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绿色食品

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绿色食品

一、发挥资源优势 开发绿色食品(论文文献综述)

章海源[1](2019)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与人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主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引起全球广泛关注,与此同时,绿色食品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一方面,出于对安全的考虑,绿色食品健康生态的特征让人们更加信任经认证的绿色食品,消费观有了较大的变化;另一方面,绿色食品作为安全、健康、环保的产品,符合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低碳、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化基础,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为推进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需总体谋划、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本文基于在当前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对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寻求吉林省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通过对绿色食品产业研究背景和意义的分析,梳理总结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即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食品及绿色食品产业等相关概念和内涵的界定,运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农业等理论,开展对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分析。通过对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概况研究,可以看出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大概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起步和初步发展阶段、稳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集中探讨了吉林省在推进绿色食品发展的相关举措,主要包括:完善绿色食品产业致力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绿色食品产业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加快发展绿色食品龙头企业,逐步建立绿色食品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加强绿色食品安全监管等。通过对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分析,探究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和作用,研究得出影响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即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气候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科技力量雄厚,总体而言,经济发展态势向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符合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有效供给不足和科技含量较低等劣势,经受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市场发育不足等威胁。根据供给侧改革的概念和内涵,结合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实际情况,就是要从供给端发力: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和完善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的供给制度建设和投入保障;转变发展思路,创新绿色食品供给发展模式;提升供给质量,推进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品牌战略;加大供给力度,培养新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创新供给方式,打造“互联网+绿色食品”新模式;推进供给要素集聚,拓宽绿色食品产业市场渠道。

孟浩[2](2019)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山东省绿色食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文中认为山东省绿色食品事业近年来蓬勃发展,产品数量稳步增长,品牌影响逐渐扩大,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成为农业发展主旋律,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绿色食品事业要持续稳定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战略机遇期,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的发展绿色食品事业是本文的研究目标。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市场、企业、消费者、政府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各方面分析探讨影响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的主要方面,挖掘出当前制约发展的影响因素有:1、产业发展不足、内部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调整形势严峻。2、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突出。3、常态化品牌有效宣传缺失,优质优价市场机制未完全形成。4、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政府部门对绿色食品发展的政策支持不足。5、监管力度弱,监管机制不完善。针对研究发现的制约因素,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提出了下一步山东省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建议: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丰富均衡产品供给,完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不断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发挥地域优势,促进各区域协同发展。2、探索优质优价,促进产销对接,突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带头作用,注重强化品牌效益,打好绿色食品品牌。3、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促进品牌提升。健全宣传工作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绿色发展理念,树立行业模范典型。4、强化政府主导,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全面推动事业发展。优化扶持政策,聚合发展力量,进一步加大融资贷款扶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扶持,进一步加大人才用工扶持;5、加强政府监管,改善发展环境,巩固发展质量。政府宏观管理,加强监管保障,完善监管体系,抓好证后管理。6、加强技术理论体系研究,加大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力度。构建技术理论创新体系,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建立技术推广长效机制,全方位普及科技理论强化市场体系建设,以消费需求拉动产业发展。本文所研究的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特点、面临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提出的发展思路,对新形势下山东省绿色食品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也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杨喆,张永强,张薇,曲大鹏,姜鹏飞,胡洋,银雪樵,刘国祥,韩秋[3](2019)在《发挥对台科技合作优势做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链》文中指出近年来,哈尔滨市不断拓宽与台湾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渠道,探索与台湾地区开展技术转化与市场运营的创新模式。通过整合台湾地区的优势资源,自2013年起,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下,陆续搭建了哈尔滨海峡两岸技术移转育成中心,推进成立了国家级的海峡两岸生态农业及绿色食品技术与产业合作联盟(以下简称"海峡农业食品联盟"),创建了海峡两岸农业及食品(哈尔滨)科技产业园,与台湾地区联合建立了海峡两岸农业联合研发中心、台湾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台湾耐寒高糖红心火龙果实验基地、台湾淡水龙虾实验基地等一批对台科技合作基地,形成一支由

