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组织北京精品家居房地产沙龙座谈会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带来新机遇

世贸组织北京精品家居房地产沙龙座谈会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带来新机遇

一、北京精品家园房地产沙龙研讨WTO给我国房地产市场带来新机遇(论文文献综述)

宋明星[1](2016)在《基于城市关联性的保障性住房发展历程与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迄今为止,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实施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其中同步进行了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伴随着快速城镇化进程,保障性住房制度经历着从无到有,从计划到市场的过程。本论文基于保障房住区与城市关联性视角,对保障性住房的制度构建、城市空间分布、建筑设计等方面开展研究,试图提出一个较为全面的,涵盖从体系建设到建筑细节全过程的策略。论文按“国内外保障房制度建设比较研究——基于保障房住区与城市关联性分析保障房城市空间形态——保障房体系制度、城市空间、保障房住区设计等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设计策略”路线开展研究。首先,梳理出保障性住房制度在住房制度改革五个阶段中扮演的角色和发展过程,对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棚户区改造、城中村进行了专项研究。这部分研究的意义在于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城市关联性视角下的保障房建设,与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构建、城市非平衡性、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等内容都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也是相比其他建筑学背景的研究者而言,本文花了更多笔墨于这个过程分析的原因。选取香港、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境外地区和国家的保障性住房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得出的启示包括:成立专门的运营管理机构;设计严密的保障性住房运行机制;准确把握市场与政府角色;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注重资金平衡;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体系;提供租用和购买的渠道;“体面住房”标准的全面性;更新计划的公众参与度、关键工作者的住房保障问题等。论文结论部分借鉴了他们的先进做法和理念。很多学者的研究都分析了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显性问题,如边缘郊区化、大型化趋势、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给城市形象和社会治安带来负面影响等。传统研究方法是从城市选址和规划层面分析,但得出的结论往往失之于表面。本研究基于保障房与城市关联性视角,提出了保障性住房与城市空间之间、保障性住房与被保障人群生活方式之间、保障性住房建设与运行模式之间这三个彼此关联的本体间存在的问题,其关系对保障房在城市空间中规划、建设、分配、运转等会有深层次的影响,形成了保障性住房与相应城市空间的关联性,包含:城市非平衡性、城市间及城市自身非公平性、被保障人群自身非平衡性发展、生活肌理改变与社会属性的认知、硬质边界的规划与复合化界面、自组织行为带来的自生长性、资本的力量与保障属性的关系、混合居住模式和空置房等方面。从保障性住房与城市关联的密切程度来看,保障性住房小区与城市之间形成了三大类型和六种子型:自我完善型中的依托超大城市发展子型和依托企业及园区子型;城市叠加型中的自身带动城市发展子型和依托主城区叠合发展子型;斑块融入包含有机更新融入城市子型和城区地块新建融入子型。论文对每个子型的存在基础、规模、与主城区距离、配套设施完善度、就业岗位特点和交通方式等方面都做了研究。基于城市关联性下的保障性住房形态构成分析是本文主要创新点之一。通过前文的分析,研究尝试提出保障性住房建设制度层面的宏观策略,基于城市关联性下的城市空间中观保障策略,保障房住区公共空间营造与住宅设计微观策略。这几个方面同时也是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1、宏观策略。包含立法和制度两个方面。首先确定保障性住房体制社会公平性、保障适度性、长期动态性、地区非平衡性等基本属性,这些属性有的是各国之共性,有些则是我国特有的。从保障主体、保障房类型、保障标准、保障方式等几个主要方面做出法律构建的建议,尤其针对农民工、新就业大学生、各类引进人才、老龄化人口等保障对象做了长期趋势的预判。制度建设主要是操作层面的构建,包括:资金筹集的方式、建设与管理的框架建设、准入标准与退出机制、信息系统建设和公开等几个方面。2、中观策略。研究基于城市关联性下的城市空间提出:组团平衡与混合居住;公共交通导向;多元化房源下的空间选址;复合界面等四大方面十三点针对性策略。针对这些通用性的策略在三种保障性住房形态类型中的具体应用,又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细则,例如自我完善型中提出了产业与生活安置的关系、相应的大运量交通体系、相对疏离与城市的邻里单元塑造、产业远景下的住区更新等策略。城市叠加型提出了快速聚集人气带动发展的方式、构建网络化交通、推动居住中复合化社区模式等策略。在斑块融入型中,棚户区改造等方式如何与保障对象和空间结合、当居民置换后,中心城区二次开发中保障性社区的社区活化方法和原则等策略。3、微观策略。保障房设计策略主要提出了小区总图层面的空间策略,户型和单元层面的类型和组合设计策略,单一空间内部的利用与改造策略,总体而言也是一步步将空间尺度由大及小,全方位对保障对象的居住条件进行研究。在小区整体空间层面重点在于提取了保障房与普通商品房不同的特点开展研究,这也是改变设计师只看到二者居住的共性,忽视了保障对象特殊性,从而提出的专门的设计策略。户型与单元策略上,收集了近百种近年来实施的保障性住房户型与商品房小户型,通过ldbk的功能体系分类法,对各种不同户型做了分门别类的研究。同时按多层与小高层、高层住宅研究了外廊式、内廊式、单元式、塔式、跃廊式等不同单元的组合特点。另外从人体行为需要的具体空间尺度、关联空间尺度、单一空间的综合利用方面,提出了套型间的空间置换、套型的合并与拆分、套型内部空间的局部重组、空壳支撑体等方式。

朱红英[2](2012)在《“金地绿洲花园”房地产项目营销方案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住房制度的完善,房地产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但同时房地产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必须对房地产项目进行准确的营销策划。本文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金地绿洲花园”项目的营销策划方案进行研究。首先,在房地产营销策划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湛江房地产市场状况,分析金地集团的竞争环境以及内部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的机会与威胁。其次,在理论与市场机会分析的基础上,本项目定位于高品质生态住宅,目标客户群体为中高收入阶层。再次,结合目标市场的特征,制定本项目的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策略方案。最后,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对项目营销策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并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本研究对金地集团的发展与项目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并对同类房地产开发企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赵琨[3](2011)在《地产年度风云榜 N大魅力看点 再启品牌大典》文中提出魅力看点之一:"风云榜品牌体系"出炉魅力看点之二:风云榜不得不说的故事魅力看点之三:风云榜"牛人"都有谁?魅力看点之四:"大会堂对话",再发"爆破性"观点?魅力看点之五:风云榜将引导何种新趋势?魅力看点之六:风云榜"快乐"片段都有"神马"?魅力看点之七:年度事件榜都有啥大事?百大事件回顾魅力看点之八:……魅力看点之九:……魅力看点之十:Caver Stary

董赤[4](2010)在《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文中提出“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是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室内设计艺术发展历程、主要思潮与对人们审美价值取向进行系统性探究的史论性命题。对于社会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室内设计艺术的发展演变,室内设计文化的形成规律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重点考察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室内设计艺术的文化特征、艺术规律和文化特征,并对我国室内设计艺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在我国设计艺术现代性的转型过程中,设计艺术的价值追求经历了由功能至上到功能与审美大体均衡,再到审美逐渐压倒功能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和行业,在步入21世纪时,设计艺术在社会经济和大众生活中的支撑发展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在这一发展历程中,我国设计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应当说成就卓着,尤其在室内设计方面。