 西方生态公民教育思想
第四章 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的内容体系与方法系统
    一、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的内容体系
        (一) 绿色价值理念教育
        (二) 绿色道德规范教育
        (三) 绿色家园情感培育
        (四) 绿色生活方式教育
        (五) 绿色生产方式教育
    二、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的方法系统
        (一) 理论教授法,加强科学知识的教授
        (二) 情感熏陶法,注重情感氛围的营造
        (三) 忧惧启示法,促使忧患意识的生成
        (四) 实践锻炼法,强调行为实践的锤炼
        (五) 榜样垂范法,重视“绿人”典范的引领
第五章 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解析
    一、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现实对待上的“被边缘化”
        (二) 教育模式上的“我说你听”
        (三) 方式建构上的“重知轻行”
        (四) 教育设计上的“唯德倾向”
        (五) 机制运用上的“赏罚分离”
    二、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中的问题的原因解析
        (一) 缺乏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的整体意识
        (二) 教育者为中心观念的影响
        (三) 实践育人价值的被忽略
        (四) 缺乏对幸福教育价值的认知
        (五) 对权利责任相统一的认知不足
第六章 新时代完善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的对策
    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教育思想指导公民绿色责任教育
        (一) 习近平生态文明教育思想及其对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的价值
        (二) 习近平生态文明教育思想指导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建构四位一体的公民绿色责任教育体系
        (一) 四位一体及其对促进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的价值
        (二) 建构四位一体的公民绿色责任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
    三、将公民绿色责任教育有机地融入现代法治教育
        (一) 现代法治教育及其对完善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的价值
        (二) 公民绿色责任教育有机地融入现代法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四、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渗透公民绿色责任教育
        (一) 国家治理现代化及其对促进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的价值
        (二) 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渗透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的基本要求
    五、通过绿色文化建设提升公民的绿色责任意识
        (一) 绿色文化建设及其对提升公民绿色责任意识的价值
        (二) 通过绿色文化建设提升公民绿色责任意识的基本要求
    六、将公民绿色责任知识传播纳入媒体传播的全过程
        (一) 媒体传播及其对促进公民绿色责任知识传播的价值
        (二) 公民绿色责任知识传播纳入媒体传播全过程的基本要求
    七、发挥民间组织对公民绿色责任能力训练的作用
        (一) 民间组织及其对公民绿色责任能力训练的价值
        (二) 发挥民间组织对公民绿色责任能力训练作用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致谢

(3)榆次区“四位一体”温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榆次区“四位一体”模式沼气池发展现状
二、“四位一体”模式沼气池综合效益
    1、人、畜粪便能自动流入沼气池, 有利于粪便管理, 保持环境卫生
    2、节省饲养成本
    3、提供生活能源
    4、补光增温
    5、提供生产肥料, 生产无公害蔬菜
    6、提高生活质量
三、“四位一体”模式沼气池发展存在的问题
    1、对“四位一体”沼气建设意义认识不够
    2、资金投入不足, 政策支持力度不大
    3、体系不健全, 后续服务不到位
四、“四位一体”模式沼气池发展对策
    1、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形成农村沼气建设合力
    2、搞好宣传、典型示范
    3、政策扶持, 经济支持
    4、健全服务体系, 完善服务机制

(4)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发展方式与五位一体生产方式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绪论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1. 试验区建设基本情况
        2. 满洲里市基本情况
        3. 试验区建设是一种发展方式
    (二) 课题的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关于生产方式的研究
        2. 关于发展方式的研究
        3. 关于五位一体布局的研究
        4. 关于满洲里试验区的研究
    (四) 研究方法和内容结构
        1. 研究方法
        2. 本课题的基本框架和结构模型
        3.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 发展方式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理论
    (一) 关于发展方式理论
        1. 西方经济学关于增长方式理论
        2. 马克思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理论
        3. 列宁扩大再生产理论
        4. 毛泽东扩大再生产理论
        5. 邓小平经济增长方式理论
        6. 江泽民经济增长方式理论
        7. 胡锦涛经济发展方式理论
    (二)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理论
        1. 全面发展理论
        2.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理论
    (三)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试验区发展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1. 试验区建设必须遵循总体布局转变发展方式
        2. 要求试验区探索具有口岸特色的经济发展方式
        3. 要求试验区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4. 要求试验区大力弘扬生态文明
二、 试验区经济方式与发展方式
    (一) 经济方式的内涵与外延
    (二) 试验区的经济力
        1. 试验区经济力体系
        2. 试验区经济力基础
        3. 试验区经济力存在的问题
    (三) 试验区的经济关系
        1. 试验区经济发展体制
        2. 试验区工业经济关系的变革与工业生产状况
        3. 试验区分配体制改革
        4. 试验区商业流通变化
        5. 试验区消费生活提升
    (四) 经济方式与发展方式关系
        1. 经济方式与发展方式关系
        2. 经济力与发展方式
        3. 经济关系与发展方式
三、 试验区政治方式与发展方式
    (一) 政治方式的内涵与外延
    (二) 试验区的政治力
        1. 政治力:制度能力和政治合法性的有机体
        2. 试验区的政治理解、选择和落实能力
        3. 试验区的政治合理性
    (三) 试验区的政治关系
        1. 试验区的政治制度体系
        2. 试验区的政治利益关系
