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泵站建设前后

江都泵站建设前后

一、江都抽水站建站前后(论文文献综述)

刘怀玉[1](2021)在《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地标——江都水利枢纽》文中认为从古城扬州向东驱车14公里,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交汇处,就会看到4个百米长的大型抽水泵站"一"字摆开,连接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其场面非常壮观,这就是和都江堰媲美的江都水利枢纽。1990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飞题写了"江淮明珠"四个大字。江都水利枢纽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亚洲最大的泵站枢纽,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它由4座抽水站、12座大中型水闸、5座船闸、3座涵洞、2条鱼道等组成,共拥有33台机组,

刘伟苹[2](2016)在《长江大通至河口段沿江引水变化特征及其对河口的影响分析》文中认为入海流量变化为科学解释预测河口重要过程与现象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是影响河口盐水入侵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三峡水库的径流调蓄,对河口地区影响深远。大通以下沿江两岸引水频繁,改变了长江干流入海流量,大通流量已不能代表长江最后入海流量,需要对沿江地区水利工程引排量情况进行调查,深入分析引水量、时空变化及其变化特征,研究沿江引水对河口的影响,提出保障河口淡水资源安全的联合调度模式。经调查截止到2014年,长江下游大通至河口引水工程设计引水能力达32786m3/s。估算的到2000年-2014年,年平均引水量为279.52亿m3,其中枯季11月至次年4月引水量占全年的27.3%,但枯季引水对河口淡水资源影响较大。沿江引水多寡的年际变化与人口增加、GDP发展、设计引水能力增加以及降雨量、排水量密切相关,年内变化受本地物候影响。引水空间差异大,引水主要在集中在江苏河段,水利工程分布是导致引水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沿江水闸分布密度差异悬殊,江苏省约为安徽省的4倍;在规模上,85%的引水工程分布在江苏河段。估算未来引水量,预测到2020年引水量可达442.65亿m3。收集历年盐水入侵资料,得出近年来盐水入侵呈现加剧趋势,盐水入侵次数多、历时长。沿江引水对盐水入侵有十分显着的影响:枯季,大通至河口沿江引水削弱了大通流量,增加了入海流量低于盐水入侵阈值的概率,甚至造成相对于阈值的缺水量翻倍,强烈地影响了入海流量与盐水入侵之间的平衡关系。此外,沿江引水也是造成特殊年份洪季盐水入侵的重要原因。大通至河口段沿江引水需作为保障河口淡水资源安全的联合调度模式的重要考虑因素。以入海流量16000 m3/s作为保障河口淡水安全的临界值,来确定联合调度模式及调度流量。12月、1月和2月份是盐水入侵高发月份,三峡水库在目前调蓄流量的基础上需加大放水量,分别需要的调度流量为1200 m3/S、3500m3/s和2800 m3/S,以保障河口地区入海流量达到盐水入侵阈值之上。考虑到未来引水在增加,2020年,12月、1月、2月,三峡需要提前调度1600 m3/S、5100m3/s、4400m3/S。