刘文略[4](2019)在《瑞金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1世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内外都充分的认识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生产安全、优质、营养、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是全球绿色食品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近年来,瑞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现代农业特别是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是非常显着的,例如绿色食品龙头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绿色粮食基地建设明显增强、绿色食品认证数量实现新突破,以及绿色食品市场开发稳步拓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瑞金在发展绿色食品方面还存在诸多弊端与不足。为此,本文采用SWOT方法,基于瑞金市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其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针对分析结果,笔者认为,瑞金市多年来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面临着部分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监督管理的力度不足、科技创新水平偏低、产品规模水平滞后、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等。另外,还提出了促进瑞金市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建议及意见,具体为:一是要强化自身优势,积极强化瑞金政府政策支持、瑞金红色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进而构建出符合瑞金市实际情况的绿色食品体系;二是要加强绿色食品产业支撑,加强人才支撑、科研支撑、销售配送支撑,完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三是加强扶持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积极创建知名品牌,打造产业集群。四是要加强绿色食品产业监管,促使其向一个健康、稳定、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

李艳丽[5](2019)在《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研究 ——基于吉林省农户样本的分析》文中指出化学农业是一种利用高耗能来换取高产量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增长模式,化学农业的鼎盛危害了生态环境,土壤板结、酸化、地力下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经济及技术弱点不断显露,农药化肥施用过量导致土地、水和农产品残留物质超标;同时,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数量型转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和量同时提出要求。为此,国家提倡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实现农业由粗放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八五”规划中提出“绿色食品”的理念,绿色农产品日益成为消费者和生产者追逐的目标,绿色农业发展和绿色农产品生产有望成为跨越因资源和环境危机而导致的增长极限限制的有效途径,因此,绿色农产品生产的转型和推进是新时期高品质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实现“全域型绿色农业”,逐步解决农业困境。吉林省范围内绿色农产品生产优势明显,具备常规农业向绿色农业过渡的条件,以吉林省农户为调查样本,在样本域内存在绿色农产品数量少,规模小,增速缓,且农户参与绿色农产品转型生产程度低、退出转型频率高的问题,由此以转型经济学研究范式为指导建立“动因-条件-转型过程-效益评价”作为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行为的分析框架,分析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现状、动因和初始条件,以可测量的内外动因要素指标为依据,采纳灰色局势决策分析法对农户生产行为的最优模式进行效果测度,明确绿色农产品生产模式的最优效果测度,结合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特点优化农户转型生产决策行为模型,同时采用分层抽样调查和COX模型分析样本域内的农户生产实践中转型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AHP-FCE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农户转型前后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将转型前后的综合效益双重比较,分别为剔除补贴要素的效益比较和不同转型阶段的效益比较。研究发现转型初期(3年转换期内)的经济效益是农户转型规模、速度和稳定生产的关键,政府补贴和扶持政策对农户转型后的综合效益提升作用明显,为探索推进农户生产转型的有效路径,从而提高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农户参与度,为政府的供给侧改革如何在促进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方面制定有效的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补充建议,以便有限的政府资源发挥最大的配置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本研究以国内绿色农产品生产现状为基础,从吉林省范围内选取常规农户和绿色生产农户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将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现状同全国横向比较,同时比较二者的优势,采用统计描述法分析农产品供需市场呈现的主要矛盾,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和消费理念发生重大转变导致绿色农产品消费供需市场呈现出两大矛盾:第一、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和消费理念重大转变导致现阶段农产品供需市场的矛盾已经从需求快速增长和供应总量不足的矛盾逐渐转化为多样化高品质农产品与安全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第二、健康绿色消费需求增长同绿色农产品供给价格和质量之间的矛盾。从理论意义上肯定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模式转型的积极意义,而从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实际情况来看,转型升级的土地和农户数量仍相对较低,以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情况作为参照,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并未充分发挥其自然资源的优势,其转型升级的规模和速度尚不理想。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农户总体数量少、转型速度缓慢,且农户退出转型的频率和比例较高。