        3. 试验区的政治权力关系
        4. 试验区的政治权利关系
    (四) 政治方式与发展方式关系
        1. 政治方式与发展方式
        2. 政治力与发展方式
        3. 政治关系与发展方式
四、 试验区文化方式与发展方式
    (一) 文化方式的内涵与外延
    (二) 试验区的文化力
        1. 文化力的源头—悠久的扎赉诺尔文化
        2. 文化力的基础—传统的蒙古族文化
        3. 文化力的导向—经典的红色文化
        4. 文化力的核心—先进的精神文明
        5. 文化力的支柱—大气的城市精神
        6. 文化力的竞争—多样的企业文化
        7. 文化力的根基—活跃的群众文化
    (三) 试验区的文化关系
        1. 中西结合的文化关系—地域文化融合
        2. 古老与现代结合的文化关系—民族文化融合
        3. 各领域间的文化关系—产业文化融合
    (四) 文化方式与发展方式关系
        1. 文化方式与发展方式
        2. 文化力与发展方式
        3. 文化关系与发展方式
五、 试验区社会方式与发展方式
    (一) 社会方式的内涵与外延
    (二) 试验区的社会力
        1. 试验区社会力规划
        2. 社会力—试验区社会服务能力状况
        3. 试验区社会管理能力状况
    (三) 试验区的社会关系
        1. 公平的教育关系
        2. 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关系
        3. 和谐的劳动关系
        4. 融合式发展的双拥共建关系
        5. 友好的毗邻城市合作关系
        6. 特色的社会公共管理关系
    (四) 社会方式与发展方式关系
        1. 社会方式与发展方式
        2. 社会力与发展方式
        3. 社会关系与发展方式
六、 试验区生态方式与发展方式
    (一) 生态方式的内涵与外延
    (二) 试验区的生态力
        1. 生态力基本情况
        2. 生态生产的途径
        3. 试验区生态生产存在的问题
    (三) 试验区的生态关系
        1. 生态建市战略
        2. 天然草原补偿机制
        3. 造林绿化
        4. 污染物排放制度
        5. 水资源利用新模式
    (四) 生态方式与发展方式关系
        1. 生态方式与发展方式
        2. 生态力与发展方式
        3. 生态关系与发展方式
七、 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对策
    (一) 试验区建设面临的机遇
        1. 党的十八大的战略部署有利于加快试验区建设
        2.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中蒙睦邻友好关系更加紧密
        3. 满洲里拥有良好的政策发展环境
    (二) 试验区建设面临的挑战
        1. 来自沿边口岸竞争加剧的挑战
        2. 来自呼伦贝尔市的赶超挑战
        3. 来自自身发展的不足
    (三) 试验区建设采取的对策
        1. 用好用足用活政策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 改革政治方式
        4. 丰富文化方式
        5. 创新社会方式
        6. 维护生态方式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聊城市生态农业模式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研究区域概况
    1.1 聊城市自然、经济概况
    1.2 聊城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2 聊城市主要的生态农业模式
    2.1 “四位一体”能源模式
    2.2 生态家园模式
    2.3 立体生态农业模式
    2.4 生态观光旅游模式
    2.5 开放复合型生态经济结构模式
    2.6 产业化主导型生态农业模式
3 聊城市生态农业建设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3.1 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和对生态农业接受度低
    3.2 农业生产残留问题
    3.3 支农资金短缺
    3.4 地方财政支出资金分配不合理
    3.5 市场意识缺乏、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
    3.6 产业化经营不强
4 聊城市生态农业建设的建议对策
    4.1 加大对生态农业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4.2 加强生态农业技术培训
    4.3 彻底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残留问题
    4.4 建立生态农业多元化的投资体系
    4.5 合理分配支农资金, 增加农村科研资金比例
    4.6 提高农民市场意识
    4.7 构建良性市场流通体系
    4.8 促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

(6)基于循环农业理论对太仆寺旗沼气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及不足
2 循环农业及沼气的理论基础
    2.1 循环农业理论基础
        2.1.1 循环经济学
        2.1.2 产业经济学
        2.1.2.1 产业组织理论
        2.1.2.2 产业结构理论
        2.1.2.3 产业关联理论
        2.1.3 农业生态学
        2.1.3.1 互惠共生原理
        2.1.3.2 食物链原理
        2.1.4 可持续发展农业
        2.1.5 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2.2 沼气相关理论
        2.2.1 沼气概念
        2.2.2 沼气发酵原理
3 太仆寺旗循环农业中沼气发展的基本情况
    3.1 太仆寺旗的基本情况
        3.1.1 自然条件
        3.1.2 社会经济状况
        3.1.2.1 人口及人民生活状况
        3.1.2.2 农牧业生产状况
        3.1.2.3 工业发展状况
    3.2 太仆寺旗循环农业中沼气发展情况和模式分析
        3.2.1 太仆寺旗沼气发展的基本情况
        3.2.2 太仆寺旗沼气项目模式分析
        3.2.2.1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3.2.2.2 “五配套”生态模式
        3.2.2.3 “草原六配套”生态模式
4 太仆寺旗沼气应用的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4.1.1 产能效益
        4.1.2 沼肥效益
        4.1.3 沼气成本与产出效益分析
    4.2 生态效益
    4.3 社会效益
5 太仆寺旗沼气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1 政府角度
        5.1.1 国家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5.1.2 宣传力度不够
        5.1.3 沼气项目体系建设不完善
        5.1.4 后续服务不到位
    5.2 农民角度
        5.2.1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观念落后
        5.2.2 农民自身资金短缺
6 发展太仆寺旗循环农业中沼气推广的对策建议
    6.1 加大投资力度,多方筹措资金
    6.2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农村沼气建设的良好氛围
        6.2.1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
        6.2.2 举办专题讲座
        6.2.3 建办示范点,搞好专题试验研究
    6.3 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的长效机制
    6.4 推进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6.4.1 加强基础教育
        6.4.2 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