周灿华[3](2013)在《江苏江都三站更新改造技术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位于江苏省境内的江都三站是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工程的大型泵站之一,为满足设计规划调水运行的要求,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设过程中,对该站开展了较全面的更新改造。改造过程中,在水泵选型、进水流道改造、出水流道加固、站下引河整流等方面,完成了包括确定自密实混凝土最优配比在内的多项技术创新。通过改造,不仅恢复了原设计功能,而且改善了机组的运行状态,提高了机组运行效率和运行管理水平,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雍成林,朱承明[4](2011)在《江都抽水站更新改造工程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分析、总结江都抽水站改造的主要技术,包括泵站引河流态改善、水泵形式选择与流道改造、主机组轴承选用、新材料轴承应用、水泵叶片调节系统改进、变电所改造设计方案的优化,以及FSR大容量高速开关新技术应用、三站发电方式选择及技术改进、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改进等,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李金鑫[5](2009)在《江苏省百年农业机械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机械是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实现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经之路。江苏省是中国农机化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经过百年发展,已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目前正处于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搜集、整理、研究江苏省一百年来农机化的发展历史,分析其影响要素,总结其规律,对于理性地制定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指导江苏省农机化的未来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苏州范祎等联名禀请……招股购买外国机器,开垦九邑荒地”,南京张士宝“购买美犁,导农深耕云”,这标志着江苏省近代农业机械化的开始。至1949年的数十年中,江苏省的灌溉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耕种机械以及农机教育、制造和维修事业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当时政局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历史环境,江苏省农业机械只能在引进、仿制的过程中,小规模地摸索着发展、局域型的创新,而省内的广大农村仍旧是使用传统农具为主。但此时的农机化发展作为江苏省农机化发展之路的第一步,在江苏农业科技发展史上有其重要意义,其肇始之功不应抹杀。1949年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行政力量的关注和强力推进下,江苏省农机化在拖拉机的推广、水利排灌事业、植保机械发展以及农机科研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产粮食起了很大推动作用。文革虽对农机化发展质量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并没有根本性的制约,反而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机化事业。但由于计划经济时代行政干预过度,农业机械化事业暴露出与农村实际情况、农机技术规律、农业生产和管理体制不相适应等各方面缺憾,最终没有达到“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江苏省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阶段。在经历了初期短暂的停滞之后,江苏省采取了农机立法、加大财政投入和补贴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农业机械化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机跨区作业飞速发展,农机维修和保养,农机研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成就斐然。目前,江苏省已经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正在向着更高目标发展。对江苏省农机化百年发展历程的考察表明:政局稳定是农机化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得当的政府政策扶持是农机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大推动力;近代江苏省农业人口众多,导致农业劳动力成本极低,曾极大的阻碍了农机化发展;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农村人口的转移,劳动力成本上升,农村人口的非农就业促进了农机化的发展;人多地少导致的土地细碎化和农户经营规模过小,曾制约了江苏省大型农机化的发展;在人多地少的条件下,中小型农业机械更适合江苏省的省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农机化发展相当重要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越高,通过资金、科技等的推动,对农机化的促进越大;另外,农作制度的变革,也从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影响着江苏省的农机化的进程。

