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探讨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探讨

一、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刘娅,李杏红[1](2021)在《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神经行为异常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指标》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神经行为异常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指标。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120例为单纯性肥胖组,正常体重儿童1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空腹外周静脉血4ml,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生长激素水平。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适用于4~14岁儿童)评估两组儿童的神经行为能力,探究影响因素。结果单纯性肥胖组儿童中神经行为异常发生率为43.3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肥胖儿童中神经行为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度肥胖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性肥胖组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GFBP-1、CBCL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纯性肥胖组中重度肥胖儿童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明显低于轻中度肥胖者,血清IGFBP-1、CBCL评分明显高于轻中度肥胖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单纯性肥胖儿童CBCL评分与血清IGFBP-1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神经行为异常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与肥胖程度和血清IGFBP-1、生长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赵彤,刘运翠,白华[2](2021)在《徐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徐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徐州市托幼机构中幼儿数量前5位的幼儿园作为调查现场,对抽中幼儿园的所有3~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对4 464名徐州市3~5岁学龄前托幼儿童开展调查,男童2 236人,女童2 228人。3、4、5岁儿童分别占35.1%、32.0%、32.9%,城区托幼机构儿童占78.4%。有291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发生率为6.5%。分析结果显示父母至少一方肥胖(OR=1.881)、出生体重≥4.0 kg(OR=2.349)、年龄越大(OR=1.523)、偏爱高热量食物(OR=2.968)、很少吃蔬菜水果(OR=2.430)、偏爱零食(OR=2.678)、不易接受新食物(OR=1.499)的徐州市3~5岁学龄前儿童发生单纯性肥胖的可能性较高。结论徐州市3~5岁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较高,儿童单纯性肥胖与饮食行为、年龄、出生体重、父母肥胖情况等因素相关,培养学龄前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善饮食行为问题,可积极有效地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

戴梅丹,谢妹二,王文球[3](2021)在《湛江市徐闻县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湛江市徐闻县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1-12月选取湛江市徐闻县9所幼儿园的3~6岁儿童和其父母进行调查,了解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情况。将检出的单纯性肥胖儿童纳入肥胖组,其他则纳入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 738份,排除无效问卷后共收集有效问卷2 732份,有效率为99.78%。经体格检查共检出单纯性肥胖儿童142例(肥胖组),检出率为5.20%,其余2 590例儿童归入对照组。随着年龄增加,肥胖人数的检出率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出生体重≥4 000 g、未能在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运动不足、偏爱零食/甜食、母亲肥胖、父亲肥胖均是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湛江市徐闻县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较低,可通过加强围生期知识普及、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营养饮食等途径进一步降低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