但从学界的研究来看,整体上仍停留在总体的历史性框架内,重复性研究较多,亟需立足于发展的视角,对新时期室内设计艺术进行历史性反思。本课题正是在这一视角和背景下对新时期室内设计艺术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和反思,它是一种对过去30年来室内设计艺术发展的把脉,既是一种建设性的批判,也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探讨。本文在开篇对所选题题目的有关概念、现实记忆、史学思考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与介绍。并从八个方面深入研究室内设计艺术的本质规律。第一章,重点阐述了室内设计自觉意识于新时期初始,其室内设计参与我国对外开放需要和设计师们的思考,也包括作为工艺美术概念下的设计艺术在经济建设中得到的确认。第二章,从中国室内设计教育内容入手,以改革开放的设计理念,分析室内设计教育较早适应社会所需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在改革发展的背景下,以“走出去、请进来”为理念,研究确立专业概念,调整艺术教育结构,加强与国际设计教育交流,向社会输送设计人才,传播设计文化,完善室内设计教育模式。第三章,分析了西方艺术思潮的传入,传播的主要途径和对对我国室内设计的影响与冲击,以及国内设计界精英们的思考与行动。第四章,主要阐述新时期以来,设计艺术的室内设计在学术上的种种努力,介绍其研究成果,“人的主题”作为设计的本质提出,营建“室内设计”并发展到“室内环境设计”,及竞赛和评价机制的导入对专业发展的影响。使我国新时期以来,室内设计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呈现出清晰的思路。第五章,介绍了作为艺术设计中的室内设计艺术在市场运作中,行业组织、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了多年来这一行业所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第六章,就室内设计中行业与其它行业之间的联系、影响以及室内设计本身技术层面的支持所带来的产业化进行把脉,以便于我们从中了解室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传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所呈现的引领力量和自身的现代性特征。第七章,重点阐释室内设计由为少数人来享用的艺术走向民间生活,成为大众消费的一种方式。专业的室内设计推动了设计文化,从而影响了大众审美取向。政府与行业组织也积极地指导室内设计,充分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也使得设计与消费、健康与审美,规范与标准等方面健康有序地发展。第八章,着重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室内设计专业进入成熟期后的种种反思和营建的努力。在立足于现实的背景下,拓展新的本土化的思考基础和室内设计发展途径,迎接新的世纪“中国设计”、“中国智造”的到来。第九章,着重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室内设计专业进入发展期后的种种反思和营建的努力。在立足于现实的背景下,拓展新的本土化的思考基础和室内设计发展途径,迎接新的世纪“中国设计”、“中国智造”的到来。论文的最后结论部分,对我国室内设计学科发展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温故而知新”,正是因为这段历史的研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从中可以获得不少的历史的经验和启示,为推动中国的室内实际进一步发展而追求和探索新的方向。

王建喜[5](2010)在《我国度假房地产开发及其规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有漫长的海岸线、高质量的海滩和星罗棋布的湖泊,有众多适合发展度假旅游的山川、温泉和历史文化遗址,为度假房地产开发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度假房地产开发的市场条件也趋于成熟。我国目前有各类度假区近200个,度假房地产的开发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各种类型的度假酒店(村)、度假别墅、度假公寓也在全国各地大量涌现。另一方面,中国入世以后,国内的度假市场业逐步国际化,国外着名的度假酒店和度假村集团,开始在中国独资或合资建设或托管各类度假项目。然而,我国的度假房地产开发却存在着局部开发过热、圈地、侵占资源、破坏生态环境、过度开发等不和谐现象,迫切需要政府对度假房地产业发展加以规制,以期保护土地资源、景观生态资源,规范开发和经营行为,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以围绕度假房地产开发及其规制问题,对度假房产开发中的若干重要内容展开深入的研究。借助政府规制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对度假房地产开发展开探讨,引入SCP范式对我国度假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了分析,度假房地产市场结构分析是基础,度假房地产开发行为分析是手段,改善和提高度假房地产市场绩效是目的,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动态结合。在借鉴国外度假房地产规制的基础上,对度假房地产开发政府规制的必要性、规制的制度供给、度假房地产开发中的利益冲突和政府协调、开发行为的规制、规制优化和政府自身的规制等多方面展开了研究。论文首先讨论了度假房地产的基本概念,对其内涵进行了界定,包括度假房地产的概念和基本类型,分析了度假房地产的产业特性。构建度假房地产开发与政府规制框架,阐述了政府与市场、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度假房地产的SCP范式。重点对我国度假房地产市场结构的特点、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度假房地产的市场结构主要表现在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性、准入和退出壁垒等几个方面,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行为,市场行为以开发商行为、政府行为为主导,市场结构和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主要体现在度假房地产开发对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善等多个方面,反过来市场绩效又会直接反作用于市场行为和市场结构,三者等影响是双向的。开发所产生的绩效对不同利益主体的受益程度有较大差异,从而产生利益分配冲突。通过对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和社会责任进行分析,阐述了利益冲突的几个表现及其原因,提出利益冲突的衡平机制和政府协调建议,以寻求度假房地产开发的可持续性。在政府规制方面,借鉴了海外度假房地产的开发与规制经验,分别阐述了美国、欧盟、印度尼西亚、中东的迪拜等地在度假房地产规制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度假房地产业发展和政府规制提供经验借鉴和启示,据此提出政府规制产业发展方面的基本要求,分析了房地产业规制在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制度供给,寻求度假房地产开发政府规制体系的构建。最后以千岛湖度假房地产开发作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理论探讨、比较分析和实证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由于度假房地产行业的自身特性,行业的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开发周期长、资金沉淀量大,对开发的专业性和物业的持续经营管理能力要求更高;度假房产商须自持部分物业,由于资产专用性强,一旦开发不成功或后续经营失败,开发商大量的沉淀资本无法收回,行业的退出壁垒仍然很高。(2)从全国范围来看,度假房地产市场集中度非常低,但是从具体的地区来说,还属于寡头垄断的市场,开发商与当地政府的合谋以及开发企业间的价格串谋行为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造成社会福利损失。度假房地产开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在社会文化方面所产生的效应具有滞后性,有待进一步观察,但在生态环境的改善方面,开发所产生负面的效应比较普遍,正面效应发挥的不够,政府应重点着力于改善环境绩效。(3)房地产开发利益共享机制构建是保持房地产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社区居民的利益保护是利益冲突的核心。政府必须维护公共资源的公共属性,防止公众资源私有化,维护公共利益是政府的责任。(4)度假房地产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土地和稀缺的景观资源,所以度假房产的供给并不可能完全市场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留下空间。政府应加强度假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和行业市场秩序的规范,制止不正当竞争,制造公平市场交易环境。产业政策能够使消费者和经营者减少或避免信息不对称,起到监管、促进和协调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创建和维持市场的灵活性,促进产业创新。度假产业政策的制定,应考虑其具有一定公益性,产业规制的导向应转向国民素质提高和提升生活品质。(5)政府规制的目标是通过市场结构优化和市场行为规范来改进市场绩效,维护景观资源、生态资源的公共属性,保护环境资源、维护公共利益。政府可通过整顿和规范市场、控制度假用地的供给、进行规划控制是政府规制度假房地产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环境绩效是政府需要强化监管的最重要方面,减低环境的负面影响是政府的职责。经济绩效、社会文化绩效和环境绩效三者的协调发展才是度假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政府应加强度假房地产项目的绿色开发、绿色经营的引导,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加大对绿色节能住宅的研发投入,制定绿色节能住宅的国家标准。