汤正军[6](2007)在《喷锚支护技术在泵站改造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喷锚支护是应用于遂道开挖或建筑物深基础开挖过程中土坡稳定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使用较少,江都一、二站翼墙的除险加固应用了这项新技术。在江都一二站的应用工程中,与挡土墙方案比较,采用喷锚支护不但工期短、开挖量小、施工方便,而且其造价也较低,可节约工程投资33%左右。江都一、二站采用墙后挖土减载换煤碴,埋设透水软管以降低墙后水位,临公路侧的开挖面采用喷锚支护的方案,喷锚支护的设计采用了加大喷锚孔径、重力注浆、增大主筋直径、增加锚固深度、加强与增加面筋、缩小锚固间距等措施。根据喷锚支护的设计原则,以江都一、二站喷锚支护为例,计算了喷锚支护的受力及安全系数,结果表明使用喷锚支护技术后边坡稳定好,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李尚红[7](2007)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都抽水站变电所改造方案研究》文中指出江都抽水站改造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重要项目,江都站变电所改造是江都站改造项目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江都站变电所为江都抽水站专用变电所,担负着为江都水利枢纽四座大型电力抽水站专供电和管理处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用电的供电任务。它始建于1961年,坐落在一站和二站之间,由于建造较早,所内大部分设备采用的是20世纪60~70年代产品,限于当时的标准、材料、工艺、财力等原因,许多设备存在先天不足。江都管理处曾先后对部分设备进行了改造,尚有绝大部分设备属于淘汰产品,事故隐患较多,由于场地紧张和先后扩容,变电所整体布局不合理,设备设置凌乱,必须进行全面改造。本文主要研究江都站变电所改造涉及的两方面内容:第一,变电所所址的确定;第二,变电所供电方案的确定。采用综合分析比较的方法,对不同所址时系统的损耗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论计算,结合工程改造的经费投入、工程建成后应用的可靠性和调度管理上的方便性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所址;利用多种方案的比较,侧重投资和安全两个方面进行供电方案优化;采用查表法、查曲线法和按投资、运行维护与电缆损耗的关系计算来进行泵站主电动机电源电缆的选择;利用总费用拥有率和两部计价法寻找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最佳配置。同时考虑到供电方案不同时对主电机、水泵运行工况等的影响,将电气设备改造和水工、机械联系起来,拓展了传统意义上的电气设备改造概念。本文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建议变电所所址选择在二、三站之间;新变电所采用集中供电,一、二、三、四站主电机均采用6kV电压等级供电的方案,三台主变压器容量分别为40000kVA、40000kVA、25000kVA,三站采用6根YJV22-3×240电缆、四站采用10根YJV22-3×240电缆供电。本文研究方法对同类型的大型泵站专用变电所和类似的水利工程变电所、行业变电所的更新改造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潘卫锋[8](2007)在《皂河抽水站综合自动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一大批大、中型泵站机组将投入长期运行。由于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使得人们对泵站机组运行综合自动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在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建设的大型泵站,由于受当时设计水平、制造工艺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泵站运行、监测和控制的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20世纪80年代以后建设的大型泵站,在自动化控制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泵站已经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监控自动化方式。尽管国内外学者和研究人员在泵站自动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计算机泵站自动化监控方面,尤其是在大型泵站综合自动化方面的应用研究做的还不够,仍存在一些问题,难以满足“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泵站运行方式的要求。本文在分析目前大型泵站综合自动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大型泵站综合自动化方案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根据皂河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改造的实际需要,采用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公司的SR系列保护产品,成功地把该公司生产的SR469微机型电动机管理继电器和SR745、SR750微机型变压器管理继电器应用到皂河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我国大型泵站技术改造中尚属首次。作者分析了该装置的主要特点和运行情况,详细地研究了在安装调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论文还介绍了PLC监控系统的特点、功能以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并根据作者的工程实践经验,首次将日本欧姆龙PLC技术应用于大型泵站液压快速闸门的自动化控制,并在解决PLC信号干扰方面介绍自己的见解。论文还结合皂河抽水站的微机监控系统改造,介绍了EC2000大型泵站监控系统的特点,分析了该系统集保护、测量、控制、通讯于一体的主要功能和特点,对泵站电动机、变压器保护改造、液压快速闸门综合自动化改造以及监控系统技术改造等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常玉苗[9](2007)在《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综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人类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发展经济而实施的一项大规模的人工工程。它使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按照人类的意志在时间和空间上重新分配,从而促进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人们获得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但是跨流域调水人为地改变了地区水情,势必会改变原来的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如果规划决策不当,将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破坏,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规划设计跨流域调水工程时应当全面考虑工程将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统筹规划,使工程的综合效益最大化。本项研究在系统科学和生态经济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综合评价的方法,研究了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经济的影响评价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首先是理论研究部分。理论研究又分为系统分析和评价基础两个方面:系统分析部分首先是对跨流域调水系统与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分别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跨流域调水与区域生态经济耦合的过程中产生了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评价基础中,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空间和时间上界定,然后分别分析了跨流域调水建设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的影响因素及特点,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两个阶段的评价方法。其次是方法研究部分。方法研究又分为建设期的指标评价方法和运营期的系统动力学方法:建设期影响的指标方法中,建立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的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的总体框架,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压力、状态及响应各系统的评价结果;运营期影响的SD方法中,建立了SD方法用于跨流域调水运营期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评价的模型框架,开发了SD方法评价的一套完整的建模方法与具体步骤。最后是实证研究部分。以目前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东线作为实例,就其对苏北地区生态经济影响评价进行实证研究,以检验所研究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成立[10](2006)在《泵站水流运动特性及水力性能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提出泵站作为耗能大户,提高其运行水力性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泵站建设和大型泵站更新改造为背景,运用三维紊流模拟技术辅依实验等研究手段,基于大型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为平台,对涉及影响泵站水力性能的过流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揭示泵站内部流动特性、预测水力性能,提出设计目标。 基于紊流数值模拟,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泵站进水池、进水流道、出水流道及整体泵装置内部流动规律和水力性能。通过与已有实验成果比较表明计算结果是可信的,今后采用本文研究方法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可充实补充实验数据,甚至减少实验工作量。 提出了从外特性和内特性两方面进行泵站进水池优化的目标函数。采用重整化群紊流模型对泵站进水池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三维基本流态,分析了泵站进水池设计参数对水力性能及流态的影响,在分析吸水管内断面流速分布基础上,推荐了水泵名义高度的取值。 建立在对立式泵装置喇叭管进水流道流场进行数值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喇叭管进水流道演化理论。数值分析了肘形进水流道三维流动,提出叶轮名义高度控制参数。 依据泵站出水流道的水力设计基本要求,建立了出水流道水力性能优化目标数学模型。依据优化目标,进行双向泵站出水室优选和出水流道内部流动特性分析,结合泵站改造,提出了双向泵装置的出水流道设计控制参数。 采用多参考系模型,通过对三种不同形式的整体泵装置的计算,获得了内部三维流动特性,预测了水力性能,分析了特征工况与内流场的联系。泵装置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本文的三维流场计算和性能预测达到了工程应用研究的精度。在分析已有水力损失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低扬程轴流泵装置水力损失计算方法。