2.以农户行为改变理论为依据,设可测量的内部要素指标和外部要素指标为决策目标,采用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对农户生产行为的最优模式进行效果测度,测度结果分别明确了绿色农产品生产行为的最优测度效果。从行决策结果和列决策结果,从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分析结果来看,均显示绿色农产品生产是农户生产决策的最佳选择,而结合吉林省农户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户生产规模和转型速度均不理想,与效果测度的结果不完全匹配,因此,农户生产决策行为及转型进程还取决于转型具备的初始条件。3.根据转型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以速水佑次郎提出的农业发展的三要素为依据建立政府、市场和农户的研究框架,发现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具备相对有利的转型初始条件。从生产者市场来看,基础条件比较完善、主体数量充足且规模经营适度,配套设施条件相对完备,从农田灌溉到水利设施以及通电通讯和交通等方面都能够良好的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进展迅速,为农业转型提供便利条件;从政府支持政策角度来看,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加大,覆盖面逐渐增加,为实现转型拓宽了道路;而消费者市场比较复杂,消费决策影响因素较多,本文采用走访调研和因子分析法提取和分析影响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发现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信任度提升空间大;绿色农产品的预期消费潜力巨大;有待增加购买渠道并提高绿色农产品购买便利度。从生产者角度来看,影响消费者购买绿色农产品的四组要素中三个要素即:性价比因子、安全性因子和消费者认知因子均可通过生产者行为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因此,推进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是关键,它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建立的基础。4.以农户行为理论研究为基础,从农户个体层面和农业生产体制层面分析农户生产转型决策的过程,结合农户生产转型决策的特点优化农户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决策模型,发现成本收益为导向的经济要素是农户转型决策的关键,而农户转型生产实践的COX比例风险模型中判断其影响因素时,经济要素并非显着性因素。从理论层面分析成本收益的关系是转型的基本要素: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农户对某项生产活动是否可行的衡量标准是成本收益的关系,农户个体决策行为的集合最终导致农户整体生产模式的转型,本文以宋圭武的农户生产决策模型为依据探讨绿色农产品生产决策评估过程,采用成本最小法或是收益最大法确定农户生产决策行为,将宋圭武的农户生产决策模型优化为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决策行为研究模型;从农业生产体制层面看,农业生产的转型属于渐进式的局部转型,在不同的生产制度下农户的生产决策行为受扶持政策的影响较大,有利于降低农户经营成本的扶持政策可以增加农户在绿色农产品生产中的参与度。农户对成本收益的衡量标准和预期结果差异性较大,实际生产中农户对自然条件的评估多为不确定的情况,因此,结合实践分析农户生产决策过程中各要素的影响,通过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保留5组有效变量,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农业生产中信息的可获得性、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程度、生产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证难易程度、农户的风险意识与抗风险能力,而农户生产决策理论中与成本收益相关的经济要素在农户转型实际生产中却并无显着性,这取决于农户的特殊性和生产过程的差异性,转型后已趋于稳定的农户基本为企业或政府支持型农户,抗风险能力、转型技术支持、供销信息获取力较强,因此,成本收益关系明显,此类农户平均单位成本明显优于单位收益,而未转型农户基于单纯的市场价格考虑,由此表现出在样本域内的农户决策行为研究中经济要素并无显着性。5.通过农户转型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发现:转型初期(即3年期内)的经济效益是实现全域性转型的关键。农户生产转型后的绩效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维度衡量,本文以此建立普通农产品生产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后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对农户生产行为转型的绩效进行初步评价发现经济效益的提升是提高转型后农户综合效益指标的关键要素,同时,转型初期(即3年期内)的经济效益是农户转型速度和规模的关键,也是农户转型后参与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和退出转型频率高低的关键。本文采用AHP-FCE分析法发现在农户转型初期的3年内,经济效益下降明显,这阻碍了农户参与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对提高农产品整体质量和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形成制约,农户在转型前后对绿色农产品经济效益的预期和关注度差异较大,也是农户决定是否继续坚持转型的重要原因,3年期内的农户经济效益对农户转型速度和转型规模具有转折性意义。经济效益的提升是农户转型升级后综合效益提升的关键环节,因此,如何提高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初期的经济效益是推动农户转型规模和速度的重要问题,也是提高农户转型后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与已有的研究成果比较,本文以绿色农业生产为研究背景,采用微观调查和实证研究分析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行为决策问题,常规农业生产向绿色农业生产转型是否能够解决或缓解目前国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生产面临的两大问题,通过转型经济理论研究视角分析生产转型的条件、过程如何,转型后的绩效评估等问题,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第一,本研究的选题突破以往的研究视角。本文将研究重点定位在对吉林省农户从常规农产品生产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行为决策问题的剖析上,农户转型决策过程及转型绩效综合评价的结论为推进绿色农业发展进行政策制定、合理配置政府资源、选择政策扶持方向提供思路和建议。第二,本文的研究可能丰富转型经济研究的内容。本文以转型经济研究范式为研究框架,从农户的微观角度对农户生产决策行为进行剖析,以速水佑次郎提出的农业发展三要素为参考,结合陈圭武的农户生产决策模型将政府、市场和农户作为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三大参与主体作为研究对象,优化绿色农户转型理论模型,建立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研究思路:即转型动因——转型初始条件——转型过程——转型绩效评价作为农户生产转型问题研究框架。