朱忠翠[6](2010)在《中国当代室内设计发展研究(Ⅱ)》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站在社会发展的立场上,将改革开放以来室内设计的发展脉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近三十年来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紧随经济建设的步伐而表现出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的关联性。按照社会发展变革中的历史性事件及其对社会的阶段性划分,本文也相应的将近三十年划分为三个典型的阶段,值得说明的是,尽管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但室内设计依旧与社会发展表现出不完全同步性,或适度超前,或略有滞后。在对近三十年的室内设计发展脉络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后,在对代表每一个时代的典型案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解读后,在对不同时段不同地域的室内设计作品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后,在本文的最后,试图能够总结出当代中国室内设计发展的一般规律。笔者的研究表明,中国当代室内设计三十年的发展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吸收、不断进取的时期。整个过程是与经济发达速度密切关联的,是一个由南及北、由东向西的发展历程。本文与同门师兄陈冀峻、江滨等人的博士论文将形成一个基本完整的体系,我们试图通过自身的努力,从当代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脉络中寻找出规律,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为了为未来的室内设计发展提供一些经验支持,为未来的室内设计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为未来的室内设计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马雪霞[7](2009)在《河南正商地产公司品牌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历了高速增长及有争议的房地产泡沫之后,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调整期,同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城镇工业化,推动房地产业不断发展,基于我国房地产业目前所处的环境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品牌价值必然是房地产企业应对经济危机、实现长久发展的最佳选择。本文以战略管理理论中的品牌战略理论为依据,以河南正商地产公司的品牌管理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正商地产公司品牌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正商地产目前的品牌现状,从企业的品牌意识、品牌定位和品牌形象、品牌认知以及顾客忠诚度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企业在品牌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即重项目品牌轻企业品牌、品牌传播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品牌延伸等,并剖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然后运用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结合正商地产公司目前所处的宏观环境和竞争环境,分析了公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并依据公司的SWOT分析和品牌价值评价体系,在企业原有品牌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整合,制订出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品牌战略管理体系,包括品牌定位、品牌实施、品牌评价、品牌传播、品牌延伸、品牌创新等几个方面,来促进企业的品牌管理建设。最后在制定品牌战略的基础上,分析了品牌战略实施可能带来的宏观政策风险、规划设计风险、资金风险、市场供求风险、升值潜力风险等,并提出了具体实施的保障措施。本文通过对正商地产公司品牌战略的研究,认为正商地产公司的品牌定位可以表述为:正商地产是主流生活的建造者,从产品品质出发,提供周到体贴的服务,创造优雅的居住环境,与您共同建立一个有品味的理想生活家园。总之,论文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力求为正商地产公司品牌战略制订及实施提供一些具体可行的思路、方法和建议。

齐欢[8](2011)在《二战后越南现代化进程研究(1945-2010)》文中指出作为一种历史必然性,现代化是一切后发国家摆脱落后形成现代国家的必然进程。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是从本国的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出发,同时吸收外部的积极因素追求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价值取向的道路。越南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其现代化从启动、发展、对模式的探索和转型且充满了艰辛和曲折。1858年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后被卷入了世界现代化性大潮。1945年越南在印支共的领导下获得了民族独立后开始了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86年实施革新开放以来现代化才走上正确的道路。研究该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我们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问题和实施赶超型战略的理解,总结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一般规律。通过对越南的个案分析,有助于丰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实践与理论范式的研究,对学科建设也有一定意义。为一些后发国家探索一条较成功的现代化道路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综合运用历史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和西方现代化理论等理论对越南1945年以来的现代化历史进程及其特点、成就问题与经验教训、现代化水平、模式及走向进行了研究。本文由绪论和正文的第一至第十章和结语构成。绪论主要讨论本论文选题及有关概念的界定、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安排等。第一章讨论了越南现代化启动的历史背景(1858-1945年)。国际背景是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由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世界现代化进程使许多前资本主义国家成为西欧的殖民地和附属国。国内背景是法国入侵和殖民统治对越南的传统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其发生分化和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了在“王朝循环”模式支配下的封建王朝的历史方向,越南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衰败化”和“边缘化”冲击下,越南在印支共的领导下走向“革命化”,经过义静苏维埃运动和八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越南现代化的启动以19世纪下半叶阮朝的改革为标志。①从阮朝的改革到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是越南现代化低度发展阶段②。第二章探讨了两种社会制度影响下的越南现代化进程(1945—1975年)。本章主要论述二战后越南分治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北方和在资本主义制度影响下的南方现代化进程。本章分为两个时期,一是1945—1954年抗法时期;二是1954—-1975年抗美时期。内容包括,北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效果。美国在南越进行移植美式模式的现代化实践。由于战争的影响,越南错过了1945—1973年世界经济黄金时代①的发展机会。而东亚一些国家则利用越战的机会迅速发展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第三章阐述了越南统一后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及严重挫折(1975—1986年)。越南在1976年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结束了长期国家分裂、南方政治衰败、和社会动乱的局面,成立了具有强大社会动员和整合能力高度集权的现代国家政权,提供了能进行自主型现代化发展的制度保证。但多年战争破坏使越南现代化起点很低,这决定了现代化发展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由于指导思想和内外政策上的失误,越南再次错过有利的发展时机。虽然从1979年越南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但效果有限。直到实行全面革新开放后才进入现代化的正确轨道。第四章讨论革新开放后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间现代化建设的情况(1986—-1996年)。越共在1986年12月召开“六大”确定了全面革新的路线。六大成为越南现代化进入新时期的标志。