二、江都抽水站建站前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都抽水站建站前后(论文提纲范文)

(2)长江大通至河口段沿江引水变化特征及其对河口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简介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3 论文研究特色
第2章 研究区域与数据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大通至河口段流域概况
        2.1.2 长江河口概况
    2.2 数据获取
    2.3 研究方法
        2.3.1 典型水文年的确定
        2.3.2 引水估算
        2.3.3 Mann-Kendall检验
        2.3.4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2.3.5 数理统计方法
第3章 三峡调蓄后长江中上游来水特征
    3.1 年径流量变化
    3.2 月径流量变化
    3.3 大通站枯季流量特征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大通-河口沿江引水量及其变化特征
    4.1 沿江引水能力
    4.2 典型闸分析
        4.2.1 相邻地区水闸相关关系分析
        4.2.2 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
    4.3 实际引水量估算
    4.4 引水变化分析
        4.4.1 引水时间差异
        4.4.2 引水空间差异
    4.5 大通-河口沿江引水变化特征
        4.5.1 引水量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4.5.2 引水量空间变化特征分析
        4.5.3 引水量未来趋势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沿江引水对河口的影响
    5.1 盐水入侵与长江流量关系分析
    5.2 沿江引水对河口淡水资源影响的分析
    5.3 大通至河口段引水与保障河口淡水资源的联合调度模式关系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江苏江都三站更新改造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主要工程问题及更新改造项目
    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主机泵。
        (2) 土建部分。
        (3) 电气部分。
        (4) 辅机设备。
        (5) 金属结构。
    2.2 主要更新改造项目
3 主要技术措施
    3.1 主水泵的更新改造
    3.2 进水流道的改造
        (1) 采用数模计算优化流道型式。
        (2) 进水流道改造的技术措施。
    3.3 出水流道底板灌浆加固技术
    3.4 站下游引河整流措施
    3.5 其他技术改造措施
4 成 效
5 结 语

(4)江都抽水站更新改造工程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1.1 泵站引河流态的改善
    1.2 水泵形式选择与流道改造
    1.3 主机组轴承选用
    1.4 水泵叶片调节系统选用及改进
    1.5 变电所改造设计方案的优化
    1.6 三站发电技术
    1.7 泵站自动化系统
        1.7.1 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
        1.7.2 视频监视系统
        1.7.3 调度控制管理系统
    1.8 其他技术问题的处理
2 江都抽水站更新改造技术组织实施
    2.1 主要技术措施
    2.2 运行与改造的矛盾处理