赵殿鑫[6](2019)在《黑龙江省鸡西市接续产业选择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黑龙江省鸡西市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在经历煤炭工业的繁荣之后,已经进入到煤炭工业发展的后期,煤炭资源产能的过剩、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口大量的外流等一系列问题,使鸡西市亟需寻找新的接续产业来支撑城市的发展。发展接续产业是鸡西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煤炭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的研究现状,明确了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转型动力不足、生态破坏严重、接续产业选择困难的问题。结合鸡西市的实际情况,对当前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鸡西市煤炭工业占比分析和煤炭工业的产业链延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分析发现鸡西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对煤炭资源依赖度仍然很高。通过对鸡西市现在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发现鸡西市降低第二产业比例的产业结构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通过对鸡西市的人口结构分析发现鸡西市第三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存在需求不足、结构优化缓慢、主导产业尚未形成等隐患。通过对石墨产业的全方位研究,发现石墨产业在防腐蚀涂料、超硬材料等高端材料市场的发展前景是巨大的,但仍存在石墨烯市场趋于饱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隐患。发展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生态旅游等接续产业可行性较大,但仍然存在精深加工不足、产能不足、市场化开发不充分等难题需要克服。最后,得出了结论并提出了延长煤炭产业链、提升石墨高端材料生产技术,抢占石墨产业价值链顶端、培育打造龙头产业、推进标准化绿色食品产业生产基地建设、创立地方品牌、培育绿色食品产业化强势主体、构建多元化融智融资旅游开发平台、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深度合作、统筹资源整合、延伸时空布局、推进景区管理、强化标准建设等一系列建议。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7](2018)在《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豫政办[2017]144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和《河南省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7年11月29日河南省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为加快推进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发[2017]18

苏铭[8](2013)在《第八章 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节中国实施绿色发展公共政策框架之核心体系一、国家绿色发展规划绿色发展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走绿色发展道路成为我们的必然路径。绿色发展拥有广泛的内涵,渗透到国民经济各行业以及所有民众之间,因此制定国家绿色发展规划,对于促进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建立健全绿色发展规划体系,应首先将绿色发展的概念全面纳入到经济社会发

白鸽[9](2013)在《黑龙江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类生活需求。发展绿色食品能够促进生态环保、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黑龙江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绿色食品的开发与建设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发展较快的地区,绿色食品产业已成为黑龙江省的一个支柱产业。2004年,为适应绿色食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以下简称标准化基地)创建工作,绿色食品产业的不断发展为标准化基地建设创造了条件,反之,标准化基地又促进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经过近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标准化基地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不仅成为全国最大的标准化生产基地,而且成为黑龙江省又一大形象品牌,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转变生产方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加企业和农户收入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作为研究对象,全面阐释了标准化基地创建的内涵,系统总结了各地标准化基地建设的成功模式,为黑龙江省及各级政府制定绿色食品产业的有关政策和做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可操作性对策,具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设定了主题研究和实证模式研究的框架,以有机农业理论、生态农业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农业产业化理论作为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的理论研究基础。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的实际出发,研究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的创建背景,概括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的发展历程,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深刻完整地分析了黑龙江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的优势,面临的问题。黑龙江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具有生态、资源、产业、队伍和政策方面的优势,与其他类型的农业基地比较,具有组织管理完善、产品标准高、行业标准贯彻始终、质量追溯和覆盖区域广泛的优势,但也面临政策扶持、人员素质、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培育企业和加大宣传等方面的困难。本文构建了三种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模型:政府主导型、企业领办型和农垦外向型。通过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今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的目标,进一步探索加快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提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发展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利为目标,明确了标准化基地建设的重点以及保障措施。