越南在坚持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合理成分的同时吸收了其他国家现代化理论的有益成份,通过实践逐渐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新理论。七大制定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建设纲领》,使越南现代化进入第一个高速发展期。第五章论述了在苏联、东欧解体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下,越南对现代化战略进行的调整(1997—-2001年)。这时期,越南现代化面临多重挑战:在苏联、东欧的解体的影响下的政治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经济危机和腐败影响下的社会危机。鉴于此,越南对政治体制和领导层、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经济战略、政策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提出了在2020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标。第六章研究了越南现代化进程的第二次快速发展的情况(2001-2006年)。2001年4月,越共“九大”把七大的《建设纲领》加以具体化。在九大思想指导下,越南的现代化进入第二个加速期。但发展中的问题也大量出现。第七章论述了越共十大到十一大间的现代化进程的情况,并分析了今后现代化进程的走向与趋势(2006—2011年)。经过20年的探索,越南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和一条适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十大后越南现代化进程又取得重大进展。2011年1月召开的越共十一大为今后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第八章对1945年以来越南现代化进程成败的经验教训作了分析。对每个阶段现代化获重大进展和遭受挫折的原因从政治体制、经济、社会、外交、文化和军事以及自然地理和资源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分析。第九章对越南现代化进程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选用以中科院的两次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为主对越南的经济、社会、综合现代化、生态、文化和国际现代化水平作了较系统的量化评价。由于政治现代化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世界上还没有相关的定量评价体系,因此,对其评价限于定性方面。第十章对越南现代化进程的模式①进行了总结。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本章对越南现代化模式的分析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诸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分析指出,越南早期现代化启动属于典型的挑战——回应(汤因比的说法)的模式。独立后,北方采取了经典社会主义模式,南方模式则试图建立资本主义模式。革新后,越南现代化模式开始向与东亚模式、中国模式、西方新自由模式相结合的市场化模式转变,形成了具有“越南特色混合型后全能主义模式”。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为结语。对以上各章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对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升华和提炼。

王凡[9](2008)在《房地产企业整合营销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我国房地产企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挑战,房地产企业传统的营销方法、营销手段已不能适应竞争的需要。面对日益规范的市场和日益成熟的消费者,房地产企业应进行房地产营销创新,引入新的营销理念,并将其付诸实施,而整合营销理论的出现则提供了这样一个营销创新的契机。整合营销于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着名经济学家唐·E·舒尔茨教授创立,并逐步在中国盛兴开来。这种新的营销观念在理论界和实业界日益受到高度重视,但在房地产企业内却应用较少。本论文从整合营销观点出发,分析了整合营销的理论框架和实施过程,结合对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以及房地产企业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说明房地产企业运用整合营销的必要性,并具体以坤和建设集团开发的“亲亲家园”项目为案例,分析了如何将整合营销运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本论文对引导房地产企业真正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进行营销,树立良好的品牌和社会形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荆民[10](2007)在《陕西林凯花园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房地产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促使许多从事其它领域的企业纷纷跨入地产领域,加剧了此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同时,房地产市场日渐走向规范,房地产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就变得更加明显。企业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陕西林凯花园是陕西林凯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面向市场销售的第一个高档住宅项目,面临市场激烈的竞争,及国家对于房地产行业政策调控力度的加大。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运用有关市场营销的理论,制定企业的营销策略。以科学化的高效管理,开拓体现自己企业特点的产品,降低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与市场风险,提升陕西林凯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使该项目脱颖而出,这也是该公司进入市场开发领域后面临的一个全新的挑战。在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研究和市场需求分析后,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国外企业在营销理论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对陕西林凯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外部营销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分析,结合企业自身的现状与特点。最后制定了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组合策略和品牌推广策略等整合营销策略。市场营销已经成为决定中国企业命运的重要因素,甚至有人提出:营销是企业的灵魂和未来。认真探索和研究市场营销在新世纪的发展方向,对于提高该公司的竞争优势,改变目前粗放的营销管理现状,提高企业在目标市场的占有份额,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北京精品家园房地产沙龙研讨WTO给我国房地产市场带来新机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精品家园房地产沙龙研讨WTO给我国房地产市场带来新机遇(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城市关联性的保障性住房发展历程与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学术界关于保障性住房的研究
        1.2.2 国内学术界关于保障性住房的研究
    1.3 研究对象、思路、方法
        1.3.1 研究对象与范围、概念界定
        1.3.2 研究视角与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保障性住房建设在住房制度改革历程中的发展
    2.1 我国住房制度发展及改革历程
        2.1.1 第一阶段:单位大院全社会保障阶段(1950—1978年)
        2.1.2 第二阶段:住房制度改革摸索阶段(1978-1994年)
        2.1.3 第三阶段:住房制度改革推进阶段(1994-2002年)
        2.1.4 第四阶段:住房制度改革深化阶段(2002-2007年)
        2.1.5 第五阶段:回归保障性住房民生的改革阶段(2007至今)
    2.2 保障性住房在住房制度改革中的供应体系
        2.2.1 经济适用住房
        2.2.2 廉租住房:住房保障建设得到高度重视
        2.2.3 公共租赁房:以扩大保障范围为目的的公租房的发展
        2.2.4 棚户区改造:民生工程与城市综合环境提升
        2.2.5 城中村改造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境外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发展及案例
    3.1 相关国家和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发展情况
        3.1.1 香港地区的保障性住房制度
        3.1.2 新加坡的保障性住房制度
        3.1.3 美国的保障性住房制度
        3.1.4 英国的保障性住房制度
    3.2 境外保障性住房建设与我国国情的比较分析