(5)江苏省百年农业机械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1949年前江苏省农业机械化的初步发展
    第一节 近代农具兴起的背景
    第二节 灌溉机械
    第三节 农产品加工机械
    第四节 农业耕种机械
    第五节 农机制造和修理
第二章 计划经济时代江苏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第一节 恢复起步阶段(1949-1965年)
    第二节 曲折发展的文革期间(1966-1978年)
    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成就与不足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江苏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第一节 多种形式发展的机制转换阶段(1979-1993年)
    第二节 市场导向的长足发展阶段(1994年-)
    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与成效
第四章 江苏省百年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要素分析
    第一节 政局形势以及政府政策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人口数量与劳动力成本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土地国情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
    第五节 农作制度变革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
结语
附录:江苏省农业机械化百年大事记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6)喷锚支护技术在泵站改造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翼墙加固缘由
2 翼墙加固方案选择
3 喷锚支护设计
    3.1 喷锚支护设计原则
    3.2 翼墙喷锚支护计算简图
    3.3 翼墙喷锚支护计算
        3.3.1 土体的内部整体分析
        3.3.2 土体的外部整体分析
4 喷锚支护的施工
    4.1 喷锚支护的施工过程
    4.2 锚杆的锚头结构形式
5 结 语

(7)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都抽水站变电所改造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江都站变电所改造方案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泵站工程及辅助配电设施的研究发展情况
    1.3 江都抽水站及变电所现状分析
    1.4 南水北调东线江都抽水站改造简介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江都站改造工程变电所所址的确定
    2.1 概述
    2.2 江都站引江变电所现址存在的问题
    2.3 新建变电所所址选择分析
    2.4 所址不同时各站供电线路损耗比较
        2.4.1 江都各抽水站基本情况
        2.4.2 载流体直流电阻
        2.4.3 变电所位于一、二站之间线路损耗计算
        2.4.4 变电所所址在二、三站之间的损耗计算
        2.4.5 变电所所址变化前后线路损耗费用比较
    2.5 结论
第三章 江都站变电所改造供电方案分析
    3.1 江都站供电主接线的现状
    3.2 江都站变电所供电方案分析
        3.2.1 抽水站主电动机电压等级的选择
        3.2.2 江都站变电所供电方案的分析比较
    3.3 结论
第四章 变电所主变压器容量选择的理论分析
    4.1 泵站主变压器容量选择
        4.1.1 主变压器选择的一般原则
        4.1.2 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4.1.3 主变压器选择方案的比较
        4.1.4 主变压器选择方案的确定
    4.2 变压器最佳容量确定
        4.2.1 问题的提出
        4.2.2 变压器效益公式
    4.3 江都站变电所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4.3.1 南水北调江都站供电时间的确定
        4.3.2 变压器运行费用分析
第五章 江都站变电所改造6kV 电缆选择及校验计算
    5.1 江都站6KV 电缆短路电流计算
        5.1.1 江都一、二、三、四站基本情况
        5.1.2 短路分析及计算
    5.2 江都三、四站电缆选择及校验
        5.2.1 江都三站电缆选择及校验
        5.2.2 江都四站电缆选择及校验
        5.2.3 江都三、四站电缆选择及校验结果
    5.3 江都三、四站电缆根数选择计算
        5.3.1 江都三站6kV 电缆根数选择
        5.3.2 江都四站6kV 电缆根数选择计算
    5.4 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皂河抽水站综合自动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概述
    1.1 大型泵站的地位和作用
        1.1.1 国内大型泵站情况
        1.1.2 国外大型泵站情况
    1.2 大型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情况
        1.2.1 起步阶段
        1.2.2 完善阶段
        1.2.3 应用阶段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的意义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大型泵站自动化存在问题分析
    2.1 概述
    2.2 功能方面
    2.3 硬件方面
    2.4 软件方面
    2.5 管理方面
第三章 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方案
    3.1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硬件结构
        3.1.1 泵站监控系统的典型结构
        3.1.2 工业以太网的发展概况
        3.1.3 PLC 及PLC 网络的优势
    3.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体系
        3.2.1 主体:组态软件
        3.2.2 其他设计
第四章 皂河抽水站自动化系统改造
    4.1 工程概况
        4.1.1 工程作用
        4.1.2 水位组合
        4.1.3 枢纽布置
        4.1.4 主机组
        4.1.5 站身装置性能
        4.1.6 断流方式
        4.1.7 辅机系统
        4.1.8 电气工程
        4.1.9 工程效益
    4.2 保护系统改造
        4.2.1 主机保护改造
        4.2.2 主变主保护改造
        4.2.3 主变后备保护和站变保护改造
    4.3 主机励磁系统改造
        4.3.1 引言
        4.3.2 BKL-I 型励磁的运行状况
        4.3.3 设备的选型