李晓磊[10](2011)在《辽宁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促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从1990年起开始实施绿色食品工程,辽宁是最早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省份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辽宁省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认证产品数、加工产品产量及销售收入均居全国前列,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对辽宁省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等经济学、管理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了绿色食品产业的研究上,为辽宁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完善了理论研究体系。本文详细阐述了绿色食品作为普通食品可再生产的各个环节转化和发展出来的产物所独具的特殊属性,通过大量的调查和统计,总结了当前辽宁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对绿色食品的开发状况、组织体系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深入分析了辽宁省自然条件、社会条件、资金政策、国内外市场、及优势产品和区域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构想。一是从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出发,为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应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和宣传力度、严格规范绿色食品市场;二是从产业发展情况来看,指出了今后可采取的中小型聚集型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品牌战略模式、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模式等四种模式;三是在总结十一五期间辽宁绿色食品产业所取得的经验的基础上,借鉴我省农产品结构调整所取得的成绩,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进行战略性调整,根据辽宁省地域特点明显、发展重点明确、粮食产量稳定的具体情况,结合各地产业发展现状、生态环境、政策环境等特点,将优势产品和重点产品划至同一产业区,形成绿色食品集中产业带,基于这种思想,将全省绿色食品的生产划分为七大区域,即水稻生产重点区,环渤海水果生产带,以保护地生产为主的蔬菜产区,以食用菌、山野菜生产为主的山区特产,以花生、谷子、绿豆为主的粮油生产区,水产养殖加工生产区、畜禽养殖区共七个重点区。论文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广泛开展调查,以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典型,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立足于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原则,打破以往的发展模式和思路,拓展了研究领域,提出以模式调整和产业布局的重新划分为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从而,初步建立起了辽宁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总体架构,形成了较为完整、系统的研究成果,对绿色食品的管理者和生产企业及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二、发挥资源优势 开发绿色食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挥资源优势 开发绿色食品(论文提纲范文)

(1)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理论研究方面
        1.3.2 实证研究方面
        1.3.3 简要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概念界定与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1.2 绿色食品产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生态农业理论
第3章 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阶段
        3.1.1 起步和初级发展阶段(1990-2002 年)
        3.1.2 稳步发展阶段(2003-2007 年)
        3.1.3 快速发展阶段(2008-2015 年)
        3.1.4 高质量发展阶段(2016 年至今)
    3.2 吉林省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主要举措
        3.2.1 完善绿色食品产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3.2.2 积极开展绿色食品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
        3.2.3 加快发展培养绿色食品龙头企业
        3.2.4 逐步建立绿色食品产业科技支撑体系
        3.2.5 加强绿色食品安全监管
第4章 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SWOT分析
    4.1 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优势(S)
        4.1.1 气候条件优势
        4.1.2 农业资源优势
        4.1.3 地理区位及交通优势
        4.1.4 科技力量雄厚
    4.2 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劣势(W)
        4.2.1 绿色食品供给相对不足,生产管理水平有待完善
        4.2.2 供给体系不健全,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偏弱
        4.2.3 供给端品牌效应,科技含量,产品档次有待提升
    4.3 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机遇(O)
        4.3.1 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
        4.3.2 符合吉林省农业结构调整方向
        4.3.3 顺应现代农业发展潮流
        4.3.4 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
    4.4 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威胁(T)
        4.4.1 农业供给生态环境污染压力依然严重
        4.4.2 产品供给质量难以保障
    4.5 基于SWOT的战略选择
第5章 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推进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5.1 加大改革力度,加强绿色产业供给侧制度建设和投入保障
    5.2 转变发展思路,创新绿色食品供给发展模式
    5.3 提升供给质量,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品牌战略
    5.4 加大供给力度,培育新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5.5 创新供给方式,打造“互联网+绿色食品”新模式
    5.6 推进供给要素集聚,拓宽绿色食品市场渠道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山东省绿色食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绿色食品及其产业介绍
        1.2.1 绿色食品
        1.2.2 绿色食品的特点
        1.2.3 绿色食品标准
        1.2.4 绿色食品标志许可
        1.2.5 绿色食品生产资料
        1.2.6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
    1.3 绿色食品国内外发展情况
        1.3.1 国外绿色食品发展情况
        1.3.2 国内绿色食品发展情况
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2.1 发展现状调研
        2.2.2 分析制约因素
        2.2.3 提出发展性建议
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3.1 研究方法
        3.1.1 资料查阅
        3.1.2 现场调查
        3.1.3 问卷调查
        3.1.4 数据分析
    3.2 技术路线
4 结果与分析
    4.1 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情况
        4.1.1 绿色食品总量规模持续递增
        4.1.2 绿色食品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4.1.3 绿色食品品牌影响力显着增强
        4.1.4 绿色食品体系队伍日趋完善
    4.2 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进入新时期
        4.2.1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4.2.2 绿色食品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着力点
    4.3 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4.3.1 产业发展不足、内部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调整形势严峻
        4.3.2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突出
        4.3.3 常态化品牌有效宣传缺失,优质优价市场机制未完全形成
        4.3.4 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政府部门对绿色食品发展的政策支持不足
        4.3.5 监管力度弱,监管机制不完善
        4.3.6 科技支撑不利,绿色食品供给基础不稳
    4.4 新形势下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思路
        4.4.1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丰富均衡产品供给
        4.4.2 强化市场体系建设,以消费需求拉动产业发展
        4.4.3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促进品牌提升
        4.4.4 强化政府主导,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全面推动事业发展
        4.4.5 加强政府监管,改善发展环境,巩固发展质量
        4.4.6 加强技术理论体系研究,加大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力度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新时期方向
        5.1.2 多方位多角度分析,挖掘制约发展因素
        5.1.3 贴近发展主体,找出源头矛盾
        5.1.4 深入消费市场,挖掘发展潜力
    5.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发挥对台科技合作优势做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链(论文提纲范文)