7 结论及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规模化、集约化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农业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
        1.3.3 沼气生态农业特征的相关研究
        1.3.4 沼气生态农业的地位作用的相关研究
        1.3.5 沼气生态农业的模式的相关研究
        1.3.6 文献评析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沼气生态农业产生及其当代意义
    2.1 沼气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2.1.1 生态农业的内涵理解
        2.1.2 沼气生态农业的特征
    2.2 沼气生态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2.2.1 生态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2.2.2 沼气生态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2.3 沼气生态农业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2.3.1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2.3.2 符合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
        2.3.3 能够有效防治农业水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2.3.4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
        2.3.5 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
第3章 沼气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
    3.1 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
        3.1.1 可持续发展自然观的核心思想
        3.1.2 可持续发展自然观的要求
    3.2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3.2.1 自然界“消费性价值”和“生态价值”对立统一
        3.2.2 自然界“消费性价值”和“生态价值”不同
    3.3 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
        3.3.1 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的基本观点
        3.3.2 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本质
    3.4 生态循环农业的理论及其实践
        3.4.1 生态循环农业理论的基本主张
        3.4.2 生态循环农业的实践及其示范意义
第4章 沼气生态农业基本模式及其局限性
    4.1 “三结合”庭院生态农业模式及其局限性
        4.1.1 “三结合”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4.1.2 “三结合”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
        4.1.3 三结合”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的特点
        4.1.4 “三结合”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的适用条件
        4.1.5 “三结合”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的运行机制
        4.1.6 “三结合”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的局限
    4.2 “四位一体”沼气生态农业模式及其局限性
        4.2.1 “四位一体”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要素
        4.2.2 “四位一体”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
        4.2.3 “四位一体”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特点
        4.2.4 “四位一体”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适用条件
        4.2.5 “四位一体”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运行机制
        4.2.6 “四位一体”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局限
    4.3 “五配套”沼气生态农业模式及其局限性
        4.3.1 “五配套”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要素
        4.3.2 “五配套”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
        4.3.3 “五配套”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特点
        4.3.4 “五配套”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适用条件
        4.3.5 “五配套”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运行机制
        4.3.6 “五配套”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局限
第5章 规模化、集约化沼气生态农业模式构建
    5.1 规模化、集约化、新农村沼气生态农业模式内涵与特征
        5.1.1 规模化、集约化、新农村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内涵
        5.1.2 规模化、集约化、新农村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特征
    5.2 规模化、集约化、新农村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优势
        5.2.1 技术密集型产业
        5.2.2 有多种功能和多样形式
        5.2.3 以市场为导向
        5.2.4 重视生态环保
        5.2.5 组织形式是产业化组织
        5.2.6 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农业
        5.2.7 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5.3 构建规模化、集约化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原则
        5.3.1 科学技术化原则
        5.3.2 效益最大化原则
        5.3.3 可持续发展原则
    5.4 规模化、集约化、新农村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实现条件
        5.4.1 政府创造基本条件
        5.4.2 以沼气为纽带的种植、养殖大户的形成
        5.4.3 村镇政府的统一规划实践
第6章 结论
    6.1 界定了沼气生态农业概念,分析了沼气生态农业的特征
    6.2 阐述了发展沼气生态农业对当代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6.3 阐明了建构新型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理论依据
    6.4 提出建构新型的规模化、集约化的沼气生态农业模式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北票市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建设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坚持以政府推动为主, 切实加大领导工作力度
2 坚持政策扶持, 切实加大激励力度
3 坚持以创新为动力, 切实加大科技开发力度
4 坚持典型带动, 切实加大宣传力度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形成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现状述评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