        4.3.4 BKL-501H 机励磁装置的工作原理
        4.3.5 全数字式微机励磁装置的主要特点
        4.3.6 BKL-501H 型微机励磁装置的保护保护系统
        4.3.7 设计及施工
        4.3.8 调试及运行
        4.3.9 BKL-501H 型励磁故障排除经验
    4.4 监控系统改造
        4.4.1 监控系统的指标和结构
        4.4.2 泵站控制的对象和要求
        4.4.3 皂河抽水站微机监控系统改造
        4.4.4 闸门的监控子系统
第五章 主要研究成果与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5.1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5.2 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生态经济系统理论研究综述
        1.2.2 生态经济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
        1.2.3 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经济的影响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的系统分析
    2.1 跨流域调水系统与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2.1.1 跨流域调水系统分析
        2.1.2 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2.2 跨流域调水系统与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机制
        2.2.1 系统耦合的基本概念
        2.2.2 跨流域调水系统与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关系
        2.2.3 跨流域调水系统与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过程
    2.3 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的自适应机制
        2.3.1 自适应理论概述
        2.3.2 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的自适应机制模型
        2.3.3 建立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自适应管理体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综合评价基础
    3.1 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研究界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3.1.1 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系统的特征及研究界定
        3.1.2 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的因素分析
    3.2 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综合评价概念及评价理念
        3.2.1 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综合评价的一般概念
        3.2.2 评价论理论—评价的主体能动性
        3.2.3 价值论理论—评价的追求真理性
        3.2.4 系统理论—评价的操作可行性
    3.3 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3.3.1 跨流域调水建设期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评价方法的选择
        3.3.2 跨流域调水运营期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评价方法的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跨流域调水建设期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综合评价
    4.1 跨流域调水建设期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指标体系的建立
        4.1.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4.1.2 基于 PSR的跨流域调水建设期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总体框架
        4.1.3 基于 PSR框架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及影响程度界定
        4.2.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2 评价影响程度的界定
    4.3 评价方法的研究
        4.3.1 状态系统的距离指数评价方法
        4.3.2 压力和响应系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跨流域调水运营期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综合评价
    5.1 跨流域调水运营期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 SD评价理论基础
        5.1.1 系统动力学评价概述
        5.1.2 跨流域调水运营期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的 SD评价方法
    5.2 跨流域调水运营期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的 SD模型的构建
        5.2.1 建模的总体思路
        5.2.2 SD模型的建立
        5.2.3 模型参数的确定及程序的编写
        5.2.4 模型的检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南水北调东线对苏北地区生态经济影响综合评价
    6.1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概况
    6.2 南水北调东线建设期对苏北地区生态经济影响的评价
        6.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指标权重的确定
        6.2.2 数据的采集
        6.2.3 状态系统的综合评价
        6.2.4 压力、响应系统的评价
    6.3 南水北调东线运营期对苏北地区生态经济影响评价
        6.3.1 基本数据
        6.3.2 模型仿真结果
        6.3.3 政策方案设定
        6.3.4 评价结果分析
    6.4 评价结论与对策建议
        6.4.1 建设期的评价结论与对策建议
        6.4.2 运营期的评价结论与对策建议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项目
致谢