郑怜玉[4](2021)在《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调查及与微量元素水平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及与微量元素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体检的学龄前儿童386例。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诊断单纯性肥胖,分为单纯性肥胖组和对照组(非单纯性肥胖)。采集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1 ml,原子吸收法测定微量元素水平,探讨微量元素水平和肥胖的关系。结果本次调查的386例学龄前儿童中检出单纯性肥胖56例(14.51%),非肥胖儿童330例(85.49%)。单纯性肥胖组外周血中铁、铜、硒水平以及铜/锌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锌、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铁缺乏、铜缺乏、锌过多、铅过多、铜/锌比值降低是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本地区学龄前儿童中单纯性肥胖发生率较高,患儿体内普遍存在微量元素稳态失调,在脂代谢紊乱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李国波[5](2021)在《福建省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其与环状RNA的关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掌握福建省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了解疫情期间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变化情况,分析福建省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环境影响因素,为制定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探讨特定环状RNA与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关联性,并预测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为儿童肥胖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提供思路。方法1.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福建省八个地市学龄前儿童进行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非疫情时期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分布特点。2.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学龄前儿童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疫情期间儿童身高、体重及BMI的变化情况,与非疫情时期儿童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3.以全省流行病学调查中筛查出的超重、肥胖及体重正常的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出生情况、个体行为、家庭情况等相关资料,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环境影响因素。4.结合文献查阅、课题组前期研究及q RT-PCR验证,初步筛选与学龄前儿童肥胖相关的环状RNA(circ RNAs);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检测儿童外周血中目标circ RNAs的表达情况;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探讨circ RNAs与儿童肥胖的关联性;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与circ RNA相结合的mi RNA及其下游靶基因,采用GO和KEGG方法分析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结果1.福建省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0.2%和6.6%,儿童肥胖检出率高于全国水平;城郊之间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沿海地区高于山区;此外,男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1.5%和8.0%,高于女童(10.2%和4.8%);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呈现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4岁以后男女童肥胖检出率增长迅速。2.疫情期间,4岁组儿童超重检出率为18.6%,高于所调查幼儿园正常时期的超重检出率(12.6%),5岁组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5.5%和9.9%,高于正常时期(11.4%和6.0%);4岁组和5岁组儿童体重和BMI增长值大于正常时期。3.福建省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男童、年龄5、6岁、祖辈为主要带养人、父母超重或肥胖、父亲经常陪伴、高出生体重、二胎、早产或过期产、剖宫产、过早和过晚添加辅食、活动不足、屏幕时间过长、食欲旺盛、进食速度过快、常吃洋快餐、常喝含糖饮料、养育人认为肥胖无危害、出生当年所在区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而母亲经常陪伴、母亲是研究生学历、常吃水果是儿童肥胖的保护因素。儿童超重的危险因素包括:男童、年龄5、6岁、祖辈为主要带养人、家庭收入高、父母超重或肥胖、父亲是研究生学历、高出生体重、屏幕时间过长、食欲旺盛、进食速度过快、养育人认为肥胖无危害;母乳喂养、常追逐跑跳是儿童发生超重的保护因素。睡眠不足与活动时间对儿童肥胖存在交互作用;睡眠不足与屏幕时间、食欲对儿童超重、肥胖存在交互作用。4.hsacirc0001946和circ ANKRd36在儿童肥胖组和对照组的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acirc0046367与hsacirc0000284在两组间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hsacirc0046367与hsacirc0000284与儿童肥胖存在关联性,OR值及95%CI分别为0.681(0.480~0.967)和1.218(1.041~1.424);hsacirc0046367与hsacirc0000284联合分析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6(95%CI:0.623~0.789);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circ RNAs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涉及钙离子调节、钙调蛋白结合等,与MAPK信号通路等机制有关。结论1.福建省学龄前儿童肥胖的防控形势严峻;男童及5~6岁儿童的肥胖流行水平较高,需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遏制儿童超重和肥胖率的增长。2.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促进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疫情期间,4岁组和5岁组儿童发生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比正常时期高。3.福建省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儿童肥胖的发生与性别、年龄、主要带养人及带养态度、父母情况、出生情况、生活方式及饮食行为等个体相关因素及地区经济发展有关,尤其要重视男童、年龄为5、6岁、食欲旺盛、二胎的学龄前儿童的肥胖防控。4.调整环境因素后,hsacirc0046367低表达与hsacirc0000284高表达是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独立影响因素;circ RNAs可能参与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发生发展过程。

徐玉娟,李芬,李胜涛,谭潭[6](2021)在《维生素D制剂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学龄前儿童免疫功能及血清脂肪因子水平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维生素D制剂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学龄前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及脂肪因子(网膜素-1、趋化素、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诊治的单纯性肥胖学龄前儿童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饮食及运动干预基础上于每日早餐后口服维生素D制剂,连续服用6个月。观察干预前后体重指数(BMI)及BMI标准差积分(BMISDS),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网膜素-1、趋化素及内脂素水平,使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绝对计数,用MRFlow分析软件计算CD4+/CD8+。结果干预后单纯性肥胖学龄前儿童,其BMI、BMISDS显着低于干预前,血清25-(OH)D3水平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血清IgA、IgG水平显着高于干预前,IgM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CD3+、CD4+水平及CD4+/CD8+显着高于干预前,CD8+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血清网膜素-1水平显着高于干预前,趋化素、内脂素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单纯性肥胖学龄前儿童BMI、BMISDS与血清IgM、CD8+、趋化素及内脂素水平分别呈正相关关系,与血清IgA、IgG、CD3+、CD4+、CD4+/CD8+、网膜素-1水平分别呈负相关关系(P<0.05,P<0.01);血清25-(OH)D3水平与血清IgA、IgG、CD3+、CD4+、CD4+/CD8+、网膜素-1水平分别呈正相关关系,与血清IgM、CD8+、趋化素及内脂素水平分别呈负相关关系(P<0.05 P<0.01)。结论适量补充维生素D可明显改善单纯性肥胖学龄前儿童免疫功能,提高血清网膜素-1水平,降低血清趋化素、内脂素水平。

王建丽,吴玉梅[7](2020)在《郑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郑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方便抽样法对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的人口学特征、饮食行为、户外活动时间达标情况。根据学龄期儿童发育标准表判断单纯性肥胖,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341例学龄前儿童中单纯性肥胖72例(21.11%)纳入肥胖组,体重正常269例(78.79%)纳入正常对照组。肥胖组母亲剖宫产率、人工喂养率、母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的比例、出生体重≥4 000 g、喝碳酸饮料频率≥3次/w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母乳喂养率、父母能够正确判断儿童体重的比例、吃粗粮频率≥2次/w、吃水果频率≥3次/w、户外活动时间达标比例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剖宫产、人工喂养、儿童出生体重≥4000g是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母亲文化程度高、吃粗粮频率高、户外活动时间达标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保护因素(均P<0.01)。结论本市学龄期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偏高,应加强对合并出生高危因素、日常不良饮食及运动习惯儿童的干预。