1 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合作发展历程
    1.1 海峡两岸农业及绿色食品科技与产业的发展历程
    1.2 当前海峡两岸农业及绿色食品产业技术合作的特点
2 台湾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状况
    2.1 台湾绿色食品产业总体状况
    2.2 台湾食品产业产值概况与产业结构
    2.3 台湾绿色食品产业政策及发展
    2.4 台湾地区绿色食品行业安全管理体系
    2.5 台湾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及面临困境
3 黑龙江省对台农业及绿色食品产业合作现状及优劣势对比分析
    3.1 搭建海峡两岸技术转移及科技企业孵化平台
    3.2 推进成立(国家级)海峡两岸生态农业及绿色食品技术与产业合作联盟
        3.2.1 海峡农业食品联盟的主要职能
        3.2.2 海峡农业食品联盟五大平台功能
    3.3 成立海峡两岸农业及食品(哈尔滨)科技产业园
    3.4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优势
        3.4.1 食品“绿”字打头,农业原材料优势突出
        3.4.2 对台平台搭建,形成对台合作产业链
        3.4.3 良好的教育和人才引进,奠定绿色食品产业科研人才基础
    3.5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劣势
        3.5.1 政策层面
        3.5.2 市场层面
        3.5.3 流通渠道层面
        3.5.4 质量评估层面
    3.6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机遇
        3.6.1 台企向资源丰富地区和市场空白地区发展的需要
        3.6.2 绿色食品产业政策的扶持
4 做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链发展目标及对策建议
    4.1 发展目标
    4.2 对策建议
        4.2.1 政策层面
        4.2.2 产业主体层面
        4.2.3 市场层面