        3.2.1 香港地区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3.2.2 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3.2.3 美国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3.2.4 英国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保障性住房建设影响因素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4.1 保障性住房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4.1.1 城市非平衡性
        4.1.2 城市间及城市自身非公平性
        4.1.3 被保障人群自身非平衡性发展
    4.2 保障性住房与被保障人群生活方式的关系
        4.2.1 生活肌理改变与社会属性的认知
        4.2.2 硬质边界的规划与复合化界面
        4.2.3 自组织行为带来的自生长性
    4.3 保障性住房建设与运行模式的分析
        4.3.1 资本的力量与保障属性的关系
        4.3.2 混合居住模式
        4.3.3 空置房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保障性住房与城市关联度的形态构成分析
    5.1 保障性住房与城市关联的形态构成:三大类型和六大子型
        5.1.1 自我完善型:依托超大城市发展子型和依托企业及园区子型
        5.1.2 城市叠加型:自身带动城市发展子型和依托中心城区叠合发展子型
        5.1.3 斑块融入型:有机更新融入城市子型和城区地块新建融入子型
    5.2 六大形态子型的特征分析
        5.2.1 依托超大城市发展子型的存在条件和基本特点
        5.2.2 依托企业及园区子型的存在条件和基本特点
        5.2.3 自身带动城市新发展子型的基本特点
        5.2.4 依托中心城区叠合发展子型的基本特点
        5.2.5 有机更新融入城市子型的基本特点
        5.2.6 城区地块新建融入子型的基本特点
    5.3 影响三大形态类型的保障性住房发展的因素和潜在问题
        5.3.1 自我完善型面临的问题
        5.3.2 城市叠加型面临的问题
        5.3.3 斑块融入型面临的问题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保障性住房制度建构的宏观策略
    6.1.住房保障法规和制度的属性
        6.1.1 社会公平性
        6.1.2 保障适度性
        6.1.3 长期动态性
        6.1.4 地区非平衡性
    6.2 保障主体、保障房类型、保障标准和保障方式
        6.2.1 保障主体
        6.2.2 保障房类型
        6.2.3 保障标准
        6.2.4 保障方式
    6.3 保障对象的变化与预判
        6.3.1 保障对象
        6.3.2 农民工市民化
        6.3.3 新就业大学生及各类人才
        6.3.4 老龄化人口
        6.3.5 住房保障长期趋势预判
    6.4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与逐步完善管理机制
        6.4.1 保障房建设多渠道资金筹集
        6.4.2 保障房建设与管理框架搭建
        6.4.3 准入标准与退出机制
        6.4.4 完善的个人信息系统与分配公开制度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城市关联性下的城市空间中观保障策略
    7.1 组团平衡与混合居住:非平衡性下的融合策略
        7.1.1 空间布局的组团平衡
        7.1.2 空间适配:降低居住与就业的分异现象
        7.1.3 住区规模的组团平衡
        7.1.4 混合居住的设计方式
    7.2 公共交通导向
        7.2.1 TOD模式与保障性住房建设
        7.2.2 公共交通相关设计要点
    7.3 多元化房源下的空间选址:空置房与城中村
        7.3.1 企业提供的集体宿舍
        7.3.2 城市中某些具备条件的空置房
        7.3.3 小产权房和城中村改造
        7.3.4 其他房源
    7.4 复合界面:软化硬质边界 建立城市对话关系
        7.4.1 社区功能构成的复合化
        7.4.2 住区边界与城市的复合化
        7.4.3 社区城市界面的复合化
    7.5 三大保障性住房形态类型的城市空间设计策略
        7.5.1 自我完善型保障房住区的设计策略
        7.5.2 城市叠加型的城市空间设计策略
        7.5.3 斑块融入型的城市空间设计策略
第8章 保障性住房小区及建筑的微观设计策略
    8.1 保障性住房小区规划设计研究
        8.1.1 布局方式与开发强度
        8.1.2 交通组织与停车
        8.1.3 缩小街区,功能混合
        8.1.4 公共空间的营造
    8.2 户型
        8.2.1 保障性住房——小户型的基本特点
        8.2.2 各面积区间的户型分类及其特点
        8.2.3 单元组合
    8.3 室内空间利用
        8.3.1 人体行为与人体工学
        8.3.2 单一空间尺度及综合利用
        8.3.3 户型的改造与适应性
    8.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出版书籍、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得奖情况
附录C

(2)“金地绿洲花园”房地产项目营销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房地产营销策划理论研究现状
        1.3.2 国内房地产营销策划理论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市场营销基本理论
        2.1.1 市场营销的概念
        2.1.2 市场营销策划的概念及作用
        2.1.3 “4P”理论
    2.2 房地产市场营销理论
        2.2.1 房地产市场营销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2.2 房地产STP营销理论
    2.3 房地产市场营销基本分析工具
        2.3.1 PEST分析
        2.3.2 波特五力模型
        2.3.3 SWOT分析法
第三章 “金地绿洲花园”项目市场机会分析
    3.1 金地集团概况及未来发展规划
        3.1.1 金地集团概况
        3.1.2 金地集团经营状况分析
        3.1.3 金地集团未来发展战略
    3.2 “金地绿洲花园”项目概况
        3.2.1 项目背景及可行性分析
        3.2.2 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3.3 “金地绿洲花园”项目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3.3.1 房地产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3.3.2 湛江市住房供需情况分析
        3.3.3 “金地绿洲花园”项目的竞争环境分析
    3.4 “金地绿洲花园”项目的SWOT分析
        3.4.1 优势分析
        3.4.2 劣势分析
        3.4.3 机会分析
        3.4.4 威胁分析
        3.4.5 SWOT分析结论
第四章 “金地绿洲花园”项目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
    4.1 湛江市房地产市场细分
    4.2 项目目标市场的选择
    4.3 市场定位
        4.3.1 客户定位
        4.3.2 产品定位
        4.3.3 形象定位
第五章 “金地绿洲花园”项目营销组合策略
    5.1 产品策略
        5.1.1 户型设计
        5.1.2 景观设计
        5.1.3 装修标准
        5.1.4 物业服务
        5.1.5 配套服务
    5.2 价格策略
        5.2.1 定价依据及方法
        5.2.2 价格的确定及调整
    5.3 渠道策略
        5.3.1 开发商直接销售
        5.3.2 委托代理销售
        5.3.3 网络销售
    5.4 促销策略
        5.4.1 广告媒体策略
        5.4.2 营业推广策略
        5.4.3 公共关系策略
第六章 “金地绿洲花园”项目评价
    6.1 经济效益分析
        6.1.1 经济效应分析的内容
        6.1.2 经济效益分析的评价指标
        6.1.3 本项目主要经济指标
    6.2 社会效益分析
    6.3 项目风险及防范措施
        6.3.1 政策风险与防范
        6.3.2 市场风险与防范
        6.3.3 销售风险与防范
        6.3.4 财务风险与防范
        6.3.5 自然风险与防范
第七章 结论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本文的局限
    7.3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概念话语
    (二) 现实记忆
    (三) 史学思考
一、室内设计的自觉意识
    (一) “十大建筑”与室内装饰艺术的初生
    (二) “国际机场壁画”与绘画装饰艺术的发展
    (三) “广告”对“工艺美术”设计意识的催生
二、室内设计业的市场化崛起
    (一) 思想解放与理性回归
    (二) 建筑设计的发展与室内设计理念的生成
    (三) 室内设计行业的生成与市场化
三、探索中前进的室内设计教育
    (一) 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教育
    (二) 设计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三) 设计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四、设计艺术的“西学东渐”
    (一) 渐行渐近的国外设计思潮
    (二) 室内设计的现实走向