    四、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基本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
        二、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及其构成要素
        三、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社会有机体的发展规律
        一、社会有机体的发展过程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二、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三、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一个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共生的过程
        四、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一个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线的过程
        五、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展开的世界历史性的过程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当代价值
第二章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思想的可贵探索
    第一节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贵探索
        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方面的探索
        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政治方面的探索
        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化方面的探索
    第二节 “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思想
        一、“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
        二、关于实现“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时间设定”
        三、实现“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经济社会“两步走”发展战略
第三章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形成
    第一节 “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 邓小平“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三步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三节 邓小平“三位一体”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三、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四章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深化
    第一节 “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正式确立和发展
        一、“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正式确立
        二、“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深化与发展
    第二节 江泽民“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第三节 江泽民“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蕴涵的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重大战略思想
        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二、科教兴国战略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西部大开发战略
第五章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确立
    第一节 “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提出的现实依据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需要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三、党对社会建设的探索及其成就为社会建设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实践基础
    第二节 “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正式确立
    第三节 “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科学涵义
        一、四位的基本内涵
        二、四位一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毛泽东“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问题
    二、关于建国后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问题
    三、“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提出的重大意义
    四、全面推进“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巴彦淖尔市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村沼气发展现状
2 农村沼气发展趋势

四、“四位一体”:建设生态家园(论文参考文献)

  • [1]园本之路:一位民族地区幼儿园园长的教育叙事研究[D]. 唐叶摇.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新时代公民绿色责任教育研究[D]. 吴涛.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3]榆次区“四位一体”温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J]. 陈文道. 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2014(06)
  • [4]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发展方式与五位一体生产方式关系研究[D]. 杜学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06)
  • [5]聊城市生态农业模式与对策研究[J]. 陈永金,石浩鹏,尹芳海,刘加珍,王岩.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6]基于循环农业理论对太仆寺旗沼气的发展研究[D]. 徐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12)
  • [7]规模化、集约化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构建[D]. 马丹凤. 东北大学, 2011(03)
  • [8]北票市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建设探讨[J]. 王双立. 现代农业科技, 2011(08)
  •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形成与发展研究[D]. 蔡丹. 中共中央党校, 2010(10)
  • [10]巴彦淖尔市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J]. 康红霞.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02)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