(10)泵站水流运动特性及水力性能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泵站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泵站前池和进水池研究
        1.2.2 泵站进、出水流道研究
        1.2.3 低扬程泵站水泵叶轮研究
        1.2.4 泵装置整体数值模拟和水力性能预测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泵站开敞式进水池流动机理与水力性能
    2.1 引言
    2.2 开敞式进水池主要参数
    2.3 数值计算方法与边界条件
        2.3.1 重整化群(Renormalization Group,RNG)κ-ε紊流模型
        2.3.2 非结构化网格剖分
        2.3.3 离散插值格式
        2.3.4 控制容积有限元法及数值离散
        2.3.5 压力修正算法
        2.3.6 边界条件
    2.4 数值模拟方案
    2.5 水力性能优化目标
    2.6 计算结果分析
        2.6.1 进水池计算流态分析
        2.6.2 进水池几何参数对水力性能的影响
        2.6.3 开敞式进水池水泵叶轮位置
    2.7 PIV实验验证
        2.7.1 实验装置
        2.7.2 3D-PIV测量系统
        2.7.3 3D-PIV测量区域
        2.7.4 数值计算结果与3D-PIV测量结果比较
    2.8 讨论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立式泵站进水流道演化理论与水力性能
    3.1 引言
    3.2 立式喇叭管进水流道演化理论
    3.3 喇叭管进水流道流动特性
        3.3.1 数值方法
        3.3.2 计算区域及参数
        3.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3.4 肘形进水流道流动特性与水力性能
        3.4.1 肘形进水流道流动基本特性
        3.4.2 不同流量下肘形进水流道流动及水力性能
        3.4.3 肘形进水流道叶轮名义高度
        3.4.4 讨论
        3.4.5 工程应用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立式双向泵站出水流道流动特性与水力性能
    4.1 引言
    4.2 双向泵站出水流道内部流动特性与水力性能
        4.2.1 出水流道水力性能优化目标
        4.2.2 出水室形式优选
        4.2.3 带曲线型出水室的双向出水流道流动特性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低扬程泵装置内部流动与水力性能预测
    5.1 引言
    5.2 数值计算方法
        5.2.1 紊流模型及离散格式
        5.2.2 动静交界面模型
        5.2.3 考虑壁面粗糙度的壁面函数
    5.3 贯流泵装置内部流动与水力性能
        5.3.1 贯流泵装置形式及计算区域
        5.3.2 计算参数及边界条件
        5.3.3 流动计算结果与分析
        5.3.4 水力性能预测及实验验证
    5.4 对称翼型叶轮双向泵装置内部流动与水力性能
        5.4.1 计算区域及边界条件
        5.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5.4.3 整体泵装置水力性能
    5.5 低扬程立式泵装置内部流动与水力性能
        5.5.1 水泵水力模型选型
        5.5.2 泵装置形式
        5.5.3 计算参数及计算区域
        5.5.4 计算流态
        5.5.5 整体泵装置水力性能
    5.6 整体泵装置流态与外特性的关系
    5.7 低扬程轴流泵装置水力损失分析
        5.7.1 叶轮及导叶内水力损失
        5.7.2 进水流道水力损失
        5.7.3 出水流道水力损失
    5.8 基于整体泵装置计算的流道优化水力设计算例
        5.8.1 工程概况
        5.8.2 水力优化目标
        5.8.3 计算参数及边界条件
        5.8.4 计算方案
        5.8.5 进、出水流道流态及优化水力计算结果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和结论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奖成果
参考文献

四、江都抽水站建站前后(论文参考文献)

  • [1]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地标——江都水利枢纽[J]. 刘怀玉. 江苏地方志, 2021(03)
  • [2]长江大通至河口段沿江引水变化特征及其对河口的影响分析[D]. 刘伟苹. 华东师范大学, 2016(10)
  • [3]江苏江都三站更新改造技术探讨[J]. 周灿华. 人民长江, 2013(03)
  • [4]江都抽水站更新改造工程技术[J]. 雍成林,朱承明.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1(05)
  • [5]江苏省百年农业机械化研究[D]. 李金鑫. 南京农业大学, 2009(S1)
  • [6]喷锚支护技术在泵站改造中的应用[J]. 汤正军. 排灌机械, 2007(04)
  • [7]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都抽水站变电所改造方案研究[D]. 李尚红. 扬州大学, 2007(06)
  • [8]皂河抽水站综合自动化研究[D]. 潘卫锋. 扬州大学, 2007(06)
  • [9]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综合评价研究[D]. 常玉苗. 河海大学, 2007(05)
  • [10]泵站水流运动特性及水力性能数值模拟研究[D]. 成立. 河海大学, 2006(06)

标签:;  ;  ;  ;  ;  

猜你喜欢