    (三) 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化反思
五、设计艺术的学术拓展与反思
    (一) 概念的确立与演变
    (二) 在交流中日渐成熟的艺术设计
    (三) 实践与理论的互促——室内设计的创作与竞赛
    (四) 室内设计与人的主题
六、走向规范化的室内设计业
    (一) 发展中的行业组织
    (二) 室内设计业的市场化
    (三) 走向规范的必然选择
七、室内设计的硬件与软件
    (一) 各类相关行业间的互动与实践
    (二) 设计表现与设计艺术的重构
八、室内设计与大众消费
    (一) 室内设计走向民众生活
    (二) 室内设计与大众消费
    (三) “发烧”、反思与务实
九、发展期的设计艺术
    (一) 外来经验的本土转换
    (二) 生存的欲求与应对
    (三) 消费时代的室内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我国度假房地产开发及其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度假房地产开发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度假房地产相关概念
    2.2 度假房地产的特性
    2.3 度假房地产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政府规制理论
        2.3.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3章 我国度假房地产发展的历史演进
    3.1 我国度假房地产发展的历史演进
        3.1.1 起步阶段(1949——1978)
        3.1.2 停滞徘徊阶段(1979——1991)
        3.1.3 快速发展阶段(1992——现在)
    3.2 我国度假房地产的区域分布状况
    3.3 我国度假房地产的开发形态
        3.3.1 海滨度假房地产
        3.3.2 高尔夫度假房地产
        3.3.3 湖滨度假房地产
        3.3.4 温泉度假房地产
        3.3.5 乡村度假房地产
    3.4 我国度假房地产开发存在的问题
    3.5 小结
第4章 我国度假房地产开发及其规制分析框架
    4.1 资源配置与市场失灵
        4.1.1 政府与市场
        4.1.2 市场失灵
    4.2 SCP范式
        4.2.1 SCP范式的产生
        4.2.2 SCP分析框架
    4.3 度假房地产开发SCP分析
    4.4 基于市场绩效的改进——政府规制
        4.4.1 政府规制的目标
        4.4.2 政府规制方式
第5章 我国度假房地产开发结构分析
    5.1 市场集中度
    5.2 进入壁垒分析
    5.3 我国度假房地产产品差异化
    5.4 度假房地产的投资结构
    5.5 度假用地开发结构
        5.5.1 政府垄断度假用地开发
        5.5.2 政府主导的度假用地开发
        5.5.3 市场主导的度假用地开发
    5.6 度假房产开发主体结构
        5.6.1 开发商的类型
        5.6.2 开发关联企业
    5.7 小结
第6章 我国度假房地产开发行为分析
    6.1 度假房地产开发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6.1.1 利益相关者
        6.1.2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与社会责任
    6.2 度假房地产开发的企业行为
        6.2.1 开发企业间的博弈分析
        6.2.2 度假企业的行为失范
    6.3 度假房地产开发中的政府行为
        6.3.1 地方政府在开发中的行为
        6.3.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
    6.4 市场开发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6.5 小结
第7章 我国度假房地产开发的绩效分析
    7.1 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作用下的产业绩效
        7.1.1 寡头垄断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7.1.2 市场行为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7.2 度假房地产开发的经济影响
    7.3 度假房地产开发的社会文化影响
    7.4 度假房地产开发的环境影响
    7.5 度假房地产开发的利益冲突
        7.5.1 产业链条的利益矛盾
        7.5.2 当地政府和社区居民的利益冲突
        7.5.3 度假房产开发企业和当地居民的利益冲突
        7.5.4 当地政府和旅游开发企业的目标冲突
        7.5.5 开发企业和业主的利益冲突
    7.6 度假房地产开发利益衡平
        7.6.1 建立多方协商合作制度
        7.6.2 社区参与机制
        7.6.3 开发监控机制
    7.7 度假房地产开发的绩效改进
    7.8 小结
第8章 我国度假房地产的开发规制
    8.1 我国度假房地产规制制度构建
        8.1.1 度假房地产开发的产业政策
        8.1.2 度假房地产开发的相关立法
    8.2 我国度假房地产规制的主要内容
        8.2.1 土地规制
        8.2.2 金融与税收规制
        8.2.3 环境规制
        8.2.4 度假房产交易规制
    8.3 国外度假房地产的规制借鉴
        8.3.1 美国
        8.3.2 欧盟
        8.3.3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8.3.4 阿联酋——迪拜
        8.3.5 国外度假房地产的规制借鉴
    8.4 我国度假房地产的规制优化
        8.4.1 我国度假房地产规制存在问题分析
        8.4.2 规制优化
    8.5 小结
第9章 国内度假房地产开发实证研究——以千岛湖为例
    9.1 千岛湖度假资源概况
    9.2 千岛湖度假房地产开发SCP分析
        9.2.1 千岛湖房地产市场结构分析
        9.2.2 千岛湖度假房地产市场行为分析
        9.2.3 千岛湖度假房地产市场绩效分析
    9.3 千岛湖度假房地产开发中的政府规制
        9.3.1 规划控制
        9.3.2 政府的扶持政策
        9.3.3 土地利用规制
        9.3.4 环境保护规制
        9.3.5 政府规制存在的不足
        9.3.6 千岛湖度假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策略
第10章 研究结论
    10.1 研究结论
    10.2 建议
    10.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一) 参加的项目
    (二) 主要学术论文
致谢

(6)中国当代室内设计发展研究(Ⅱ)(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范围
    1.3 相近领域研究:室内设计及其相关的领域的互动
        1.3.1 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
        1.3.2 室内设计与装饰装修
        1.3.3 相关研究状态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框架
2. 中国当代室内设计的起步(20 世纪80 年代初期-90 年代初期)
    2.1 时代背景
    2.2 从宾馆、酒店建筑中起步的室内设计
        2.2.1 境外设计师的大量涌入
        2.2.2 现代主义之下的民族特色追求
    2.3 其他公共建筑中的室内设计
    2.4 住宅紧缺与住宅室内设计
        2.4.1 1980 年代住房紧缺带来的住宅建筑大发展与室内设计的应对
        2.4.2 家装市场兴起的前夜
3. 中国当代室内设计的探索发展(20 世纪90 年代初期-20 世纪末)
    3.1 经济转型下的室内设计新思维
        3.1.1 市场的延续与整治
        3.1.2 市场经济时期室内设计的新发展
    3.2 平稳发展中的宾馆、酒店建筑室内设计
    3.3 商业建筑室内设计
    3.4 其它公共建筑室内设计
    3.5 住房制度改革下的家装及其室内设计
        3.5.1 住房制度改革
        3.5.2 家装的普及与住宅室内设计的兴起
4. 中国当代室内设计的全面发展(20 世纪末至今)
    4.1 时代背景
        4.1.1 加入WTO
        4.1.2 21 世纪新动态
    4.2 宾馆、酒店建筑的室内设计
        4.2.1 综合宾馆酒店
        4.2.2 度假村酒店
        4.2.3 主题酒店
        4.2.4 经济型酒店
    4.3 商业建筑的室内设计
        4.3.1 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室内设计
        4.3.2 专业商店的室内设计
        4.3.3 餐饮娱乐空间的室内设计
    4.4 其它公共建筑的室内设计
        4.4.1 办公建筑室内设计
        4.4.2 文化博览建筑的室内设计
        4.4.3 交通及地下建筑的室内设计
        4.4.4 校园建设下的室内设计
    4.5 新世纪的住宅室内设计
        4.5.1 住房制度改革继续进行
        4.5.2 政策引导下的住宅精装修
        4.5.3 会所、售楼处及样板房的室内设计
        4.5.4 住宅设计新发展
    4.6 旧建筑改造与室内设计
        4.6.1 旧建筑的整旧如旧与室内改造设计
        4.6.2 LOFT 模式:产业建筑改造的一种探索
5.当代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规律
    5.1 设计追随时代
    5.2 由南及北
    5.3 由东向西