陈社菊,李帅奇[8](2020)在《郑州市3~6岁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郑州市3~6岁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18所幼儿园共4328名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进行评价。将其中检出的单纯性肥胖儿童按1∶2配对正常儿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单纯性肥胖组与对照组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及饮食行为习惯等资料,分析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4.0 kg(OR=2.253,95%CI:1.249~4.063,P=0.007)、儿童食欲旺盛(OR=4.251,95%CI:2.889~6.253,P <0.001)和儿童进食速度快(OR=4.638,95%CI:2.869~7.495,P <0.001)为儿童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郑州市3~6岁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发生与出生体重和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

吕文娣[9](2020)在《基于决策树的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肥胖关键性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通过测量南昌市学龄前儿童身体形态指标并评价其胖瘦等级,借助问卷调查获取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肥胖的影响因素情况,在此基础上创建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肥胖的决策树模型,分析出影响超重与肥胖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并探讨其交互关系。旨在完善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肥胖研究体系,为后续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募集南昌市23所幼儿园共计5870名3~6岁受试儿童,经家长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测量受试儿童身高、体重,借助《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划分胖瘦等级。问卷调查受试儿童及其父母与家庭的相关信息情况。整合测量数据及问卷结果,确定目标变量并进行具体影响因素指标的划分,共包括幼儿信息、育儿方式、静坐行为、身体活动、父母情况和家庭情况6个一级指标,划分为36个变量。采用IBM SPSS modeler软件创建CHAID决策树模型。研究结果1.本研究所构建的CHAID决策树模型准确率为85.23%,生成的决策树高5层,叶节点达42个。2.CHAID模型结果显示,8个变量与目标变量有较强关联性,各变量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室外身体活动时间、父亲BMI、母亲BMI、父亲收入、室内身体活动时间、父亲受教育程度、喂养方式、看电视时间。其中有3个因素(室外身体活动时间、室内身体活动时间、看电视时间)和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及静坐行为有关。3.决策树模型显示,根节点变量室外身体活动时间“>2h/d”(2.09%)的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肥胖率显着低于其他节点(P<0.01),而室外身体活动时间“≤30min/d”(20.00%)的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肥胖率显着高于其他节点(P<0.01)。室外身体活动时间“30min~1h/d”与“1 h~2h/d”的第2层叶节点变量分别为父亲BMI与母亲BMI,父亲BMI(>22.72)与母亲BMI(>23.54)的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肥胖率显着高于低父亲BMI(≤22.72)与母亲BMI(≤23.54)人群(P<0.01)。除室外身体活动时间、父亲与母亲BMI外,父亲与母亲收入、对运动的热爱程度,父亲受教育程度,学龄前儿童室内身体活动时间、室外玩耍频率、出生后4个月喂养方式、参加绘画特长班情况、看书时间、看电视时间、睡眠时间、室内游戏频率等均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叶节点变量。研究结论1.本研究所建立的决策树模型准确率高,叶节点多,能够满足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肥胖影响因素研究的需要。2.按重要性排序,室外身体活动时间、父亲BMI、母亲BMI、父亲收入、室内身体活动时间、父亲受教育程度、喂养方式、看电视时间依次为影响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肥胖的关键因素。其中,身体活动与静坐行为因素是影响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肥胖的最关键因素。3.为减少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肥胖人群,学龄前儿童室外身体活动时间应超过2h/d。同时,30min/d的室外身体时间可作为导致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肥胖的警戒线。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肥胖受父母肥胖程度的影响,父亲与母亲BMI是影响中等室外身体活动水平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肥胖的重要因素。父母亲收入,学龄前儿童室内外身体活动与静坐行为因素、喂养方式、睡眠时间等对不同层次类型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肥胖的预防具有决策意义。