(4)瑞金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瑞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 瑞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2.1.1 资源和区位优势
        2.1.2 绿色食品的规模优势
        2.1.3 绿色食品的生产优势
    2.2 瑞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2.2.1 产销脱节
        2.2.2 经济欠发达
        2.2.3 龙头企业少
    2.3 瑞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机遇分析
        2.3.1 国家和江西省政策扶持的机遇
        2.3.2 多样化的产品推广平台
        2.3.3 不断扩大的绿色食品消费需求
    2.4 瑞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挑战分析
        2.4.1 生态环境挑战
        2.4.2 绿色壁垒挑战
        2.4.3 激烈竞争和市场挑战
3 瑞金市绿色食品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绿色食品行业高素质劳动力缺乏
    3.2 绿色食品科技创新水平较低
        3.2.1 科技投入不足
        3.2.2 科技创新能力低
    3.3 绿色食品生产和品牌意识不强
        3.3.1 食品的绿色生产意识不强
        3.3.2 品牌意识差、市场开发不足
    3.4 绿色食品产业监管有待加强
        3.4.1 绿色食品标志使用不规范
        3.4.2 绿色食品质量监管有待加强
    3.5 绿色食品的服务体系不健全
        3.5.1 绿色食品生产有关制度不完善
        3.5.2 政府的项目扶持相对不足
4 推进瑞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4.1 加强绿色食品产业支撑体系建设
        4.1.1 注重高素质劳动力引进培养,加强劳动力和人才支撑
        4.1.2 加大绿色食品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4.1.3 构建完善的食品流通体系,加强配送销售支撑
        4.1.4 加强生产支撑,加速构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
    4.2 打造具有瑞金特色的绿色食品产业体系
        4.2.1 着力构建绿色种养殖业基础
        4.2.2 重点发展优势绿色食品加工业
        4.2.3 积极培育绿色食品关联产业
    4.3 探索多元化的绿色食品生产模式
        4.3.1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模式
        4.3.2 引导绿色食品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
        4.3.3 推进“一村一品”的差异化发展模式
    4.4 加强绿色食品产业监管和服务能力建设
        4.4.1 规范绿色食品商标
        4.4.2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研究 ——基于吉林省农户样本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评述
    1.3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绿色农产品生产情况分析
    2.1 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情况分析
    2.2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情况分析
    2.3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存在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动因分析
    3.1 内部动因分析
    3.2 外部动因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初始条件分析
    4.1 农产品生产方面
    4.2 农产品消费方面
    4.3 政府政策方面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决策过程分析
    5.1 农户决策行为理论
    5.2 个体层面的农户绿色转型的决策过程
    5.3 制度层面的农户绿色转型的决策过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户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模型构建
    6.2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描述
    6.3 变量筛选
    6.4 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后的综合效益评价
    7.1 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的选择
    7.2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的建立
    7.3 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及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促进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对策建议
    8.3 本文的创新
    8.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介
致谢