    5.4 先实践再理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河南正商地产公司品牌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对象和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品牌与品牌战略的含义
    2.2 房地产品牌的特殊性和品牌价值
    2.3 房地产企业品牌战略
3 正商地产品牌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正商地产简介
    3.2 正商地产品牌现状
    3.3 正商地产品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 正商地产环境因素分析(SWOT分析)
    4.1 正商地产面临的机遇
    4.2 正商地产面临的挑战
    4.3 正商地产存在的优势
    4.4 正商地产存在的劣势
5 正商地产品牌战略制订
    5.1 正商地产品牌战略制订的依据
    5.2 正商地产品牌战略的目标
    5.3 正商地产品牌战略的步骤和重点
    5.4 正商地产品牌的定位
    5.5 正商地产品牌的传播
    5.6 正商地产品牌的延伸
    5.7 正商地产品牌的创新
6 正商地产品牌战略实施的风险管理及保障措施
    6.1 正商地产品牌战略实施的风险管理
    6.2 正商地产品牌战略实施的方法
    6.3 正商地产品牌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8)二战后越南现代化进程研究(1945-201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界定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界定
        二、研究意义
        三、对有关概念的理解与诠释
    第二节 研究现状述评
        一、中国的研究
        二、越南本国的研究
        三、其他国家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结构
    第四节 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重点
        二、难点
        三、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越南现代化启动的历史背景(1858—1945年)
    第一节 国际背景
        一、世界现代化、工业化浪潮的加快及对东亚国家的冲击
        二、西方殖民者对东南亚国家的入侵与殖民
    第二节 国内背景
        一、传统社会的特点及对现代化启动的制约作用
        二、法国殖民统治对越南社会的影响及变化
    第三节 越南封建王朝的改革及早期现代化思想
        一、阮朝末期的改革运动及早期现代化思想的启蒙
        二、创建民主共和政体的现代化进程的现代化思想
    第四节 越南共产党的建立及其领导人民反法国、日本殖民者的胜利
第二章 两种社会制度影响下的越南现代化进程(1945—1975年)
    第一节 实行战时社会主义制度的北方现代化进程
        一、越南民主共和国现代化指导思想——胡志明思想
        二、抗法、抗美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第二节 南越的依附性发展和美式现代化的破产(1954—1975)
        一、美式民主制度试验的失败
        二、扭曲发展的经济现代化
        三、美国失败的现代化实验——南越"战略村计划"
        四、南越社会的畸形发展
第三章 统一后越南对现代化道路的初步探索和严重挫折(1975—1986年)
    第一节 强化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危害与革新思维的提出
    第二节 世界工业化第三次浪潮发展机遇的丧失
        一、政治现代化进程:对国家的"苏式"政治整合及反思
        二、经济发展走到崩溃的边缘
        三、国家全面控制下的社会整合
        四、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对现代化的负面影响
第四章 革新后,现代化走上正轨并进入第一个加速期(1986—1996年)
    第一节 革新伊始时期越共对现代化思想与理论的思考(1986—1991年)
        一、苏联、中国及一些国际组织对越南革新开放思想的影响
        二、革新开放的总设计师——阮文灵的革新思想
        三、强调思维革新和在革新中坚持"六项基本原则"
        四、"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提出
        五、以民为本的社会现代化思想的提出
        六、走向世界的新起点:"广交友,少树敌"外交政策的提出
    第二节 革新开放的蓝图:《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建设纲领》的出台(1991—1996)
        一、正式树立"胡志明思想"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二、提出形成有国家管理的市场机制理论
        三、提出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文明的发展目标
        四、提出"全方位、多样化"的外交路线
    第三节 十年革新的举措与初步成就
        一、越共六大和七大的召开的背景及对现代化的初步设计
        二、在苏东剧变的压力下谨慎地进行政治革新
        三、工作重点的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进程
        四、社会现代化进程逐渐步入正轨
        五、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出现
        六、外交战略的成功转变和外交关系的新格局
第五章 金融危机冲击下越南对现代化战略的调整(1996—2001)
    第一节 八大召开与金融危机冲击下对现代化指导思想的调整
        一、对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理论体系的探索
        二、工业化、现代化思想的提出
        三、对时代特征、国际形势的理论认识
        四、以民为本的社会发展思想的深化
    第二节 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越南现代化进程的减速及调整
        一、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改革与调整
        二、金融危机后对经济现代化战略的调整(1996—2001)
        三、现代社会的特征开始显现
        四、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
        五、八大的外交方针及对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作用
第六章 越南现代化进程的第二次加速期(2001—2006)
    第一节 现代化思想与理论的发展
        一、认为国际形势和外部环境有利于越南推进现代化进程
        二、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
        三、新战略的形成: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
        四、强调分配公平和加快文化对外交流
        五、利用全方位外交推进现代化的思想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第二次加速
        一、政治体制改革进程提速
        二、经济现代化的第二次加速
        三、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态出现恶化趋势
        五、全方位外交政策的成果及对现代化的推进
第七章 迈出改革新步伐(2006-2010)
    第一节 越共十大以来关于现代化建设的新思想
        一、加强党建新思想的提出
        二、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对越南的影响在增强
        三、开展新农村建设,强调要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公平
        四、提出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的对外开放新战略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理论与思想对越南的影响
    第三节 现代化进程的新进展
        一、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日益凸现
        二、增长快速和危机并存的经济现代化进程
        三、现代社会端倪初现
        四、全面开放态势的形成
        五、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六、越共"十一大"后现代化发展的走向
第八章 越南现代化进程中经验与教训
    一、经验
    二、教训
第九章 对越南现代化进程水平的综合评估
    第一节 对经济现代化进程水平的评价
    第二节 对社会现代化进程水平的评估
    第三节 对经济、社会的综合现代化水平的评估
    第四节 对生态现代化的评价
    第五节 对政治现代化的评价
        一、政治现代化评价标准
        二、对政治现代化进程水平评价
    第六节 对国际现代化的评价
        一、国际现代化的定义及其水平定量评价标准
        二、对越南国际现代化水平的评价
    第七节 对文化现代化的定量评价
        一、文化现代化的定义及其水平定量评价标准
        二、对文化现代化定量评价
第十章 越南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演变及特点
    第一节 统一前南、北方现代化模式及特点(1945至1975年)
        一、北方仿效苏联的"战时社会主义模式"的实践
        二、资本主义影响下的南方现代化模式的构建及其失败
    第二节 苏式经典社会主义模式在全国的确立、挫折及初步变革(1975—1986年)
        一、高度集权政治现代化模式的进一步强化
        二、高度集中与统一的经济现代化模式
        三、国家高度控制下的社会发展模式