徐雁,邓小龙,黄亦明,潘娟,黄璐[10](2020)在《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调查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期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江岸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6岁儿童,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样本量,WS-RT-3型幼儿智能体检仪测量儿童身高及体重,参照"WHO 0~7岁儿童身高体重评价标准"计算儿童肥胖度(fat, F),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儿童出生情况、适应性行为、饮食、每日户外活动时间、父母是否肥胖、家庭月收入水平、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对肥胖危害的了解程度、父母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等因素;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共调查江岸区600名学龄前儿童,其中单纯性肥胖占比14.17%(85例);不同性别(χ2=7.638,P=0.177)、不同年龄(χ2=12.500,P=0.641)的学龄前儿童的肥胖度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χ2检验分析显示单纯性肥胖组(包括轻度、中度及重度肥胖)与对照组(包括消瘦、正常、超重儿童)在出生胎龄、分娩方式、喂养方式、辅食时间、儿童食欲、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父母文化程度及父母对肥胖危害的了解程度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生体重、适应能力商数(adaptability quotient,ADQ)分级、高脂高热量进食情况、甜食进食情况、进餐速度、户外活动时间、父或(和)母肥胖、父母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出生体重偏重(OR=1.984)、ADQ分级轻度缺损(OR=1.738)、进餐速度快(OR=3.007)、户外活动时间短(OR=2.061)父母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略有了解或不了解(OR=1.652)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患病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应重视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针对单纯性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应重视出生体重为4.0 kg~及父或(和)母肥胖儿童的单纯性肥胖风险,并积极提升儿童适应性行为,规范进餐速度,延长户外活动时间,提升父母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

二、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神经行为异常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指标(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儿童神经行为异常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血清IGFBP-1、生长激素及CBCL评分比较
    2.3 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2)徐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饮食行为情况
    2.3 单纯性肥胖发生情况
    2.4 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
3 讨论

(3)湛江市徐闻县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体格检查
        1.2.2 一般资料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基本调查结果
    2.2 各年龄段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2.3 不同性别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2.4 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5 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4)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调查及与微量元素水平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情况分析
    2.2 两组学龄前儿童外周血中微量元素水平比较
    2.3 微量元素对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5)福建省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其与环状RNA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单词缩略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福建省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龄前儿童的生长情况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福建省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特定环状RNA与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关联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环状RNA与肥胖的关联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6)维生素D制剂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学龄前儿童免疫功能及血清脂肪因子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干预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检测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BMI、BMISDS及血清25-(OH)D3水平比较
    2.2 干预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2.3 干预前后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2.4 干预前后血清脂肪因子水平比较
    2.5 BMI、BMISDS、25-(OH)D3与血清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脂肪因子水平的关系
3 讨 论

(7)郑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情况
    2.2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单因素分析
    2.3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8)郑州市3~6岁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体格测量: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 郑州市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2.2.1单因素分析:
        2.2.2 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9)基于决策树的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肥胖关键性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儿童超重与肥胖的现状趋势及其危害
        1.1.1 儿童超重与肥胖的现状与趋势
        1.1.2 儿童超重与肥胖的危害
    1.2 儿童超重与肥胖的评价方法
    1.3 儿童超重与肥胖的影响因素
        1.3.1 身体活动与静坐行为
        1.3.2 遗传
        1.3.3 育儿方式
        1.3.4 家庭环境
        1.3.5 其他因素
    1.4 儿童超重与肥胖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
        1.4.1 现有儿童超重与肥胖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
        1.4.2 决策树在儿童超重与肥胖因素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1.5 小结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受试对象
    2.2 测量指标与方法
        2.2.1 测试人员培训
        2.2.2 身高标准体重法
    2.3 问卷调查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儿童超重与肥胖现状
    3.2 决策树模型评价
    3.3 关键性影响因素排序
    3.4 决策树模型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儿童超重与肥胖决策树模型的构建
    4.2 儿童超重与肥胖影响因素决策树分析
    4.3 研究的局限性
5 结论
6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2.1 单纯性肥胖判定标准
        1.2.2 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 江岸区学龄前儿童的单纯性肥胖现状
        2.2.1 江岸区不同性别的学龄前儿童的单纯性肥胖现状
        2.2.2 江岸区不同年龄的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
    2.3 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单因素分析
    2.4 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logistics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 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2 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预防对策

四、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神经行为异常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指标[J]. 刘娅,李杏红.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21(05)
  • [2]徐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赵彤,刘运翠,白华. 华南预防医学, 2021(06)
  • [3]湛江市徐闻县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戴梅丹,谢妹二,王文球.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21(03)
  • [4]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调查及与微量元素水平的关系[J]. 郑怜玉.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21(03)
  • [5]福建省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其与环状RNA的关联研究[D]. 李国波.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6]维生素D制剂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学龄前儿童免疫功能及血清脂肪因子水平的影响[J]. 徐玉娟,李芬,李胜涛,谭潭. 中国临床研究, 2021(01)
  • [7]郑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J]. 王建丽,吴玉梅.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20(06)
  • [8]郑州市3~6岁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研究[J]. 陈社菊,李帅奇.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20(04)
  • [9]基于决策树的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肥胖关键性影响因素研究[D]. 吕文娣. 南昌大学, 2020(01)
  • [10]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徐雁,邓小龙,黄亦明,潘娟,黄璐. 实用预防医学, 2020(06)

标签:;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