(6)黑龙江省鸡西市接续产业选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相关概念
        2.1.1 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概念
        2.1.2 接续产业的概念
    2.2 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要方式
        2.2.1 产业升级
        2.2.2 产业替代
        2.2.3 升级和转型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2.3 理论基础
        2.3.1 主导产业理论
        2.3.2 接续产业理论
        2.3.3 循环经济理论
第3章 鸡西市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鸡西市概况
    3.2 鸡西市产业结构现状
        3.2.1 鸡西市第一产业现状分析
        3.2.2 鸡西市第二产业现状分析
        3.2.3 鸡西市第三产业现状分析
    3.3 鸡西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3.3.1 鸡西市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仍以煤炭为主
        3.3.2 鸡西市产业的调整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3.3.3 第三产业发展可持续性存在隐患
第4章 鸡西市接续产业的确定
    4.1 接续产业选择的原则
        4.1.1 接续产业的选择要把握市场导向
        4.1.2 接续产业的选择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4.1.3 接续产业的选择要结合区位优势
        4.1.4 接续产业的选择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4.2 鸡西市接续产业的筛选
        4.2.1 鸡西市第一产业中主要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4.2.2 鸡西市第二产业中主要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4.2.3 鸡西市第三产业中主要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4.3 鸡西市接续产业的确定
第5章 鸡西市接续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5.1 石墨产业的优劣势分析
        5.1.1 石墨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饱和度分析
        5.1.2 鸡西市石墨资源出口的可行性分析
        5.1.3 石墨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引进研究
        5.1.4 石墨开采和加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1.5 石墨产业发展建议
    5.2 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劣势分析
        5.2.1 绿色食品产业现状分析
        5.2.2 鸡西市绿色食品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3 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劣势分析
        5.3.1 鸡西市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分析
        5.3.2 鸡西市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4 生态旅游产业的优劣势分析
        5.4.1 鸡西市生态旅游产业现状分析
        5.4.2 生态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黑龙江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1.3.1 研究路线和方法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国外研究综述
    1.5 国内研究综述
2 绿色食品的基础理论
    2.1 绿色食品的定义
    2.2 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概念
    2.3 绿色食品的理论基础
        2.3.1 有机农业理论
        2.3.2 生态农业理论
        2.3.3 可持续发展农业理论
        2.3.4 农业产业化理论
3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历程与现状分析
    3.1.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创建背景
    3.2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发展历程
    3.3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现状
    3.4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典型模式分析
        3.4.1 政府主导型模式
        3.4.2 企业领办型模式
        3.4.3 农垦外向化基地模式
4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成效、问题及经验分析
    4.1 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的建设成效
    4.2 标准化基地模式的经验
        4.2.1 通过政府化组织实施标准化基地建设
        4.2.2 通过规模化布局标准化基地
        4.2.3 实施严格的标准化基地管理
        4.2.4 按照标准化进行生产
        4.2.5 实施产业化经营体制
    4.3 标准化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3.1 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4.3.2 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4.3.3 基地制度有待完善
        4.3.4 利益机制有待创新
        4.3.5 企业作用有待突破
        4.3.6 建管与宣传工作有待强化
    4.4 黑龙江省建设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比较优势
5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对策建议
    5.1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总体设计
        5.1.1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原则
        5.1.2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布局
    5.2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保障措施
        5.2.1 进一步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
        5.2.2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5.2.3 健全监管机制
        5.2.4 建立可追溯机制
        5.2.5 建立“全程标准”机制
        5.2.6 强化组织领导机制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辽宁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绿色食品产业研究现状
        1.2.1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绿色食品产业研究的理论依据及产业特性
    2.1 绿色食品产业的概念
        2.1.1 绿色食品的概念
        2.1.2 绿色食品的分类
        2.1.3 绿色食品产业的概念及内涵
    2.2 绿色食品产业研究的理论依据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市场失灵"理论
        2.2.3 比较优势理论
        2.2.4 产业集群理论
    2.3 绿色食品产业特性
        2.3.1 具有可持续性
        2.3.2 具有弱质性
        2.3.3 具有信息不对称性
        2.3.4 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2.3.5 具有发展的局限性
第三章 辽宁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3.1 辽宁省绿色食品开发现状
        3.1.1 开发规模
        3.1.2 发展速度
        3.1.3 开发结构
        3.1.4 开发水平
    3.2 辽宁省绿色食品组织体系发展现状
        3.2.1 管理体系发展现状
        3.2.2 标准体系发展现状
        3.2.3 监测体系发展现状
        3.2.4 认证体系发展现状
    3.3 辽宁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产品结构不合理
        3.3.2 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3.3.3 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3.3.4 缺乏拉动性强的龙头企业
        3.3.5 科技含量低,生产加工技术落后
        3.3.6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缺乏有效地宏观调控
第四章 辽宁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优势条件因素分析
    4.1 自然条件优越
        4.1.1 辽宁自然环境优越,适宜发展绿色食品
        4.1.2 辽宁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开展优势及特色农产品认证
    4.2 社会条件有利因素众多
        4.2.1 交通运输条件良好
        4.2.2 工业基础雄厚
        4.2.3 劳动力数量充足
        4.2.4 政策扶持力度大
        4.2.5 市场需求旺盛
    4.3 绿色食品优势产品与区域突出
        4.3.1 优势产品
        4.3.2 优势区域
第五章 辽宁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5.1 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
        5.1.1 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
        5.1.2 健全产业保障体系建设
        5.1.3. 加大对绿色食品企业的资金政策扶持力度
        5.1.4 加大宣传力度
        5.1.5 规范绿色食品市场
    5.2 调整发展模式
        5.2.1 中小型聚集型模式
        5.2.2 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
        5.2.3 品牌战略模式
        5.2.4 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模式
    5.3 确立产业开发重点、调整产业布局
        5.3.1 水稻生产重点区
        5.3.2 环渤海水果生产
        5.3.3 以保护地生产为主的蔬菜产区
        5.3.4 以食用菌、山野菜生产为主的山特产区
        5.3.5 以花生、谷子、绿豆为主的粮油生产区
        5.3.6 水产养殖加工生产区
        5.3.7 畜禽养殖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发挥资源优势 开发绿色食品(论文参考文献)

  • [1]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D]. 章海源. 吉林大学, 2019(03)
  •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山东省绿色食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D]. 孟浩.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4)
  • [3]发挥对台科技合作优势做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链[J]. 杨喆,张永强,张薇,曲大鹏,姜鹏飞,胡洋,银雪樵,刘国祥,韩秋.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9(06)
  • [4]瑞金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 刘文略.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5]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研究 ——基于吉林省农户样本的分析[D]. 李艳丽.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6]黑龙江省鸡西市接续产业选择的研究[D]. 赵殿鑫.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7]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的通知[J].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8(05)
  • [8]第八章 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A]. 苏铭. 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 2013
  • [9]黑龙江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研究[D]. 白鸽. 东北农业大学, 2013(02)
  • [10]辽宁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D]. 李晓磊.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1)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