        四、经典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和危害
    第三节 现代化模式的全新转型及趋向:自主型发展模式的形成(1986—2006年)
        一、越共探索有越南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
        二、在稳健的基础上向民主、分权和法制化转型的后全能政治模式
        二、向市场化不断迈进的社会主义定向经济模式
        四、逐步走向国家社团主义的开放、注重民生和多元化的社会及文化发展模式
    第四节 十一大后,越南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走向
        一、具有越南特色的政治现代化模式正在构建
        二、长期坚持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取向
        三、长期坚持国家管理下的社会发展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房地产企业整合营销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
        1.1.2 我国房地产营销的阶段发展特征
        1.1.3 我国房地产营销的发展趋势
        1.1.4 我国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市场营销问题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点
2 整合营销理论及其发展
    2.1 市场营销理论综述
        2.1.1 市场营销的定义
        2.1.2 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
        2.1.3 传统营销理论框架
    2.2 整合营销概述
        2.2.1 整合营销概念
        2.2.2 整合营销的发展过程
        2.2.3 整合营销的层次
        2.2.4 整合营销的特性
        2.2.5 整合营销的作用
    2.3 4P、4C与4R三理论比较
        2.3.1 4P理论—传统的市场营销组合理论
        2.3.2 4C理论—整合营销的理论基础
        2.3.3 4R理论—营销理论的新发展
        2.3.4 4P、4C与4R理论的比较
    2.4 整合营销的理论框架
    2.5 整合营销的实施过程
        2.5.1 建立客户及潜在客户数据库
        2.5.2 客户及潜在客户评估
        2.5.3 接触点管理
        2.5.4 品牌管理
        2.5.5 信息的设计和传播
        2.5.6 预测ROCI和ROI
        2.5.7 投资及分配
        2.5.8 市场测量
3 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及宏观调控带来的行业变化
    3.1 房地产的概念及特征
    3.2 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3.2.1 全国房地产投资依然保持高增长
        3.2.2 市场需求旺盛,供求矛盾比较突出
        3.2.3 主要城市房价涨幅较大
        3.2.4 住房供应结构开始改善,但90平米以下住宅比重仍然偏低
    3.3 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
        3.3.1 2003年,房地产宏观调控初显之年
        3.3.2 2004年,土地调控全面升温
        3.3.3 2005年,房价“调控升级”
        3.3.4 2006年,宏观调控“微观化”
        3.3.5 2007年,宏观调控继续
    3.4 宏观调控带来的行业变化
        3.4.1 投(机)资性需求减少,消费趋于理性
        3.4.2 行业优胜劣汰加剧
        3.4.3 投资风险加大
4 整合营销在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应用研究
    4.1 整合营销战略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实施步骤
        4.1.1 建立房产消费者数据库
        4.1.2 研究房产消费者需求
        4.1.3 实施接触管理
        4.1.4 房地产开发企业营销工具的整合
        4.1.5 房地产开发企业传播手段的整合
    4.2 房地产整合营销的实施要点
        4.2.1 及时更新房产消费者数据库
        4.2.2 在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基础上,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
        4.2.3 树立全程营销观念
        4.2.4 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
        4.2.5 对企业文化进行营销整合
        4.2.6 整合营销必须由高层往下开展
5 房地产企业整合营销案例分析—亲亲家园项目的整合营销战略分析
    5.1 项目简介
    5.2 项目定位
    5.3 项目的设计理念
    5.4 项目的营销整合
        5.4.1 制定整合营销策略的理论依据
        5.4.2 项目整合营销的实施
        5.4.3 产品设计开发
        5.4.4 传播手段整合
        5.4.5 售后服务
    5.5 整合营销的效果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0)陕西林凯花园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2-1 研究的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陕西林凯花园项目介绍
        1-3-1 陕西林凯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概况及营销现状
        1-3-2 陕西林凯花园项目概述
第二章 市场营销理论综述及房地产市场营销
    2-1 市场营销理论综述
        2-1-1 市场营销发展演绎
        2-1-2 市场营销的变革新趋势
        2-1-3 营销管理未来的几大趋势
    2-2 房地产业的营销
        2-2-1 从4Ps 到4Cs 的创新
        2-2-2 房地产营销组合理论创新—4Cs
    2-3 消费购房心理与房地产营销
        2-3-1 消费购房心理
        2-3-2 消费购房心理分析
        2-3-3 消费购房心理营销策略
第三章 西安房地产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3-1 西安市房地产市场的宏观环境分析
        3-1-1 西安市的经济和人文环境
        3-1-2 政策因素分析
    3-2 西安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与机会
        3-2-1 西安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
        3-2-2 西安房地产市场机会分析
    3-3 房地产市场的竞争环境分析
        3-3-1 西安中高档住宅市场竞争态势
        3-3-2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第四章 西安房地产市场细分及林凯花园产品定位
    4-1 西安市民购房需求分析
        4-1-1 西安居民居住现状分析
        4-1-2 西安居民的购买意向分析
    4-2 西安房地产市场细分
        4-2-1 细分变量选择
        4-2-2 西安房地产细分市场
    4-3 林凯花园产品定位
第五章 林凯花园营销策略
    5-1 林凯花园产品策略
        5-1-1 产品结构
        5-1-2 林凯花园产品策略
    5-2 林凯花园价格策略
        5-2-1 项目价格构成
        5-2-2 影响定价因素
        5-2-3 定价目标
        5-2-4 定价方法
        5-2-5 定价策略
        5-2-6 定价分析
        5-2-7 开盘策略
    5-3 林凯花园市场沟通策略
        5-3-1 营销推广沟通系统的建立
        5-3-2 基本推广沟通策略与原则
        5-3-3 沟通渠道
        5-3-4 楼盘展示策略
        5-3-5 公关活动
    5-4 林凯花园品牌推广策略
第六章 结论
    6-1 启示
    6-2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北京精品家园房地产沙龙研讨WTO给我国房地产市场带来新机遇(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城市关联性的保障性住房发展历程与设计策略研究[D]. 宋明星. 湖南大学, 2016(02)
  • [2]“金地绿洲花园”房地产项目营销方案设计[D]. 朱红英. 中南大学, 2012(06)
  • [3]地产年度风云榜 N大魅力看点 再启品牌大典[J]. 赵琨. 安家, 2011(01)
  • [4]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D]. 董赤. 东北师范大学, 2010(11)
  • [5]我国度假房地产开发及其规制研究[D]. 王建喜.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5)
  • [6]中国当代室内设计发展研究(Ⅱ)[D]. 朱忠翠. 中国美术学院, 2010(08)
  • [7]河南正商地产公司品牌战略研究[D]. 马雪霞. 西北大学, 2009(08)
  • [8]二战后越南现代化进程研究(1945-2010)[D]. 齐欢. 云南大学, 2011(02)
  • [9]房地产企业整合营销应用研究[D]. 王凡. 浙江工业大学, 2008(11)
  • [10]陕西林凯花园营销策略研究[D]. 荆民. 河北工业大学, 2007(11)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